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A和B兩個人。
A內心世界豐富,更關注人的情感與思想。喜歡獨處,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希望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並遵守它。不喜歡過多關注別人的事情,但合適的時候也樂意提供一些幫助。這叫自我。
B很喜歡熱鬧,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和大家打成一片,活躍氣氛。他比較關注身邊的八卦和人際關係。懂得如何借用別人的力量在領導面前表現。他喜歡研究規則,但不是研究規則帶來的效率性,而是研究規則如何給自己帶來最大利益,是不是會侵佔別人的利益他不管。這叫自私。
可怕的是A看起來是個個人主義,常常被認爲是自私的,冷漠的,而B看起來是集體主義的擁護者,其實卻是中飽私囊的蛀蟲。
關於“自我”又有一個小發現。我覺得我自己就是一個比較自我的人,即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我發現這種陶醉對外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表現一是像我這樣,陶醉於自己的認知,又喜歡滔滔不絕的講給別人聽,當別人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or疑惑時,能馬上停下來耐心的作解釋。生活中有一個女領導也是這樣的,我還挺喜歡她。表現二的人大多時候顯得比較沉默和內向。當別人提出和他不同的想法時,他會嗤之以鼻,默默的把他稱爲sb。既不溝通,也不嘗試瞭解。可能我個人眼界受限,我覺得表現一的那種“自我”是比較善意和可接受的。雖然有的人也會覺得過於咄咄逼人和說教。表現二總讓我覺得此人很難相處,尤其是得罪後很難和解。
自我,更像是對自身的瞭解,通過不依靠別人能力,不剝奪別人權利,或拒絕自己意外的任何幫助,而實現自身價值或慾望。一種對自身的認可,且不在意周遭的感受。自私,則更多傾向與對自身瞭解不足,或是認識到自身不足,但又無能爲力或是不思上進,通過依靠別人能力或是剝奪別人的東西而實現自身價值或慾望。一種只對自身認可,也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自我更傾向與自身價值,自私則是自身慾望。無論是自我價值也好,自身慾望也罷,自私和自我都會觸及到別人的利益。自我與自私也僅有一線之隔。自私就是自我,也許這樣說不對,但是不能完全否認。當有一件事情違背了你的原則,你會怎麼做?這個問題拋給你。也許每個人當下的反應都是不。但是轉念一想,我是不是太自私了?對呀,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但是這是事實。也許你會反問他這樣是不是太自私了?這個問題會像皮球一樣夾在中間被踢來踢去。如果想要停止,那必須有一方接下皮球。似乎兩個人都不願意接下來,所以很多問題纔會這麼扯來扯去。因爲誰都沒有理由接下這個問題。也沒有理由讓對方接下來。這就是有趣的地方。愛一個人就不要去改變他,去接受他。很多話都在教人們去丟掉自私,或者說丟掉自我。卻無形中讓另一個人找到自我,實現自私。到我們選擇的時候了,你愛一個人,就可以接受他的自私。所謂成熟也許就是能看清別人的底線,能處理好自私和接受。把握好一個尺度。
書名:《別讓控制型人格綁架你:一本全面解析控制型人格的犀利之作》作者:李丹丹。李丹丹,1991年10月出生,自由撰稿人,雜誌專欄作者,“互聯網”時代的心理學達人。專注於教育心理學方向,參編多部成長心理著作。出生於遼寧錦州,奮鬥於快節奏的北京,和所有擁有夢想的年輕人一樣,爲自己的理想拼搏,尋找自我內心的棲息之地。僅寫我心,亦照他人。
我就是太陽:自我中心的錯覺。
「自由意志」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在電影《勇敢的心》中,主人公華萊士臨死之前高呼的那聲「自由」震撼了無數熱血青年的心。在現實生活中,似乎社會認知越來越提倡獨立精神、個人主義,但是往往「以自我爲中心」是社交生活中衆人所不齒的。在「獨立人格」與「盲目從衆」之間有一把難以平衡的尺子,我們躊躇着無法掌握,似乎稍不注意就會被打上「自私」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