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泰來的師父帶着三個收養的孩子繼續浪跡江湖。由於添了三張等飯吃的嘴,他們的生活清苦了許多。但是,洪泰來的師父卻不以爲苦,反以爲樂,畢竟,他一生中除了六歲之前的日子,竟然沒有享受過任何天倫之樂,如今有了三個孩子整日在自己的身邊嬉鬧,覺得十分開心。三個孩子自從走到一起之後,也是互助互愛,結成了比親兄妹還深的感情。
爲了三個孩子的展,洪泰來教會了他們識字,還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請人教他們武藝。三個孩子也由衷地尊重和感激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恩人,雖然他們名爲師徒,實則情同父子、父女。
三個孩子漸漸地長大了,林平也和洪泰來都相繼成爲了大小夥子,孟瑤更是出落得如同花一般。此時,他們的師父已經老了,那顆嚮往修仙的心也慢慢地淡了,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三個孩子身上,夢想着早一天讓他們成家立業,過上穩定的日子。實際上,兩個小夥子都偷偷地喜歡着他們的師妹。可是,兩人之間情同手足,都不願意表白,心裡都覺得師妹喜歡的是另一個。雖然自己心中十分苦澀,但是也由衷地爲他們高興。哪怕是師妹喜歡的是自己,一旦說出來,也傷了另一個人的心。就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誤會中,三個人之間的感情慢慢地增添了一絲悲劇的色彩。不管結果如何,都會有一個人受到傷害。
在他們的師父老得快要動不了的時候,三個徒弟商定,要一起帶着師父遊一遊他一直希望去的北漢的茂陵山,然後四人找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三人共同侍奉師父,讓他安享晚年。
茂陵山號稱北漢第一仙山,就在玄水湖之北。整座山方圓極廣,景色奇特優美,相傳有仙人隱居在其中,這裡常被人們稱爲離天宮最近的地方。三人的師父一直夢想着去那裡一遊,可是他年輕力壯的時候,南唐和北漢常年開戰,不能前去。再後來,北漢又與西域國和北方蠻人開戰,北漢皇帝親自駕臨茂陵山指揮,所以,他再次沒有成行。如今,兩國關係和好,北漢國內太平,他卻老了。好在三個孩子能爲他完成心願,他十分高興。
去茂陵山的路上十分順利,到了山上游覽,也十分盡興。整座山雲霧繚繞,物種衆多,很有仙家氣派,更兼林壑優美,蔚然神秀,使人悠然往返。當師徒四人登上茂陵山絕頂之時,正是滿天星斗的夜晚,站在此地,頭上星光灼灼,幾乎觸手可摘,藉着月光遠眺,一覽羣山小,令人意氣風。師徒四人笑談至深夜,方纔盡興而返。誰知道下山的路上,天公不作美,忽逢大雨,師徒四人躲進了一個山洞,卻迎來了徹底改變四人命運的一件事。
在山洞躲雨的時候,自小就靜不下來的洪泰來因爲蟈蟈的叫聲大,睡不着覺,便在洞中的石縫間翻騰,想抓住不停鳴叫的蟈蟈。誰知道,他無意中打開了一個機關。狹小的空間裡面有一具白骨坐化在蒲團之上,另有玉匣一個。
三個徒弟有點恐懼,倒是年邁的師父很冷靜,畢竟他出自修仙世家,雖然自己沒有靈根,但是幾十年遊歷江湖下來,也是見聞廣博。一看到眼前的情景之後,他敏銳地意識到,蒲團上的這個人極有可能是在此閉關坐化的修仙者,而且很有可能是練功時走火入魔而死的。至於玉匣中的東西,便一定與修仙有關了。畢竟這裡是茂陵山,不會有個平頭老百姓無故死在這裡。
洪泰來的師父馬上將玉匣收好,將石洞恢復原樣,連夜冒雨帶着三個徒弟下山。
回到客棧,師徒四人偷偷打開玉匣,現裡面有一丸火紅色的丹藥和一本破爛不堪的小冊子。洪泰來的師父翻看了一會小冊子後,不由地欣喜若狂。原來,小冊子裡記載的竟然是上古時的修仙法術。再看冊子後面,有用血寫成的一段文字,乃是洞中坐化之人所寫。
原來,這人與一位修仙者朋友同遊茂陵山,一起現了這個玉匣,裡面放着一丸丹藥和一本小冊子。冊子乃是上古仙人傳下,丹藥旁附有一張紙,上面寫有服食丹藥的注意事項。二人得知,這丹藥名喚火龍丹,乃是用純正的火龍內丹煉製,對五行火靈根的修仙者有大用。便是其他靈根的修仙者,服食了這丸火龍丹後,也能立刻使自己的修仙境界大增,竟然能夠直接將修仙者從煉氣期提升至築基期。要知道,在上古時代,煉氣期是最低級的修仙階段。可是上古功法的大量消失,有靈氣的地方也不如以前多了,導致如今煉氣期被分爲氣順、體輕、思捷、神精、攝物、驅鬼、闢魔和煉神八個階段。可見如今修仙是多麼艱難。無數的修仙者都滯留在這八個階段,一生之中再也沒有新的進展。可是,服食了火龍丹卻能夠將自己的修爲直接越過這八階。一丸丹藥尚且如此,小冊子中的上古法術就更不用說了,一定是現今失傳的絕頂法術。
二人有此收穫,都是興高采烈,相約下山喝酒慶祝一番後,再考慮兩樣東西的分配問題。這人在喝酒時,趁朋友不備,用自己的保命法器傷了自己的朋友,捲起兩樣寶貝便飛地逃回了茂陵山,躲到洞中藏了起來,希望在這裡偷偷服食火龍丹,再修煉成小冊子上的法術,以便稱霸天下。誰知道,他修建好自己的機關,盤腿坐下後,才覺朋友早已事先在酒力下了奇毒。自己這一路狂奔,又動用了保命法器,毒素竟然已經隨着靈氣佈滿全身,竟然是個必死的結果。
想到這裡,這人大恨自己的貪心,覺得在現這兩件東西后直接將他們送給朋友,便沒有了這殺人之禍,可是想到朋友,又滿是不甘,覺得朋友先在酒中下毒,是他先對不起自己。面臨着死亡的威脅,這人精神忽然錯亂,就是想不明白是自己不仁還是朋友不義,因此,將自己的遭遇和疑問寫在了小冊子後,溘然坐化,留待後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