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攀龍附鳳

大年三十一早,家家戶戶開始忙着貼春聯、門神,以往都是花上幾文錢去鎮上請人寫了,今年卻是天業動的筆,寫的是: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

鄭天洪從圈裡牽出那隻養了大八年的豬,本來這頭豬上次便說賣了給鄭天旺治腿的,因着後面的事才得以多養了兩月,故而一家人也不打算賣了,只等着過年自己宰殺了吃。村裡的人早聽聞今天鄭家殺豬,早早地就過來跟着幫忙了,鄭天洪留了三十斤的肉和一個豬頭自己家過年吃,餘下的五六十斤肉便按着比市面上低兩文錢的價格賣給了村裡的人。

孩子們手裡抓了一把乾果嘰嘰喳喳地跑出院子,大人們則在廚房裡蒸花糕,和麪剁肉包餃子。一入冬的時候秀蓮就存下了不少菜,扁豆辣椒穿繩曬乾,白菜蘿蔔茄子等放進了廚房底下的小窖裡。

鄭母年下高興,嚷着擺桌好的年夜飯,於是按着個人的口味包了豬肉白菜豆腐餡,豬肉扁豆餡,豬肉茴香餡、韭菜雞蛋餡四種,倒是齊全。

秀蓮上鍋要燒豬頭肉,家裡男人喝酒都好這一口,還誇着自己這門家傳的手藝,叫容姐也好好學着以後嫁了人才能討婆家喜歡。

正說着,外面有人敲門,卻是錢婆子和芳姐兒不請自來,劉氏杵在門口不動換,錢婆子也不敢伸手碰她,便伸着腦袋往裡喊:“嫂子,在家呢,我和芳姐兒來給你幫幫忙。”

秀蓮在裡面聽見了撇撇嘴,小聲跟璧容嘀咕着:“你看吧,準是來咱家要肉的。”璧容撲哧一笑,心道秀蓮倒是把錢婆子的心摸了個通透。

鄭母臉面到沒甚表情,只讓劉氏領錢婆子母女進屋。錢婆子卻擺擺手,笑着說:“我想着你們這兒就老大家的一人忙呼,便說來幫把手。”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鄭母也不好明着怎麼着,便道:“大過年你快歇歇吧,我們家姐兒回來了,正給她嫂子幫忙呢。”

錢婆子一驚,問道:“喲,啥時候回來的啊,我們都不知道呢。”

“昨個兒中午,還叫馬車給送來的呢,捎回來些點心,你也拿回去點給全哥兒吃吧。”說罷打了個眼色叫劉氏進去拿點心給錢婆子。

“哎喲,留着給孩子吃吧,俺們全哥兒都半大小子了,吃啥零嘴還。”錢婆子樂呵呵地佯裝推拒了兩下,劉氏本來就不樂意正要伸手拿回來,錢婆子卻讓芳姐接了過去。

“我去看看老大家的忙乎地咋樣了。”錢婆子也不等鄭母說話,就樂呵呵地起來去了廚房。

秀蓮早知道她得過來,提前便把餡盆子藏了起來,只留了一盆豬肉白菜餡的,待錢婆子一進來便道:“俺姑來了,家裡餃子都包完了吧,頭前大洪殺豬時,我還說呢你們咋沒來拿肉!不過說實在的,我可真羨慕你家三口人,買上二斤肉就等吃頓肉餃子,不像俺們,包這麼一盆餃子也輪不上大人吃幾個。

錢婆子呵呵笑了兩聲,剛想說話,劉氏正在門口,對秀蓮道:“我看咱姑家那幾只雞可肥着呢,乾脆拿咱家剩下那點豬肉跟姑家換兩隻雞得了,都說喝雞湯最好養筋骨。”

錢婆子一聽這倆人打起了自家那幾只雞的主意,趕緊道:“哎喲,你看你們也不早說,俺昨個兒還賣給南頭的楊婆子,早知道這事,就留給天旺了。”說完,錢婆子邊唸叨着全哥兒該回來了,得趕緊回去做飯。

待到了晚上,一家人笑呵呵地圍着桌子坐下,吃團圓飯,因着鄭母的一句話,桌上擺了糖醋鯉魚、大醬茄子、辣炒三丁、紅燒獅子頭、鰱魚頭豆腐湯、下酒的滷水花生、茴香豆、一盆紅燒豬頭肉,四大碟餃子。一時之間香氣滿溢。

說起來這還是璧容在西坪村過的第一個年,放了炮竹,一家人連老帶小坐在堂屋裡守歲,鄭母講起了鄭天洪和鄭天旺哥兩小時候的糗事,譬如上樹掏鳥窩倒被馬蜂蟄了滿臉包,下河撈魚總是丟掉一隻鞋……幾個人聽了不覺哈哈大笑。

□□笑等到了大年初一早上,雞鳴聲一響,家家戶戶就推門放炮仗,整耳欲聾一陣響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求得個“滿堂紅”。福哥兒和豆芽換上了新衣裳,一個一身米分一個一身藍,像兩個畫裡的娃娃一般奶聲奶氣地跟鄭母拜了年,鄭母樂呵呵地從懷裡拿出用紅線串好的銅錢給他們擠在脖子上,又各抓了一把吃食塞進他們兜裡,才讓他們出去跟小夥伴們玩。

不一會兒,錢婆子就帶着錢貴全和芳姐兒過來了,給鄭老爹上了香,又給鄭母拜了年,雖說兩人早不是孩子了,鄭母還是各給了十文錢的壓歲錢。此前借錢那點事錢婆子讓鄭母心裡落了砍,但想着大過年的家和萬事興,故而面上也露了幾分和氣,拿過乾果盤子與她們娘三一同吃。

錢婆子打小就有個毛病,秀蓮私底下說她是耗子嘴,幾人坐在堂屋裡只看着錢婆子巴巴地嗑着瓜子,沒一會功夫就磕了一地皮。年下有了老例,正月初一不能動掃把,會招來黴運,故而家裡再三囑咐孩子們不得隨便往地上扔東西。

鄭母看着錢婆子絲毫不收斂的模樣,心裡不悅,擡眼看了眼秀蓮,面上冷道:“怎麼這麼沒有眼力見,還不趕緊把地上的財聚起來!”

秀蓮平白捱了罵,氣得狠瞪了錢婆子一眼,也不管她看沒看見,拿了掃把幫上紅繩,嘴裡唸唸有詞地把瓜子皮掃到屋子正當中。

錢婆子尷尬着放下手裡的瓜子,又推了推全哥兒和芳姐兒,琢磨了一會兒,突然對璧容道:“姐兒過了年孝期就滿了吧,也該忙乎忙乎嫁人了。”錢婆子呵呵笑了兩聲,又對鄭母道:“姐兒可是個俊的,又會識字又會繡花的,可得好好相相。”見鄭母面上也帶着笑,才繼續說:“俺前個兒聽人說了順義村的何家小子,年方二十一,比姐兒就大上三歲,還是個秀才,好像是在嚴家當教書先生呢,姐兒可認識?”

璧容不知錢婆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疑惑地點了下頭。

錢婆子又道:“俺聽說他老子娘正急着要給他娶媳婦呢,我看姐兒到跟他挺配的。”

秀蓮瞥了一眼錢婆子,心裡琢磨着那小子她倒認識,模樣學識確是個不錯的,唯獨他那寡母爲人尖酸刻薄,委實不好相處,家裡又沒有幾個錢,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宋石頭人好些。

“這事急也急不得,總歸講究個緣分,俺們也得讓姐兒自己願意。”

錢婆子見鄭母發了話,本還欲再說上兩句,卻又覺不妥,生生嚥了回去。

————————

一過了初五,年就等於過了一半,村裡的貨棧、點心鋪子有的已經陸續開了張。因着昨日不能串門,遂今個兒一大早家裡又忙活着倒垃圾摘掛箋,送窮神。

因爲年前家裡忙也來得及回孃家,遂今日鄭母便讓秀蓮拿了三把雞蛋,兩大條豬肉,兩包點心去給親家道個好,秀蓮也記着那日錢婆子說的話,硬是要帶着璧容一塊去,叫孃家給幫着打聽打聽。

順義村緊挨着西坪村,中間連着幾十畝的地都是西坪村周地主家的,路上偶爾遇見幾個租他家地種的農戶,因着下地時常和鄭天洪碰面,所以也都客氣地跟秀蓮打了招呼。

正跟人客氣地回着吉祥話,打遠處過來兩個婆子,一個身形略胖,穿着一件深紅色棉比甲,裡面襯着紫棠色的綢面襖裙,另一個又矮又瘦,穿着一身絳紫色的半新冬衣,頭油擦得鋥亮,面目卻是看着生硬。

秀蓮認得那胖婆子,笑着喊了一聲:“王嬸子這是打哪來啊。”說完低聲告訴璧容這是這一帶最有名的媒婆。

“喲,是鄭家媳婦啊,我就是個勞碌命,過個年也得不着一刻閒。”

“那是啊,您這手上可是拽着月老的紅繩呢,這要是得了閒,那不得有多少對鴛鴦掉淚呢!”

王媒婆被秀蓮說的心裡早開了花,笑着道:“喲,這是你婆婆認的三姐兒吧,長得真是水靈,我看着就喜歡。”

秀蓮便接着話茬子道:“王媽媽可不能光是嘴上誇,得給我們尋戶好人家才行喲。”

王婆子樂呵呵地答應了,一會說着葛家莊的趙家哥兒一會說着梨樹村的陳家小子,卻突地被一旁的瘦老太太拿胳膊肘推了兩下。

“我說王婆子,你就是愛管閒事也最好看準了再管,人家可是存的攀龍附鳳的心思,你手上這些歪瓜裂棗也好意思拿出手來。”

王婆子本來說的正歡,聽得這瘦婆子帶着刺兒兩句話,臉上刷的就冷了下來,卻又想着要辦的事,也不好得罪她,就作勢要走。

豈料,這收婆子的一番話秀蓮卻是聽得分明,當下尖着嗓子道:“哪裡跑來了一隻瘋狗,逮着人就咬,昨個兒菜板子剁的那麼響居然也沒把不乾淨的東西剁碎了!”

“你變着法地罵誰呢!”

“誰是瘋狗我罵誰,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瘋狗也學會了人的話。”

兩邊你一句我一句地罵了開來,璧容和秀蓮本就不認識這個老婆子,平白無故得了句刺兒,又是大過年的,當着這麼些人,心裡鬧心的很,待聽得身邊一個莊戶媳婦說了這是順義村何秀才的娘,璧容心裡突有了不好的念頭。

正待說話,就聽得那邊何婆子含沙射影道:“這老話說得好,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女子認字的分兩種,一種是城裡大戶人家的閨女,人家那是書香傳家,咱們可比不得!這另一種啊就是那勾欄院的狐媚蹄子,憑着認幾個字就想着攀高枝!聽說那江南一帶到處都是柵欄院子,呵呵,王婆子,你小心給那種東西做了媒,日後遭了人砍!”

何婆子一說完,就聽得周圍人在邊上指指點點,也不知說的什麼,只是看着就讓人生厭。

“你個死老婆子,這麼着胡說八道也不怕夜裡叫鬼拔了舌頭,我們家姐兒會讀書怎麼了,就不許得我們過去是個小姐了!虧得你們家小子還是個唸書的,有你這麼個老子娘可真是丟人!”

“呵呵,嫌我們丟人,那你們還腆着臉往我們身上貼,小丫頭我今天就明白告訴你,我們家軒哥兒現在可是周地主都巴結着要結親家的,你這個狐媚子以後少勾搭我他!”說罷,又碎碎地念叨了兩句嚴夫人讓她進門教小姐的事,也不怕把小姐教壞了。

璧容這才明白了怎麼回事,心道這何婆子可真會顛倒黑白,明明是他兒子到處招惹小丫鬟,如今倒反過來說起別人的不是了,當下便冷笑兩聲,厲聲道:“何大娘,我自問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不過我好心提醒你一句,以後最好讓令郎少在嚴府裡勾搭小丫鬟,京裡的言官可是最愛拿這些作風說話的,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這一個不甚……這舉人可就落了空了!”

除了心裡的這口氣,璧容拉着秀蓮就往家走,如今在人家村口鬧了這麼個不痛快,秀蓮也不好在去孃家了,衝着何婆子呸了兩口,氣沖沖地回了家。

在這村裡最是流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說法,就是誰家裡今個兒死了一隻雞,明個兒也能鬧出個雞瘟的說法來。

翌日一大早,鄭天洪從外面回來,便一肚子氣,唸叨着外面也不打哪傳來的瞎話,說容姐兒在鎮上勾搭何秀才,還拖王媒婆去拉紅線,這還不止,待走到了村邊上,又聽得人說他們老鄭家要把閨女送去給嚴家小姐做陪嫁,將來纔好做了人家的妾。氣得鄭天洪冷了臉就回來了。

晌午正要吃飯,聽得外頭大門砸的狠,秀蓮以爲又是哪個來說三道四的,嘴裡嚷嚷着就準備拿掃把趕人,一推門卻見是宋金武,愣了一愣。

宋金武面色隱約發着冷,問道:“容姐兒在嗎,我想找她說個事。”

秀蓮心裡一緊,想着只怕是聽了外面的風言風語,本想叫他回去,卻被璧容搶了先。

“我就在這呢,你說吧。”璧容從堂屋走出去。

宋金武看了她一眼,便往外走,璧容只得跟了出去,對秀蓮說了句沒事,一會就回。

今早起了風,外頭土道上竟是碎石頭子,兩人找了個大叔底下還算僻靜的地方,宋金武猛地一轉身,璧容險些撞着鼻子。

“你把鎮上的工辭了吧。”

璧容一愣,又問了一遍:“你說什麼?”

宋金武粗着聲音道:“總之嚴家是不許去了,他家小姐過了十五不就要嫁了嗎,也沒啥再需要你幫忙的了,明個兒我去鎮上跟年掌櫃說一聲,讓你回來。”

璧容這回倒是聽了個仔細,問了句:“你不信我?”見宋金武不說話,便冷笑了兩聲,問道:“你是我什麼人?我去嚴府也好,去沈記也好,和你有什麼關係。”

宋金武此刻只覺一股怒氣上頭,吼道:“你見哪個正經人家的閨女出去拋頭露面!你不是爲了賺錢嗎,我給你!”

宋金武的一句話像是冰渣子一般扎進了璧容心裡,如果有選擇,哪個姑娘願意拿自己的名聲做賭,說來可笑,從知道了當初要給黃家沖喜時,就對這些情啊愛啊斷了念頭,如今卻是自己癡了,白白做了妄想。

說出嘴的話也不由得變得尖利,總歸是今後各走各路,叫他死了心死也好。“呵呵,你給我,你養的起我嗎,你要我跟你一輩子吃糠咽菜,戴木頭簪子嗎?你信不信我一個月就能賺得你一年的錢,你給我,呵呵,你真說得出口!”

說完,也不待宋金武反應,就跑回屋裡拿了那個米分色的布包,裡面是這一個多月來他送的幾樣東西,木簪子、小銅鏡、繡花戴的粗銀戒子……一股腦地還給了他,連那塊包着的自己繡的米分帕子也來不及拿回,一溜煙地回去了。

第88章 自食惡果第117章 順利中選第120章 初生艱險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34章 暗香浮動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錢氏母子第6章 掌勺之路第23章 錢家落戶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31章 佳人珍饈第43章 義兄義妹第73章 蠢蠢欲動(下)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05章 離間不成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12章 一場鬧劇第129章 沅娘心事第10章 五月農忙第146章 貴人相助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30章 攀龍附鳳第55章 年關瑣事(下)第44章 奮力一擊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117章 順利中選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112章 千載一時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45章 破釜沉舟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23章 錢家落戶第27章 沈記作坊第118章 突聞噩耗第22章 世態炎涼第25章 人情冷暖第88章 自食惡果第87章 借刀殺人第6章 掌勺之路第6章 掌勺之路第141章 以德報怨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章 借糧風波第136章 打開銷路第78章 高燭暖帳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143章 御用大選第115章 另闢蹊徑第124章 不請自來第120章 初生艱險第73章 蠢蠢欲動(下)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7章 沈記布莊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124章 不請自來第40章 無妄之災第113章 不翼而飛第126章 作繭自縛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104章 緣何收留第34章 暗香浮動第109章 緣何情淺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64章 寺廟偶遇(上)第30章 攀龍附鳳第35章 曇花一夢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2章 營生手段第60章 正月堂會(中)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99章 成算在心第107章 機緣巧合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82章 請君入甕第17章 沈記布莊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48章 狗急跳牆第27章 沈記作坊第23章 錢家落戶第20章 束脩六禮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127章 情不知所起(秦書懷番外)第9章 亂點鴛鴦第82章 請君入甕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13章 鬧劇再起第43章 義兄義妹第63章 以退爲進第75章 兵來將擋(上)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38章 前因後果第63章 以退爲進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40章 無妄之災第70章 漁翁之利(中)
第88章 自食惡果第117章 順利中選第120章 初生艱險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34章 暗香浮動第87章 借刀殺人第11章 錢氏母子第6章 掌勺之路第23章 錢家落戶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31章 佳人珍饈第43章 義兄義妹第73章 蠢蠢欲動(下)第48章 洞房花燭第105章 離間不成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12章 一場鬧劇第129章 沅娘心事第10章 五月農忙第146章 貴人相助第97章 歸心似箭(上)第30章 攀龍附鳳第55章 年關瑣事(下)第44章 奮力一擊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117章 順利中選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112章 千載一時第29章 年關諸事第101章 再回定襄第45章 破釜沉舟第61章 正月堂會(下)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23章 錢家落戶第27章 沈記作坊第118章 突聞噩耗第22章 世態炎涼第25章 人情冷暖第88章 自食惡果第87章 借刀殺人第6章 掌勺之路第6章 掌勺之路第141章 以德報怨第137章 信陽茶商第14章 借糧風波第136章 打開銷路第78章 高燭暖帳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143章 御用大選第115章 另闢蹊徑第124章 不請自來第120章 初生艱險第73章 蠢蠢欲動(下)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7章 沈記布莊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124章 不請自來第40章 無妄之災第113章 不翼而飛第126章 作繭自縛第79章 端午風波(上)第104章 緣何收留第34章 暗香浮動第109章 緣何情淺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64章 寺廟偶遇(上)第30章 攀龍附鳳第35章 曇花一夢第121章 剎那芬芳第2章 營生手段第60章 正月堂會(中)第72章 蠢蠢欲動(上)第99章 成算在心第107章 機緣巧合第102章 以靜制動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142章 吳府壽宴第82章 請君入甕第17章 沈記布莊第123章 休息瑣碎第148章 狗急跳牆第27章 沈記作坊第23章 錢家落戶第20章 束脩六禮第51章 朔州沈家(下)第127章 情不知所起(秦書懷番外)第9章 亂點鴛鴦第82章 請君入甕第111章 秋桐之情第13章 鬧劇再起第43章 義兄義妹第63章 以退爲進第75章 兵來將擋(上)第144章 靜女其姝第38章 前因後果第63章 以退爲進第134章 初入京師第40章 無妄之災第70章 漁翁之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