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入主泉州

丁勉臣輕笑起來,絲毫無懼架在頸脖上的利劍,愈笑愈烈,頸上肌肉微微顫抖不休。

何州把劍稍向後退了退,對他突然演烈的膽色十分不解。

“鏜鏜鏜”,十數名精衛不經通報的邁進來,見何州把劍架在丁勉臣的脖子上,紛紛飛身上前,拔出配劍,向何州圍過來。何州身邊的六名親隨扈從劍拔弩張的迎上。

丁勉臣斥道:“何大人是龍巖之首尊,你們豈能對他如此無禮,還不退到一邊去?”望着爲首的健勇青年,說道:“孝義,我要的東西取回來沒有?”

丁孝義掏出一本文冊,說道:“曾志那廝果真藏有宗政荀達的密令。”無視何州的利劍,徑直將密令遞給丁勉臣。

何州情知大半個龍巖城已在當地世族的掌控之中,若無魚死網破的決心,還需雙方好好商議,暗歎一聲,將劍收回,說道:“郡王密令中說什麼?”

丁勉臣憤然說道:“果真不出我所料。”將密令遞給何州,說道:“何大人,你自己看吧。”

何州匆匆看過密令,訝道:“郡王真想將龍巖割給公良友琴?”

“這有什麼難猜到的,宗政荀達若能從虎吞峽脫困,也是損失慘重,永嘉堡在青焰軍手中,不由他不收縮防線。在他心中,龍巖棄給青焰軍還不如棄給普濟海匪。如果普濟海匪從漳臺登陸,曾志就是有此密令,也掀不起風浪,但是普濟海匪就在城下,曾志只要憑此密令調動一營守軍,龍巖就萬劫不復了。”丁勉臣從何州手中取過密令,雙掌合擊,那文冊化爲無數碎片滑落下來,淡淡說道:“龍巖世家不得已如此,望何大人理解。”

何州失望了片晌,只見最後一片紙屑從丁勉臣掌間滑下,陡然驚醒過來:“公良友琴想來已經知道龍巖城裡的變故,勉臣可有應對之策?”

丁勉臣說道:“備糧倉已毀,城中存糧盡在世家宗族手中,何大人還有他策可尋?”

城中五千守軍雖說有半數是自己直接控制,但是丁勉臣燒燬備糧倉,使得自己再無退路。要麼打開城門讓普濟海匪進城擄奪,要麼與龍巖世家同仇亂愾抵擋普濟海匪。

何州長嘆道:“楊尚可願與我龍巖相互策應,以拒普濟海匪?”

丁勉臣輕笑起來,說道:“青鳳將軍四日前已親率一萬青焰軍精銳向南潛行,這消息是楊尚前日親口說給我聽的。”

何州諤然呆立,心想:已經到了這地步了?

徐汝愚望着東面的一柱獨峰,獨峰下則是綿延四方、蔥蔥郁郁的臺地平原,渾濁雄壯的閩水在獨峰處向東南折行而去,再過去又是一片連綿的低矮丘陵,近海隆起的高山將泉州環抱在一座比甘棠灣大上數倍的海灣裡面。

望着獨峰上倉促點燃的烽火,黑色的煙柱騰躍着刺向天穹,徐汝愚輕聲說道:“二十九年前,父親也是繞過觀音峰向泉州城走去的,那時天空還飄着雪。”

“再過一天就是南閩郡王宗政芪的壽筵,泉州城裡賓客鹹集,絲竹大盛,徐公就是那一天進入泉州城的。那一天,林鳳率領四千琉求海匪侵入龍巖境內掠奪,十日後離去,那一次海匪登陸,龍巖平民傷亡近萬。”

徐汝愚還知道孃親就在那些賓客當中,次日將與父親相遇。

一路輕軍潛行,偏偏到了泉州城下,心裡猶豫起來,望着身側的鄭夢淮,說道:“泉州的民衆將會如何看待我?”

鄭夢淮慨然說道:“宗政家入主南閩五十餘年,南閩匪事無一日或絕,商賈絕蹤、四野荒蕪、流民塞途、餓殍盈野,今日我青焰軍入主南閩,南閩百姓當額手相迎。”

徐汝愚輕笑起來,說道:“不奢望如此,只希望不污了父親的名聲。”轉身向即墨明昔說道:“你領前軍三千精銳迅速穿插到東門與泉州港之間,阻止泉州水軍進入泉州城中。”向班照鄰說道:“你領二千精銳迂迴至泉州南門,策應前軍。”稍頓了頓,毅然與鄭夢淮說道:“我們就去西門看看吧。”

三路輕軍如同離弦的箭一般向泉州城急馳而去。

面對突然出現在泉州城下的青焰軍,泉州陷入巨大的驚惶之中。

宗政凝霜靜坐在車廂裡,四周紗縵垂下,四下裡紛擾嘈雜的聲浪一簇簇的撲涌過來,令人窒息。

車駕陷在這裡已有好一會了,十餘名扈衆在前面開路。一個流民輕浮的笑着,透過軟垂的紗縵,看出裡面坐着的是女眷,從後面抓住車廂,捋起紗縵就要鑽進去。

四周的流民只見一泓寒光透過重重紗縵閃現,心頭寒意未消,只見一顆頭顱從紗縵中飛出,落到遠處,接着那具一個沒有頭顱的屍體從車廂上滾落下來,頸血噴涌。

突如其來的尖叫使得長街上的民衆陷入更大的驚惶之中。

透過紗縵,宗政凝霜古井無波的望着車駕前的扈從,問道:“是否整個泉州都陷入這樣的混亂下?”

“青焰軍的密間在城中四布謠言,說普濟海匪即將攻城血洗,十數萬平民失控的向四城涌去,第一批到達的四千水營精銳被堵在北門,無法支援其他三城。”

宗政凝霜微微嘆息:“回府吧。”

一員將佐狠狠抽動馬鞭驅趕堵在路中央的流民,望着宗政凝霜的車駕,高聲呼道:“郡主、郡主……”翻身站到馬背上,踏着馬首向前縱去,掠過密密麻麻的人頭,掠身來到車駕前。

宗政凝霜掀起車簾,說道:“黃將軍,你來何事?”

“末將來請郡主去議事堂主持大局。”

“還有什麼大局可主持的?青焰軍近城三十里才被發覺,水營援軍被困在北門,其餘三城守衛都是族兵鄉勇,你指望哪家會出青焰軍硬拼?還有這滿街的暴民,難不成你去跟他們解釋,徐行之子徐汝愚領着青焰軍來攻城了?”

徐汝愚從精衛手中接過巨墨長戈,在鄭夢淮、趙景雲、屠文雍以及百餘名精衛的簇擁下,徐徐策馬來到城樓前兩百步處,微仰着頭,注視着巍然雄偉的泉州西門城樓。

西城樓上稀稀落落的守軍驚惶的探出女牆望過來。

徐汝愚微側着頭,用眼角餘光掃過身側的諸將,輕吐一口氣,振聲說道:“宗政荀達即位十年,既無德政,也無善行,與普濟勾結,陷禍漳州、鳳竹,生靈塗炭,數十萬民衆離鄉奔徙、屍填溝壑,兩地世家滅族者不知凡幾,然而泉州、莆田世家、民衆也遭牽累,十餘年勞困不脫,惟宗政、顏氏等少數幾族從中漁利、醉生夢死。宗政荀達不知修德政,爲阻我青焰義軍,竟又引普濟海匪四萬爲禍南閩。失德政者,天下誅之,諸公爲何不打開城樓,而拒我於城外?”

稍頓又言:“諸公乃先父泡澤,汝愚不想城樓濺血千步,諸公追隨宗政荀達,不過求富貴,焉知我處沒有富貴可贈予?”

說罷掉轉馬首,馳回本陣。

半個時辰過去,班照鄰遣人來報:南門已開,兩千青焰軍牢牢控制南門,只待後援過去就繼續向城中推進。

徐汝愚思索片刻,對鄭夢淮說道:“南門已開,西門便不會堅持,此處就交於你與文雍負責,景雲與我去北門。”

泉州水營的四千援軍被騷亂的民衆堵在北門不得進入城中防守,宗政世家若想脫身出城,卻也只有從北門出去。

徐汝愚領着兩千人馬奔北門而去,遠遠看見無數的民衆從北城紛擁出來,隔着滾滾人流,一彪人馬簇擁着數十乘馬車正倉皇向東北的泉州港奔去。

徐汝愚闇恨不已,運息注入巨墨長戈,戈身泛起幽幽青光,斜指天空,丹勁脫戈而出,隱入空中,忽的一聲爆雷炸天,驚得塞滿路途的民衆忘卻惶張,俱驚詫的向這邊望來。

徐汝愚振聲:“青焰軍入境保民,各自歸家,莫要驚惶。”聲音中注入丹息,遠遠傳去數裡不止。

徐汝愚對趙景雲說道:“我去東門,你領着兩千兵馬繞到泉州港去。”不待趙景雲應答,便從馬身上躍將出去。

趙景雲擡頭去看,留在眼前的只有一道淡淡的影跡。

即墨明昔率領三千精銳抵達東門片刻,就有一路兩千餘衆的水營援軍奔襲過來。雙方都有些措手不及,明昔令一千精銳監視東城門,自己親率兩千精銳陷入混戰之中。

徐汝愚從北門趕來,那路水營正徐徐後撤。

徐汝愚看着臉上血跡未乾的即墨明昔,說道:“南門、西門已開,留五百人在此監視即可,你隨我去泉州港。”

趕到泉州東北的一處低嶺,趙景雲率領的兩千精銳正與從北門潰逃的水營援軍纏戰在一起。

四千水營援軍陣中雜有宗政親族,陣形混亂,兼之士氣低靡,被兩千青焰軍打得節節敗退。

徐汝愚讓明昔率領兩千精銳去包抄敵軍退路,自己站在一處山坡上觀察敵情。

敵軍陣心護着一架輕駟,一位面蒙輕紗的女子站在車首,不斷髮出指令抵抗青焰軍的進逼,泉州水營本來處於頹勢,但是在她的指揮之下,竟然保持陣形不亂,還徐徐從左側分出兵力來重新集結成一隊,橫在陣後,直指包抄後路的兩千青焰軍。

徐汝愚望着她晶亮的眼睛,心想:南閩何時出了一位諳熟軍事的女將?

南閩水營在泉州港有一萬駐軍,若再有援軍上岸策應,就留不住他們了。

清嘯悠長不絕,震盪山谷,伴着長嘯,徐汝愚向從處躍下,向激戰處衝去。

趙景雲心知徐汝愚親自趕來,便讓身側將士齊聲高呼:“青鳳將軍。”

青焰軍八日來奔襲七百里,已是步卒遠襲的極限,人乏馬困,此時如注一股新力,奮力向敵軍殺去。

徐汝愚指着敵陣中心的數十乘馬車,說道:“宗政親族俱在其中,又不便移動,你率領一路尖兵跟我身後。”說罷,雙手一擰,巨墨長戈分爲兩節,一節爲戈,一節如矛,通體如墨,注入丹息,青光流轉,攝人魂魄,雙手一蕩,如有晚霞從身前流捲開去,當在面前的敵軍紛紛激飛出去,瞬間,與己軍交錯的敵陣就給徐汝愚獨力打開一個缺口。

趙景雲振手一揮,身後百餘名精衛涌出缺口,並極力將缺口扯裂得更大,俄爾又涌入兩百精銳。

徐汝愚攻勢範圍極廣,跟在他身側的趙景雲幾乎沒有壓力,不需片刻已楔入敵陣核心,看得見那名蒙紗羅衫女子晶亮的眼睛。

兩人夾攻過來,徐汝愚左手揮蕩,將兩人撥開,看着敵陣中的駿馬,心想:只要馬匹受驚,敵陣必亂。揮戈遙指,丹勁脫戈而出,直襲駿馬,及馬之時,一聲清響,一泓長劍兀然橫來,將丹勁化去,但聽清響,可是面蒙輕紗的女子身受一擊,未能將徐汝愚的丹勁悉數化去。

徐汝愚哂然一笑,長身而立,一戈垂下,一戈直指那女子的面門,身後青焰軍分從他兩側而出,向敵陣中的車隊襲去。

徐汝愚說道:“車隊中尚有孩童,你若不立降,他們就是覆巢之卵。”

驚馬嘶鳴,驚馬拖曳着馬車四散驚馳,敵陣瞬間潰散。

宗政凝霜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感觸良多,微微顫抖的手幾乎握不住手中的劍。

徐汝愚擡頭見遠處的明昔示意有敵接近,也顧不得思索眼前女子的異狀,斂眉說道:“降還是不降?”丹息流轉,左戈探出直襲她的頸脖,短戈激起的勁風掀開她的面紗,露出嫣紅嬌潤的雙脣來,徐汝愚微微一怔,長戈卻無停頓的貫入她的右胸。

輕紗飛下,趙景雲訝道:“郡主。”

徐汝愚微微一怔,南閩宗政家只有一位內廷冊封的郡主,便是宗政凝霜,算來應是父親在南閩的故人。徐汝愚見她雙脣翕合,凝神卻聽到她說:“死在你的手上已嘗我願。”話音未落,眼中的神采已經渙散了。

徐汝愚心裡奇怪,卻無暇多想,收攏兵力,嚮明昔匯合。站在高處看見從泉州港方向奔來一彪人馬,約有四千衆,離這裡不到兩里路程。

第13章 普濟出兵第6章 江寧特使第8章 玄機瞳第3章 二百海匪第6章 不期之會第12章 樂清軍議第2章 再入撫州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族人飄來第13章 蘭陵援軍第5章 失於迷途第5章 灞水濤遠第10章 與子同袍第6章 天下勢第4章 計算佳人第1章 河西奴兵第9章 樊族易幟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驍衛營第10章 請君別離第2章 故計重施第3章 意外相逢第5章 山雨欲來第2章 青州鬼騎第17章 置縣之議第8章 奪舟驅寇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章 脣槍舌劍第8章 酒樓說戰第5章 烏倫夜戰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碧濤北涌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2章 樂清軍議第1章 長弓射殺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以南統北第3章 百夷王族第6章 晉陽山道第11章 君愛佳人第5章 隔水相望第7章 覆巢之下第1章 塢堡連營第13章 初戰清江第5章 圍壤夜戰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脣槍舌劍第3章 二百海匪第10章 伏牛山中第2章 孤木越海第4章 刺伊第5章 灞水濤遠第7章 狼行海上第6章 海陵之倉第1章 翠獅相會第9章 見拒府門第11章 三關天險第5章 請君完璧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撫州會戰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6章 不期之會第3章 襄樊會第8章 驚鴻第4章 居延澤第12章 竹籃打水第5章 圍堰填海第7章 芥子須彌第11章 西出江寧第5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0章 序戰第9章 又臨津水第5章 石峽第9章 家國天下第13章 奇襲渝州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釜底抽薪第7章 覆巢之下第2章 新豐野望第10章 湯邑山口第11章 疑敵第4章 樓挑明月第6章 青楓道上第2章 青州鬼騎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章 惠山之戰第10章 揮軍直入第15章 種間第5章 隔水相望第4章 故人相逢第3章 將帥失和第1章 塢堡連營第11章 青衣命途第8章 東牆之女第13章 普濟出兵第3章 枋山議和第9章 家國天下
第13章 普濟出兵第6章 江寧特使第8章 玄機瞳第3章 二百海匪第6章 不期之會第12章 樂清軍議第2章 再入撫州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族人飄來第13章 蘭陵援軍第5章 失於迷途第5章 灞水濤遠第10章 與子同袍第6章 天下勢第4章 計算佳人第1章 河西奴兵第9章 樊族易幟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13章 意外之喜第13章 驍衛營第10章 請君別離第2章 故計重施第3章 意外相逢第5章 山雨欲來第2章 青州鬼騎第17章 置縣之議第8章 奪舟驅寇第12章 雁門悲月第1章 脣槍舌劍第8章 酒樓說戰第5章 烏倫夜戰第2章 落霞望江第5章 碧濤北涌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2章 樂清軍議第1章 長弓射殺第10章 伏牛山中第4章 以南統北第3章 百夷王族第6章 晉陽山道第11章 君愛佳人第5章 隔水相望第7章 覆巢之下第1章 塢堡連營第13章 初戰清江第5章 圍壤夜戰第4章 賜名青焰第1章 脣槍舌劍第3章 二百海匪第10章 伏牛山中第2章 孤木越海第4章 刺伊第5章 灞水濤遠第7章 狼行海上第6章 海陵之倉第1章 翠獅相會第9章 見拒府門第11章 三關天險第5章 請君完璧第5章 灞水濤遠第11章 撫州會戰第5章 佐領之制(下)第6章 不期之會第3章 襄樊會第8章 驚鴻第4章 居延澤第12章 竹籃打水第5章 圍堰填海第7章 芥子須彌第11章 西出江寧第5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3章 江河表裡第10章 序戰第9章 又臨津水第5章 石峽第9章 家國天下第13章 奇襲渝州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釜底抽薪第7章 覆巢之下第2章 新豐野望第10章 湯邑山口第11章 疑敵第4章 樓挑明月第6章 青楓道上第2章 青州鬼騎第13章 屠人以城第1章 惠山之戰第10章 揮軍直入第15章 種間第5章 隔水相望第4章 故人相逢第3章 將帥失和第1章 塢堡連營第11章 青衣命途第8章 東牆之女第13章 普濟出兵第3章 枋山議和第9章 家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