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

六安州城下,一座營盤靜靜佇立在原野上。

城上滿是身穿紅色衣甲,手持嶄新長槍的山東軍外系兵士,幾名什長聚在一起,一邊朝對面“高”字旗號營盤指指點點,一面漏出些許不屑的表情。

駐紮在州城內的六安營,隸屬於山東軍外系,營官原來不過是一名普通的千總,山東軍入城後有功,被提拔爲守備,麾下三千名外系兵。

要說整個廬州府境內,經過山東軍改編和裁撤的原朝廷兵馬總數至少要有幾萬人,這些兵馬分成數個營駐紮在各地,級別最高的是一名有朝廷參將銜的山東軍主將。

據說這名主將原來曾是巡檢司的鹽丁,跟着王爭一步步走到今天,屢立戰功,所以纔得到了這麼一個外放的實權差事。

幾名什長好像聽到什麼動靜,頓時放下嘴邊的閒聊,正色揮手下令。

不多時,厚重的城門被下面肅立的山東軍外系兵士推開,隨着一陣馬蹄聲,三位穿戴精細盔甲的將官由南北大道,寸刻不停的縱馬疾馳出城。

城外的高傑部大營,仍是一片懶懶散散的景象,幾名穿着破爛紅衣的官兵,手裡拿着槍頭都不知道飛到哪去的長槍站在牆上。

高傑是潼關之戰中倖存的唯一一個還沒有戰死或投降大順的總兵級別大將,原本他帶着幾萬部衆追隨孫傳庭與李自成決戰,失敗之後便一直髮足狂奔。

途中逃到湖廣境內的時候,他陡然間聽聞孫傳庭戰死的消息,當即是又驚又懼,緊跟着沒幾日,就又傳來白廣恩投降李自成的消息。

高傑深知李自成和自己有奪妻之恨,投降大順一途徹底封死,而且白廣恩對自己所部動向盡知,所以不敢久留,只能繼續向南狂奔。

一路上高傑不斷收攏潰兵,可一昧逃跑很容易喪失軍心,部下就這樣不斷收攏和潰散,也才勉強維持在五千多人的數量,當然了,這其中少不得大量的老弱摻雜。

現在的高傑正處於人生最低谷之時,用走投無路,入地無門來形容最爲恰當,可就是這個時候,他偶然聽聞原秦軍將領左光先和河南總兵陳永福歸順山東的消息。

這件事在高傑眼裡就像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已經容不得多想,爲了躲避大順軍的追殺,只能慌不擇路的逃到剛剛被山東軍攻佔的廬州府。

“大帥,有人來了!”

“是誰?”

高傑聽到門外親兵稟報,顯得十分慌張,幾乎是立即從座位上站起來,不待那親兵回話,便是從門外正正走進來三個人。

爲首那人,腰間掛着腿裙,走起路來精光閃閃一大片,其餘兩人身上同樣披掛整齊,頭戴鐵盔紅纓,就連手上都有手套包裹。

“來者何人?”

高傑暗暗一驚,雖有此問,但心中的答案其實已經七七八八。

爲首那員將官正色昂頭說道:

“本將乃是安東侯爺帳下,廬州府外系兵馬副將劉勝安,這兩位,一個是山東歷城軍校一期結業學院黃棟,一位是南京來的標兵信使。”

聽了這話,高傑總算是放下一口氣,眼下他就像沒孃的孩子,手裡的兵馬看似不少,但在這種亂世根本連保護自己都做不到。

來的都是山東方面的能人,雖然那歷城軍校一期學員他沒聽說過,但看這裝束,顯然也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當下,高傑放下尊卑,低頭道:

“幾位總算是來了,快裡面請。”

“不必了!”劉勝安一擺手,在高營主帳上下環視一眼,看樣子是怕玷污了自己這新式精造的全套甲,只是站在門前說道:

“侯爺有令,要親自見見你,這就跟我們走吧!”

高傑顯然有些猶豫,畢竟這麾下兵馬纔是在世道安身立命的資本,雖說高部戰鬥力不強,人數也多是東拼西湊,但最起碼比什麼都沒有要強。

看見他眼中猶豫的神色,黃棟冷笑一聲,雙手環胸走向前幾步,拿起武器架上的一根鐵杖,邊撫摸邊道:

“高總兵,你要正視自己如今的地位!”

“就你高部這點人馬,最後經過裁撤留下來夠格入冊外系的,人數絕不超過兩千,怕眼前的六安營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

說到這裡,黃棟輕鬆的將鐵杖放回去,靜靜說道:

“侯爺麾下光是戰兵就有四大營、明威中軍十萬之衆,外系、嫡系正兵各營,還有地方的外系兵員,保安司幹吏,緝鹽司鹽丁更是數不勝數,你這點人馬,又算得了什麼?”

“高總兵,人要向前看!你和李自成有死仇,當今朝廷無能,還能走哪一步,既然這步棋都下了,就要走到底纔是。”

這鐵杖是高傑專用兵器,尋常都要兩三個兵士共同擡舉才行,高傑更是常常單手持杖在軍中揮耍,以示自己力大無窮,並且因此得意不已。

這一個什麼歷城一期畢業的學員,看樣子文質彬彬,但手中竟然有這麼大的力氣,拿着自己的鐵杖觀看許久,竟然臉不紅氣不喘?

而且這人說話間抑揚頓挫,條條是道,在高傑看來,簡直是少見能文能武的全才。

由此看來,人稱山東軍人才輩出,倒不是虛言。

想到這裡,高傑舉目望去,看見營內的老弱病殘,覺得這人所說不假,目前自己也只有歸順山東一條路可走了。

當下,他回身吼道:

“來人,收拾大營,等待山東軍來人改編!”

......

高傑囑咐自己親信配合山東軍改編裁撤之後,自己則是帶着十幾個親兵,騎上馬跟着那位來自山東的標兵前往南京。

廬州府到南京,需要在合肥城南三十里處碼頭租借船行的船隻,不過上次董有銀率部經過的時候爲避免麻煩,已經一道將船行買下來,所以現在就沒什麼租用一說了,全是山東軍的船。

沿途的道路並不平坦,但勝在安穩,這其實是高傑這輩子經過最安穩的地方,廬州府和南京近鄰的一帶已經被山東軍佔領一段時間。

王爭已經在此建立初步政權,所以到處發展的都很快,城管局下屬三司分署用最快的速度在各地建立起來。

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
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一百九十三章:西洋探險家傑姆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舉兵徵遼第三百六十一章:宸妃有疾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五十四章:震懾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百一十章:漕船第四百四十三章:實力與姿態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七十二章:獻銃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九十一章:守備坐營官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零九章:飛雷立功,巧計破伏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十四章:初到文登顯飄零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三百五十三章:不愧良將才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四十八章:爭巡檢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四百四十八章:英雄的喜與愁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五百七十二章:田見秀之死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一百二十五章:宵小不軌心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四十六章:歷史的某些必然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四百三十二章:後生庶子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二百零四章:“如虎”全卓第四百零九章:門戶之變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四百二十一章:獨樹一幟的山東明威軍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四百四十二章:捨不得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五百九十一章:打進盛京城!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三百零四章:仁義懦弱,一線之隔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