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歷城軍校

十一月份,督臣楊嗣昌抵達襄陽後設行營於城內,傳檄各地,以“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計,合七省官軍之力進剿農民軍。

十二月末,楊嗣昌大破張獻忠,斬首三百餘級告捷京師......

時間來到崇禎十三年正月,中原動盪不安,儘管楊嗣昌最初獲得勝利,但張獻忠、羅汝纔等人迅速改變戰術,根本不與官軍正面對抗,一路燒殺劫掠的北進南轉。

楊嗣昌急於求成,親率各省大軍窮追猛打,想要將張賊一舉消滅,但眼下的流寇早已不是崇禎初年的一盤散沙。

他們不知道從哪弄來的兵器裝備,各部老營居然達到馬七步三,比大多數總兵的麾下官軍配備都要好,官軍步八馬二根本追不上一心潛逃的流寇,但不追又不行,只能是被牽着鼻子走。

張獻忠一路難逃的時候,對楊嗣昌所部的動向卻瞭如指掌,不時派流民大軍進山埋伏,打的官軍措手不及,丟盔棄甲。

官軍被打的心有畏懼,害怕被流寇各個擊破,所以不敢追擊過猛,各個總兵對楊嗣昌陽奉陰違,根本不盡全力追擊,只是打着保存自身實力的心思跟在流寇屁股後面。

在中原官軍疲於奔命的時候,清軍送來神助攻,赫圖阿拉一役過去一年有餘,阿濟格統軍數萬忽然圍攻寧遠,守將金國鳳爲五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率家丁力戰身亡。

這一年的最開始就不是個好兆頭,華夏大地烽火連綿,無論遼東抵禦東虜還是在中原剿匪,明軍幾乎都敗多勝少。

......

臨近年關,山東軍祭旗成軍後,六府軍民歡呼雀躍之餘都在高高興興的置辦年貨準備春節,除了繁華的江南以外,北方也就屬山東最爲平靜。

不過山東軍也是有緊有弛,王爭以及各地的鎮守軍將都不敢放鬆,眼下流寇鬧的這麼厲害,說不定哪天就忽然來到山東,邱縣發生過的事情不能再重演。

除了在各地開展風風火火的擴招和遣將以外,軍議司按着王爭的意思,立即着手在歷城以及各府城修建分署,原有的吏員大批依照績效原地晉升,不少人績效顯著的吏員被派往各地軍議司分署任職。

巡檢司更名爲保安司,集查鹽政、護佑地方爲一體,這項政令一出,高興的要屬各地的鹽丁與農莊護院。

原本基數龐大的鹽丁與護院已經編制混亂,比如某地農莊經常出現沒有護院看莊,卻是鹽丁頭目領着鹽丁看守。

現在他們統一規劃到保安司下轄,由保安司的人重新入冊普查。

鹽丁一分爲二,紅衣鹽丁除了安靖地方之外,同樣要設卡緝查那些不是與山東軍合作的鹽商,藍衣鹽丁則多在一個地方安置不動,各地正在修建和已經建好的鹽場、鹽田、礦產等都由他們保衛。

不過總的來說,無論紅衣還是藍衣,鹽丁們的各種行動和分配都由保安司緝鹽分署總理。

各個農莊招募定居本地的農民爲護院,由推舉出來的莊頭負責莊內一切事宜,有了新的編制和措施出臺後,一切開始井井有條。

正月初三,山東總兵王爭張榜各地,目的是招攬賢才以充實軍議司各處,具體事宜由軍議司參謀處主事顧君恩和左軍議李巖主理。

山東軍戰兵實額一萬兩千餘人,除了這十二個戰兵營以外,另外有山東水軍二營,騎兵一營,火器一營也屬於戰兵序列,但卻並沒有上報到兵部。

水軍正副統領依然是江大與劉四,他們兩人分帶一個水營停靠在萊州灣與沙門島,騎兵營馬兵三千由全卓統領,平日在歷城城外的馬場操練。

火器營成份比較複雜,除了三千名鳥銃手以外,還有上百門小型銅鐵炮,虎墩炮以及二十餘門新造好的佛朗機炮,平日在統領任胡、任漢兩兄弟的帶領下於歷城城外的靶場練習。

這次成軍後傳出不少好消息,最令普通民衆興奮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孩子將可以免費送到地方私塾讀書識字,這可是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王爭下令將在各府城先行建設私塾,招募一些落魄的文人秀才爲講師負責教孩子們讀書識字,慢慢的擴展到整個山東。

軍議司參學處兩署分別負責講師的篩選和分派,覈定無誤後由參學處主事上報到右軍議管清天手中,再由管清天拿給王爭裁定。

這私塾可不是學什麼四書五經,而是王爭想要爲山東軍培養一批文武兼備的將官,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粗可不行。

軍議司經過嚴格的核定,選派到各地私塾的講師只教小孩子讀書識字,地方私塾中學績優秀的則可以晉升到更高一級的學堂。

學堂一般設在各府的府城或州城,從私塾進入學堂後,他們纔會略微的接觸當今時政與世事,對各種知識也稍有涉獵。

經過兩層的選拔,六府城學堂的佼佼者都會被推薦前往山東軍中樞所在的歷城,這裡有薈萃了整個山東能人志士的歷城軍校。

在歷城軍校中,那些從各地來的青年將受到更加全面的鍛鍊與培養,除了對當今時政與境況有了更深的瞭解以外,山東軍會定期選派臨陣經驗豐富的基層軍官前往軍校。

被選派到歷城軍校講授的軍官都是有筆筆戰功,臨陣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將不吝惜的傳授戰場經驗,以幫助這些年輕人少走彎路。

歷城軍校的首任校長是山東總兵王爭,山東軍的高級軍將和軍議司的高級文吏都會不定時前來傳授知識,各地的有才之士被高金聘請到這裡,對這些武才俱備的山東子弟傾囊相授。

按着王爭的意思,歷城軍校分爲五期,考較方式與內容一期比一期嚴,但卻從來都不是死板的書面形式,歷城軍校五期的結業考較涵蓋了各個方面。

有沙盤戰陣的演戲,以及鋼刀、虎槍、斧槍、鳥銃的精熟程度等......

前三期畢業的人只要不是太過無能,基本都可以被委派到各地的正兵營中擔任副什長或什長這種基層軍官。

如果一個人是從最嚴酷的歷城軍校五期畢業,一般來說,這個人就已經擁有比較不錯的戰場格鬥與臨陣策略指揮,同時又精通山東軍常用的各式兵械使用方法。

對於歷城軍校五期畢業的高等人才,王爭會依據考官、各個講師的評價以及自己的看法,把他們直接派到戰兵各營。

這裡將是他們真正的開始。

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
第二百六十八章:密議 京師 崇禎皇帝第六章: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二百七十六章:歷城軍議第三百六十章:陣殲阿濟格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一百七十一章:流言漸起 閹黨!?第二百一十章:登陸旅順口第四百五十四章:兵臨徐州第四百七十二章:飽掠歸襄陽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四十六章:納級第四百五十八章:專撿硬的捏第三百九十五章:劉宗敏之死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一百一十五章:雙喜臨門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五百三十九章:這就是一座寶庫!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襲空空島第三百七十七章:寧陵兵變第四百八十八章:關外 帝崩 亂局第四百二十七章:滄州兵諫(下)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五百章:如夢方醒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監軍 勢頹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禍亂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潰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師 後事 官官相護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備”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備軍令如山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腦袋一用第二十八章:神火飛鴉奪水門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個也不能放跑了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六十五章:又見不平事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財之道第二十二章:惡虎挑釁不退步第五百七十章:三軍協同,逆轉乾坤第四百二十九章:剛直敢死的知州第三百四十三章:聖旨 革職 奸臣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五十九章:設厘金第三百五十四章:遠處山頂的大火第二百八十四章:土豹子進城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三十三章:軍魂 鐵律 肅心第二百五十五章:會戰萊州第四百八十五章:避實擊虛,轉取西安第二百七十一章:砍了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歸德府第一百二十章:賺錢手段第五百七十八章:奪鼎燕京第三百二十章:左營第五百零二章:妙齡十七,何罪之有第七章:地痞豪強盤根節第一百七十章:移駐蓬萊,執掌登州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鹹服第二百九十六章:隻手遮天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二百七十章:橫生禍端第二百一十七章:進城不封刀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八十七章:盛京城內的鐘聲第四十四章:捷報傳聞第八十五章:無言退第七十一章:過年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三百零二章:北上南進,一朝失算第一百八十一章:李軍議激試顧君恩第一百四十二章:紅娘子大鬧船頭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五百二十章:太子少保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二章:實打實的韃子腦袋第九十五章:出征與鳥銃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五百二十二章:直來直去的談話第二百三十三章:直取平度州第一百二十八章:巡撫 知府 總兵官第三百六十九章:“鬆錦大捷”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七十一章:過年第二百三十一章:順勢而爲,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五百五十一章:大明平西候吳三桂第一百零四章:討餉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遼東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給自足第三百七十八章:衝冠一怒第四十三章:血海深仇終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