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縮頭湖活閻羅破虜 琉球島混江龍驅倭

話說燕青正要廝並,聽得對面聲音廝熟。挺刀看時,卻是張橫、焦挺兩個,不覺喜出望外,問道:“哥哥如何在這裡,卻不是夢裡麼?”張橫、焦挺亦喜道:“果然是燕青兄弟,一言難盡,且請上山細說。”當時兩個叫小嘍囉拿了刀仗,引了燕青並衆人同上山寨來。燕青看時,只見一座雄關,刻着三個大字道:“天井關。”關前擺着槍刀劍戟,弓弩戈矛,四邊都是擂木炮石。當時進得關來,兩邊夾道旁擺着隊伍旗號。又過了兩座關隘,方纔到寨門口。燕青看見四面高山,團團圍定,中間鏡面也似一片平地,不覺驚道:“這周遭形勢竟如梁山泊宛子城一般!”張橫道:“說來也奇,此處名喚碗子城山,乃是太行山南麓最險峻處。我與焦挺兄弟初來時,亦感驚異。”

行不多時,衆人早到聚義廳上,俱各講禮罷,張橫正面坐了,焦挺、燕青側首對坐。賓主相待,坐定筵宴。三籌好漢說話間,燕青問道:“二位哥哥怎地到此?在此聚義幾時了?”張橫道:“說來話長,我等到此間,也有一年多了。那年金兵攻打太原府,朝廷援兵不及,終至城破。我引着千餘人馬拼死殺出,到狐突山落草,轉戰於嵐、憲之境,屢敗金兵。後寡不敵衆,只得棄了山寨,四處落腳。幸遇得焦挺兄弟,輾轉到得這裡。”燕青問道:“我記得那年朝廷授焦挺哥哥定州無極縣縣尉一職,怎生遇着哥哥?”焦挺道:“那年朝廷將太原、定州、河間三鎮割與金人,雖有詔旨,然各地均不聽命。金兵遂以武力南犯,定州各處相繼失守。我便去真定府投楊雄哥哥,隨他抗金。不想軍士驕墮日久,甫經交鋒,紛紛潰散。雖斬殺逋卒數人,兀自喝止不住。楊雄哥哥臨陣戰歿,我將他安葬了,便逃到樂平山落草。後張橫哥哥輾轉到樂平山,與我相逢,我兩個便做一處。其後數年,曾聽得潞州紅巾軍、五馬山馬擴、太行山王彥等聚衆抗金,便商議去投。不想尚未起行,各路皆爲金兵所破,樂平山立腳不住,我與張橫哥哥便一路南行,到了這裡,便在此落腳。不想今日又遇着兄弟。”燕青聽了大喜。

當時飲過數杯,燕青也將自家遭際說了一番。接末,便說起金兵相逼之事。張橫笑道:“兄弟莫愁,這太行山碗子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莫說是區區幾千軍馬,便是數萬,也不懼他!”焦挺道:“我曾聞得那烏瑪喇原是契丹人,後降了金國。曾與金兀朮分兵南侵,燒殺擄掠,血債累累。今番既來,便教他有來無還。”燕青道:“二位哥哥說得是。小弟有個計策,可破這廝。”當時與兩個說了。張橫、焦挺大喜,齊聲道:“便依兄弟之言!”當時點起兵馬,下山迎戰。

且說那都統烏瑪喇自並了鄭奭兵馬,罵鄭奭道:“畏賊如虎,成何大事?”便盡起軍馬前行,見燕青等果是空營,自鳴得意,催促衆軍急追。那日傍晚,看看行到太行山。偏將耿光祿勸道:“聞得山上有大夥出沒,不如暫緩進兵。”烏瑪喇道:“區區盜賊,何足道哉!我正愁沒甚賊殺,若是有時,一併剿除了。”當時教探馬前去打探。不移時,只見回報道:“前面山腳發現賊衆數十人,正生火造飯。”烏瑪喇聽了,便催促衆軍疾行。

看看行到山腳,果見燕青等圍坐篝火旁。見是金兵,繞山便走。烏瑪喇大喜,一馬當先,縱兵趕來。行不數裡,只聽得一聲鑼響,山上火把齊明,巨石滾落,一股腦兒砸下。金軍兵馬,登時大亂。烏瑪喇大驚,正待要走,早見張橫、焦挺兩個各挺朴刀,攔住去路。烏瑪喇大怒,掄刀便砍。約鬥十餘合,只聽亂軍中弩子響處,一箭早到,正中烏瑪喇左眼,翻身落馬,早被小嘍囉上前捆捉了。適才一箭,正是燕青所發。當時張橫、燕青、焦挺三籌好漢,併力向前。金兵見主將落馬,亂作一團。吃一陣掩殺,五千軍馬,盡皆奔散。耿光祿也吃焦挺殺死。張橫等直追出三十餘里,方纔收兵回山。

當時衆人得勝,齊回山寨。各去了戎裝軍器,依次坐下,教將烏瑪喇帶入堂中。看時,血流滿面,兀自未死。張橫傳令,將烏瑪喇剖腹剜心,以雪國恥。焦挺道:“我等三個原是一會之人,散於各處。今日重聚,想是天意。燕青兄弟可留下,我等就在此重新結義一番,日後做一處快活,豈不是好?”張橫、燕青都喜。當時教小嘍囉擺定三牲,中間焚起一爐香來。張橫、燕青、焦挺拈香已罷,一齊跪在堂前,歃血誓盟。焦挺、燕青扶張橫坐了主位。焦挺讓燕青坐第二位,燕青初時不肯,吃張橫、焦挺再三相勸,見兩個義氣深重,只得依允。焦挺自坐了第三位。當時三條好漢聚義罷,便教殺牛宰馬,就山寨裡筵會。又賞了小頭目並小嘍囉,衆皆歡喜。

席間,燕青對張橫、焦挺道:“眼下山東、河北皆陷於敵手。各處抗金義師,數我等最強。然欲與金、齊抗衡,尚且不夠。小弟尋思不如仿公明哥哥替天行道之舉,自今日始,打出太行山忠義社之名,招攬四方豪傑,同心抗金可好?”張橫、焦挺都道:“如此最好!”又過數日,山下傳來消息道:“年初時,金主完顏晟身死,完顏亶即位,政局不穩。”三個聽了,心中歡喜。又依燕青之言,于山上爲宋江等已故梁山兄弟立了廟宇,塑了泥身,以彰其德。

且說自三位好漢保聚太行山,河北各處豪傑紛紛來投。張橫等擁衆數萬,攻打磁州、相州各處。金兵屢次討伐,均鎩羽而歸。其後數年,金、齊合兵十餘萬,併力攻打。相持日久,山寨糧盡。焦挺爲掩護張橫、燕青突圍,力戰身死。張橫、燕青破圍而出,得彭玘接應,投宋去了。後燕青糾合兩河忠義之士,北取懷、衛二州,大破金兀朮軍,斷山東、河北金帛馬綱之路,威震金國。直做到親衛大夫、忠州刺史,於任上病故。張橫隨軍征討、扈從聖駕,直做到承信郎、御前選鋒軍使臣,於饒州身故。此是後話。

翻新篇,另起話頭。卻說建炎四年,黃天蕩一役後。金兀朮雖先敗後勝,得以渡江北歸。然被圍四十餘日,兀自心驚,不敢再由水路南下。是年八月,金太宗調金兀朮赴洛陽,隨完顏宗輔經略甘陝之地。金兀朮既走,兩淮之軍盡付元帥左監軍撻懶。那撻懶志得意滿,遂自九月大舉南下,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楚州、承州等城。及至十一月,撻懶遣女婿蒲察鶻拔魯爲前鋒,引軍一萬,先行進圍泰州,自隨後接應。蒲察鶻拔魯志得意滿,本望一鼓而下。不想連攻五七日,竟被城內兩位豪傑抵禦住,損傷頗衆。看官,那鎮守泰州的卻是甚麼人,直如此厲害?原來那二人不是別人,正是活閻羅阮小七與張敵萬張榮兩個。要問二人怎地到此,需得從頭說起。

原來那年曾孝蘊三打梁山泊,攻破宛子城。李應、張榮等見勢已難挽,便趁官軍未合攏前,自後關突圍。張榮拼死殺出,與衆人失散。本欲潛回石碣村,不想官軍四處搜捕梁山殘黨,只得逃到清河縣暫避。後風聲已過,張榮方敢尋宋江等。不想那時節,梁山兵馬已向南去了。張榮只得重回石碣村,依舊以打漁爲生,自在過活。忽一日,竟聞聽村民說阮小七回來之信。張榮聽了,忙去阮家故宅去尋,果見是阮小七。卻是阮小七隨宋江受了招安,朝廷授予蓋天軍都巡檢使一職。阮小七自思兩位兄長已亡,做官亦無甚趣味。左思右想,便辭官回鄉。當時兩個相見,驚喜不已。是夜,張榮就在阮小七家裡住,兩個一別經年,說地談天,好不快活。自此兩個便在石碣村結伴,平日裡打漁撒網,倒也落得自在。

不想好景不長,未過數年,金兵南下,徽欽二帝被擄。那趙構雖統天下兵馬,卻避金人之鋒,自濟州南下去了。河北、山東各處羣盜蜂起,更兼金兵四處燒殺搶掠,濟州亦深受其苦。阮小七、張榮兩個商議,便趁勢聚攏人馬,聯結得賈虎、孟威、鄭握,共是五條好漢,依舊上梁山泊紮寨。訓練水師,打造戰船。金兵不習水戰,屢次來攻,均大敗而還。

其後數年,抗金聲勢,一天弱似一天;各地風雲,一日緊似一日。梁山泊已如大漠小洲,海中孤島。金軍傾力來攻,阮小七、張榮等交戰失利,只得引衆棄了梁山泊,自清河南下。輾轉各處,至楚州南鼉潭湖屯紮,結寨以抗金兵。不想那楚州知州趙立甚是輕視阮小七、張榮等義軍,全不理睬。激戰月餘,楚州失陷,趙立身死。彼時已近寒冬,撻懶趁湖水結冰之際,攻打鼉潭湖水寨。阮小七、張榮等拼死抵抗,怎奈衆寡懸殊,只得焚燬糧草,率衆南撤。不想行至泰州時,已是一座空城。原來那通、泰鎮撫使岳飛先已棄守泰州,渡江撤往江陰軍去了。阮小七、張榮無法,只得據守空城,獨擋金兵,前事已完。

回說撻懶接報,知蒲察鶻拔魯連攻泰州數日不下,不禁心中惱怒。當時親自引兵,直抵泰州。次日,立馬陣前,親身督戰。金兵見主帥親臨,誰敢退後?紛紛拼死向前。阮小七、張榮等雖百般抵禦,怎奈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漸漸不支。張榮與阮小七商議道:“敵軍勢大,若坐困愁城,勢必全軍覆沒。若能殺出重圍,轉戰各處,或有反攻之日。”衆人稱是。是夜丑時,張榮等趁金兵鬆懈之際,引五千餘人,偷偷開了南門,奮勇殺出。金兵猝不及防,攔擋不住。泰州遂爲金軍所佔。

且說張榮等殺出重圍,便向東南而行,入了通州地界。那蒲察鶻拔魯恨前日之辱,引兵追捕。激戰數月,張榮等死傷頗重。賈虎道:“通州三面環海,乃是兵家所謂死地。我等若如此下去,恐爲金兵所迫,無處可走了。”張榮道:“賢弟可有何良策?”賈虎道:“我等部下,多是水軍,不善陸戰。而金兵以步騎爲主,是以我等屢屢失利。依小弟之見,不如北上。興化縣東十里處有一湖,喚做縮頭湖。煙波浩渺,水面甚寬。若能據之,足以憑地理之險與金兵對抗。”衆人聽了,紛紛稱善。

當時計議已定,阮小七遂假意致書與蒲察鶻拔魯,約來日交戰。那蒲察鶻拔魯正求之不得,心中甚喜。不想夜裡,張榮等乘金軍不備,突圍北上去了。蒲察鶻拔魯得知,忿怒不已,引鐵騎窮追至縮頭湖。怎奈張榮等皆已入湖,金軍皆是騎兵,望洋興嘆,只得引軍返回泰州去了。

蒲察鶻拔魯既回泰州,便與撻懶商議攻打之事。撻懶道:“我亦正有此意。眼下兩淮各處均已平定。還需先肅清這夥水賊,方可安心南下。”蒲察鶻拔魯道:“眼下已是三月,湖冰消融。賊人仗湖泊之險頑抗,我等大半皆是馬軍,需得打造船隻,方可征討。”撻懶道:“無妨,先前破楚州時,已繳獲宋軍舟船三艘,可再教軍士去四處蒐羅船隻,足夠剿賊。”便傳令四處搜尋船隻。不過五七日,颳得小船一百五十隻。撻懶甚喜,便引大將完顏忒、蒲察鶻拔魯等將佐,引兵兩萬,水陸並進,望縮頭湖來。

旬日之間,撻懶等早到縮頭湖,排成陣勢。早有探事的報入水寨內。張榮聽了,便與阮小七乘一小舟,前去探看一番,回寨與衆人共商破敵之事。阮小七道:“金人只有戰艦三艘在前,餘皆小舟。我先已向此地漁民打聽得,此湖遇旱,水面下降。湖口處水面變做泥淖之地,故名縮頭湖。也是這夥金賊合該當死,今年正逢旱年,湖邊泥淖密佈。我等可誘敵到水淺處,只需如此如此,賊人不過棺材中人耳!”張榮等大喜,都道:“真乃妙計!”當下衆人各依吩咐,分頭行事去了。

且說撻懶統領兵馬,直抵縮頭湖旁。那岸邊百姓聞聽金軍前來,都先已撤到湖內水寨去了。撻懶便教軍馬都離岸登舟。撻懶與完顏忒、蒲察鶻拔魯分乘三艘戰艦在前,引着百十隻小舟,一齊都望湖心水寨來。行不到五六裡水面,只聽得蘆葦中間有人嘲歌。衆人且住了船聽時,那歌道:

老爺長在石碣村,稟性生來要殺人。

先斬蒲察駙馬首,再殺撻懶鳥監軍!

撻懶並衆人聽了,盡吃一驚。只見遠遠地一個人獨棹一支小船兒,唱將來。有認得的指道:“這個便是阮小七!”只見阮小七大笑,罵道:“你等北蠻子!直如此大膽!敢來江南攪擾!卻不是討死!”撻懶把手一招,背後弓箭手,一齊放箭。那邊廂,阮小七早拿着樺楸,望蘆葦蕩裡,如飛也似去了。衆人趕到近前看時,早已不見蹤影。

又行不到兩條港汊,只聽得蘆花蕩裡打呼哨。衆人把船擺開,見前面兩個人棹着一支船來。船頭上立着一個人,頭戴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手裡捻着條筆管槍,口裡也唱着道:

爺爺生來非等閒,不怕地來不怕天。

逆虜胡酋都殺盡,漁舟唱晚凱歌還!

撻懶並衆人聽了,又吃一驚。有認得的說道:“這個正是張榮!”蒲察鶻拔魯喝道:“衆人併力向前,先拿住這個賊,休教走了!”張榮聽得,笑道:“不怕死的便來!”把槍只一點,那船便轉過頭,望小港裡去了。衆人捨命喊,趕將去。這張榮和那搖船的飛也以搖着櫓,口裡打着呼哨,望岸畔只顧走。撻懶忿怒,急教軍士緊隨。看看將至岸畔,只叫得苦。原來金軍前頭大船吃水深,行到岸畔水淺處,污泥淖裡,行進不得。後面一衆小船都挨挨擠擠,頂在後面。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正沒計較間,只聽得一聲梆子響,蘆葦蕩內飛出三五十隻小船,上面滿滿堆着蘆葦柴草,刮刮雜雜地燒着,乘着順風直衝將來。又聽得吶喊聲起,數十隻小船載着一衆嘍囉,手持拏子、魚叉、木老鴉等。賈虎立定船頭,一聲令下。船上火箭齊發,望金軍射來。霎時風烈火熾,煙焰漲天。看官聽說,原來但凡較闊湖泊,白日裡風自湖吹向陸地,夜裡自陸地吹入湖內,喚做湖陸風。當時正值白日裡,正是出湖風向。那金軍大小船隻都挨擠做一處,進退不得,無處閃避,盡數燒着。金軍大亂,大船上金兵都跳上岸來逃命奔走。不想四邊盡是泥淖,只得都奔爛泥裡掙扎。

完顏忒見金兵四處逃竄,心下大怒。拔刀在手,連斬五六人,兀自喝止不住。便挺刀下船,早見孟威、鄭握兩條好漢,手挺朴刀,攔住去路。完顏忒全然不懼,迎住兩個便鬥。約鬥五七合,卻見一隻小船駛來。船頭立着張榮,手拈魚叉,見兩個戰完顏忒不下,盡力將魚叉一擲,正中完顏忒後心,撲地便倒。孟威、鄭握雙刀齊下,登時了賬。那邊廂,撻懶見四下火起,慌了手腳。心腹軍兵護定,急急下船,登上一隻小船。遠遠望見蒲察鶻拔魯亦奪了一隻小船,望這邊來。不想船尾一個人從水底下忽地鑽出來,叫一聲:“今日教你認得爺爺活閻羅阮小七!”把手挾住船梢,腳踏湖波,把船隻一側,蒲察鶻拔魯倒撞下水去。阮小七卻在水底下揪住,浸得眼白,活挾過去了。唬得撻懶膽戰心寒,連珠箭般叫苦不迭。當時也顧不得蒲察鶻拔魯,急教兵士速速划船,衝破火圈,逃脫了性命。一衆金兵燒死溺死無數,逃命下船的俱被搠死在爛泥裡,直殺了兩三日方纔殺盡。

當時衆人得勝,一齊望水寨裡來,列位坐定。阮小七解上蒲察鶻拔魯。衆人看時,兀自喘做一團,口裡只吐白水。當下問那被擒金兵,驗明正身,便將蒲察鶻拔魯剖腹剜心,享祭陣亡將士。將首級懸於寨門號令。計點此役,斬殺金兵萬餘。衆好漢大喜,就水寨聚義廳裡做個慶喜筵席。席間阮小七說起那年隨晁蓋等大破何濤一事,衆人皆道:“想是惡人都有此報!”張榮道:“那撻懶經此一敗,教他日後見水,兀自打怵!”衆皆大笑。

又過數日,探馬回報道:“撻懶率兩千殘兵退往楚州,不敢落腳,又渡淮北逃去了。”衆人大喜。張榮道:“我等不趁此時收復各處,更待何時?”便盡數點起軍馬,乘勝收復泰州。淮東各處失陷州郡亦相繼收復。彼時張榮等未受招安,故而無人向朝廷告捷。張榮打探得劉光世在鎮江府,便修書遣人前去,敷陳縮頭湖一戰始末,願聽節制。劉光世聞知張榮等捷報,心中大喜。便回書與張榮,將申奏朝廷,爲衆人請功。阮小七對張榮道:“我當初辭官回鄉,便是受不得約束,不願爲官。此番只與衆兄弟奏功便了。”張榮見他堅決,只好依他。不過數日,天子下詔,授張榮爲右武大夫、忠赤靖難橫行遙郡觀察使知泰州。張榮等自此受了招安,抗金護國。後張榮累有功勳,直做到建康府都統制。晚年與阮小七等隱居明州鄞縣鶴頸漕,自在過活,俱得善終。那縮頭湖因破敵之捷,更名得勝湖,至今尚存。

卻說自建炎南渡,宋金交戰連年。高宗因諸將之中,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尤爲功勳卓著,欽點爲中興四將。紹興十二年,高宗加封張俊爲清河郡王,開府建牙,烜赫一時。張俊得此恩寵,高於諸將之上,更是志得意滿。

一日,張俊到府內後花園遊玩。彼時已是日中,見一老卒無所事事,臥於廊椅上。張俊見了,心中不快。上前用腳踢那老卒道:“何以慵眠如是!”那老卒聽了,便起身,唱個無禮喏道:“無事可做,只得慵眠。”張俊道:“你會做甚事?”老卒道:“諸事皆略知一二,如回易之類,亦粗能爲之。”張俊聽了,驚異道:“你既能回易,我付你萬緡本錢,如何?”老卒道:“太少,不足爲也。”張俊道:“五萬如何?”老卒道:“還少,亦不足爲也。”張俊道:“既如此,你需幾何?”老卒道:“不能百萬,亦須五十萬方可。”張俊看那老卒時,生得八尺長短身材,五十五六年紀。濃眉大眼,鐵髭紅面,聲若洪鐘。心甚異之。

當下左右隨從悄悄對張俊道:“前些日,提議造‘沒奈何’的,便是此人。”張俊聽了,愈覺驚異。便對老卒道:“我予你五十萬緡,一年之期,且看你有甚本事。”那老卒深謝了,自肚裡尋思道:“經年不曾出海,幾乎把潯陽江上、梁山泊裡的勾當忘卻。今日便耍一番也好!”

看官,你道那老卒是何人?原來正是昔年潯陽江上的好漢,梁山泊內的英雄,人稱混江龍的李俊。那年李俊隨宋江等受了招安,朝廷特授廬州都巡檢使。李俊是個灑脫之人,不願受拘束。便辭了官,化名李橫,退到鄉下閒居。一過經年,風雲突變,金兵南下,攻打各處。那劉光世引軍抵擋,四處募兵。李俊沒奈何,又被徵召至行伍。數載間,隨軍與金兵大小血戰百十場,江南稍定。有道是:‘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戎馬倥傯,李俊已年近五旬,乞養閒散。一來二往,竟入到張俊府內。那張俊自爲清河郡王,佔田遍天下,家積鉅萬。然錢財往往爲盜賊覬覦,因此愁悶。那日官家向府上家丁問計,李俊獻計將每一千兩白銀熔成一個大球,盜賊搬不走,盜不出,喚做沒奈何。自此之後,果然盜賊匿跡。張俊甚喜,因此聽得沒奈何乃是李俊主意,另眼相看。

當時李俊得了五十萬緡,便命人打造鉅艦,極其華麗,兩旁內暗藏數十火炮,可開合擊敵。買美女能歌舞音樂者百餘人,廣收綾錦奇玩、珍羞佳果及黃白之器;募紫衣吏軒昂閒雅,懂得海外方言,若書司、客將者十數輩。又修書到福建路,喚昔日好友鄭廣、鄭慶同行。那鄭廣、鄭慶兩個原是海賊出身,後受了招安,做了保義郎。當時接得李俊書信,便報與本州知州。那知州見是張俊的名義,那敢得罪,便教兩個同行。鄭廣、鄭慶歡喜無限,不止一日,都到臨安李俊處取齊。李俊大喜,又招募精銳甲士、水兵百人。訓練歌舞、水戰月餘,鉅艦已成。李俊便與鄭廣、鄭慶引一衆人等告辭張俊,飄然浮海而去。

且說李俊等離了臨安,順流東下。不日之間,已到明州。那日停泊靠岸,忽見海上飄來一舟,舟上載有三二十人,有男有女,女子盡皆披髮。李俊與鄭廣、鄭慶到船板看時,卻是倭國人。李俊便請那些倭人上船,教懂得倭語之人翻譯其言,聽其風俗。那譯者道:“倭國人但凡遇疾,並無醫藥。只是赤裸身體,到水濱舀水通身澆面,向四方呼其神靈,虔誠祈禱,即可痊癒。”李俊笑道:“真是荒謬,豈有患病無藥自愈的道理。想是倭國落後,無奈之舉。”衆人都笑。

當下李俊便教取衣物、酒食與倭人吃。那些倭人感恩戴德,不住叩首。是夜,衆人飲食畢,那些倭人又來參拜,爲首倭人男子手指身後三名姿容端麗的倭女,與李俊嘰呱亂語。李俊問譯者時,譯者道:“倭國人大都身材短小,形容猥瑣。今見大人儀表堂堂,威武雄壯,擇了幾位倭女爲大人侍寢,名爲“度種。”實爲改良其人種。望大人勿要推辭。”李俊笑道:“竟有此等事。也罷,隋唐時倭人即遣使來學,他既有此上進之心,也不好拂了他麪皮。”當時便挑了一名倭女,鄭廣、鄭慶挑了另外兩名。是夜,李俊等自在快活了一夜,不必細表。

次日,李俊等因要出海,便修書一封,教倭人去明州安置。那明州知州接了李俊信函,知是張俊之意,便上奏朝廷。不上半月,朝廷降旨,命妥善安置。那與李俊侍寢的倭女,一夜風流,竟然有孕。後一衆倭人趁便風,自回倭國去了,不提。

回說李俊等自明州揚帆起航,向東南而進,一地裡行了半月之上。一日晌午,天清風靜,煙濤微茫。李俊等立於甲板望時,只見碧濤萬頃之中,一島彷如虯龍浮於海中,忽隱忽現。隨侍內有一泉州人氏,曾隨商隊到海外各處。當時見了那島,對李俊道:“此乃琉球島,島上琉球國。小人於宣和年間曾到此處。其國共有三十六島,城內畫坊八十,人口五十萬,往昔多有商旅到此,對中土之人甚是友好。”李俊聽罷,心中喜悅。當時便教全速前進,望琉球島來。

大衆行了半個時辰,將近島時,遠遠望見兩艘大船繞島巡弋,船上掛着藩旗。鄭廣見了,對李俊道:“哥哥,此船所掛旗幟乃是倭人旗幟,小弟曾見過。”李俊聽了,心中疑惑,便教船舶減速。果見兩艘倭船,一左一右,迎面駛來。鄭慶道:“觀倭人船隻,似不懷好意。”李俊笑道:“便試他一試。”當下便教調轉船頭,減速而行。那兩艘倭船一左一右,尾隨而至。兩船相近時,李俊等在船尾立定,便向那倭船喊話。只見左面倭船上立着一員倭將,手持倭刀,嘰裡呱啦亂語。譯者對李俊道:“那人自稱是倭國越前守平忠盛部下,教我等停船投降,否則便要殺到船上。”李俊道:“既然如此,便如他所願。”

當下李俊吩咐鄭廣、鄭慶分頭去了,只等倭船趕上。不移時,兩艘倭船,一左一右,看看逼將來,與李俊大船並行。只聽得一聲鑼響,那兩邊倭船上,弩箭齊發。百十個倭兵,都把撓鉤掄動,來搭李俊船幫。那員倭將奮勇當先,躍上宋船。正自歡喜,只見李俊大船左右兩邊,各伸出十數口火炮來。一聲令下,衆炮齊發,將那倭船打得支離破碎,殘骸亂飛。一衆倭兵,不是被火炮轟死,便是掉入海中淹死。那倭將待要頑抗時,早吃鄭廣、鄭慶兩個纏住,約鬥五七合,覷個破綻,將那倭將踢翻,左右上前捆捉了。那些跳上船的倭兵,早被殺個罄盡,屍首都丟入海里去了。

當時李俊教調轉船頭,依舊朝琉球島進發。約莫一個時辰,停泊登岸。早見琉球國官員引着兵士前來。原來適才海戰,早驚動了島上人衆。當時那泉州隨侍奉李俊之命,告知琉球國官員,李俊等乃大宋回易使者,特來拜訪。那官員聽了,心中大喜。忙引着李俊等到海隅邊迎賓館內,一面呈上分例飲食;一面教人到王宮報知消息。

黃昏時分,早見報信人回來,與官員傳旨。官員大喜,便引李俊等徑投琉球王宮來。衆人行不過五里,早見山嶺之上,一座王宮矗立。雖不是金碧輝煌,端的氣派非常,正是琉球國都城首裡城。衆人上得嶺來,入到宮內,只見屋宇之上,安有瓦獅。通衢巷陌,立着石敢當。李俊等邊行邊看,不覺早到殿內。只見琉球國舜天王尊敦端坐上位,兩邊列着羣臣。李俊等上前施禮罷,琉球國王賜坐。當時交談,方知琉球國自給自足,民風淳樸。不想上年間,倭國越前守平忠盛遣所降海賊郎黨藤原武陽、九鬼清正、毛利興盛引三千倭兵來犯。幾番激戰,收復倭兵所佔陸上大半城池,只餘今歸仁城及數座島嶼不曾收復,兩下相持。倭人仗着舟船巨大,沿岸劫掠。琉球君臣苦思無計,只得死守。

當下琉球國王聽得李俊乃是大宋回易使,又擊沉兩艘倭船,不禁喜出望外。忙教設宴管待,親自相陪。席間,琉球國王說起心慕中土王化,請李俊相助破敵一事。李俊道:“我乃大宋回易使,專爲貿易而來。兵戎之事,本不該管。今日既然大王有求,小人可以大宋回易使之名,遣人到倭人處,居中調停。我等現捉得一倭將在此,可放他歸去,以禮服人。若能令其還土退兵,豈不兩全?”琉球國王聽了,心中喜悅。當下親與李俊斟嚼米酒,對飲一瓢。原來琉球風俗,但凡飲酒,均用瓢飲。是日,李俊等與流求君臣暢談一番,盡醉方散。

次日,李俊喚過那員倭將,問其名姓,乃是倭人副將九鬼清正。當下李俊正色訓誡一番,又好言安撫。當時李俊道:“前去說和,需一能言舌辯之士方好。”便問那個願去。只見帳下一人應道:“小人願往。”李俊看時,正是那泉州隨侍。李俊喜道:“如此最好,若能成此大功,定向天子保奏你的功勞。只是不可失了大宋的體面。”泉州隨侍道:“大人放心,小人決不貽羞而回。”李俊當時修一封書付與他。泉州隨侍領了書信,帶了四五個伴當,引着九鬼清正,自陸路投倭軍大寨去了。

是夜,李俊等在宮中,與琉球君臣談些中土風俗。言談正歡,只見衛士報說,使者已回。李俊等滿擬成功,都出到殿外相迎。只見去時的一個伴當捧着泉州隨侍首級,跪伏於地,戰戰兢兢地道:“……倭……倭人背義……殺……殺了隨侍。”李俊等大驚。正是:媾和修好成虛話,蕩寇殄醜起干戈。畢竟不知泉州隨侍因何遇害,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內,退場五條好漢:

楊雄 焦挺 燕青 張橫 阮小七

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17縮頭湖活閻羅破虜 琉球島混江龍驅倭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111傳急報戴院長力竭 襲敵寨金槍手盡忠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84回豹子頭喜結一丈青 雙槍將情感程小姐掃水滸緣起95回雙槍將破圍決死戰 小太尉棄柴復堅城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107重陽登高同僚料敵 海濱陷圍羣雄失勢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1傳急報戴院長力竭 襲敵寨金槍手盡忠100豹子頭投湖殉情義 病尉遲自剄泯恩仇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94回神算子獨謀冰湖戰 曾孝蘊二打梁山泊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82回賽紀昌鬥箭醜郡馬 魚鱗陣大破梁山兵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95回雙槍將破圍決死戰 小太尉棄柴復堅城105吳加亮智賺淮陽軍 鼓上蚤密探楚州地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78回小亞夫晝御單父縣 鎮三山夜賺青州府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105吳加亮智賺淮陽軍 鼓上蚤密探楚州地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
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17縮頭湖活閻羅破虜 琉球島混江龍驅倭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111傳急報戴院長力竭 襲敵寨金槍手盡忠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84回豹子頭喜結一丈青 雙槍將情感程小姐掃水滸緣起95回雙槍將破圍決死戰 小太尉棄柴復堅城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107重陽登高同僚料敵 海濱陷圍羣雄失勢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1傳急報戴院長力竭 襲敵寨金槍手盡忠100豹子頭投湖殉情義 病尉遲自剄泯恩仇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94回神算子獨謀冰湖戰 曾孝蘊二打梁山泊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82回賽紀昌鬥箭醜郡馬 魚鱗陣大破梁山兵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95回雙槍將破圍決死戰 小太尉棄柴復堅城105吳加亮智賺淮陽軍 鼓上蚤密探楚州地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78回小亞夫晝御單父縣 鎮三山夜賺青州府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105吳加亮智賺淮陽軍 鼓上蚤密探楚州地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