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

南京內皇城,武英殿。

“侯爺,咱們在漕運設卡收取厘金竟然不少於主業私鹽的牟利,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上個月六處卡關的厘金所得,已經超過十萬兩。”

一羣人站在殿上,其中有穿着長衫,面向斯文的士人,也有披掛鐵甲的魁梧大將,都在靜靜聽着軍議司財物處主事解釋。

由於山東軍南下,地盤擴充了數倍,所以王爭又在滁州、睢州兩地設卡收取漕運厘金,起初自然還是會有些許動亂,不過這些動亂很快就被當地的外系兵馬迅速平定,在這之後就再沒有什麼亂子傳出來。

眼下是山東軍入主南京的一個月之後,王爭佔領南京後,經過了五日左右的休養,便立即開始部署山東軍下轄各營分向南下,逐步掃除南京周圍明廷的據點。

到了現在,南京周圍的境縣基本都已經改編完畢,這些縣城守軍多的不過一千餘,大部分還是數百,根本沒怎麼打仗,基本都是望風而降。

這氣派的武英殿上少了兩個人,便是統帶尖刀營和奮威營外出的董有銀和黃陽。

他們兩人奉了王爭的軍令,以戰兵爲主力,徵調各地外系兵馬從徵,一東一西開始清掃效忠於朝廷的城鎮。

和州事務還比較輕鬆,董有銀去頒佈了山東軍的各項政令,將原朝廷官軍裁撤一空,按照山東軍外系的規定重新招募兵員,並沒有費什麼力氣。

但是董有銀,不知道,後面有一場慘烈的戰鬥在等着他。

和州營成立之後,駐守在南京方面的戰兵四大營立刻派出老兵前往充任本地外系兵馬的基層軍官,藉以掌控兵權。

董有銀將和州事務安排完畢,等待南京方面來人後,便馬不停蹄的率領尖刀營向左轉進廬州府。

廬州府的知府和合肥總兵知道山東軍已經佔領南京,但卻並沒有投降的意思,看樣子依然效忠明廷。

多年征戰生涯使董有銀早不再是當初那個莽漢,決定採取先禮後兵的方法。

他派遣隨軍的參謀攜帶書信前往廬州府城,招降廬州府諸將,說與利害,讓他們接受山東軍的和平改編。

同時,董有銀親自率領尖刀營戰兵一萬餘,配合三萬外系軍兵前進到巢縣紮營,準備重械,以便勸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

不過事情有些意外,派去的參謀回來時少了左耳,並且臉上被刻幾條血道,身上夾帶了一封言辭激烈,辱罵王爭乃是竊國之賊的書信。

合肥是江東重鎮之一,本地居民多隸于軍籍衛所,即便是在這各地兵備廢弛的崇禎年間,依然保持着世代從軍的傳統,可以說是民風彪悍。

意外的是,這些百姓對山東軍十分牴觸。

此地出身將門的子弟也比較多,歷史上南明江北四鎮之一的高傑部下軍將,大部分都出身於廬州府合肥一帶。

只不過後來高傑在準備北征的時候被殺,這一將門雲集,民風彪悍的江東重鎮便是羣龍無首,逐漸沒落下去。

合肥本地的居民經受江南士子不斷的鼓吹,再加上傳聞王爭殺害了天下間的大忠臣史可法,個個都覺得山東軍乃是比左良玉更加驕橫的賊軍。

董有銀眼見參謀慘狀,當即大怒不已,心道山東軍到現在還真沒發生過如此丟臉的事情,立刻統率大軍圍住合肥,下令動用重炮攻城。

駐守在合肥的總兵李克安是本地將門代表人物之一,眼見大勢已去,心中明白接受山東軍改編的後果,不想整天被關起來混吃等死。

可李克安同樣不想在這裡做無謂的犧牲,他在董有銀抵達的前一日,藉口往西安調兵援剿順賊,帶着幾十個家丁向南逃竄進入安慶府。

合肥道都任是史可法的門生,聽聞李克安潛逃,他立即與知府商討對策,決心固守。

爲了爭取百姓的支持,道都任和東林士子們不遺餘力的宣傳,每天在大街小巷中往返,說王爭在山東境內經常屠殺居民,收取漕運厘金的時候,又將許多正義執言的人殺死。

此戰異常慘烈,城內百姓由於聽信江南士子傳言,爲了家人的安危自發登城協守,死戰不退,舉起釘耙和山東軍兵士拼命。

戰場上容不得絲毫留情,山東軍戰兵由於軍規的約束,對待官兵毫不留情,但卻刻意避開這些百姓。

山東軍戰兵在戰鬥中比起兇狠的韃子都毫不遜色,但卻在合肥城上不斷喪生在百姓手中。

這些百姓狀若癲狂,手裡的兵器破不了山東軍盔甲,就撲上去用牙齒撕咬面部,舉起石頭狠命朝下砸,慘烈異常。

董有銀痛心疾首,許多人都是跟着在山東走出來的精銳,他們身經百戰,經過了重重考驗,最後卻死在自己想要保護之人的手中。

所以董有銀不得不痛下殺手,下令格殺勿論。

山東軍兵士接到軍令,經過簡單的重整後立即面貌一新,再次展開浩大的攻勢,潮水一般的涌上城頭,將每一個阻擋在身前的人砍翻,鮮血從城頭一直流淌到河裡。

若是一般的官軍,主將下達這樣的命令後,往往就意味着三軍大亂,城內被血洗,但是山東軍不同。

山東軍軍紀森嚴,沒有人膽敢趁亂劫掠合肥城,雖然城頭血戰如酣,但進入城內後,董有銀立即撤銷了先前的命令,開始穩定民衆。

不過現在想穩定局勢卻並不容易,在這些百姓的眼裡,山東軍兵士和左軍並沒有任何分別,依然對百姓動刀。

佔領合肥的過程,從某些意義上來講,甚至比佔領南京更爲艱難。

董有銀進駐合肥的當天,雖然有幾萬山東大軍的鎮守,合肥還是掀起了一場動亂。

數百個平民趁着夜色衝向守備府,董有銀當時正在熟睡,聽到這個消息將他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這場動亂很快就被平息,山東軍本來可以輕易殺之了事,但董有銀卻動用了兩千多名戰兵,從各處壓迫過來,將百姓制服後分散關在城內。

第二天,合肥城再次掀起動亂,百姓們去破壞剛剛修好的城牆,第五天,百姓圍攻新建起來的軍議司分署,將牌子拆掉,殺死三名戰兵,亂棍打死數個文吏之後潰散而走。

第六天山東軍派人在城內重新入冊,但是百姓同氣連枝,根本不配合,甚至許多人舉起木棍和草叉將山東軍的吏員打出門。

眼見着又要形成一場動亂,董有銀趕緊下令暫停入冊,派兵封鎖了鬧事的街市。

合肥城內的山東軍文武將吏被這些百姓搞的焦頭爛額,殺自然不行,但這麼老是扣着也不是辦法。

若左良玉或清軍遇到這種事怕會直接下令屠城,但山東軍不是他們,並不能這麼做。

無奈之下,董有銀只好派標兵快馬加鞭的馳報南京。

事實上,合肥攻堅戰過後,本地三千官軍只有一千八百餘人陣亡,其餘人要麼四散而逃,要麼是跪地投降。

如果僅僅是官軍守城,根本抵抗不到一炷香就會被山東軍擊潰,但青壯百姓將山東兵當成搶家園的賊寇,死戰不後退一步。

事後統計,僅僅戰死在城牆上的百姓數量,就達到六千多人。

在合肥城內清掃戰場的時候,山東軍兵士格外沉默,他們今天做出了一個足以讓自己一生都後悔的決定。

這些人本可以被山東軍招募,在和韃子的戰鬥中留下屬於自己的一筆,大部分人甚至可以成爲戰兵中的一員。

這些人都是烈士,本來應該在殺韃子的征途上建功立業,但是東林士人爲了自己名利的私心,利用這些百姓淳樸的內心,蠱惑他們與山東軍死戰。

到頭來,就連所有的山東軍戰士都覺得這些百姓死的不值,爲他們覺得惋惜,更加痛恨那些士子。

合肥之戰可以說是董有銀自從死守平度州以來最難的一關,戰兵折損一千有餘,正兵傷亡達到三千,就連攻打南京城,山東軍都沒有遭受如此大的傷亡。

原原本本的聽到這些後,王爭突然站起身,說道:

“本候要親自去一趟合肥,祭奠這些戰死的百姓!”

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
第四十一章:螢燭敢爭日月輝(新發布,求推薦票!)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豬一樣的隊友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第六百零五章:鮮爲人知的殉國者第一百八十九章:輔兵 正兵 戰兵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章:總兵知事,討價還價第二百六十七章:尚武 告捷 監軍巡撫第一百二十九章:右東路參將第三百五十章:督師 巡撫 戰守第三百二十五章:溫柔鄉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又想搶功?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舉多得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營投山東第四百六十五章:追與逃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二百一十二章:勢如破竹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六百零八章:李自成想求和第三十六章:以少勝多立奇功第六十九章:五隊嫡系第四章:以假亂真險入城第二百五十一章:進援第六十六章:齊家悍婦第三百八十一章:亦正亦邪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四章:真正的圍剿第二百二十一章:什麼都不給韃子留下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十七章:亂世知音莫相問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師信件第四百二十二章:禮服第四百一十五章:歷城軍校一期學員第二十章:若竹之筍深紮根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諫的序幕第一百六十七章:鄭氏小兒鬧燈會第二百五十三章:千鈞一髮——董有銀第四百九十七章:爾奔南京,我取西安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枚銅板第三百九十章:堅城第四百一十一章:勞師動衆只爲鹽?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動第一百零八章:昌尤一怒違軍令第三百一十七章:總兵擊鼓,力克通許第六百一十五章:火炮顯威,不敗之地第五十八章:緝鹽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三百四十一章:內外合擊,騎兵顯威第二百一十四章:合圍 破城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幗傑女——紅娘子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二百八十九章:大變革的序幕第五百九十六章:落難帝后,體制之外第三百七十五章:順坡下驢第四百五十九章:遊刃有餘第一百六十章:土豹子進城第四百四十一章:趙振鏜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四百零三章:懦弱聖公第一百五十四章:二韃子第二百四十九章:意外第四百七十六章:別喊了,劉大帥第四百七十五章:宿州城外的爭執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三百三十六章:生死兩條路第五百八十章:入主龍庭第四百九十一章:名聲和性命第二百四十七章: 兩個人選第七十七章:到底哪個纔是官府?第二百七十五章:革左五營第一百四十四章:循序漸進三步走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強軍到第三百四十章:馳援開封,山東鐵軍第三十三章:火龍出水懾水賊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雲龍山第三百三十五章:天子近侍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網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九十二章:看笑話與撿便宜第一百八十八章:興奮的左良玉第二百五十二章:獨當一面——高亮第二百一十一章:遼民苦第五十五章:凌晨訓兵第一百七十七章:火線上任 懾服第四百三十九章:陳新甲仗義執言第三百一十六章:錐陣破敵,兩虎相爭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壓,分崩離析第四百八十三章:收服 盟誓第六百零一章:三軍雲集,帝國開篇第二百八十三章:楊閣部督師襄陽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五百八十三章:修陵 徹查第五百零八章:傳庭死,而明亡矣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萬變,雲貴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