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唐朝又有了藩鎮吳元濟之亂。先說唐朝安史之亂後,淮西蔡州節度使李希烈叛亂,被朝廷征剿之師大敗,其本人也被手下人下毒殺掉。之後其大將吳少誠被軍士推爲節度使,以蔡州爲中心,據有着申州、光州等數處大州。吳少誠雖有不臣之心,不納朝貢,但尚未敢公然反叛,是以朝廷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吳少誠死後,其堂弟吳少陽自領節度使,作風一如其兄。後來吳少陽死,其長子吳元濟便自做了蔡州節度使。那吳元濟生的面貌不同尋常,頭頂下凹,蜂目尖嘴,鷹鉤鼻長六寸。他自謂有帝王之相,便有了叛逆之志,派兵四出侵略吞併。焚燒了舞陽及葉城,掠奪襄城、陽翟。當時許州、汝州居民皆竄伏榛莽間,剽掠千餘裡,關東大恐。此時唐憲宗不得不下詔削除吳元濟官爵,令嚴綬爲申州蔡州光州招撫使,督諸道兵討吳元濟。
吳少誠女婿董重質,善用兵,頗有謀略,元濟倚之爲謀士。他向元濟建議道“給我精兵三千,由壽州之間道取揚州,東約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以舟師襲潤州,據之;再遣奇兵掩擊商州、鄧州,進守襄陽,以動搖東南,如此以來則荊、衡、黔、巫之地傳一令箭即可定,五嶺非朝廷所有。另外再發輕兵五百,自崿領三日即可襲取東都,天下騷動,我們將橫行無阻。”然而元濟猶豫不能用。
公元815年五月,諸道兵討吳元濟者久未有功,唐憲宗聽宰相裴度之言,以李光顏爲忠武節度使,獨當一面討伐吳元濟。光顏於是引兵臨近溵水,抗賊洄曲。起初,賊衆清晨靠着兵多,壓迫光顏之壘列陣,光顏不得出,於是自己毀其柵門,親將數騎冒敵堅而衝之,出入者數四。爲賊衆所識,羣箭紛紛而來,矢集光顏身如蝟。其子趕忙攬住光顏馬鞅,想阻止其深入。光顏舉刃大罵兒子,其子乃退。於是人人爭奮。賊衆大潰,死者數千人。
此戰敗後,吳元濟向節度使王承宗與李師道求援。王承宗縱兵四掠以騷擾唐師,李師道則運糧相助。那李師道還暗中養着數十名刺客,他聽聞唐憲宗所重用之宰相武元衡與裴度力主用兵鎮壓藩鎮,便動用了奸計。六月上旬的一天,天尚未明,武元衡已準備好入朝奏事,當他剛出居所靖安坊東門時,有一刺客突然衝出,亂箭而射,隨從盡死。他牽住武元衡馬繩前走數步,將其扯落馬下,砍掉頭顱而走。之後這名刺客又在通化門附近埋伏,裴度經過時,他突起揮刀斫向裴度,正好傷到頭。裴度一個趔趄,摔進了前面一道溝中。此時裴度僅有一名陪同,他看刺客欲要再斫裴度,趕忙從後面抱住了刺客,並大聲喊叫。他的喊聲驚動了很多人,刺客只得斷掉陪同的胳膊逃走了。而由於裴度所帶氈帽很厚,僥倖未死。此後京城人人大駭,入朝之士天未明沒有敢出門的。唐憲宗派人搜捕刺客,久久未得。又憤怒王承宗二次叛亂,下詔並討王承宗。
數月後,李光顏在時曲因寡不敵衆爲吳元濟之兵所敗,而嚴綬爲諸軍之督,無甚才能,耗費繁多,師久無功,屢次爲賊所敗。吳元濟愈發的囂張了。唐憲宗便撤了嚴綬,以右羽林大將軍高霞寓爲唐、隨、鄧節度使,增派軍馬,督軍討吳元濟。卻不料高霞寓在鐵城與吳元濟之兵交戰,賊僞敗逃走,霞寓窮追,伏兵發,死傷略盡,僅以身免,退保唐州。之後裴度向唐憲宗建議用李愬,他是名將李晟之子,唐德宗時涇原鎮士卒在長安譁變,擁立朱泚爲帝,使唐德宗倉皇逃奔,最終賴李晟才平定叛亂,收復長安。唐德宗最終同意了。
李光顏思慮己方軍士在士氣上遜於敵方,因爲他們是背城一戰,爲家屬子女都拼力而戰,所以唐軍才失敗,他想起沙陀軍的悍勇,便派使者向皇帝請求讓朱邪執宜領兵相助。皇帝同意後,朱邪執宜也很高興的答應了,親自帶領着二千多沙陀軍士來到了李光顏軍中,願意充當前鋒。於是李光顏與沙陀軍合衆二萬餘,進逼郾城。郾城守將是吳元濟麾下頭號猛將張伯良,他領衆三萬出城列陣。使五千騎兵分爲左右兩翼,其餘步兵居中。見此情形,李光顏便與朱邪執宜商議道,“上一戰我敗給了他,此戰他必然輕視我。我分你三千騎兵,你分爲左右兩翼。戰時我以步兵與敵相戰,僞敗,誘使其進入我陣之中心,我完成對敵軍的半包圍之勢。你率領騎兵衝散敵方騎兵,然後繞至敵後。到時我們三方夾擊,敵軍必敗無疑。”朱邪執宜覺得這樣佈署很好,說道“好,就這麼辦。不過對付敵方騎兵,我們沙陀軍足以辦到,不需要添軍了。”於是依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