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種間

雍揚北門十里望亭,官道分爲兩條馳道,往東北方向,直通龍遊邑。若是無法在龍遊城之前截住萬嶸一行,事情便無法挽回。

若是沒有萬嶸作梗,徐汝愚隻身闖入龍遊,極可能取得龍遊的控制權,萬嶸現在與自己爭奪對龍遊的控制權,只有在徐汝愚之前趕到龍遊才行,所以徐汝愚也不怕萬嶸會選取擇別的虛耗時間的路返回龍遊。

短程奔行,步雲術實比駿馬還疾,但是萬嶸離城已有半個時辰,此時怕是已在三四十里開外。萬嶸此行帶有百名護衛,戰馬卻只有十餘匹,但觀離城人數,應是單人單騎,若是萬嶸讓一半人隱匿鄉野,一個兩匹戰馬換乘,就可以一直保持高速行進,直至龍遊城。

徐汝愚只得期盼萬嶸倉皇奔命,沒想到這點,否則自己單騎追趕,後半程又要與四腳獸拼腳力,即使截住萬嶸,不會剩下多少丹息可用,說不定讓萬嶸藉機幹掉,卻是太冤了。

雍揚至龍遊的馳道路基夯得極實,加上近日沒有雨水降下,無法從淺淺若無的馬蹄印上判斷奔馬是否空乘。

星漢迢迢,殘月冷輝闇弱,于徐汝愚卻無影響,遠近鉅細盡收眼底。

陳預突然將方肅撤去,無暇調動毗陵的力量深入雍揚境內做什麼佈置,即使調動宛陵直屬戰力,也不會太多,不然早就驚動陳昂了。

兩個時辰過去,奔行逾百里之遙,道旁疏林、河流、屋舍、圍籬飛速後退,卻依舊沒有發現萬嶸一行人的蹤影。

視線所及,粼粼水光映來,前方小楊河橫亙流淌。過了小揚河,再行三十餘里,就是龍遊邑的境內,小揚河北岸渡口離馳道不遠有一所屯營,駐有一哨巡衛,直屬於雍揚體系。只是徐汝愚隨身帶着雍揚都尉印符,以屯營主官的級別未必識得。

徐汝愚看着跨下駿馬嘴噴白沫,已經力竭,若是再催力奔馳,不需多久,必會倒斃道旁。徐汝愚狠心策馬向屯營馳去,及至營前,馬勢一頓,前蹄軟跪下來。

徐汝愚躍過馬首,及地之時,伸手向馬頸一挽,一挽之間,將駿馬搶向硬地的衝勢御去,讓其側倒道旁的灌草叢上。

駿馬四蹄抽搐不止,鼻口不停流出透明的粘液,也不知能不能活下來。

徐汝愚騎馬衝來,驚動營中軍衛,十數人掣着兵刃擁出營門,向徐汝愚圍過來。

徐汝愚說道:“我是徐汝愚,營中可有人識得我?”從懷中掏出墨色的玄鐵印,高舉於星月輝光之下,淡淡光暈流轉於其周匝,徐汝愚目光從玄鐵印上收回,左右環視,眸光恰似天上星月,說道:“此乃雍揚都尉印,營中有誰識得?”

“是青鳳將軍。”一人驚呼,衆人齊退數步,隨即一齊伏下,呼道:“參見青鳳將軍。”

哨衛主官是名哨尉,此時他從營房中走出,見當值的衆軍衛跪伏徐汝愚身前,心中一驚,湊前一看,心中如起巨瀾,忙單膝跪伏下來,朗聲說道:“雍揚北城衛營哨尉李揚明參見青鳳將軍。”擡頭看見徐汝愚手中的玄鐵印,想到適才隱約聽見徐汝愚說及此乃都尉印記一事,怔怔問道:“青鳳將軍重新出任雍揚都尉?”

徐汝愚見主官識得自己,省去許多口舌,點頭說道:“正是,我現在要徵用營中所有將士與驛馬。”

李明揚稍作遲疑,便斬釘截鐵的說道:“謹聽都尉調遣。”

徐汝愚問道:“龍遊的萬嶸渡河過去多少時間?多少人?馬有幾匹?”

李明揚不知發生什麼變故,說道:“萬將軍過去一柱香的時間還不到,十六人,馬有十九匹。”

徐汝愚說道:“你率隊緊隨我之後,若是北行至龍遊界沒有追上我,就守在那裡,向後面的人稟明一切,切記,除去張仲道、江凌天二人,你們不得聽從別人的調遣,便是有印符也不行。”

李明揚駭然變色。

徐汝愚說道:“雍揚並無異變,你將驛馬牽來。”

李明揚望了左右的神情,心想:便是政變,跟着青鳳也不會有錯處。想定,親自去馬廄牽來驛馬。

驛馬爲傳遞重要消息或是敵情所用,神駿之處不弱於普通戰馬,徐汝愚躍身上馬,扯動繮繩,將馬身調轉過來,向馳道奔去。

守在渡口的將士已經得訊,渡船解纜待行。徐汝愚身形微微後挫,跨下駿馬如有靈覺般的揚起前蹄,後蹄發力,馬身躍出河岸,向渡船衝去。

渡船船體狹小,那禁得住連人帶馬的衝擊,船上的三名軍士莫不駭然失色,心想:青鳳將軍怎如此猛浪?不待他們反應,只覺船體猛的一震,卻並沒有翻覆,再擡頭看去,渡船正在迅速向對岸靠近,覺得無風的河面,波浪未免起伏過大,卻見徐汝愚安坐馬背之上,神色凝生的注目向北望去。

未等泊岸,徐汝愚運丹息下沉,河面忽的涌出一個巨波陡然將渡船托起,跨下駿馬猛躓四蹄,竟拔空而起向岸上躍去,巨波頓時碎爲數十股細浪一波波向遠處散去。

片刻之間,渡船上三名軍士以及李明揚率隊趕至河岸的軍士目睹此中情形,俱是目瞪口呆,徐汝愚渡河所借的巨力似乎俱是憑空得來,讓人難以常理推之。

徐汝愚自然無暇顧及自己展露身手過於驚世駭俗。萬嶸等人乘疲馬過去一柱香的時間,徐汝愚自有信心在他們避入龍遊邑之前,截住他們。即使他們棄馬運用輕身術奔行,也不能保持二三十里遠距高速。萬嶸的修爲勉強算得上二品級,麾下修爲更弱。

再過二十里,隱約可見十多個黑影揚鞭於前,徐汝愚心中生出一股戾氣,震盪丹息欲將戾氣化去,驟然聚聲厲嘯,如大澤龍吟,悠揚震盪雲宵。坐下駿馬受此厲嘯相激,驚得前踢高高揚起。徐汝愚提足踏在馬首之上,縱身向前躍去,未等及地,雙足交替疾點虛處,如流雲捲過馳道,立時迅速數倍的向萬嶸等人奔去。

萬嶸等人座下疲馬遭嘯音貫耳,本就是強弩之末,此時更加不濟,相繼失蹄栽倒地上。

萬嶸面色煞白,只是在夜色下不爲他覺察,情形此時衆各自發足遠遁,徐汝愚單吊自己一人,絕不可能逃出生天。

轉身站定,望着極速奔來的徐汝愚,極力鎮靜自己,說道:“都尉夜奔於野,有何賜教?”

徐汝愚緩下來,卻不斷的提升丹息,每一步跨出,氣勢便盛一分,沉浸於五覺歸心的內識捕捉到百餘騎正迅速靠近中。

萬嶸望着徐汝愚玄光大盛的雙眸,竟生不出抵抗的勇氣,被其氣機鎖住,生出孤立無援任其宰割的絕望,知道若是讓徐汝愚將氣態發揮到極至,那出手便是必殺之擊,身邊的精衛再多無法予己絲毫助力。

萬嶸運息回擊心脈,嘴裡一甜,張口噴出一口鮮血,心神卻是一凜,回覆自我,從徐汝愚的氣機掙脫出來,側跨一步,掣出鐵劍護在胸前,與右側一個精衛互爲犄角,極力抗拒徐汝愚氣機對他心神的影響。

徐汝愚不得不承認萬嶸有兩把刷子,無法一擊必中,止住腳步,從容不迫的取下腰刀,拔出來,將刀鞘輕輕拋至一旁,突的發動,如游龍一般擠入衆精衛之中,徑向萬嶸攻去。

隨着徐汝愚擠入,周匝氣場頓時一陷,適才徐汝愚將氣機鎖在萬嶸身上,十五名精衛尚覺察不到來自徐汝愚的壓力,此時只覺心頭一窒,舉刀向徐汝愚加上,已經慢了半慢了半拍。徐汝愚已然乘着這個不易得來的空當,貼近萬嶸身側,刀光如匹向他泄去。

“噹噹噹”十六接擊之聲竟如一齊發出,讓人無法分辨,陰陽兩性丹息隨着刀劍相接之際涌入萬嶸體內,刀光散去,衆人卻見萬嶸右臂衣甲迸綻,鮮血浸染,此時無力垂下。

徐汝愚將刀一挽,將衆精衛逼開,對萬嶸說道:“你若不是心志盡喪,不至如此不濟。”說罷,神色卻愈加凝重的望着正急速奔來的百餘騎,東海都督陳預赫然當前。

眨眼功夫,百餘騎已至跟前,散成扇形,將徐汝愚與半廢的萬嶸圍在中間。

陳預緩緩策馬而出,說道:“萬將軍竟接不住你十六擊,大兄若是知道,定會十分的欣慰。”

徐汝愚長眉一挑,絲毫不爲百餘騎所發出的強大氣勢所影響,淡淡說道:“二叔來此,當不會只爲誇汝愚幾句吧。”

“汝愚只要將萬將軍放開,便可離開,若是你願意前來宛陵觀禮,我十分歡迎。”

徐汝愚冷哼一聲,毫不領情的說道:“若非萬嶸逃命的本事差點,二叔怕不會這麼好說話。”

此際尚在雍揚境內,陳預縱然擁有百員精騎,也無法盡情追圍,否則怎會放棄如此良機。

陳預眼中精光掠過,說道:“汝愚如此看淡故人之情,讓我寒心。”

“故人之情,怎及得上雍揚重邑?非是我看淡,而是在二叔眼中看不到罷了。”

陳預慘然一笑,說道:“哪容得了我恤及私情?汝愚尚認爲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平復東南的局勢嗎?”

“若有陳族的精兵利艦卻是別論。”

“平復東南又如何,千百年來,天下制霸之所俱在中原腹地,若不銳意進圖中願,即使平復東南,也不過爲他人做嫁衣。”

徐汝愚說道:“能護一方百姓,爲他人做嫁衣又如何,天下羣雄並爭,陳族真能最終勝出嗎?”

陳預說道:“天下局勢哪容得我陳族退居東南。“說罷,聲音轉厲,“汝愚,你莫妄想那百餘人能及時趕來,我帶來的百衛都是陳族秘營的精英。”

側身向萬嶸的精衛說道:“我若從他手中救回萬將軍,你們怎麼說?”

萬嶸的精衛齊聲喝道:“救回將軍。”

若無身後趕來的一哨將軍相助,要將活生生的萬嶸帶回去,卻無可能。萬嶸若死在圍追過程中,陳預完全可以將責任推到雍揚頭上,萬嶸的手下憤而投靠陳族,將被陳預完全控制。還是讓萬嶸活着比較好。

徐汝愚望着徐徐圍逼過來的百騎,說道:“你們真不顧及萬將軍的性命。”

“萬將軍若被你帶回雍揚,又怎會有命在,不如現在救之,尚有一絲希望,萬將軍自然能明白。”陳預不動聲色的說道。

徐汝愚哈哈一笑,說道:“若是萬將軍願意跟我回雍揚,你是否要將萬將軍與他的精衛一同滅口?”

陳預一怔,哪知徐汝愚言辭如此鋒利,看着萬嶸雙眸愈發陰柔,雖然被徐汝愚的話說動心思,暗稱不妙,伸手一揮,讓衆騎停下來,向萬嶸說道:“萬將軍,你讓我怎麼做?”

萬嶸默然不言,心中知道若是說出願意隨徐汝愚回雍揚的話來,陳預勢必發動凌厲的攻勢,自己與追隨自己多年的精衛在這樣的攻勢定然屍骨無存。隨陳預而來的百騎,恰將十五名精衛、自己,還有徐汝愚圍在中間。

陳預說道:“萬將軍沒有異議,準備出手救萬將軍。”

徐汝愚說道:“我徐汝愚在此允諾,若陳預退出十里,我便將萬將軍放回;或者,讓萬將軍的十名精衛先行離去,我再放回萬將軍也無不可。”

徐汝愚向來重諾,陳預知道捷才,天下少有人能及利徐汝愚,頃刻之間,不僅離間萬嶸與自己的關係,還加深萬嶸對自己的惡感,若是不同意徐汝愚的提議,萬嶸的十五名精衛便會立即倒向徐汝愚那邊。徐汝愚只要十五名精衛緩一下攻勢,就能尋機帶着萬嶸。

徐汝愚十六擊擒下萬嶸的情形剛過去還沒多久,令陳預心生寒意,想到大兄被譽爲東南第一人,但是在這個年齡卻遠遠沒有達到如此的境界。

第5章 名揚天下第7章 借刀殺人第2章 故計重施第7章 宣城都府第3章 江左形勝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荊南特使第8章 溧水新城第4章 普濟報捷第13章 普濟出兵第7章 相疑之勢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1章 歷陽水營第2章 流民壅途第10章 虎吞閩中第7章 建安堡(下)第11章 紙上言兵第21章 天下共仇第16章 布疑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9章 家國天下第1章 齊川夜月第2章 孤木越海第11章 撫州會戰第2章 大事不妙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章 出使江寧第12章 焦土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0章 序戰第8章 布間第3章 再入雍揚第3章 再入雍揚第13章 初戰清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7章 借刀殺人第6章 危言聳聽第2章 孤木越海第7章 雨夜飭軍第6章 不期之會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故計重施第1章 出使江寧第13章 將離清江第8章 重返雍揚完結公告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策令左史第11章 紙上言兵第6章 不期之會第5章 灞水濤遠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3章 蘭陵援軍第1章 長弓射殺第7章 甕外之鱉第6章 營中觀軍第4章 瑤光積雪第11章 襄州往事第8章 王道制衡第10章 潛影隨形第4章 配田決議第5章 圍壤夜戰第11章 及笄之禮第10章 傾蓋如故第7章 與虎謀皮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3章 兵出白陘第12章 重臨東門第5章 山雨欲來第14章 驟生變故第8章 驚鴻第4章 鳳陵酒話第6章 前途渺茫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3章 奇襲渝州第1章 暗日續戰第2章 依依冰河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章 宗政凝霜第13章 初戰清江第4章 配田決議第9章 襄樊會衆第4章 賜名青焰第4章 賜名青焰第2章 落霞望江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8章 重返雍揚第11章 擄婦爲妓第1章 長河幫第5章 碧濤北涌第6章 朧月弓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2章 空船之計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2章 施粥梳民第5章 交易條件
第5章 名揚天下第7章 借刀殺人第2章 故計重施第7章 宣城都府第3章 江左形勝第5章 請君完璧第8章 荊南特使第8章 溧水新城第4章 普濟報捷第13章 普濟出兵第7章 相疑之勢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1章 歷陽水營第2章 流民壅途第10章 虎吞閩中第7章 建安堡(下)第11章 紙上言兵第21章 天下共仇第16章 布疑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9章 家國天下第1章 齊川夜月第2章 孤木越海第11章 撫州會戰第2章 大事不妙第11章 惡戰將至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章 出使江寧第12章 焦土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0章 序戰第8章 布間第3章 再入雍揚第3章 再入雍揚第13章 初戰清江第10章 桑泊微瀾第7章 借刀殺人第6章 危言聳聽第2章 孤木越海第7章 雨夜飭軍第6章 不期之會山河論戰上作者oliver98第4章 瑤光積雪第2章 故計重施第1章 出使江寧第13章 將離清江第8章 重返雍揚完結公告第9章 沒有盡頭的引子第7章 宣城都府第5章 策令左史第11章 紙上言兵第6章 不期之會第5章 灞水濤遠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3章 蘭陵援軍第1章 長弓射殺第7章 甕外之鱉第6章 營中觀軍第4章 瑤光積雪第11章 襄州往事第8章 王道制衡第10章 潛影隨形第4章 配田決議第5章 圍壤夜戰第11章 及笄之禮第10章 傾蓋如故第7章 與虎謀皮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3章 兵出白陘第12章 重臨東門第5章 山雨欲來第14章 驟生變故第8章 驚鴻第4章 鳳陵酒話第6章 前途渺茫第10章 青焰軍議第13章 奇襲渝州第1章 暗日續戰第2章 依依冰河第12章 踏碎山河第1章 宗政凝霜第13章 初戰清江第4章 配田決議第9章 襄樊會衆第4章 賜名青焰第4章 賜名青焰第2章 落霞望江第12章 軍政會議(上)第8章 重返雍揚第11章 擄婦爲妓第1章 長河幫第5章 碧濤北涌第6章 朧月弓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2章 空船之計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2章 施粥梳民第5章 交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