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斬將 收權 定策

在衆多兵士的心目中,這次西征就像是前明太祖朱元璋開國洪武之後,讓徐達他們進行的北伐一樣,是統一的最後一步。

可對於王爭來說,這次西征還是爲今後的收復遼東,開疆擴土奠定基礎,沒有一個完整的國土,談什麼都是空想。

在如今這十七世紀,中國不會再落後於世界,王爭絕不容許這樣的事情在自己手上發生!

所以,平定李自成和張獻忠,便是迫在眉睫。

大齊彰武元年三月十二日,北京城外,匯聚着來自山東、湖廣、河南、江南一帶各州府城防營,以及村鎮衛營的精兵,總人數大約在四十萬上下。

除此之外,尖刀營、玄武營、振威營,禁軍用於列陣攻堅的五大營盡出其三,驍騎營、輜重營、火器營隨軍前行。

一時間,全天下的目光都盯在北京,這天的晌午,彰武皇帝王爭登上城樓,親自向天下發布討賊檄文。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明祚二百七十有六,彼時君明臣良,明盛之世,遠邁漢唐,足以綱維天下。”

“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自是以後,明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先有權閹爲害天下,後有諸黨禍國,此爲天命盡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明祚已盡,無力安內攘外,以致中原流寇蜂起,遼東蠻夷竊土,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人禍臣亂以致...”

“古云,賊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當此之時,天運循環,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賊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方今,大齊雄起於東,甲兵百萬,戰將千員,正值鼎盛。然陝、蜀、滇仍有餘賊妄想裂土分疆,實在可恨!”

“忘中國祖宗之姓,反趁國亂內起,就建虜禽獸之名,以爲美稱,假大順永昌號以濟私,恃有衆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關陝之徒也;衆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假籍帝號,以俟釁隙,此川蜀之人也。”

“張、李二賊,其始皆以天災而蠱惑人心,加之遼東建奴遙相呼應,乃得兵權。然兵權既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席捲中卷,反爲生民之巨害,皆非華夏之主也。”

“予因天下大亂,爲衆所推,率師南征,以微弱之勢而得金陵形盛,攬長江天塹之險,今虛有五年。”

“東有大齊,如日方升。號令所至,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越,湖、湘、漢、丐,兩淮、徐、邳,奄及南方,盡爲我之下。”

“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於彰武元年三月,集大齊百萬之師,北逐建虜,拯遼東生民於塗炭;西剿李張二賊,保大齊之威儀。”

“慮民人未知,反爲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猶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大齊軍兵號令嚴肅,向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揹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大齊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賊虜何得而治哉!”

“予恐中原久污羶腥,天災人禍並至,死者無計,生民擾擾,故率我大齊雄兵奮力廓清,志在滅建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蒙古、朝鮮,乃甚西洋等爾爾小國,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爲大齊臣民者,與中夏之人無異,故茲告諭。”

這“大齊討賊檄文”,不是王爭編纂,但卻是經過其手親自修改,話音鏗鏘有力,洪亮銳利,下面的兵將們聽到最後,卻是鴉雀無聲。

每個人都感覺渾身的毛髮豎立起來,血液洶涌澎湃,甚至想直接衝上戰場,將西邊的那些賊人一網打盡,他們舉起手中刀槍不斷揮舞。

“大齊必勝,一統中華!”

“大齊必勝,一統中華!”

......

“皇上,流賊大營已經開始向東運動,我軍哨騎還有大同本地的斥候,都已經發現此事,確係屬實!”

大約在發佈檄文的五日後,大齊軍隊吸取了前明軍隊薩爾滸之戰的教訓,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將大順和大西逐個擊破。

五十萬大軍不可能擠在一起,再加上彰武皇帝王爭御駕親征,所以便是有了五軍之分,王爭自領禁衛軍尖刀、玄武、振威三營於中軍。

首當其中的,還是王爭的老冤家李自成,等陝西安定下來,再傳檄各地圍攻川蜀,既然出來了,就必須將中原內部整合起來。

這次與以往王爭和李自成的交鋒都不同,大齊舉兵五十萬西征,號稱百萬王師,聽到的人無不是心驚膽顫。

就是說,齊順之間積攢多年的恩怨,王爭這回是動了真格的,一心打算將其徹底瞭解。

方纔是左驤龍衛董留存在帳中稟報,王爭穿着金黃色的甲冑坐在首位,聽到後只是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

在宣府、大同兩地說話頂天立地的姜襄和宣府總兵,眼下都是面色肅然的站在隊列最末尾,前面那些都是大齊內部的將軍們。

無論資歷還是軍功,他們兩個都和這些人沒有任何可比性。

山西一帶原本有宣府、大同兩座前明的九邊重鎮,本來姜襄和宣府總兵在李闖北伐的時候應該盡力抵抗,但卻沒有絲毫抵抗,早早率部投奔過去。

等到齊軍入主京師後,他們又趕緊投奔過來,這兩個人在歷史上也是一再投降,王爭自然對其深惡痛絕。

這種人,就連幕僚府也已經多次建議將其殺之,斷不能敘用,但最開始北直隸都沒有穩定下來,山海關局勢也沒有明朗,雲貴又有亂局,所以王爭只能是用計安撫。

起初,王爭金口玉言,許諾今後會原職錄用,並且不會取他們性命。

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將山西一帶的原明官軍盡數接受裁撤改編,按規矩招募新的士兵,再將其它地方對大齊忠誠的將官慢慢換進去。

那種時候,大齊已然是天下間的朝廷,並且如日中天,姜襄兩人雖然心有不滿,但他們自身私養的家丁並沒有人動,也算是蓋住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無論明裡的許諾,還是暗中的招攬與安撫,其實全都是王爭脫不開身的權宜之計,但現在王爭顯然沒有後顧之憂,所有的精力都已經放在解決西北內患上。

再說了,現在的大齊已經不是半年前的大齊,王爭親自帶着百萬王師來到此地,誰還敢說個“不”字,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再跟他們客氣了。

大齊剛立國時候的形勢和明朝不同,山西雖然名義上歸附了,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大部分都是望風使舵之徒,王爭需要親自將這裡整改一番,才能放心。

另一個方面,就是王爭對這次的戰役非常重視,交到任何人手上都不放心,只有自己親自來了,才能因地制宜的掌控局勢。

要是這場必勝的戰爭都打不贏,華夏繼續紛亂下去,千古罪人可就要是自己了,所以必須全力以赴。

王爭咳咳幾聲,算是發下一個訊號。

身邊站着的顧君恩何其聰明,聽到後頓時面色一變,緊跟着從懷裡掏出一張什麼都沒寫的紙片,厲聲斥責道:

“沒想到啊,姜將軍,你居然還在和李闖互通有無,現在人贓並獲你還有什麼好說的,來人,抓出去問斬!”

其實周圍的大齊文武臣工都明白這紙片上其實啥也沒有,但顧君恩愣是裝的像模像樣,把沒有字的紙片說成寫着滿登登罪狀的書信,功力實在是不低。

武將們更是直皺眉頭,心道這些文人可真不是省油的燈,一個個都是老戲骨,今後自己閒着沒事還是少招惹他們,不然死的都能給你說活了。

姜襄方纔就覺得今天眼皮老跳,不會有什麼好事,所以一直都非常低調。

畢竟齊軍號稱百萬和大順北伐那次不同,他們看起來雖然不可能有百萬之衆,但從上到下可都是武裝到了牙齒,渾身散發這殺氣。

只是看一眼,姜襄就知道,自己眼前的這支大齊軍隊,根本不是大順和大西那兩個流賊組成的隊伍能抵擋,其實已經打算找個時候告老回鄉,見好就收。

但沒成想,該來的還是躲不過去,就算他已經打算放手,王爭還是不可能就這麼放過他,想要建立一個新的時代,自然要將一切不穩定的因素全部拔除。

“皇上,末將——”

姜襄臉色驟變,情急之下想要喊什麼,但那些禁衛軍兵士的動作很快,上去就把他嘴給堵上,直接五花大綁的給帶了出去,最後只能聽見支支吾吾的聲音逐漸消失。

不多時,帳外傳來一聲悶哼,監斬的禁衛軍哨官前來。

“啓稟皇上,大同主將姜襄私通李賊,已經被斬首。”

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
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五百五十四章:夜襲(感謝楓林晚簫一萬起點幣的打賞!)第二百二十五章:清軍出關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五十二章:反轉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三十五章:甕中捉鱉斬龍王第三百一十三章:亂象紛紜,闖營挑釁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補瘡第八十六章:鹽丁尚比官兵強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一百七十二章:劉澤清纔是閹黨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六十四章:巴掌與甜棗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五百二十八章:安平內議,約商蘇州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東軍,至死方休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敵爲友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五十二章:多爾袞入關,李自成東征第三百三十六章:會師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門情誼深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來未有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六十五章:錦州解圍戰(下)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四百五十五章:亂世角落第二百三十章:上無威,難馭下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六十七章:餓殍遍地第五百五十六章:陣前敘舊情,首功奪潼關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給臉不要臉第三百二十四章:欲蓋彌彰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東大乘聞香教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三百三十七章:約法三章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零六章:諜報司 無孔不入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處博弈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五百一十九章:大順皇帝李自成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二百零三章:努力跟上時代的腳步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礦 悍將心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六十四章:劉澤清之死(完)第五百六十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百一十四章:鳳凰山 驍騎摧鋒第四百零二章:衍聖公孔胤植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一百零六章:強軍的影子第四百三十四章:會晤陝督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三百六十四章:錦州解圍戰(中)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百六十三章:劉澤清之死(中)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來第五百二十一章:人傑輩出,立足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