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奪門之變

滁州,時人又稱“塗中”,歷朝譽爲“江北門戶”,地理位置優越。

山東軍來到滁州境內的時候,並沒有直接來到城下,反而是哨騎、使者四出,大軍在清流關紮下營盤,讓人摸不清到底要做什麼。

滁州一樣是京杭運河流經的重鎮,自然知道上流山東軍設卡收厘金的事情。

城內的大戶們本來覺得這是王爭自取滅亡,可是到現在幾個月過去了,無論南邊怎麼鬧,厘金還是照收。

有意思的是,安東候王爭承受了幾乎大將南北半數士子的彈劾後巍然不動,可當朝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卻被罷相抄家。

有些想太多的人,已經想當然的將這兩件事聯合在一起,心中有些忌憚,覺得朝中還有人在幫助山東。

這邊已成定局,那邊又有更急的事情,王爭帶着山東的大軍來了。

最開始,滁州這邊都覺得是在開玩笑,但隨着北面陸陸續續來人,都是面色驚顫的提及此事,他們才相信下來。

一下子,滁州城內的士紳老爺們紛紛大亂,無頭蒼蠅一般的過了幾天,這纔想起來知州這茬,趕緊彙集到呂府。

說起來,時任的知州呂瑋同樣是剛得到消息,那王爭在許州誓師西進,搞的全天下盡知,一副要和流賊決一死戰的架勢,據說李賊爲了暫避鋒芒甚至已經把襄陽拱手相讓。

可誰成想,山東軍沒有西進去找順賊,反倒一路馬不停蹄的南下,半個月之內,竟然已經到滁州來了。

要知道,這滁州的屁股後面,可就是南京城啊!

“大人,劉老爺、李老爺他們又帶着人來找了,怎麼辦?”

呂瑋坐在大堂上在聚精會神的寫着什麼,聽到外面那些哄亂的聲音後已經是滿頭黑線,直接擺手不耐煩的說道:

“都到這種時候了,來堵着本官的府門有什麼用?我也是火燒屁股沒辦法,你出去就說大病,都給推了。”

管家有些猶豫,心道這些士紳又不是傻子,這麼說誰會信,正在他想的時候,呂瑋擡起頭,皺眉說道:

“怎麼還不去?”

不多時,呂府的大門“吱呀”一聲打開,外頭圍着的老爺和士子們趕緊走上前,這管家笑呵呵的,但是隻露了半張臉,喊着道:

“劉老爺,張東家,林公子,你們就回去吧,我家大人病重不能見客!”

“病重?當誰是傻子不成,快把呂知州叫出來!”

“就是,若是被山東地兵馬破了城,他呂瑋也活不成!”

聽到外面響起的吵鬧聲,管家早有準備,趕緊讓下人把門關上,甚至還親自提起木椅堵在門口。

滁州這個地方和南京距離不遠,基本上只隔一條長江。

在江南士子們不遺餘力的宣傳下,王爭統帶的山東兵馬,早就成了禍害遺千年的亂兵。

士紳們也聽說過王爭在山東對那些本地縉紳的所作所爲,說殺人不眨眼那是一點沒錯。

儘管身家性命都在滁州,但過了河就是南京,就算拼死搏一搏,也很少有人想留在這裡等着山東兵馬來抄家。

畢竟,傳聞往往都是無風不起浪,王爭不對付自己這些地主,哪來的銀錢造甲械發軍餉?

府外亂哄哄一片,呂瑋卻在皺着眉頭奮筆疾書,良久,他起身將書信交到早就等在旁邊的信使身上,嘆息道:

“眼下再飛書面聖已經來不及,唯有提醒史尚書在南京佈防,老夫看得出來,山東賊軍來勢洶洶,那王爭早有準備,不會止於滁州,其意在南京。”

說到這裡,呂瑋竟然朝信使彎腰鞠躬,鄭重其事的說道:

“王賊竊國,大明危亡,繫於你身,一定要將信送到!”

滁州知州呂瑋仁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據說天啓年間得罪了權閹魏忠賢被革職爲民,崇禎即位後平反,並且重新任命他爲滁州知州。

信使本人對他也是敬佩,當下吃了一驚,連忙跪在地上,沉聲說道:

“知州放心,信在命在!”

“快去吧,時不我待。”這信使是自己人,呂瑋自然信任,等他從後門將信使送走,又是重重嘆口氣,心中十分擔心。

“希望還來得及...”

呂瑋已然決計堅守,爲南京城的史可法留下時間。

可文武殊途,人心隔肚皮,知州如此想,不代表城內士紳都是這麼想,同樣不代表其餘的文武將吏也要爲朝廷奮不顧身的效死。

......

當天夜裡,滁州守備府。

時守備李景光在知州衙門、呂府外增兵,名爲排查賊寇奸細,實則爲召集部下四名千總商議機要打掩護。

李景光五人在內室密談,門外設有帶甲家丁把守。

“守戎,依卑職看,還是迎山東軍進城!”

說話的是個胖子,屁股比座椅都寬,他雖然坐的極不舒服,但說出方纔這番話並未有什麼猶豫。

既然已經有人挑明,另外一個尖臉的千總緊跟着點頭,說道;

“沒錯!”

“守戎,你們都聽說了嗎,河南總兵陳永福、還有鳳陽總兵黃闖子、舟山總兵翁之琪,就連南京城的京營提督太監,都已經在安東候的下面做事。”

另一個千總點點頭,臉上全是驚懼:

“當然聽說了,前不久安東候在宿州殺了劉良佐,劉部那可是三萬多的兵馬啊,在山東軍面前連個像樣的抵抗都沒有便是人間蒸發。”

“這麼多人上哪去了,還不是被山東軍吞進肚裡?”

聽到這話,守備李景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確實,黃得功、劉良佐,那是在整個南直隸都有些名頭的大帥,一個能打,一個人多。

這幾天光景過去,這兩位能打的那個已經接受改編進入山東軍外系,另一個則是被王爭當場砍死,多年積累下來的兵馬都成了陪葬品。

這些總兵級別的大帥暫且不提,那太監一向是天子家奴,自詡高人一等,但竟然也甘心在安東候下面做事,這實在讓人意想不到。

自己這小小的滁州守備,麾下兵馬不過一千多人,怎麼能抵擋號稱二十萬的大軍。

最開始的胖子繼續說道:

“你們看見呂知州今日間的樣子了嗎,那傢伙,明擺着是要與城共存亡的架勢!”

“讓他自己拿着筆桿子去戰!那山東的戰兵就連韃子都抵擋不住,哥幾個就沒那個必要去跟着他去找死了。”

說起來,山東軍現下還是在朝廷的名下,開城打個迎接的名目就成,和賣國賊八竿子打不着一塊去。

換句話說,只要朝廷不敢動安東候王爭,他們下面這些人就不會有什麼安危,這也是李景光等人傾心於此的重要原因。

況且,加入山東軍外系以後的待遇問題,這些事李景光其實並不擔心,前面的例子太多了。

山東軍一路南下,徐州、睢州、宿州、鳳陽,還有現在的滁州,何曾遇到過什麼真正的抵抗?

就憑山東軍這面旗,不少官軍就已經嚇破了膽,可僅僅是這個原因就讓各地官軍望風披靡嗎?

顯然不是,除了山東軍的強大,最主要還是王爭對外系的待遇,還有各地守備空虛等原因。

州城的守備兵力最多三千,縣城更少,基本上只有千人左右。

那還是在萬曆朝頭幾年兵備沒有那麼廢弛,三大徵還未開始的情況下,到現在頻頻抽調,再加上多年未曾發配軍餉和兵衣,各地基本都是空額空餉。

比如這滁州,上次朝廷來人覈定名目的時候還是崇禎三年,十幾年前了,那時候現任的守備還不是他李景光。

換句話說,李景光自打到了滁州守備任上,朝廷方面根本就沒有一次有官員再下來覈查兵冊,那還不是想怎麼報就怎麼報?

去年李景光報上去的是兩千九百二十七兵披甲兵,本想着吃三千人的餉銀,但後來才知道自己想多了,根本沒有一文錢發下來。

身爲守備的李景光,能蓄養起來的鐵甲家丁,其實也就十三個。

本身混的已經如此悽慘,再聽到山東的外系兵馬餉待遇,銀餉月結,並且守備和千總一級都有自己專門的盔甲和福利,據說不久的將來還會有禮服和喪服。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硬抗不可能打贏,而且還要賠上自己的身家性命,開城能得到安東候的賞識,入冊外系。

反正都是在朝廷的明目下做事,跟着誰又有什麼分別。

雖說要經過山東方面的改編和裁撤,還有種種嚴苛的軍規,但李景光幾人依然十分動心,只要待遇是真的,剩下的就都不是問題。

要是穿的亮堂威武,待遇好,每天混的風生水起,鬼才去欺壓百姓,去剋扣什麼軍餉,這種爛事誰的心底其實都不願意去做。

說到底,大部分人都是被逼出來。

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
第三百三十章:驅虎吞狼第一百八十七章:單候第十章:殺人越貨難覓蹤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五百一十四章:酒不醉人人自醉第一百二十四章:擴招 足額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百九十五章:自盡,還是奮力一戰?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五十九章:空空島大捷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薈萃,戰將雲集第五十一章:鄭氏嫡子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顏繼祖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一百七十四章:殺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二百六十一章:進襲益都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繕皇陵,善始善終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百三十一章:自古紅顏多薄命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二百五十六章:血肉爲城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縱得江大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四百五十章:施邦耀入山東第四百一十二章:朱以海夜訪元帥府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九十章:指點江山第九章: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八十四章:鷹臉刑一刀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五百二十九章:鄭氏要碾壓山東軍第二百章:西方與東方的較量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兇戰危第六百零三章:建立大齊,開元彰武第四百二十八章:北取滄州第七十二章:獻銃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闖王宅第三百九十一章:轉機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一百零二章:段天德的小心思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一百七十九章:危機 軍議司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二百四十五章:吾兒當殺韃以建功立業第二百三十四章:並克膠州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四百五十一章:思進取第一百九十二章:這不是海盜!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四百六十章:悲催的太監(求訂閱!)第二百八十八章:人才濟濟第六百零二章:諸國來朝,萬象更始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三百二十二章:處處不平第二百九十五章:抵達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戰拓城(二)第二百零七章:請旨渡海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無礙,滿漢無情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五百五十九章:雲、貴、四川割據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三百一十章:進退維谷,藉機發難第一百二十三章:寧海鹽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二百三十八章:又是孫知府第八章:柴房引火將成災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七十五章 :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三十八章:勝不驕,敗不頹第一百八十二章:胡來神醫第二百八十章:分割 殲滅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七十六章:剿匪第六十三章:殺價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八十二章:荒唐朝局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一百二十六章:衝突第一百三十三章:濟寧 碼頭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五百九十章:北京 盛京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二百六十九章:開鎮山東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順北上,屠掠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