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灞水濤遠

在沂蒙山南的野徑上,百餘匹駿馬蹄聲落在寂靜的、霜凍的、夜色沉沉的曠野上,如一陣急雨由遠襲來,經過殘破不堪的村莊,引來此起彼伏的犬吠聲,驚魂不定的守夜人探頭向大道上張望。

急如驟雨的馬蹄驀的止住,一個虛弱的聲音在濃郁的夜色空蕩蕩的傳來:“仲道,就在此地將我放下吧。”

他們正是從沂州成功行刺歸來的徐汝愚一行人。伊周武死時散功引發下雷擊,沂州城頓陷混亂之中,徐汝愚等人乘亂由西門衝出城去,一天一夜急奔五百餘里來到灞陽城東的荒野。

徐汝愚最後一擊乃是強行引發天地玄氣,將驚神訣丹息蓄於碧落戈中以“星空飄香穿柳式”擊出,給伊周武致命一戈,逼得他丹暴身亡,然而徐汝愚修爲還不能承受天地一擊帶來的反噬,現在虛弱得連馭馬也不能做到,張仲道抱着他奔馳了一天一夜。

張仲道說道:“我隨你走。”

徐汝愚搖搖頭說道:“宛陵只有你熟知我的戰法,青鳳營在他人率領之下發揮不出最大威力的。伊周武散功之兆,絕世高手都能感知得到,青州不日即陷亂局,宛陵反攻在即,你不能離開。何況襄樊會一事仍需你一力促成。”

邵海堂與許景澄已離去,另派遣季子衡領二十餘人隨往宛陵,商議借道細節。徐汝愚對季子衡說道:“子衡兄,數萬婦孺難耐勞苦,此去越荊之南,道阻且長,何不讓那些虛弱不堪的會衆脫離貴會,尋地安生,以度餘年?”

季子衡攸然變色,說道:“青鳳將軍雖有大恩於我襄樊會,但會中事務似乎不宜在此討論。”

徐汝愚闇自神傷,然而堅持依舊說道:“望子衡兄能將我的話帶給貴會的幾位當家?”

季子衡說道:“前日你爲何不親自向邵軍師提及?”

徐汝愚見他斷然拒絕自己,知道襄樊會也應有人提出此議,但季子衡卻是持反對立場的。徐汝愚雖是外人,但憑他撮合東海借道一事,襄樊會便要承他的情,認真考慮他的建議。反對此議者認爲:讓普通會衆脫離襄樊會,固然可減少許多傷亡,但對襄樊會自身卻是不利。襄樊會甫入越荊,即無附民也無蓄財,並且不容於世家,若無隨附入境的數萬普通會衆,襄樊會只有淪爲盜匪。

徐汝愚闇道:襄樊會將數萬會衆一齊徙往越荊之南,必與當然土著苗夷爭地衝突,並且路途傷病難以預計,徒害人命,所行卻絕非上策。可恨邵海堂與許景澄離去之際,徐汝愚無力開口說話,雖有想法卻無法告之,即使說與季子衡,他也不會傳言給邵海堂的。

如此想來,心中無力之極,與仲道走到一旁說道:“襄樊會過境之時,傷病定然會盡棄在東海,到時仲道盡量收留吧。”

張仲道點頭應允,說道:“汝愚此去何往?”

“青州陷入亂局,宛陵之圍不日可解,許伯當與公良友琴必不敢再待雍揚城中糧盡,強行攻城亦不可避免,我潛修數日,便會去雍揚。”

“宛陵之事該如何進行?”

“我離開宛陵時日也久矣,也不知詳情究竟如何,許伯當四萬精兵在泰如、益陽、毗陵一線設下防線,其白石兵力必定空虛。要求伊翰文以邊邑一城換取和盟。”

“伊翰文會輕易就犯?”

“現在情勢已容不得他猶豫不決,他如若不能當機立斷,伊世德便會轉而支持伊崇武,伊崇武主持的青州政權還會留下他的性命?他若不和,便是死局,荀家、蔡家亦會覬覦青州之地,青州無暇南顧,整個儀興府便是宛陵的囊中之物。伊翰文連這點都看不透,有何資格擠身羣雄相爭。”

“得邊邑之後呢?”

“雍揚有將,名肖烏野,若能收入宛陵派系,實乃大助。他日下應在白石境內擾亂許伯當後方,派兵入白石,與他匯合,將許伯當、公良友琴的陸上補給悉數破去。宛陵水營避免與普濟主力戰船相遇,在大江口外尋殲其補給船。此時方可與之奪城,雖然許伯當、公良友琴有十六萬精兵,雍揚城下不可少於八萬,餘下八萬人要守三府之地,如何周全?宛陵形人而己無形,攻其不守,攻則必取,真正決勝亦在雍揚,雍揚不失,許伯當、公良友琴難逃敗局。”

“若是雍揚失守呢?”

“雍揚失守,宛陵需全力圖泰如,那樣宛陵纔有戰略迂迴之所與許伯當、公良友琴對抗。”徐汝愚略想片刻,又說道:“若毗陵不可圖,當還邊邑於伊翰文。”

張仲道自然明白那時情形,不容邊邑一城獨懸在許伯當與伊翰文兩家勢力之間,還與伊翰文示好當是好策,“但是,不若將邊邑送於許伯當好了?”

徐汝愚說道:“將邊邑送於許伯當,在儀興府境內,許伯當與伊翰文的勢力犬牙呲互,必然導致兩家矛盾更深,對宛陵更加有力,但一想到許伯當暴政之酷,實不願再將一邑之民陷於他的治下。不過情勢未必會惡化至此,到時宛陵自會有安排,不用我這外人置喙的。”

“汝愚決意不在宛陵歇腳?”

徐汝愚長嘆一聲,久久不語,眼光望向濃郁不解的深沉夜色之中,暗道:三更已過,今日已是二月初二了。灞水濺濺,悠悠送來,念及當年與父親過灞橋時的情形,尤在昨日。

徐汝愚說道:“到灞水岸邊分手吧。”

張仲道知他心意已決,也不再勸慰他,攜手向灞水走去。

泠然的濤聲如在耳畔,張仲道剛要向徐汝愚道別,卻覺河岸異樣,星光之下,一人臨涯獨立,散發飄舉在夜風之中。

“族主…”

徐汝愚伏跪在地,長泣道:“乾爹…”

衆人叩禮便避到一旁。

陳昂悠悠聲音傳來:“昨日清晨收到沂州信報,心想你或許會經過此地,便在這裡見你一面,你乾孃讓我問你好。”

徐汝愚伏首不語,肩背顫抖不已,顯是激動異常。

“汝愚莫要自責,你不想重蹈你父覆轍,亦不願藉助世家之力,離去或許是你最好的選擇。東海事過,我便會將家主之位讓於子預,到時你再來宛陵看我與你乾孃。”

徐汝愚咽然應聲,說道:“汝愚記在心底。”

“你母家乃是幽冀北野望邑蔡家,你可知曉?”

“宿幫江凌天告之一二。”

“你父親師承天機雪秋,新朝初創之際,天機雪秋誤傷你外祖母,致其亡故,你外祖別鶴老人與天機雪秋五十年雪仇不解。所以,你父母之事,別鶴老人才會極力阻撓。”

稍頓又說:“前歲十月,你外祖來信讓你前去別鶴山莊一聚,要不要去,你自己斟酌。”

徐汝愚頓首道:“父親生前未提幽冀事,應是不欲汝愚面對幽冀衆人,汝愚不往。”

陳昂道:“你父親本意是要在你成人之後,由你自己決定,誰也不曾料及灞陽一事,你欲現在無法面對,日後終歸逃避不了的。”

徐汝愚問道:“我孃親因何亡故?”

“此事你去了別鶴山莊自有人告訴你詳情。”

“是否與幽冀衆人相關?父親寬和仁愛,灞陽城下遭伊翰文屠戮亦要讓汝愚忘去仇恨。十數年不提幽冀事,汝愚想來應是孃親亡故與幽冀相關纔會使父親如此,故而汝愚不敢前往幽冀,望乾爹能夠明白。”

陳昂幽嘆一聲,良久方說道:“天下事欲瞞汝愚難矣。不過你孃親一事,另有隱情,日後你知曉詳情,便明白了。”

天欲放曉,陳昂執過汝愚的手,說道:“此次行刺,汝愚應有所獲,你應多花時間潛修纔是。我本欲讓肅兒親去雍揚,既你會去,雍揚一事便由你全權擔當,此事關東海五百萬黎庶,汝愚不要推卸。”

徐汝愚站在那裡不言不語。

陳昂幽嘆一聲,知道徐汝愚心魔未能盡去,不願再逼他,依依不捨看他影跡沒入薄霧之中。

轉身對席道寧說道:“東野在平邑重組泰如衛軍,你等速由宛陵乘船去平邑。”對衛叔微說道:“伯涯在新豐招募流民,建立毗陵衛軍,你速去助他。”對季子衡說道:“襄樊會一事,我已知道,你與道寧一同去宛陵尋都尉府掌印長吏子預,詳商細節。”對張仲道說道:“可願助我?”見張仲道點頭應允,說道:“你即日出任青鳳營統制一職,隨我由此前往邊邑去會伊翰文與伊世德。”

張仲道說道:“青鳳精騎在何處?”

陳昂說道:“已在去邊邑的路上,我們在路上與之匯合。”

百餘人分三撥沒入清晨的薄霧中,只餘下杳杳的馬蹄空空迴盪在灞水之上,不及片刻,就被湍急的灞水浪卷得了無蹤跡,彷彿一切俱沒存在過一般。

徐汝愚在野外尋得一棵巨柏,隱身於茂盛的枝葉中,雍揚情勢危不容緩,徐汝愚只得冒險再次盡閉外識調養丹息,如此才能儘速恢復過來。

徐汝愚“五覺歸心”的內識向外延伸,與整個翠綠巨木溶爲一體,去感知穿梭繁枝密葉的凜冽寒風。成羣的麻雀忽爾聚集,忽爾四散飛去,那樹的枝葉彷彿成了徐汝愚觸鬚一般,只要出現在枝葉覆蓋的範圍內的事物,徐汝愚的內識竟能神奇的“觀見”。

徐汝愚醒來之時,那些“觀見”的風痕鳥跡只留有模糊的印象,望見肩上背上落有幾處白色的鳥糞,暗道:真是悽慘,那些鳥兒完全把我當作樹幹了。換下來青袍,就着沁涼的溪水,將糞跡洗去,又帶溼穿到身上。

坐忘調息也不覺時日飛逝,不知現在何時,顧不得太多,辨定方向向雍揚行去,夜間圓月懸空,光耀萬里。徐汝愚心想:又是月半了。

二月十八,徐汝愚返回雍揚。樑寶剛從西城軍營回來,看見衣冠整飭、瘦削俊偉的徐汝愚負手站在庭中,一時呆住,旋即明白過來,呼道:“先生。”

袖兒與水如影聞聲走出,只見眼前這人束髮長袍,面如美玉,眸若星辰,翩翩美姿,飄然昂立,怎麼也無法將他與那個塵垢滿面的人想到一處,卻知道是他。

青州散功之兆如一道波紋一般迅疾的盪漾開去,丹息術達至入玄之境的人悉數能夠感應到,確切消息卻是二月八日才傳至雍揚的,江凌天那日在挑明月樓三層宴請樑寶、水如影、袖兒,並將詳情相告。

樑寶原以爲徐汝愚不日就會趕回雍揚,不想一等又是十日。

徐汝愚將背上戈囊解下,遞於樑寶,又指着他身上的犀皮甲問道:“你現在是哪家的兵丁?”

“宿幫組建衛軍,我便進去了。”樑寶惶惶不安的看向徐汝愚,見他眉頭輕皺,愈加惶惶不安起來。

袖兒說道:“你這笨徒弟還當上了伍員。”

徐汝愚“哦”的看向樑寶,說道:“上過幾次城頭?”見他腰間懸着的環首刀,厲聲道:“掣出你的刀來。”

樑寶心神一震,駭然看向徐汝愚不解他爲何突然惱怒。徐汝愚凌厲一掌印來,觸及肋下,丹勁暗吐,樑寶“砰”的直飛出去。

水如影、袖兒只當徐汝愚又癲狂起來,聯手欲擋住他撲向樑寶的身形,卻被徐汝愚揮袖一帶,向兩旁旋開,三圈一過,那束縛自己的暗力才攸然消散,此時卻知徐汝愚另有深意,靜靜站在一旁靜觀。

徐汝愚負手立住,看向坐在地上的樑寶說道:“若是我真要殺你,你也不還手?”

樑寶伏在庭中,說道:“先生要殺樑寶,樑寶定然有該殺的錯處。”

徐汝愚大聲罵道:“笨蛋。你不使全力,我怎麼知道你這月來的進展。爬起來,誰讓你這麼跪的?”

樑寶方知徐汝愚乃是試他武功,心中大喜,一骨碌爬了起來,拍去身上灰塵,說道:“先生考察樑寶武功,樑寶這就使給先生看。”

徐汝愚笑道:“算了,這時你未必能使出五成功力來,改日我與你一同上城頭便知道了。何人教你使刀的?”

水如影說道:“未蒙徐將軍恩許,水如影莽撞行事了。”雖未設案收徒,但徐樑師徒關係兩人俱認了,水如影擅自傳樑寶刀法,爲武者所忌。

徐汝愚做揖謝道:“樑寶不知天高地厚,擅入軍伍,汝愚謝水姑娘還是不及,怎會怪你呢?”又向樑寶說道:“你將那刀舞來。”

樑寶抽出環首刀,繞身一匝,揮舞起來,漸舞漸急,起了一片白閃閃的刀芒,將樑寶周身罩裡面。徐汝愚瞥見一旁袖兒臉上有得意色,水如影神色卻矜持許多。

那日五大高手聯手行刺伊周武,雖說那諸多事情俱是在片刻之間促就,但當時伊周武、荀、席道寧、邵海堂、許景澄、張仲道、徐汝愚無不盡施所爲、將自己的修爲發揮到了極致。經歷此戰,衆人收穫俱豐,徐汝愚收益卻是最大。那時他的心神提至“五覺歸心”之境,戰局之內的玄妙一齊映至他的內識之中,事後那些他視野不及的角落的情形也能一一回憶。雖說一時無法將那戰印象全數吸收轉爲戰力,但眼界大開,不同以往。

水如影知道徐汝愚已具大家風姿,自己傳於樑寶的這套刀法未必能讓他看上眼,卻是心切知道他的評價,看他的眼神不覺間有了幾分迷離。

徐汝愚闇中嘆息,一指點在刀芒處,“鏗”的一聲清響,刀芒散去,只留樑寶滿面駭然的站在那處。

徐汝愚拿過樑寶手中鋼刀,說道:“這百鍊水紋刀不錯,是江凌天特意贈你吧?”見樑寶默然,知道是了,指着刀刃上一處豆瓣大的缺口,肅然說道:“我只使得三分丹勁就崩開這個缺口,現在我同樣使三分丹勁卻未必能夠做到,你可知何故?”說罷將刀還給樑寶。樑寶接過此刀一頭霧水,心想:自己使刀之時尚將丹息注入其間,怎麼反倒不如現在?

徐汝愚說道:“你體悟之質佳於常人,心悟之資卻未必大佳,一招一式的精妙之處,你須通過身體力行方能徹曉。但是未等你明白此刀路的拙劣之處,怕已身首異處多時。”

袖兒聞聽徐汝愚將這刀法說得如此不堪,又見水如影在旁含淚欲滴,粉面氣得通紅,叉手跳到徐汝愚的面前:“我們好意幫樑寶,你卻這麼說我們,你這人究竟有無心腸?”

徐汝愚低垂眼簾,逼開袖兒咄咄逼人的兇焰,淡淡說道:“我只是談論刀法,言語不周得罪袖兒姑娘。”

袖兒咬牙切齒的說道:“你得罪的是我家小姐。”

水如影說道:“敢問先生,刀法拙劣在何?”如花美靨,尤掛淚痕,楚楚之姿讓徐汝愚看得心神一動,卻驟然憶起幼黎的嬌柔容顏來,心中一痛,眸光立時黯淡下來。

徐汝愚低頭不敢直視水如影,輕聲說道:“不敢擔當‘先生’二字,此刀法立意甚佳,但未經歷琢磨,似乎還是草草創就。”

他雖說得不近人情,但卻猜中實情。水如影點頭說道:“江津易公子刀法大家,如影與之相攜遊歷半載,此路刀法多是由他所創。正如先生所說,沒在經歷實戰。”

徐汝愚見她將自己與易華熙之間的關係說得如些曖昧,鼻腔冷哼一聲:“多學幾路刀法,便稱刀法大家,也太容易了。”易華熙在他語中如此不屑,實乃受到霍懷恫的牽累。水如影卻是不知其中玄曲,見徐汝愚語中似含忌妒,雖說未必就將芳心繫在徐汝愚的身上,心中還是美滋滋,神色飛揚起來,容光盛斂,靨生紅霞,與適才梨花帶雨相比,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美姿。

袖兒熟知如影心事,暗道:你現在話中也露出馬腳出來了,我就不信世間男子有幾個不爲小姐容貌所惑。

徐汝愚心中另有所想,卻沒注意水如影神色的變換,喚過樑寶,說道:“你用短戈在刀首、柄處、缺口使全力各擊數下。”

樑寶依揮戈刺擊刀身,擊刀首、柄處沒有異樣,一戈落擊缺口處,“嘶”的現出一道細紋橫貫刀身,再一擊過去,“鏗”的一聲,那柄百鍊精刀沿細紋斷爲兩片。

樑寶一付不可思議的樣子,訝然說道:“大牛還說這刀值數十金呢,怎麼這般不濟?”

徐汝愚說道:“兵刃愈佳,丹息在其中的流轉愈是通暢,這柄百鍊精刀,刀身隱有流波雲水紋,是出自幽冀礎艮堂的佳品,只是你使刀之際,丹息在刀身四六分處有回沖之力,漸漸破壞刀身結構,所以不堪你一戈之擊啊。”

徐汝愚見樑寶似懂非懂、欲言又止的樣子,笑道:“你初學上乘丹息,不懂這些也是當然,我六年前生記下許多東西,也是近來才漸漸理悟的。你莫要恥於開口,我亦會知無不言。”

樑寶鼓足勇氣說道:“這數日樑寶在城頭廝殺,這刀法也使得順手。”

徐汝愚笑道:“城下敵軍攻城多久了?”

“八日。”

“那是許伯當欲探雍揚城防虛實的佯攻,惡戰還未到來。當然,易華熙自幼穎達聰慧,在江津素有美譽,所創刀法自有過人之處,但他高門惡習不改,務求刀意高雅別緻,卻不知刀之技擊簡捷且直接,不會直接入真正的核心、關鍵,妄憑花巧的招式與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實際的技擊情況,致使剛柔不濟,破壞了刀法固有諧和與安定。”

“你所述乃中乘之法,如何致上乘之刀?”驀地一聲由院門悠揚傳至。

第13章 燒營第3章 西京鉅變第5章 隔水相望楔子宛陵冬第5章 圍堰填海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兵出白陘第5章 北靜郡王第三章第7章 世家之子第4章 臾城嶺道第9章 家國天下第13章 毓麟之禮第8章 酒樓說戰第11章 擄婦爲妓第5章 丹青仕女第7章 天下大略第5章 血染流桂第3章 延陵荒地第8章 荊南特使第4章 普濟報捷第11章 攻陷渝州第5章 隔水相望第11章 疑敵第3章 二百海匪第12章 鄉土之士第6章 危言聳聽第12章 施粥梳民第13章 將離清江第12章 重臨東門第6章 分割天下第5章 丹青仕女第7章 釜底抽薪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7章 芥子須彌第13章 毓麟之禮第1章 族人飄來第5章 入主泉州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再入撫州第2章 三分祝氏第11章 青衣命途第3章 無利不戰第7章 烏湖南歸第12章 圍岸攔潮第3章 青丘弱水第8章 溧水新城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夜遁第7章 借刀殺人第8章 一觸即發第4章 瑤光積雪第6章 漳臺之南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章 族人飄來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20章 無心之失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1章 疑敵第5章 交易條件第12章 重臨東門第4章 賜名青焰第11章 合圍第11章 紙上言兵第13章 奇襲渝州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13章 屠人以城第2章 拜營第2章 三分祝氏第11章 紙上言兵第3章 意外相逢第8章 東牆之女第13章 兵出白陘第3章 百夷王族第8章 布間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章 宗政凝霜第3章 西京鉅變第2章 青州鬼騎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喋血城頭第3章 台山四寨第10章 傾蓋如故第2章 再入撫州第2章 城下相知第2章 三分祝氏第13章 燒營第4章 居延澤第15章 種間第1章 夜抵宣城第5章 碧濤北涌第2章 依依冰河第13章 驍衛營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章 塢堡連營第3章 新豐城下第11章 擄婦爲妓
第13章 燒營第3章 西京鉅變第5章 隔水相望楔子宛陵冬第5章 圍堰填海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13章 兵出白陘第5章 北靜郡王第三章第7章 世家之子第4章 臾城嶺道第9章 家國天下第13章 毓麟之禮第8章 酒樓說戰第11章 擄婦爲妓第5章 丹青仕女第7章 天下大略第5章 血染流桂第3章 延陵荒地第8章 荊南特使第4章 普濟報捷第11章 攻陷渝州第5章 隔水相望第11章 疑敵第3章 二百海匪第12章 鄉土之士第6章 危言聳聽第12章 施粥梳民第13章 將離清江第12章 重臨東門第6章 分割天下第5章 丹青仕女第7章 釜底抽薪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7章 芥子須彌第13章 毓麟之禮第1章 族人飄來第5章 入主泉州第8章 論衡天下第2章 再入撫州第2章 三分祝氏第11章 青衣命途第3章 無利不戰第7章 烏湖南歸第12章 圍岸攔潮第3章 青丘弱水第8章 溧水新城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夜遁第7章 借刀殺人第8章 一觸即發第4章 瑤光積雪第6章 漳臺之南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章 族人飄來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20章 無心之失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20章 無心之失第11章 疑敵第5章 交易條件第12章 重臨東門第4章 賜名青焰第11章 合圍第11章 紙上言兵第13章 奇襲渝州第4章 佐領之制(上)第13章 屠人以城第2章 拜營第2章 三分祝氏第11章 紙上言兵第3章 意外相逢第8章 東牆之女第13章 兵出白陘第3章 百夷王族第8章 布間第10章 暗渡江水第11章 襄州往事第1章 宗政凝霜第3章 西京鉅變第2章 青州鬼騎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喋血城頭第3章 台山四寨第10章 傾蓋如故第2章 再入撫州第2章 城下相知第2章 三分祝氏第13章 燒營第4章 居延澤第15章 種間第1章 夜抵宣城第5章 碧濤北涌第2章 依依冰河第13章 驍衛營第16章 背腹之患第1章 塢堡連營第3章 新豐城下第11章 擄婦爲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