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萬事不離榮華富貴

江南繁華之地,素來就是奢靡銷金的好去處,又有秦淮風光,文風成性,名妓冠天下,正是這些多金避難的富豪們首選之地。

不過自從去年的七月份開始,江南之地逐漸歸屬了另外一個主人,比北京還要繁華的南京城,其實已經從裡到外徹徹底底的改換了門庭。

那安東候王爭儘管跋扈,但麾下的山東軍除了那次在睢州被偷襲之外,這些年從來沒打過任何敗仗,而且幾乎聽不見他麾下的兵馬有什麼劣跡,和左良玉那等軍閥有本質上的不同。

山東地界上本是不入流的鹽商,現今說話中也帶着些許自豪的神色,並且時常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各地商會中,逐漸擁有了自己的席位,在一百多年以來都是少見。

這些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差不多有五分之三都來了江南,五分之一去了山東、揚州一帶,最後剩下那五分之一,則是倒了血黴沒有逃出來的。

當然了,這五分之一的人中,絕大部分還是因爲個人原因,放不下自己在本地積年累月的家業和財產,能順順當當逃走的時候在猶豫,到最後想逃的時候被封死,追悔莫及。

相比他們,大多數人的選擇都很隨性,對江北的人來說,去江南、揚州,或者素來安定的山東一帶,都比自己那戰亂連綿的本土要好上許多。

“腰纏十萬貫,三月下揚州。”

南京就已經是這天底下最繁華的地方,杭嘉湖、蘇鬆常一帶,更是文人士子和大戶們喜歡聚齊的地方,到底是逃到哪,反正大家各有各的道理,說不上誰對誰錯。

大明三百年江山,現如今已經被朝堂上那些所謂的重臣搞成亂七八糟,整天掛在嘴邊的綱常倫理,那也就是掛在嘴邊給人看,自己到底什麼樣,其實心裡都有數。

所謂“湖廣熟、天下足”,大明各朝最主要的產糧地,就是現今的陝西、湖廣和四川一帶。

這些地方要麼被流賊佔據,要麼就是還處在紛亂之中,只是在名義上屬於朝廷,佔據陝西、湖廣一帶的流賊不再是當初那揭竿而起的農民,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擊潰,已經成了和大明朝並列的大順朝。

西安、武昌陷落,襄陽由於地理位置被官軍和流賊不斷的你爭我奪,最後雖然李自成不敢待,但王爭已經放出狠話,山東軍要是不來,一時間倒還沒人敢染指。

此外,湖廣一帶還是個紛亂的局面,原本大順很快就要完成湖廣全境的佔領,但是因爲山東軍在徐州誓師搞的動靜太大,主力又撤了出去。

張獻忠自從在西安左良玉擊潰就回到四川在亂中攪局,正在爲建立他的大西而努力。

除此之外,福王被烹,楚王被殺,慶王投降,等等失陷的親藩重地不及其數,崇禎皇帝從最開始的震驚大怒,到現在經歷的多了,倒是已經習以爲常。

其實對大多數皇親國戚,崇禎的並沒有什麼感情,之所以會震怒,無非是爲皇族的顏面受到侮辱而氣憤,就連爲他們做的一些祭祀工作,其實也完全爲了規矩和體統。

除了孫傳庭帶領的五省精銳以外,崇禎皇帝最爲倚重的也就只剩下左良玉那號稱幾十萬的大軍。

本來左良玉是想撿軟柿子捏才率部進入四川,沒成想,現在的張獻忠也不再是原來的張獻忠,即便面對比大順軍勢弱很多的張部,左軍竟然也在接連吃敗仗,被打得潰不成軍。

自從進入四川之後,左良玉一下子陷入高傑進退兩難的境地,張獻忠追着左良玉打,左軍則是丟盔棄甲,在各地掠奪的東西完全給張獻忠做了嫁衣。

張獻忠他是再也打不贏了,李自成更別想,正在他兩相爲難之際,卻忽然聽到風聲,說是總兵高傑也投了王爭,帶着改編之後的人馬進入湖廣,打着的是“王”字黃龍旗號。

左光先作爲殘存秦軍中爲數不多的榆林將門世家,能投奔區區一個安東候,這已經讓左良玉十分不解,現在就連高傑都投奔了山東軍,可想而知,這將帶動一大批湖廣的殘存官軍倒戈向山東。

隨高傑一同前來的,還有山東軍在河南一帶外系兵馬的調動,歸德府的孔欒,還有南陽府的陳永福等幾部都在蠢蠢欲動,看樣子對湖廣是勢在必得。

李自成主力退出湖廣之後,王爭總算是要開始下手了。

崇禎十七年剛開始,李自成在西安改元永昌,建立大順,緊跟着王爭就提出要受封寧王。

本來王爭對朝廷的態度不明不暗,這麼大一股力量握在手裡,想要做什麼都沒有什麼阻礙,雖然沒有王號,但手中權利其實更甚有之,朝廷本該順水推舟同意了就是。

話說白了,山東軍現在家大業大,王爭手底下的總兵都要數不過來,依附過來的朝廷勳戚中擁有侯爵、伯爵的更加不在少數。

在這種情況下,王爭自然不可能再用原先山東總兵的銜頭任命下屬,山東軍統轄內外系兵馬總共超過二十萬,你說你一個小小的總兵,下面卻一大堆總兵、參將、遊擊、都司、衛所的軍將,這實在不妥。

安東候區區侯爵,就算加了太子少保和左都督,任命地方上實權的軍將和文官也是名不正言不順,這種事本來大家心知肚明,我提一句,你隨大流點頭就行了。

山東軍要的無非是一個方便,就憑現在的朝廷,想要更多實在也給不起。

但崇禎和朝堂上這些人愣是看不出來,還以爲是原來糊弄左良玉呢,弄了個太子少保給打發下來。

這寧王的名頭不是王爭非得要,正相反,作爲現代人的王爭對這種名頭並不在意,看重的只是手中權利,反正怎麼做都行,何必多此一舉呢。

但山東軍一系的文武們就不這樣想,王爭以寧王任命下來的銜頭,顯然比安東候更加名正言順。

寧王的王號其實不是王爭想要,是山東軍下面那一干人等想要,他們跟着王爭走南闖北、出生入死到今天,爲的是什麼,說一千道一萬,還是離不開榮華富貴這四個字。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二日的早上,負責漕運厘金事宜的範若海匆匆跑來,說有非常重要的大事面見安東候王爭。

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明神宗平倭詔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
第五百一十五章:趙之龍的卓越貢獻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樂觀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靂手段第四百七十一章:睢州考學第六百二十章:戰後之事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間虎威盡顯第三百八十九章:軍令如山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三百二十六章:鑽狗洞的大明遊擊第二百八十五章:威服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鎮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一百七十五章:不留活口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四百一十九章:擴招第八十三章:血濺寨堂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六章:不來?發炮平之!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九章:爲利趨使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四十七章:韃子需要用命來還!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一百九十九章:就到這吧第二百零二章:戰場上見真章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二百五十九章:暗箭難防第一百五十七章:百姓苦第七十六章:剿匪第一百五十三章:空空島有清軍第四百九十二章:取滁州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第三百零一章:有馬有刀,脣舌無謂第五百四十一章:蘇州會晤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四百七十章:誰的時機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圍 崩潰 擊斃第三十二章:白鯉表心龍王怒第三百八十二章:傳奇山東第一百三十章:與人渣爲伍第三百二十一章:殺雞儆猴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寧之敗第四百七十七章:一道命令平睢州第二百一十三章:登州營不放棄能救下的每一個人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八十一章:聲東擊西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三十八章:黑魚立杆五文河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九十七章:遇賊,列陣以迎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六百二十一章:親至和曲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覺捅了個簍子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機妙算,天公作美第七十章:循序漸進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四百六十六章:山頭的另一邊明神宗平倭詔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二十四章:節節而制排槍陣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師向東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