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復起傳庭

說起來這事委實讓人感覺吃驚,山東軍以往都是異常低調,無論崇禎如何的刁難,王爭更是對朝廷一向是百般順從。

可這次,山東軍二十萬戰兵,沒有任何徵兆的來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兵諫。

王爭忽然下令出兵北上,山東軍在幾天之內就收編了滄州城內的殘餘明軍,並且牢牢將南北漕運控制在手中,速度之快,進軍之無可阻擋,都是令人歎爲觀止。

很多人聽到這件事之後才忽悠一下子想起來,在王爭手底下的,其實山東軍是一隻猛虎!

往常很多人因爲它的蟄伏而將其當成病貓,沒成想,一旦這隻猛虎起身,整個大明都要爲之戰慄不安。

兵諫之事風一樣的傳遍了各地的大街小巷,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回事的時候,王爭其實已經佔據了滄州。

得知這支兵馬就在距離自己二百里不到的滄州,北直隸的重臣、勳貴們總算是坐不住,開始商討應對之策。

可是究竟要怎麼應對,山東軍頭上頂着的還是朝廷官軍的旗號,就連京師中也起了風言風語。

說什麼從前忠君爲國的王大帥,卻屢屢遭受朝廷的猜忌和打壓,無論五城兵馬司的人怎麼抓,一批又一批的人被扔進大牢,謠言依舊還是對朝廷不利。

從沒有一個地方武將能做到王爭這般威脅朝廷的地步,這種威脅朝廷不只是實力上,最主要的還是從百姓心中看出。

若是一般的兵馬進入北直隸,就算是朝廷官軍,百姓往往是惶恐不安,但這次卻恨不得山東軍直接打到京師。

要說這種輿論的轉向不是王爭所爲,就連崇禎都不會相信,可除此之外,更讓人畏懼的還是王爭這個人。

此人年歲不到三十,但這種種明裡暗裡的手段委實太多了些,真叫人防不勝防。

從前山東軍一萬多人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大勝,南擊闖賊,北拒韃虜,而且尚無敗績。

眼下王爭揮軍二十萬進駐滄州,真正目的究竟爲何,誰又能清楚。

雖然不知北上的山東軍到底有多少實數,但能確定的是,山東軍兵馬就算只有十萬人,天下間又有誰能抵擋。

北直隸明軍聽聞滄州之事後,早已是驚懼難安,有滄州守備那樣想法的人,其實並不在少數。

誰都知道,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就算直取京師,怕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爲什麼王爭就心甘情願的替明朝賣命?

滄州一戰,山東軍以近乎爲零的傷亡代價,便擊潰收編了附近的幾千明軍,並且成功掌控了河間府重鎮滄州。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朝堂之上的重臣勳戚們,更是人人自危,有不少人甚至在想,王爭鬧出這麼大的動靜,真的只是爲了更換爵號?

不過你要是仔細來看就會發現,其實王爭從發跡到現在,對於朝廷一向都是“尊奉”。

即便是這次兵諫,也並沒有什麼要造反的傳聞,只是給人一種受到猜忌,不得不這麼去做的感覺。

要說現如今的大明,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無非便是山東軍。

像王爭這般手握重兵,雄據一方的人物也就剩下沿海鄭氏,可鄭氏卻和山東軍無法同日而語。

鄭氏主海,替朝廷阻擋海盜、倭寇和洋人,步兵雖然在江南也很強,但卻並不能做到如今山東軍至強的地位。

相比之下,山東軍則不然。

首先,王爭的大本營在山東,距離北直隸那是非常近,若是以昔年奇襲建奴興京的速度來看,山東軍在一月之內便可大軍兵臨京師城下,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占得先機。

當然,這已經嚴重威脅到崇禎,正是看到這點,朝廷纔會屢屢刺激,試探王爭是否忠心。

這也得到了一個結論。雖說這位山東總兵看似中規中矩,但卻並不是死心塌地爲朝廷辦事。

儘管王爭隱藏的深,但也能有人隱約發現他暗中包藏的野心。

到了崇禎十五年的下旬,王爭以爵號不妥爲由,發動滄州兵諫,以雷霆之速拿下了滄州一帶。

這次出兵的行動中,不僅讓朝廷對王爭手中實力有了新的定義,也讓山東軍一系文武將吏看見朝廷軍隊的孱弱不堪,以及自己的如日中天。

還未出山東境內的時候,滄州守備聽聞山東軍北上,毫不猶豫的棄官潛逃,緊跟着城內明軍自相殘殺,等到山東軍趕到的時候,這座漕運重鎮,已經像個褪去衣衫的處子一般唾手可得。

山東軍一戰而定,正在商議如何處理周邊城鎮,卻接連受到了許多書信。

作爲朝廷的文官武將,在這種時候不思抵抗,卻爭相致書表達委曲求全之意,不得不說是個極大的諷刺。

他們都表明願意接受山東軍的改編,這委實是個意外之喜,不僅讓王爭眼前一亮,更是讓整個山東軍看見了一個希望——改朝換代的希望。

看着眼前厚厚幾沓書信,王爭禁不住微笑起來,直到現在,他總算明白歷史上李自成的心情了。

很多山東軍的將領和文官其實比王爭更着急,半個河間府幾乎都是望風而降,要是其它地方也一樣,那爲什麼不直接攻取京師。

……

大約是進入滄州城以後的半個月,山東軍戰兵將領和軍議司文吏都聚在一起,爭論的面紅耳赤。

“李左軍議,咱們明人不說暗話,這世道亂成這個樣子,還不去直接打到京師,將那老皇帝拉下來!”

說這話的是董有銀,鄧黑子和高亮也是點頭,周圍一應山東軍的戰兵將領都在不斷附和,眼中亮着興奮的光芒。

“這種朝廷,尊奉有什麼用,莫不如打到京師,以咱們山東軍的實力,又有誰敢阻攔?”

其實李岩心裡也有些癢癢,他輔佐王爭至今爲的是什麼,不就是推翻明朝,改朝換代嗎,可現在的的確確還不到時候。

想到這裡,李巖笑了笑,忽然問道:

“打到京師把崇禎拉下馬容易,但在那以後,誰來做皇帝?”

這話問的就有失水準了,衆將想都沒想,紛紛嚷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大帥做皇帝!”

“李左軍議此話何意?”

聽見這些,李巖搖搖頭,看了一眼南邊,靜靜說道:

“就算打下了京師,還不等大帥登基,南京立刻就會有人稱帝即位,就算隨隨便便出來一個王爺監國,名義上都是正統。”

說到這裡,李巖笑着反問道:

“到那個時候,我山東軍必收天下羣起而攻之,打下一個京師有什麼用,還不是待不住?”

說着,李巖眼中泛出了深深地憂慮,皺緊眉頭說道:

“更何況,眼下的大明朝還並不是無人哪。”

董有銀有些不耐煩,搖頭晃腦的問道:“還有什麼人能和大帥相比?”

“就是,李左軍議怕是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說是左軍議不想去,管右軍議去便可!”

黃陽一直都很平靜,無論周圍的人怎麼興奮,他都是低調的站在一邊,可這個時候卻忽然開口,沉聲說道:

“孫傳庭。”

這句話說完,屋子裡頓時靜了下來,孫傳庭對朝廷忠心耿耿,的確不可小覷。

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
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五百七十九章:得早些去等着第一百八十三章:藍圖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五百六十九章:戰力不夠,意志來湊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三百一十二章:進剿河南,皮癬頑疾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三百五十八章:身先士卒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四十二章:漢家代有英傑出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六章:納級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三百八十五章:見招拆招第一百零三章:只需靜觀其變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一百七十八章:三拜戚少保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六十二章:後者居首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殺驢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六十二章:劉澤清之死(上)第五百六十七章:華夏一體,只誅東虜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八十四章:走還是打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四百五十三章:議取江南第三百五十五章:釜底抽薪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九十四章:無妄之災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二百七十七章:革裡眼進逼臨清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二百九十九章:四正六隅,內有奸佞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四百八十六章:黨爭又起,聖躬違和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二百零六章:奉詔,不入援第三百五十六章:兩厥奴酋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四十九章:松山 錦州 大戰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二十七章:有銀六踹龍王板第五百六十五章:闖王泄憤殺吳襄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一百章:一個不留第三百五十二章:馬步爭馳,將帥夜逃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五百二十五章:這事鬧的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三百零三章:功過是非,一念之間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四百四十五章:郟縣之戰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二百九十章:山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