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臨清武卒死不退

這就已經相當於在面對面,兩方几乎就只隔了城門和城牆。

城上的臨清兵起碼比起邱縣那些廢物兵痞來說還是強出不少,這個時候都還在城上嚴陣以待,的確是有些少見。

這位朝廷任命的守備已經想的很明白,這種時候傻子纔會出城,儘管沒有打勝的希望,但現在山東卻也不是原來的山東。

若還是劉澤清當總兵,毫無疑問,劉部聽到這消息只會撒腿便跑,更別提來援救,但眼下的總兵官已經是王爭,劉澤清早死了。

王爭這個名字在山東幾乎達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儘管這位守備瞭解並不多,但卻依然能十分肯定的說,登州營一定會來援救,很明顯依城固守纔是最爲穩妥的上策。

若是能成功堅持到登州營來援,也能算是一個功勞。

聽說登州營在重新攤派軍將分守各地,這位守備心裡不免有些火熱,若是能憑藉守城的功勞進入登州營,從各個方面來講,都要比跟着腐爛到根子上的朝廷好很多。

不過這只是守備的一廂情願,剛剛緩過神來的知州大人又傳來命令,要他率官軍出城與賊軍決戰,一舉而殲之,決不能放任賊寇囂張。

要是普通的兵丁聽到怕是會笑掉大牙,也不知道是誰剛纔嚇的差點連衙門都堵上。

守備聽了這個話,當場臉就拉了下去,他沒說什麼,但身邊的家丁中卻有人暗自嘀咕,這位知州怕不是個傻子。

臨清知州雖然注重名節,但卻並不是個清官,城外除了那些大戶的土地,還有大片的財產屬於在他名下。

兩方都不能容忍自家權益受到損害,早把流寇圍城這檔子事忘到一邊,火熱的開始討論要與賊寇決戰。

眼下,臨清的知州大人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催,一定要讓這些武夫出城與流寇開打,自家的土地和財產不能被奪去。

守備權當沒看見,但沒過多久,城內的一些大戶們帶着知州的文書命令又來了,牛氣哄哄的說是讓他必須出兵。

文貴武賤,儘管知州的品級比守備要低,但守備卻不得不聽他的指揮,平日城內外大事幾乎也都是知州說了算,到最後居然只剩下出城送死這一個辦法。

剛剛鼓足些膽氣的臨清兵們頓時都是義憤填膺,有人說乾脆投靠革左五營算了,將那知州老兒從府宅裡揪出來砍頭。

儘管心中有所不滿,但這位守備心裡卻仍是對流寇看不起,跟着登州營這樣的天下強軍纔是男兒所向,那些流寇到處劫掠算得上什麼?

守備義正言辭的否決了兵士們的話,但也沒有勉強,說不想出城的可以留下刀槍回家,他是一定要帶着家丁與流寇死戰。

臨清兵儘管比尋常的官兵強了不少,但卻依然沒有什麼東西能留下他們,想讓他們跟隨這位守備死戰,僅僅靠着一腔熱血是辦不到的。

所以守備話音剛落,人數就少了三成,到最後陸陸續續的走了接近一半,許多人覺得,就算面子上過不去,但也好過去打這場明知必死的戰鬥。

外面的流寇們雖然叫嚷不已,但卻並沒有任何重型的器械可以用來攻城,正是進退兩難的時候,卻忽然看見臨清的城門大開。

臨清兵亂哄哄的跑出來列隊,在家丁的壓陣下堪堪穩住陣型,看樣子居然是要和流寇打一場正面對正面的決戰。

臨清兵看着對面流寇的人數心裡就在突突,儘管都知道這次出來凶多吉少,也都打着不想再苟活的心思,但依舊是止不住的顫身,這也是人的自然反應。

流寇們沒有立即衝鋒,反倒是在老營的帶領下放慢腳步漸漸逼近,這其實比直接衝更讓人覺得壓抑,臨清兵的臉上都是愈發凝重起來。

“砰、咣!”

流寇還沒走到,拿着火器的臨清兵已經是迫不及待的發銃,在這種時候放出個響聲來總歸是能讓自己好受些。

不過這卻鬧出了笑話,年久失修且粗製濫造的火器真正打出去的只有一個,剩下幾個都是炸膛傷到自己人。

正在這時,革裡眼一聲令下,流寇們猛然加快腳步,潮水一般的衝了上來。

“放!放銃!快放!”

臨清兵之中的軍官們都是立刻扯着脖子吼起來,這次的齊射倒是粗粗有些大明火器的威力,一下撂倒了幾十個衝在最前面的流寇。

幾門虎墩炮也沒有閒着,趕緊就有人上前將炮彈放進去,“轟”的一陣巨響發出,有兩門虎墩炮直接炸膛,殘肢碎片飛得到處都是,順帶炸傷了十幾個周圍的兵士。

不過還是有幾顆鉛彈呼嘯着飛了出去,流寇人多的劣勢就在這裡,陣型實在是太過密集,虎墩炮和其餘火器無論往哪裡放,總能砸死打死一片的人。

數聲慘叫,流寇中血肉模糊的一片,但這種九牛一毛的損傷根本不能動搖什麼事,漸漸衝得更近了。

這種情況下,臨清兵們也不管那許多,慌慌張張的,但凡能放的東西都朝對面發射出去。

一時間陣前轟鳴一片,硝煙瀰漫,但這些火器的射程和威力都十分有限,流寇付出了不大不小的傷亡後,最終還是要短兵相接了。

“弟兄們,跟我殺啊,殺狗官兵!”

流寇與臨清兵的陣列猛然撞在一起,霎時間便是碎肉橫飛,慘嚎和廝殺聲交集在一起,臨清兵儘管人數是劣勢,但依靠着護城河的地利,倒也能勉強保持不潰。

要是籠統的來說,流寇們手裡的十八般兵器明顯就不如臨清兵的長槍和腰刀,起初接戰的一段時間內,臨清兵幾乎是損一殺四的比例。

這並不是臨清兵戰鬥力有多麼高,而是上來的這些人戰鬥力實在是太弱,他們在革左五營的流寇眼中,只是用來衝鋒陷陣的炮灰而已。

素來被稱作“仁義”的革裡眼賀一龍,這個時候帶着老營穩穩站在河岸上,對手下兄弟的傷亡視若無睹,甚至臉上還露出些笑容。

革裡眼忽然擡頭看了一眼臨清城上,正好見到知州和一衆士紳登城,頓時冷冷的吐出一口濃痰。

知州和大戶們聽到城外的喊殺聲就知道已經開打,火急火燎的從府宅中跑出來,帶着民壯和家丁登上城觀戰。

觀戰只是因爲擔憂外頭的田地和資產,若說出城相助那是絕無可能,他們其實早就準備好車馬隨時溜之大吉。

守備領着家丁頂在最前面,其實明軍的真正精銳正是這些私養家丁。

若說這些人沒有些真正的拳腳功夫,軍將們是不會浪費銀子供養的,這銀子花的也很值,大多數家丁真到了緊要關頭都是可以跟隨主將死戰的。

起初家丁們憑藉地利和一身的裝備優勢不斷殺傷流寇,但他們也是人,時間久了都會累,流寇卻仍然源源不斷的衝上來。

很快,就有家丁氣力耗盡被抓住破綻,流寇們瘋狂的一擁而上將其亂刀砍死。

臨清守備揮着砍刀親自戰鬥在最前一線,死在他手中的流寇已經有兩位數,他也知道,等到家丁消耗的差不多了,這場戰鬥也就結束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
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二百三十二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十六章:請命徵兵拔頭籌第九十三章:征討養馬島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漢興第五百零九章:崇德已去,建元順治第五百三十四章:整軍紀,圍安平第二百五十七章:死在衝鋒的路上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二十七章:衆正盈朝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明神宗平倭詔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一十一章:陳子龍一見如故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五十六章:把控源頭第十三章:錚錚誓言合衆心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三百三十三章:闖塌天劉國能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二百一十八章:修羅戰場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五百三十章:踏平泉州鄭氏第二十五章:王爭獻計剿巨匪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一十二章:兩心相悅終定情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二十八章:入駐掖縣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四十章:文登銳卒逆乾坤第二百九十三章:兄弟義,同僚情第六十八章:迴歸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上)第三百七十章:忠烈伯 明威軍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一百九十六章:孫知府登門(爲舵主都是不是哥加更!)第一百六十四章:火鍋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百四十章:亂世當用重典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戰永寧門第二百八十三章:會戰歸德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四百三十五章:一肩扛之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八十八章:血戰赤山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勢不可擋第一百零五章:大亂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輩第三百一十九章:絞首三千,克定開封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營第三百一十一章:入駐海州,守備自縊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十五章:火中送炭崢嶸顯第六百一十一章:巧言令色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復養馬島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滅明,崇禎殉國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四百七十八章:替天行道第四百八十二章:誓師襄陽,劍指南京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二十九章:神機妙算取空寨第三百四十六章:饅頭 災民 義軍第三百三十二章:步步連環第一百八十章:一十二金牌鐵律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三百七十九章:離心離德第二章:鹽狗擋路鬥智勇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計第一百九十七章:爲將有兵焉懼文第三百零七章:兵將一心,不敗之地第五百五十七章:共討逆賊,大勢所趨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一百三十七章:紅娘子?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九十四章:南陽 汝寧 滁州第五百四十七章:甲申中荷臺灣條約(下)第三百二十八章:賊寇走了,官軍卻來了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