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

相比於李自成席捲河南和湖廣的浩蕩之勢,隨着實力的增長,雖然王爭的待人姿態也逐漸強硬起來,但總的來說,依然還是打着朝廷正統的旗號在慢慢的擴張。

在這種天下大亂的時候,王爭卻還是如此動作細微,實在容易讓人忽視。

崇禎十六年的年初,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所謂的新順政權,自稱“新順王”,營制煥然一新。

當然了,山東這邊同樣也沒閒着,沒錢了其他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停一停,當務之急自然要把這件事去用長久的法子解決,但總不能和李自成一樣,到其它地方搶一搶吧。

南直隸臨近山東的主要有兩個地方,其一是徐州,其二便是淮安府,幾年前王爭藉着打海盜和倭寇的機會入駐淮安府海州,這一進去就再也沒有出來過。

到了現在,山東軍總算是在海州穩定下來,聚耕農莊的政策也得到了本地百姓的認可,已經能以此爲根基向外擴張了。

河南的歸德府,還有南直隸的淮安府,這兩個地方要是想在山東外連成一片,眼下迫切需要解決的便是徐州。

相比於佔地廣柔的淮安府,狹小的徐州在南直隸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徐州境縣太小,而且距離南京還隔着一個鳳***本沒什麼有名望的豪族。

說起來,李自成覺得,佔領一個地方,只要是先派兵打進去,再設官鎮守,便是大功告成。

但王爭和他的想法不同,派兵入駐某地還只是一個開始。

因爲每個地方都有很多階級,山東軍若是想長久於此,至少要得到其中一個或幾個的支持,首先要將反抗最爲激烈的的地主和豪強打服打怕,再用農莊收攬百姓的心。

這樣一來時間便隨之增加,一般要幾年過去,佔領的地方纔能由內而外的安穩下來,而一旦要是真正的安穩下來,那就相當於牢牢控制在手中。

即便再被別人攻陷,那也只能算作被偷走,再拿回來也是輕而易舉。

就算山東軍在這個地方不再駐守重兵,只留有保安司分署來維持治安,基本上也不會出什麼亂子。

王爭的優勢在於,即便你對這些豪強和地主不地道,強取豪奪,用權勢逼迫他簽訂“不平等條約”,歸根結底,那也是大明朝廷的總兵大將,總和那些吃人不吐骨頭地流賊不同。

山東軍佔領一個地方,雖說會打壓地主階級,但是爲了防止他們同氣連枝的反彈,往往都會在另一個方面給足好處,也算是個平息怒火的撫慰手段。

李自成則不同,順軍只要是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便是將那些大戶和豪族不分青紅皁白的全抓起來,家財充公,這還不夠,接下來還要用那種極其殘忍的刑罰拷掠逼問。

到了現在,順軍雖然看似聲勢浩大,但內中卻並沒有地主大戶階級的任何支持。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這些人雖說可以打壓,但要是被人利用起來,力量也是不能小看。

眼下山東各府和佔領的歸德、開封等地都陸陸續續的建了保安司的分署,對於王爭來說,地方上依靠這些保安司的鹽丁和護莊隊就足以平靖地方。

鹽丁辦事狠辣,本來是口口相傳的“鹽狗子”,但是這麼久過來,這個印象早就得到改觀。

說起來,原本這些鹽丁還是礙於山東軍有明令,不得無故欺擾百姓,自然不敢違抗,所以他們就把這種狠辣勁放到了地方的治安上。

到了現在,最初那批人都被充入軍中訓老實,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就是成了山東軍內忠實的將官,頂上這些批雖說狠辣勁不減,但總歸是沒有了骨子裡那種桀驁。

每當看見什麼亂子,無論什麼大戶人家的子弟,還是外地來的小毛賊,鹽丁們往往都是拿着雞毛當令箭,看在大戶子弟眼中,顯得頗爲無禮和蠻橫。

不過這些看在百姓的眼中,倒是山東軍的一視同仁,在外如果看到鹽丁,那就好像看見了真正的官差,什麼事都要去保安司分署尋求解決。

鹽丁現在每日閒的要死,但凡收到什麼舉報信息,立馬就是出動人丁去徹查,不抓到人把這件事完美解決掉,那是決對不會罷休。

各地興建農莊的護莊隊,原本和鹽丁算是井水不犯河水,一個管外面的治安,一個則是維持莊內平穩如常。

自從被保安司統管之後,現在也是和睦融洽,畢竟山東軍嫡系兵源就是取自這兩個基層丁口。

其實以王爭的想法,要是到了緊要關頭,把這些鹽丁和護莊隊組成的隊伍拉出來,對付大部分流賊和官兵還是很輕鬆的。

不過護莊隊和鹽丁都是不被朝廷承認的私人兵丁,王爭暫時還不好將他們拿到檯面上來。

山東軍在登萊兩府的在冊正兵,粗略的算一算,總計要有五萬餘人,青州府雖說佔地很大,但卻十分安穩,在冊正兵有一萬八千餘人。

東昌府雖說是山東六府中佔地最小的一個,但卻是控制北直隸與河南的要地,足足駐紮了兩萬餘名正兵。

濟南府和翁州府作爲重地,佔地面積又是太大,則一共分佈了近六萬的正兵。

這麼一看,王爭手底下光正在冊的嫡系正兵就有十幾萬人,更別提還有那五大營實數九萬,令人聞之色變的戰兵。

除此之外,王爭每擴充一個地方,就要養着那裡改編的外系兵馬,從衣甲、兵械再到軍餉,幾乎樣樣都需要自己掏錢,雖說從前積蓄很多,但是加上連年的用兵和興建,到現在也體驗到了入不敷出的感覺。

每到這個時候,王爭就會去想,李自成據說足有幾十萬兵馬,究竟是怎麼養出來的,那種破城劫掠的方法雖說可以緩解當下,但傳出去以後,怎麼會有人真正的爲他死心塌地?

十幾萬的正兵大軍,聽起來讓人心生畏懼,但是這些大部分都是要常年要輪換着駐紮在各地的兵馬。

遇到戰時,爲了防止地方不生出亂子,總是要一些規模的正兵鎮守,其實說到底,真正能抽調出來的並不多。

下一更稍後,求訂閱,謝謝大家!

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
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統天下的雄厚實力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內必克襄陽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義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百七十二章:樹大招風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五百二十七章:假意曲委,暗行三招第九十九章:倭寇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細成迷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三百二十七章:諸軍雲集(感謝護法都是不是哥的大力支持!)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戶們的去處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一百二十二章:虛僞的繁榮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二百九十四章:家不平何以平天下第三百四十五章:李青山起義第二百二十二章:山東告急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二百七十九章:利劍出鞘第二十三章:王高不打不相識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四百一十八章:祁耀武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一十四章:魯王震怒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軍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七十三章:不容樂觀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五百八十二章:曹化淳進京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二百零一章:讓人高興不起來的勝利第八十九章:聲名大噪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別第三百六十二章:最後的遼東鐵軍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百零六章:追贈 誥命 西征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