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百年好合

先前老鄭家一家子總提着個心左顧右盼地等着沈家提親,如今卻開始嫌人家動作太快了起來。

王媒婆上次行了納彩、問名禮後,意思的又合了遍八字,結果自然是大吉。十日後王媒婆便帶着全媽媽和兩個小廝過來行納徵禮。

ωwш¤ttkan¤co

沈家的納徵之禮非常隆重,洞庭湖君山的白毫銀針、江西的廬山雲霧、安徽黃山的太平猴魁……一應全用揚州產的紅木漆盒裝着。顏色各異的五匹潞綢,五匹沙羅,五匹做裡衣的白綾,一匹極爲昂貴的淺赭色織着喜上眉梢獨花的織錦緞。另酒餅果物若干,裝了滿滿六大車。

全媽媽客氣地給鄭母見了禮,代表沈家又出了五百兩銀子的聘禮,兩家正式定下了親,只待回去商議好了日子,再來請期、迎娶。

西坪村這麼個小地方,只一會兒的功夫璧容要嫁給沈君佑的事便鬧得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見了鄭家門口停着五輛黑漆齊頭平頂的馬車,有羨慕的也有嫉妒的。

趙榮生家的婆娘李氏和韓大富家的婆娘張氏難得湊在了一起。

“我早就說這老鄭家是個聰明的,哪能真那麼好心養個吃白食的,瞅瞅,一個撿來的閨女換了這麼些東西,就是下半輩子也吃不完啊!”

“就是啊,這不是親生的,當然捨得往火盆子裡退,別說是個克妻的,就是個進了棺材的,只要有錢也巴不得攀上人家呢!”

邊上的人聽了也有跟着接話茬子的:“哎,這般風光,就是明天死了,也願意啊。”

一個婆子聽見了不禁調侃道:“喲,杏花娘,你這模樣的就甭做那春秋大夢了,人家那大戶們娶得可都是黃花閨女,你家可是娃娃都好幾個……”

那羨慕的婦人聽了又羞又氣,狠巴巴地瞥了那婆子一眼,挒着孩子走了。

九月二十日,宜嫁娶,宜動土,宜出行。

定下了迎親的日子,鄭母不禁開始感嘆了起來,“今個兒就是八月十七了,離容姐兒出嫁的日子就剩下一個來月了。”

秀蓮也嘆氣道:“可不是嘛,先前心裡那塊大石頭總是落不了地,眼下倒是落地了,可這心裡又覺得空巴巴的。”

“哎,我這幾天心裡老是不踏實,要不明個兒讓天洪拉咱們去趟廟裡拜拜,王媒婆雖然說八字合得來,可是,那麼個名聲,我不放心哪。”

秀蓮覺得鄭母的想法挺好,也跟着點點頭,出去告訴鄭天洪明日裝上牛車。

成親要用到的一應東西,被面、帳子、桌旗、凳墊,鋪子裡全是現成的,璧容從上個月起就開始在家專心繡自己的喜服。

裡面要穿一件大紅色杭綢交領錦服,拿五彩絲線繡了鴛鴦戲水,燙金色的袖口、領口一概用紅線繡着密密的喜字紋,裙角則繡的五福花樣,外面披着的是一件大紅色對襟曳地輕紗。

看着五尺長的拖地裙襬上繡了一半的梅花,璧容不禁想起了遠在京師的嚴宓。那個時候她是什麼樣的心情呢?是不安多一點,還是期待多一點?璧容忍不住動筆給她寫了封信。

鄭母從廟裡回來,解了心頭的不安,就開始琢磨着璧容的嫁妝問題。沈家給的五百兩聘金,鄭母是打算分文不要的,全給璧容打成純金的頭面首飾,家裡的人也都沒有意見。

正巧這天秦書懷來了,身後跟着滿滿八輛車,說是做大哥的給妹妹添的嫁妝。璧容這才委婉地跟鄭母說了認哥哥的事,又擔心家裡人覺得自己沒跟他們商量,憑的認了一個乾孃乾哥哥,急急忙忙把沈君佑家裡祖母姑姑的事說了一遍。

鄭母倒是沒什麼不高興,還說如今有個和姑爺交情好的在身邊給璧容做主,以後也免得受了委屈。璧容聽了又是感動又是慚愧。

上次在縣裡,璧容就打算回來讓鄭天旺在鎮上開間傢俱鋪子,如今正好有了銀子做本錢,便拜託了秦書懷去勸鄭母。秦書懷從十二歲就開始聽他家老爺子講着生意上的學問,三言兩語就說服了鄭母。

轉眼到了九月二十日。寅時中剛過,璧容就被秀蓮和劉氏叫了起來,秦書懷領過來的兩個婆子伺候了璧容沐浴,又喝了小半碗的燕窩粥。請來做全福媽媽的年掌櫃家的大兒媳婦,就笑盈盈進來道了喜。

秀蓮滿臉是笑地回道:“借您的吉言。”然後給了一個紅包。

璧容有些不安地地坐到了梳妝檯前的凳子上,面上塗了厚厚的一層米分,年家媳婦兒拿棉線給璧容開了臉,又用水洗淨,開始忙乎着梳頭上妝。頭髮挽成了高高的朝天髻,插了滿頭的赤金頭面壓得人直擡不起頭來,鳳冠上金燦燦的垂珠在眼前一晃一晃的,璧容看着鏡中的自己,不由得有些恍惚。

“哎喲,我做了幾十年的媒婆,從來也沒見過這麼俊俏的新娘子,這沈相公待會還不得看花了眼啊!”王媒婆呵呵地笑着。

外頭沈君佑騎着一匹純白的高頭大馬,穿着一身大紅色喜服,劍眉星目,器宇軒昂。門口圍着觀望的婦人見了全都驚歎地吸了一口氣,臉色變得比牡丹花還要紅上幾分。

“這沈老闆原來這麼年輕啊,我前頭聽說他死了三個老婆,還以爲得有四十多歲呢!”

“是啊是啊,我還從沒見過這麼俊的人呢。”

“切,這有什麼了,等着看鄭家姐兒啥時候嚥氣吧!”

“行了行了,韓家嫂子,你少在這吃不着葡萄說葡萄酸了!”

“我怎麼的了我,陳青家的你要敢再瞎說,我擰爛你的嘴!”

……

沈君佑恍若對周遭那些竊竊私語的議論聲充耳不聞,徑自下了馬進來給鄭母磕頭敬茶。鄭母忙叫他起來,給了紅包,又極爲恭敬客氣地對他道:“姑爺以後可要好好對我家姐兒啊。”

鄭天洪鄭天旺兄弟倆站在邊上一臉的無措,鄭天旺嚥了咽口水,這纔敢上前給新姑爺敬酒,沈君佑倒是笑着仰脖喝下。

這時,秦書懷大步跨了進來,大笑着道:“大舅子的酒可是不能不喝的,鄭大哥,鄭二哥,來來,咱們可不能放了他。”

鄭天洪緊張地攥了攥手,道:“秦公子,算了算了,沈老闆…那啥,妹夫還得騎馬去縣裡呢,別誤了事。”

“哈哈,逸之,你倒是得了兩個寬厚的大舅子啊!行,現在就饒了你,待晚上看我不灌你三大壇!”

不一會兒,外面響起了震耳欲聾的禮炮聲,王媒婆出去看了一眼,喜慶地喊着:“吉時到了!新娘子出門了!”

王媒婆的話音一落,璧容就覺得鼻子一酸,抱着鄭母的腰,眼淚嘩嘩地流了出來。

鄭母心裡也難受的很,可想着哪家的姑娘不得嫁人啊,紅着眼睛哄道:“哭啥呀,大喜的日子!你嫁了好人家,做孃的就放心了,姑爺是個開明的人,你要是想娘了,就叫人給我送個信,我和你嫂子去縣裡看你,或者你就和姑爺來家裡……”

一邊說着,母女二人就哭的稀里嘩啦,秀蓮的眼角也有些溼潤,見王媒婆站在門口一臉的着急,忙拿帕子給璧容擦乾了臉,“姐兒快別哭了,這好好的妝都要花了。”

旁邊的婆子一聽,趕緊過去仔細地重新撲了脂米分。

王媒婆拿過一旁繡着鳳穿牡丹的蓋頭給新娘遮了臉,心想不愧是沈記頂尖的繡娘,這樣的繡樣這輩子還是頭一回見。

嫁妝擡出來的時候,外面的人皆咂舌不已,第一臺的朱漆箱子擡到了村子口,最後一臺卻還沒有出門,嗩吶聲伴着“十里紅妝”的隊伍響遍了整個西坪村。

秦書懷揹着璧容進了轎子裡,然後以送嫁兄長的身份騎上了馬車旁邊的高頭大馬,璧容捧着寶瓶坐在車裡,聽着外面的喧囂聲,心裡說不出的異樣。

那一次,她也是坐在這樣一個滿是紅色的轎子裡,從一個大門出來,要進到另一個大門裡去,可是那扇門卻沒有開,生生地把她阻擋在了另一個世界。

轎子突然搖晃了一下,前面有人喊了聲“走”,隊伍開始徐徐地前進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轎子才停了下來,外面是震耳欲聾的爆竹聲,璧容忍不住捂住了耳朵。突然有人嘭嘭地踢了兩下轎門,旁邊的王媒婆趕緊掀開窗口的簾子提醒道:“新娘子也踢一下。”

璧容應聲踢了一下。

然後便從蓋頭的縫隙間看見一雙黑色的靴子走近了視線,抓住她的手,扶她出了轎子,在雜沓的人聲中懵懵懂懂地垮了馬鞍、火盆,腳底下鋪着軟軟的氈毯,邁着小步一路走進了一個安靜的大廳。

那一次,耳邊還停留着禮炮的轟鳴聲嗡嗡作響,好半天聽得有人高聲喊了一句:“禮成。”

——————

入了洞房以後,璧容感到自己被一雙大手扶着坐到了牀上,她的心不由得撲通撲通跳了起來,突然有花生、紅棗等物朝她身上砸過來,她緊張的一個激靈,卻聽見屋子裡有婦人們呵呵的笑聲。

不過過了多久,一柄綁着紅色緞帶的金色秤桿伸到了蓋頭下面,慢慢地把那頂紅色蓋頭挑了起來。

身邊有個清脆的聲音調侃道:“呀,新娘子可真是漂亮呀,咱們新郎官別是看傻了吧!”

一旁的幾個婦人聽了也都跟着笑起來。

璧容微微擡了下頭,面前的沈君佑穿着一身紅色的錦服,身姿筆挺,眼睛裡是不曾有過的清亮和安寧,嘴角銜着一抹淡淡的笑。

不知道爲什麼,看着他,璧容的心裡也跟着安寧了下來。

喜娘忙端來兩個印着喜字的紅瓷酒杯,讓二人喝了喝了合巹酒,手腕繞過手腕的一剎那,她分明看見那個男人慧黠一笑,附耳說道:“等我回來。”

第92章 撥開雲霧第141章 以德報怨第28章 初進嚴府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56章 是福是禍(上)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33章 一場比試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67章 廚房改革(下)第145章 旁敲側擊第1章 貞節牌坊第74章 見縫插針第71章 漁翁之利(下)第45章 破釜沉舟第103章 一枚瘋子第57章 是福是禍(下)第78章 高燭暖帳第95章 前塵如夢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106章 落花有意第22章 世態炎涼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9章 謀定後動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45章 破釜沉舟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35章 秦淮燈會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50章 朔州沈家(中)第95章 前塵如夢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49章 謀定後動第5章 鄭家瑣事第91章 主動結盟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18章 鳳穿牡丹第112章 千載一時第23章 錢家落戶第98章 歸心似箭(下)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36章 打開銷路第28章 初進嚴府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17章 沈記布莊第84章 心思難測第118章 突聞噩耗第70章 漁翁之利(中)第33章 一場比試第20章 束脩六禮第5章 鄭家瑣事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30章 攀龍附鳳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6章 貴人相助第57章 是福是禍(下)第40章 無妄之災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0章 五月農忙第37章 心思各異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104章 緣何收留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68章 四月芳菲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6章 掌勺之路第68章 四月芳菲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33章 寺廟避雨第125章 虛驚一場第81章 口蜜腹劍第69章 誰是漁翁第11章 錢氏母子第135章 秦淮燈會第143章 御用大選第132章 另闢蹊徑第116章 大展拳腳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130章 淺言輕語第115章 另闢蹊徑第53章 認親之禮(下)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145章 旁敲側擊第33章 一場比試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22章 世態炎涼第96章 暗藏玄機第63章 以退爲進第62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前因後果第114章 沒安好心第25章 人情冷暖第89章 各自爲盟
第92章 撥開雲霧第141章 以德報怨第28章 初進嚴府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56章 是福是禍(上)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33章 一場比試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67章 廚房改革(下)第145章 旁敲側擊第1章 貞節牌坊第74章 見縫插針第71章 漁翁之利(下)第45章 破釜沉舟第103章 一枚瘋子第57章 是福是禍(下)第78章 高燭暖帳第95章 前塵如夢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106章 落花有意第22章 世態炎涼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9章 謀定後動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45章 破釜沉舟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35章 秦淮燈會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50章 朔州沈家(中)第95章 前塵如夢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49章 謀定後動第5章 鄭家瑣事第91章 主動結盟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18章 鳳穿牡丹第112章 千載一時第23章 錢家落戶第98章 歸心似箭(下)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36章 打開銷路第28章 初進嚴府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17章 沈記布莊第84章 心思難測第118章 突聞噩耗第70章 漁翁之利(中)第33章 一場比試第20章 束脩六禮第5章 鄭家瑣事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30章 攀龍附鳳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6章 貴人相助第57章 是福是禍(下)第40章 無妄之災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0章 五月農忙第37章 心思各異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104章 緣何收留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68章 四月芳菲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6章 掌勺之路第68章 四月芳菲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33章 寺廟避雨第125章 虛驚一場第81章 口蜜腹劍第69章 誰是漁翁第11章 錢氏母子第135章 秦淮燈會第143章 御用大選第132章 另闢蹊徑第116章 大展拳腳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130章 淺言輕語第115章 另闢蹊徑第53章 認親之禮(下)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145章 旁敲側擊第33章 一場比試第119章 進京相助第22章 世態炎涼第96章 暗藏玄機第63章 以退爲進第62章 一箭三雕第38章 前因後果第114章 沒安好心第25章 人情冷暖第89章 各自爲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