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回賽紀昌鬥箭醜郡馬 魚鱗陣大破梁山兵

話說戴宗緩緩醒轉,吃了飲食,對衆人說道:“那日小弟下山後,作起神行法,望北而行。不上兩日,便到了章丘縣地界,卻見城門緊閉。尋百姓問時,答道:‘青州的梁山泊好漢正在攻打西邊龍山鎮上的譚氏寨,章丘知縣恐殃及池魚,因此緊閉城門,堅守不出。’小弟聽了,忙奔到龍山鎮,果見關勝哥哥引着一衆兄弟在譚氏寨外紮營。小弟詢問緣故,原來那日接應段景住的一個小嘍囉隨石秀兄弟到青州,說知盜馬身亡之事。關勝哥哥派人打探得知,那放箭的正是譚氏寨的人,便引衆兄弟前去報仇。不想交戰失利,衆兄弟都失散了,小弟也險些遭擒,獨自奔回大寨來。兩三日水米不曾打牙,因此適才不支,昏暈倒了。”

衆人聽罷,吃了一驚。宋江忙問譚氏寨是何來頭。戴宗道:“那譚氏寨在章丘西邊龍山鎮東北上,本是春秋時譚國都城。齊桓公爲公子逃亡時,投奔譚國,國君譚子不納。後齊桓公即位,譚子也未遣人朝奉。齊國便發兵攻打,譚國雖屢戰屢勝,但強弱懸殊,終至城破。譚子出逃後以國爲姓,幾經輾轉,後人回到故都,便世代居住在彼。這譚氏寨上,共五千餘家,十有八九均爲譚姓。內有一老子名喚譚龑,人都喚做譚保義。生下七個子女,號爲譚門七英:長子名喚譚智,深曉六韜三略,善能佈陣排兵,人都喚做玲瓏心。現做譚氏寨文知寨;次子名喚譚信,生得容貌俊美,使得好槍棒,尤擅音律,寨子人都喚做小周郎;第三個卻是個女兒,生來鬢邊帶有一塊青記,乃是本朝開國武烈夫人劉金定再傳弟子,使一對瓦面金簡,馬上功夫嫺熟。更兼尤擅相撲,莫說女子,便是多少壯漢也贏她不得,人都喚做囂三娘;四子名喚譚仁,使得好拳棒,水下功夫更是了得。只因性情暴戾,手段狠辣,遠近人都懼他三分,喚其做真蛟蜃;第五子最英雄,名喚譚勇,武藝絕高,爲諸弟兄之首。又是那神射手小由基陳康肅再傳弟子。一張弓射遍天上地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人都將他和古時神射手紀昌相比,喚做賽紀昌。現做譚氏寨武知寨――段景住兄弟便是吃他害了;六子名喚譚嚴,因幼時患病,後雖痊可,左眼卻因此失明,人都喚做“獨眼龍”。打得一手好器械,遠近聞名;第七個亦是個女兒,寨內人都喚做七姑娘。生得美貌出衆,又善能相馬,深曉頭口寒暑病症,下藥用針,無不痊癒,人稱女伯樂。除這七個子女,寨內又有兩個教師。正教師甘尼克斯,祖貫驪靬人氏,乃是西方大秦人後裔。副教師卻是那年祝家莊的教師鐵棒欒廷玉。原來那年山寨打破祝家莊時,那廝不曾死,逃脫了性命,不知怎地到了譚氏寨。爲今譚氏寨外四面各有一個寨子,聚集着萬餘人馬。內寨又修得離奇,不似中土建築,當地人都喚做“重木城”,端的堅固。更兼寨兵人人習學武藝,多曾助朝廷捕盜,深得齊州知州信賴。關勝哥哥等當時便是不知虛實,故而大敗,折了宣贊、王英兩位兄弟。”

孫立聽罷,愕然道:“不想欒廷玉竟未死!”宋江忿怒道:“我等素來與那譚氏寨井水不犯河水,爲今我不去招惹他,那廝倒來拔虎鬚!傷我手足,豈可輕恕!我需親自下山走一遭,不踏平那寨子,誓不回山!”吳用諫道:“哥哥息怒,小生也多曾聞那譚氏寨的名。本有心招致,不想那廝如此無禮。眼下我等不知虛實,需打探明白。知己知彼,方可勝他。”

話音未落,只見杜遷出列道:“適才聽戴院長說起重木城,小弟卻略知一二。”衆人忙問緣故。杜遷道:“小弟先祖杜環曾著有一書《經行記》,世代相傳。書中記載,這重木城內築一層土牆,外築一層木牆,攻守兼備,十分堅固。乃是西方大秦國所有,不容小覷。”宋江道:“雖如此說,傷我手足之仇,豈可不報!我等小心進兵便是。”當下便教劉唐到青州替回石秀,杜遷、宋萬去萊蕪替回孔明、孔亮,又教裴宣計較人馬,準備下山征討譚氏寨。

看官,戴宗既然說起關勝等攻打譚氏寨失利,折了宣贊、王英之事,卻是怎地情形?原來譚氏寨北面有一山,喚做紫金山,往時曾有一夥強人出沒,後爲譚氏寨剿除。那日譚勇引着幾個伴當去紫金山駐馬嶺閒遊,一者打些野味,二來所騎寶馬馴服不久,釋其野性,不想卻遇着段景住盜馬。當時陰差陽錯,段景住被馬踏身亡。譚勇沒奈何,只得教伴當將段景住屍首扛回譚氏寨來。

是夜,寨內衆人聚齊,譚勇將此事說了。七姑娘聽了,當時看了段景住身屍,對衆人道:“我卻識得這盜馬賊。”譚保義吃了一驚,忙問緣故。七姑娘道:“這人本是涿州人氏,喚做金毛犬段景住,往常在北地做些盜販馬匹營生。那年曾從槍桿嶺盜得一匹照夜玉獅子馬來賣,女兒見過一面,見那馬雖是良駒,顙上卻隱隱有白毛顯現,恐其妨主,故而未買。那段景住卻笑女兒道:‘你不識得好馬,那曾頭市卻有識貨的。’便自去了。女兒也未與他計較。後來不知怎地,這人與曾頭市鬧翻,又上了梁山。今日遭馬踏身亡,想是造化弄人。”

譚智聽罷道:“此人既是梁山泊賊目,其徒黨若知,必興兵來犯,我等需早做計議。”教師甘尼克斯道:“我曾聞那梁山素以忠義自居,不想也有這等雞鳴狗盜之徒。”當時副教師欒廷玉聞得梁山泊三個字,那一股無名業火直衝頂門,恨道:“只怕那羣濫污賊不來,若來時,必戳他三百個透明窟窿,方泄我恨!”譚仁道:“前些時日,朝廷張貼檄文,佈告天下豪傑捉拿梁山強徒。這人既是梁山賊目,可梟下首級,解去齊州請賞,一者爲民除害,二來揚我威名。”譚保義道:“如此也好。”當時衆人議罷,各去準備器械糧草,以防梁山來攻。

卻說那日段景住身死,兩個小嘍囉其中一個,飛逃向青州去。半路里正趕上石秀,告知備細原委。石秀大吃一驚,急急望青州來。到了青州,關勝等親自出城相迎,彼時王英等已到青州。當時收了馬匹,衆人到州衙坐定,石秀便將段景住的事說了。衆頭領大怒,張橫、燕順、王英便要起兵去打譚氏寨。關勝攔阻道:“公明哥哥將守青州重任交付關某,干係甚大,不容有失。可先派人去譚氏寨探聽消息,再計較不遲。”燕順道:“哥哥此言差矣,自古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眼下段兄弟爲人所傷,生死未卜。此去章丘往返尚需數日,我等延遲幾日,恐段兄弟性命不保!”

張橫聽罷,起身道:“哥哥勿再遲疑,我等聚義之時所言“生不同生,死必同死。”言猶在耳,哥哥難道忘了?”王英也道:“一個小小寨子值得甚麼,當年清風寨恁地了得,不也吃我等踏平了。”張順、宣贊、郝思文、鄭天壽也附和稱是。關勝沉吟半晌道:“非是關某不顧兄弟情義。既然衆兄弟如此說,可一面派探哨前去打探,一面派人回大寨報知公明哥哥,我等隨後點起兵馬,無論如何也要救出段兄弟,不知意下如何?”衆人聽罷大喜。當下派出探哨先行,關勝點起張橫、宣贊、郝思文、燕順、王英、鄭天壽,共是七位頭領。引馬步軍兵三千,望章丘進發。關勝又叮囑石秀、張順二人謹慎守城,不可有失。二人應了。當時衆好漢出了青州,向章丘進發。

不過三日,探哨回報軍前道:“那日箭射段頭領的正是譚氏寨武知寨譚勇,卻未打探得段頭領消息。”關勝聞報,便催促軍馬直奔譚氏寨。當日便到譚氏寨東寨相近,對面紮下寨柵。關勝遣人探看周遭形勢,矮腳虎王英自告奮勇,引三百小嘍囉,出營去了。

且說王英引衆嘍囉行至近譚氏寨三二里遠近,遠遠望見寨外兩名女子騎着馬,驅趕着五七十匹馬陸續進寨。原來譚氏寨自養馬匹,每日輪流到寨外吃草。前些日寨內衆人雖曾計議提防梁山來襲,不料如此之快。那日正巧譚三娘與七姑娘兩個引着寨兵驅馬入寨,正撞着王英。王英涎眼看二人時,見一個生得嫋嫋婷婷,小家碧玉。一個生得英姿颯爽,巾幗英雄。一來本性難收,二來久未嘗女子滋味,按耐不住,忙獨自縱馬飛搶過去。早吃譚三娘看見,忙教七姑娘先入寨內報知,自舞起雙簡,縱馬來迎王英。

當時兩個相近,王英見譚三娘左鬢邊那搭青記,笑道:“原來是個有疵的雌兒,可惜了這般好模樣。”譚三娘聽罷,卻不惱怒,笑道:“淫賊,今日教你識得姑奶奶!”言罷,揮動雙簡,直望王英腦門砸去。王英慌忙挺槍迎住,兩個鬥了五七合,王英方叫得苦。原來這王英諸般都肯向前,唯有這好色一事改不得。自古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當下王英見了譚三娘,淫心難收,心猿意馬,更兼本領不濟。鬥到分際,兀自架隔不住,志急心慌,轉身欲逃。譚三娘見他慌了,把雙簡望槍上只一蓋,蓋將下來。順手提起右手金簡,望王英滷門直直砸下。王英提槍遮攔已是不及,忙舉左手架隔。只聽一聲脆響,左臂早折,翻筋斗跌下馬去。那邊廂,譚勇等接報,已引寨兵趕來。不由分說,把王英捆縛得似野豬一般,橫拖倒拽入寨內去了。那三百小嘍囉卻待來救,早被譚勇彎弓搭箭,射倒當頭五七個。後面的勒轉馬,一鬨都走了。

逃回小嘍囉急報回大營,關勝等吃驚不小,忙點起人馬直抵寨前,揮師猛攻。怎奈無甚攻城器械,吃寨內弓弩齊發,攻了一個時辰,傷損頗多。關勝見了,約退人馬,喚小嘍囉於寨外叫罵。不想罵到夕陽西下,不見一人出寨。關勝見天色已晚,恐有埋伏,便約束軍馬,徐徐退回營寨。

是夜,衆頭領於寨內悶坐,忽聽小校報說戴宗前來。關勝等大喜,當時相見,便將王英被擒一事說了。戴宗道:“這寨子眼見不易攻取,且看明日如何。若仍無計,小弟便回大寨請公明哥哥發兵相助。”正說間,只見小校呈上譚氏寨戰書。關勝道:“如此卻好,明日衆兄弟努力向前,也設法捉他幾人,換回王英、段景住兄弟。”當時批了回書,約定來日決戰。一宿無話。

次日平明,關勝引領衆好漢,盡起兵馬,向譚氏寨東寨平川曠野之地列成陣勢,鼓角齊鳴。卻見譚氏寨衆人立於城頭,城頭旗杆上,王英全身已被剝得赤條條地,吊在上面。定睛看時,上身已被剮得血肉模糊,下身已遭閹割了。原來那譚家四子譚仁專好乾剮賊勾當,往時拿得大盜時,若是服軟便好。若稍有頑抗,便需吃他一剮。昨日聞聽王英所爲,那還由他辯駁,直被譚仁剮了一夜,慘號不已,方纔斷氣。

當時關勝見了,心中大怒,正待發作,早見宣贊掣出隨身所帶弓箭來,拽滿弓,向城頭旗杆盡力射去。一箭射斷繩子,王英墜下城來。那邊廂,戴宗早作起神行法,疾行至城下,接了王英,飛回本陣。城上衆人見了,倒吃了一驚。譚勇回顧衆人道:“我素聞梁山泊有個小李廣花榮,弓箭了得。久欲比試,只是一向不曾會面。城下那醜面漢子是甚麼人?箭法倒是不弱。”譚智道:“此人我曾有所耳聞,姓宣名贊,本是蒲東人氏。曾對連珠箭贏了番將,上年隨關勝征剿梁山泊,失身從賊。”譚勇道:“既如此,諒必也射得一手好弓箭,值得做個對手。少刻待小弟會他一會。”當時譚氏寨內,衆人披掛上馬,引兵直出寨來。

關勝見敵兵出城,傳令軍馬後退二里,嚴陣以待。只聽譚氏寨上號炮響處,大隊人馬殺將出來,一字擺着九位豪傑:中間便是教師甘尼克斯,上首一側副教師欒廷玉、譚三娘、譚嚴、七姑娘,下首一側譚智、譚信、譚仁、譚勇,都是全身披掛。三通鼓罷,只見賽紀昌譚勇彎弓插箭,一馬躍出陣前,高聲叫道:“對陣裡宣贊將軍何在?且請出來答話。”宣贊聽得呼喚,便胯海騮馬,手持鋼刀,緩緩出到陣前。定睛看時,見那譚勇二十六七年紀,面如傅粉,容貌清秀。頭戴烏金盔,身披瘊子甲,胯下千里烏騅馬,背跨射鵰寶弓,手持一口五十斤破陣陌刀,威風凜凜,果然好表人物。

當下宣贊開言道:“你有何話說?”譚勇在馬上欠身道:“貴寨頭領段景住在紫金山欲盜我馬匹,誤被馬踏身故,特說與你知。今爲此小隙,妄動刀兵,必累無辜生靈。不如還你身屍,就此罷兵如何?”宣贊道:“憑你一人說辭,焉能服衆?況段兄弟因你而傷,你要休戰,便就此時自縛,隨我回梁山,聽憑發落。若是不能,便戰場上一刀一槍見個輸贏!”譚勇道:“此事既因我而起,依我的主意,莫不如你我兩個鬥箭一番。若我勝,將軍就此退兵。若將軍勝,我自負荊請罪,並將貴寨段頭領身屍歸還,你看如何?”宣贊道:“大軍進退之事,豈是兒戲?須待我稟明主將,再做決斷。”

當時宣贊勒轉馬,回陣對關勝說了。關勝道:“不想段景住兄弟已死,此番鬥箭,若能射死這敵將卻好,不知賢弟可有把握?”宣贊道:“哥哥放心,便是山寨花將軍弓箭了得,當初小弟也躲得。今番定要爲王英、段景住二位兄弟報仇雪恨!”言罷,重複躍馬出陣。那邊廂,譚勇見宣贊一馬奔到陣前,已知其意。各自拱手施禮罷,兩個縱馬來到垓心界,彼此相距五七十步,便要鬥箭。兩陣上靜悄悄地,落針可聞。

彼時宣贊恨不得一箭把譚勇射個透明,當下拽滿弓,颼的一箭望譚勇射來。譚勇見了,彎弓搭箭,迎面射去。電光火石之間,兩支箭不偏不倚,箭頭激個正着,各自旋轉幾圈,墜落地面去了。兩陣見了,喝彩不已。宣贊見一箭不中,忙使出連珠箭法,去箭袋中取箭搭弦,連發射去,如紡梭相似。譚勇見宣贊使出連珠箭法,不敢怠慢,也隨宣贊手法劈頭射將去。只見那些箭在空中兩兩相對激着,卻各自都不作一處。原來宣贊箭法雖快,卻仍不及譚勇迅速。當下譚勇之箭愈來愈快,那些箭雖都一一對激,卻距宣贊愈來愈近。待射到第九箭時,兩箭相激處已距宣贊二三丈遠近。譚勇要射第十箭時,只見宣贊伸手去箭袋摸索,卻摸了個空。低頭看時,囊中空空。原來二人箭袋各盛了十支箭,適才宣贊射城頭旗杆用了一箭,因此用盡。

當下宣贊心慌,急擡頭看時,卻未見有箭射來。原來譚勇見宣贊摸索,知其已無箭,便未再射。當時縱馬對宣贊道:“將軍既已無箭,可回陣添過。只是如此對射,何時見得輸贏?不如換個比法,來分高低。”宣贊道:“小將軍卻待怎樣射?”譚勇道:“你先射我三箭,我再還你三箭,你看如何?”宣贊應了。當下回陣取箭,郝思文勸道:“我觀此人箭法不在花將軍之下,哥哥還是不要比了。我等上陣,用正兵自能勝他。”宣贊怒道:“兄弟何以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適才他也有弓箭在手,因此上不能得手。今番已重立規矩,不勝這廝,誓不回陣!”當下從郝思文處取了三支箭,重複上陣去了。

當時譚勇亦重複出陣,拍馬望斜刺飛奔。宣贊縱馬趕來,雙腿夾定坐騎,左手擎弓,右手搭箭,將那弓扣得如滿月一般,覷得親切,颼地一箭望譚勇後心射來。譚勇聽得背後弓弦響,霍地扭轉身軀,就鞍上把那箭只一綽,綽在手裡。兩陣一齊喝彩。宣贊見一箭落空,已自怯懼三分,卻不甘心,雙腿猛地一夾坐騎,那馬吃痛,衝將過去。那邊廂,譚勇已兜轉回馬,兩下照面。宣贊見離得近了,再去壺中抽出第二支箭來,搭上弓弦,拽得滿滿地,眼睜睜看着譚勇面頰上,一箭射去。說時遲,那時疾,譚勇就馬上側身仰面,扭轉頭來,將那箭用口銜住,面不改色。兩陣軍兵,喝彩不迭。

宣贊見兩箭不中,心內已有五七分慌亂。吸口氣,勉強振刷起精神。再取第三支箭,搭在弓弦上。那時節,八隻馬蹄就淺草地內隱現,旋風般相向交錯而過。宣贊抽個空當,望譚勇側身一箭射來,不想那邊譚勇已將適才綽在手中之箭搭在弦上,迎面射來,正與宣贊所射之箭對激。宣贊三箭落空,已是十分心慌。尚未回神,譚勇口中所銜之箭已到。只聽砰然一聲,那支箭劃斷弓弦,直穿過宣贊脖項。這是譚勇的連珠箭法,箭箭相繼,防不勝防。當下宣贊頭盔倒卓,兩腳蹬空,倒栽蔥撞下馬來。譚氏寨陣上,齊齊吶喊震天。梁山泊衆人,個個膽喪心寒。

關勝等見宣贊身亡,驚得目瞪口呆。郝思文、燕順兩騎飛出救人,那邊甘尼克斯與衆人揮軍掩殺過來,兩相接住廝殺。甘尼克斯左手持盾,右手挺槍,正迎着關勝。關勝心頭怒起,掄刀便戰。兩個直鬥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關勝暗暗心驚,自覺勝甘尼克斯不得。又見手下衆嘍囉均已如驚弓之鳥,一觸即潰,只得回馬。衆頭領見關勝已退,均無心戀戰,轉身便走。譚勇見戴宗來去如飛,便彎弓搭箭射去。也是戴宗命不該絕,當下飛步縱出弓箭射程,逃脫了性命,望梁山泊去了。這一陣,殺得梁山兵大敗虧輸,三停折了兩停。譚智傳令鳴金收軍,莫要追趕。衆人依言,掌得勝之兵,自回寨去了。此是前事。

書接上文,回說那日宋江與吳用、裴宣在忠義堂會集衆頭領,計議去打譚氏寨。不旬日間,石秀、孔明、孔亮三人陸續回山。吳用道:“既然那譚氏寨設四個寨柵,我這裡可照那年打曾頭市的法,也分調四撥軍將,可作四路打他寨柵。”衆頭領聽了,爭先願往。吳用便分調四路軍馬:譚氏寨正西大寨,差馬軍頭領豹子頭林沖、沒遮攔穆弘,副將馬麟、鄧飛,引軍三千攻打;譚氏寨正東大寨,差步軍頭領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副將孔明、孔亮,引軍三千攻打;譚氏寨正南大寨,亦是正寨,差馬軍頭領霹靂火秦明、沒羽箭張清,副將龔旺、丁得孫,引軍三千攻打;譚氏寨正北大寨,差步軍頭領病關索楊雄、拼命三郎石秀,副將鄒淵、鄒潤,引軍三千攻打。都頭領宋公明、軍師吳用,隨行副將花榮、李逵、戴宗、樊瑞、呂方、郭盛、項充、李袞、王定六、白勝,領兵五千,接應各處。其餘頭領各守寨柵。

且說梁山泊三軍兵將起行,前往征討譚氏寨。早有探事人報入譚氏寨中。譚保義聽了,便召集衆人,商議攻守之策。譚智聽聞梁山分兵前來,拍手笑道:“人都說智多星吳用廣有機謀,極善用兵。不想這等沒見識。”衆人不解。譚智道:“梁山兵遠路而來,志在速戰。我原慮吳用那廝會集全軍之力,攻我一處寨柵。我寨中人數不及他,恐難應付。不想這廝卻分兵來攻,正好各個擊破。”譚信道:“哥哥有何妙計,願聞其詳。”譚智道:“宋江此來,分五路軍馬。我料那廝必親自帶兵攻我南面正門。可先派兩路人帶書信去齊州、淄州求取兵馬,那二州知州均與大寨交厚,必會自東西來援,只需拖住梁山東西兩路人馬即可。北寨只需多設旌旗,虛張聲勢,暗暗挖下陷坑,切不可教人知曉。若其來攻,只去陷坑裡捉他,北路可保無虞。南寨內有地道通向寨外數裡之處,可集中教師所訓的“四千人”悄悄而出,誘宋江等人馬入我轂中,教他走不脫一個。自古道:‘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捉了宋江,那幾路賊兵還有甚擔憂的?”衆人聽罷大喜。各自依計而行,不在話下。

再說梁山衆人起行時,吳用預先暗使王定六、白勝前去打探譚氏寨消息。比及軍馬行至界首鎮,兩個回來報說:“譚氏寨內外並無異樣,似不知我等前來。”吳用捻鬚思索道:“卻又作怪,料其必有所謀。我等到時,可先教四面人馬分頭下寨,且觀動靜如何,再作計較。”正說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宋江的大纛旗攔腰吹裂,幸而衆人扶持住,不至折倒。吳用對宋江道:“當日晁天王征討曾頭市時,亦有此不祥之兆。兄長不如暫且班師回山,改日再作計較。”宋江道:“我等勞師遠來,糧草消耗甚巨。今譚氏寨已在眼前,豈能輕易退兵?當初晁天王不幸殯天,乃是誤中詭計所致。今我有軍師輔佐,衆弟兄用命,縱有坎坷,好歹也要打破這譚氏寨,報仇雪恨。否則宋江日後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對已故兄弟?”

吳用聽罷,自思聚義以來,山寨連折了八九位弟兄。不禁悲從中來,也激起了鬥心。當下道:“哥哥所想亦是小生所願。當竭盡駑鈍,輔佐哥哥,蕩平敵寨。”當時計議已定,衆人引軍前行。當日黃昏,大軍來到譚氏寨相近,見寨子四門緊閉。吳用便吩咐幾路軍馬去各處下寨,宋江與秦明一路距南寨五里紮營,以觀動靜。

是夜,月色明朗,霜華遍地。約莫酉牌時分,只見譚氏寨南寨上一聲炮響,人頭攢動,火把齊舉。宋江等聞報,忙點兵出營。見譚氏寨裡三位英雄,背後千餘人馬,出寨搦戰。梁山這邊早已佈下陣勢,衆人在火光影裡看那對陣三人:爲首一個頭戴金盔,身披銀甲,左手握盾,右手持槍,正是教師甘尼克斯;左邊一個不帶頭盔,只用大紅絛帶抹額,身披唐倪鎧,帶了鐵錘,左手攬轡,右手挺槍,正是副教師鐵棒欒廷玉;右邊一個渾身上下盡着黑盔黑甲,手拈破陣陌刀,腰胯射鵰寶弓,正是賽紀昌譚勇。三個躍馬出陣,兩下相迎。

自古道:‘仇人見面,分外眼睜。’那欒廷玉見了梁山兵,心頭怒起,惡向膽生,拍馬挺槍直殺過去。梁山陣上,黑旋風李逵早耐不得。不待將令,手掿雙斧,直迎將去。兩下相距二十餘步,未及交馬。欒廷玉左手就事環上帶了槍,右手掄起飛錘望李逵打去。黑影裡,李逵見得不甚分明,被一飛錘正打着右腿,撲地倒了。梁山陣上霹靂火秦明見了,拍馬掄起狼牙棍,直取欒廷玉。那邊項充、李袞飛搶出陣,救李逵回陣。宋江喚王定六、白勝二個將李逵用車載了,送回山寨。

當時欒廷玉見秦明來,便撇了李逵,來鬥秦明,兩個鬥了四十餘合,不分勝敗。甘尼克斯見了,一馬飛出,高叫道:“欒教師少歇,看我拿這賊子!”欒廷玉見說,托地跳出圈子。那邊甘尼克斯早與秦明交手,兩個就月色之下,火光影裡,狠命廝撲。鬥過三十餘合,秦明力怯,撥馬便走,甘尼克斯狠命追來。梁山陣上呂方、郭盛見了,兩騎飛出夾攻,卻吃欒廷玉邀住。正鬥間,只見沒羽箭張清策馬而出,右手向錦袋中摸出石子,一石子望甘尼克斯打來,卻吃甘尼克斯瞧見,急把盾牌一隔,正中牌面,火星飛迸。甘尼克斯笑道:“小兒手段,怎近得我!”話音未落,張清喝聲道:“着!”第二顆石子飛至,甘尼克斯卻不防這顆石子。急舉牌來擋,卻打在手腕上,撇了盾牌,回馬望本陣便走。

張清見了,卻待要取第三顆石子時,忽聽對陣弓弦響。急看時,一箭早到咽喉。生死之際,耳邊一箭擦過,正與射來之箭斜刺撞着,各插入草地裡去了。原來譚勇見甘尼克斯失利,彎弓搭箭望張清射來。對面戴宗忙叫道:“那人正是傷宣贊兄弟的譚勇!”花榮見說,忙取出弓,搭上箭,對向射來,當下救了張清。張清兀自心驚,不敢再追。花項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兩個,恐折了銳氣,飛馬而出,譚勇亦搶到垓心。那邊欒廷玉獨鬥呂方、郭盛三十餘合,越鬥越健。龔旺、丁得孫就馬上槍叉齊出,望欒廷玉飛來。那邊譚勇一箭早到,正中飛叉,不想標槍飛過。欒廷玉見了,滾鞍下馬,險險避過,步行飛跑回陣。

宋江見譚氏寨人馬將敗,忙揮軍掩殺過去。吳用勸道:“哥哥不可輕入險地,只令弟兄們掩殺過去便是。”戴宗也道:“譚氏寨詭計多端,哥哥不可冒進。”宋江見說,只得依允。那邊廂,樊瑞、項充、李袞引蠻牌手,呂方、郭盛、龔旺、丁得孫引步軍嘍囉直殺過去。譚氏寨前喊聲大震,兩下作一處混戰。

宋江等正觀戰間,忽見譚氏寨裡一個號炮直飛入半天裡。炮聲過處,那寨外譚氏寨軍馬如鼓浪般向兩邊退去。寨內忽地涌出一千軍士來。看那些軍士,清一色黑盔黑甲,每人左手挽一面等身高盾牌,右手仗一條長槍,背插標槍五把,結陣而出。宋江等正自驚疑,又聽得東、西、南三面震地價腳步響。急看時,只見東面一千軍士,各着紅盔紅甲。西面千餘軍士,全副銀盔銀甲。望後看時,亦是千餘軍士,盡是金盔金甲,四面軍士都作一般裝束。

正沒做處,只見花榮道:“哥哥且看城上。”宋江聞聲望去,只見玲瓏心譚智立於城頭,手執火把,舉過頭頂轉了一圈,倏地向前一揮。那四面帶甲軍士忽地變作四個盾牌陣,密密麻麻,形似魚鱗,仿若龜甲,四面圍攏來,將宋江等一衆軍馬困在核心。吳用見不是話頭,忙對宋江道:“我等中計也!哥哥快走,若待其合攏,我等插翅也難飛了!”宋江聽了,急令全軍速退。四下裡望時,只見四面盾陣如鐵桶一般,月光映照,寒氣瑟瑟,攝人心魄。吳用見西北角上敵陣尚未合攏,忙教樊瑞等引蠻牌手遮護宋江衝突過去。

只見城頭上,譚智持火把向天一舉,那四面龜甲陣倏地散開,自陣中擲出無數標槍,望梁山陣上投來。項充急命蠻牌手遮擋時,不提防側面飛來一標槍,洞肋而過,當時身死。梁山陣上大亂,龔旺躍馬望甲陣衝突,卻被陣內長槍戳中馬腹,攧下馬去。當時被陣雲碾過,亂槍戳死。宋江等只叫得苦,當時也顧不得許多,樊瑞、李袞、戴宗在前,花榮、呂方在右,秦明、郭盛居左,張清、丁得孫隨後,護定宋江、吳用,直奔西北角上來。譚勇見了,掣弓在手,連珠三箭射來。當先一箭飛處,樊瑞急閃,那箭從側臉劃過,滲出血來。中間一箭直望宋江而來,花榮急擋,一箭直射落宋江盔上紅纓。那箭餘勢未衰,正中秦明馬眼。那馬負痛,咆哮起來,將秦明掀翻在地。張清、丁得孫急勒馬要救,末後一箭早到,正中丁得孫脖項,落馬身死。衆人心驚膽裂,落荒而走。

危急之際,只見霹靂火秦明掙扎起來,氣衝牛斗,大吼一聲。手舞狼牙棍,步行望甲陣直撞過去。那陣上軍士,擋者披靡,如波開浪裂,吃秦明殺出一條血衢堂。那時節,欒廷玉已重新換了馬匹出陣。眼見宋江殺出,忙與譚勇、譚仁引兵飛奔過來攔截,已是不及。宋江、吳用、秦明、花榮、戴宗、呂方、郭盛已自突圍而去。

當下張清、樊瑞、李袞因掩護宋江,腳步慢了些,吃欒廷玉等一截,覆被逼入陣中。四散開來,彼此不能相顧。只聽得譚氏寨上又一聲炮響,四面甲士合圍。陣內梁山兵如甕中之鱉,釜底之魚。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殺的屍橫遍野,死傷枕籍,四千餘軍士盡皆陷沒。李袞見生還無望,就背後掣出一把標槍來,盡平生力氣,望城上譚智擲去。卻苦相距過遠,失了準頭,那槍直扎入譚氏寨牌額上,兀自震顫不止。譚智見了,火把一指,李袞早已身中五七槍,血流滿身。乃仰天長嘆一聲,揮劍自刎而亡。樊瑞此時方回過神來,忙尋張清並作一處,口中唸唸有詞,使個土遁法,兩個逃出生天去了。

且說宋江、吳用拼死殺出,秦明、戴宗二人無馬,被亂軍衝散,不知去向。身邊僅剩花榮、呂方、郭盛三個,簇擁二人飛逃,背後欒廷玉、譚仁、譚勇緊追不捨。正慌間,忽聽得前方黑影裡馬蹄聲響,一彪軍馬迎面殺來。宋江見將佐疲憊,進退無路,長嘆一聲道:“可惜宋江死在這裡!”吳用定睛看時,忙道:“哥哥且看是誰到來?”不因這一夥軍馬到來,有分較:披霜冒雪,孤軍直搗黃龍;柳暗花明,奇謀殄滅異陣。畢竟那到來軍馬卻是甚麼人,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內,折了六條好漢:

王英 宣贊 項充 龔旺 丁得孫 李袞

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掃水滸緣起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110貪天功童宣撫伐遼 誅六賊陳貢士上疏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掃水滸緣起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94回神算子獨謀冰湖戰 曾孝蘊二打梁山泊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01童宣撫詔罷應奉局 呼保義明志黃龍府110貪天功童宣撫伐遼 誅六賊陳貢士上疏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掃水滸緣起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117縮頭湖活閻羅破虜 琉球島混江龍驅倭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7重陽登高同僚料敵 海濱陷圍羣雄失勢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01童宣撫詔罷應奉局 呼保義明志黃龍府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96回險道神雙面反戈計 曾孝蘊三打梁山泊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8回小亞夫晝御單父縣 鎮三山夜賺青州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
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85回智多星計窮譚氏寨 病周處除害惡水溪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1回忠義堂羣英論武藝 梁山泊全夥定前程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掃水滸緣起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76回小狄青拳打小霸王 兩佞臣計出兩提刑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73回受託付侯誠指明路 蒙舉薦鄆哥入武學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110貪天功童宣撫伐遼 誅六賊陳貢士上疏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80回劉平叔戡亂伏牛山 吳晉卿緝盜真定府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掃水滸緣起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119魯智深喜賞黃花峪 武行者喟嘆梁山泊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94回神算子獨謀冰湖戰 曾孝蘊二打梁山泊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1回拒官軍梁山泊會議 盜良馬譚氏寨結仇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109賈餘勇可存追窮寇 忿不平公明再揭竿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01童宣撫詔罷應奉局 呼保義明志黃龍府110貪天功童宣撫伐遼 誅六賊陳貢士上疏112雙尾蠍大鬧山口鎮 九紋龍稱帝興州府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掃水滸緣起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117縮頭湖活閻羅破虜 琉球島混江龍驅倭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104固守沂州蔣圓設計 鏖戰龜蒙朱武殞身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89回喬鈐轄釋疑忠義堂 盧員外誤陷虎狼谷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90回擇明暗兄弟成反目 賭輸贏師徒再交鋒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97回兩頭蛇捨命傳音訊 蔡居厚背約殺降虜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107重陽登高同僚料敵 海濱陷圍羣雄失勢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88回何玄靈封龍山降魔 宋徽宗觀星臺問計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93回柴皇孫大擺火牛陣 張待制小施詭譎謀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75回喬鄆哥火併沙門寨 李孝義智破刀魚兵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118戰淮楚猛呼延射虎 捍順昌勇李忠奮身99回智多星毒謀拔危寨 鐵笛仙悲曲退蕃兵98回延安府忘年論時局 譚氏寨宿敵鬥智勇113報兄仇黑旋風奪城 持戰議大刀將禦敵101童宣撫詔罷應奉局 呼保義明志黃龍府91回侯知州獨進平寇策 曾招討大興靖難兵114沒羽箭飛石伏盜首 雙槍將興兵勤王室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83回林教頭雪夜入齊州 朱軍師霜晨破鱗陣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86回朱兄弟結義沂水縣 鄒叔侄尋寶登雲山72回望天犼演說星宿事 入雲龍鬥法濮州城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87回燕浪子寸身平龜蒙 蔣家翁片語收豪士79回潑韓五先登震武城 沒面目技驚開封擂96回險道神雙面反戈計 曾孝蘊三打梁山泊92回折可存四襲迎賓店 曾孝蘊一打梁山泊102張嵇仲四設天羅網 宋公明三渡汶水河78回小亞夫晝御單父縣 鎮三山夜賺青州府74回黃鶯兒飲恨麒麟館 喬鄆哥大鬧武成廟108三十六人入京拜爵 二十八將夢溯本源115守天塹菜園子中箭 截金酋浪裡白揚威103盧俊義千里襲密州 李延熙半渡擊勍敵77回朱軍師火燒廣濟軍 吳學究水灌萊蕪城106混江龍議取蒼梧島 王師心設伏沭陽縣120罪業滿衆星歸天界 偏安隅玄女結水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