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移師頓多城

對於即將到來的戰役,李嗣業很早就開始做準備,他帶領麾下長達半年的時間訓練跳蕩兵衝鋒作戰,加強刀盾兵與長矛兵之間協調配合,同時還有弩手的進攻配合。

他又讓左右兩個旅之間進行對抗演習,爲此還花了一筆錢做了批木刀木槍,儘量防止兵卒們在對抗中受傷。

他們的另一個訓練科目是登城作戰,唐軍中有攀城牆用的錨爪鉤和蜈蚣梯。這些都是方便攜帶的夜襲攻城設備,李嗣業將其改造了一下,把錨爪鉤和蜈蚣梯結合在了一起。但這對於身負重甲的唐軍士兵來說,無異於增加了難度,單靠臂力難以將錨爪扔到城牆上。

他試着把錨爪鉤與加長的弩箭結合在一起,第一次試射便投上了城牆,經過不斷改造,總算形成了成品。

徵調令不日便到達了撥換城,李嗣業命令團中火頭軍開始製作醃肉,壓縮餅乾等軍糧,他親自手把手教學,並不斷調整面粉,黍米粉,青稞粉的比例,在其中加入餳糖和食鹽;醃肉的風乾技術也正在不斷調整,兩種戰備乾糧的保質期逐漸加長。可惜他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弄包裝的技術,不然壓縮餅乾和醃肉的保質期還能提高到六個月。

等到即將出發的前一天,第八團的軍士每人攜帶有一個月的乾糧,並且做了防水隔離,每人一個牛皮水袋,每人一卷棉被,當然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私馬。

第二日清晨,任承嗣的第三團搶先向城外開拔,然後是李嗣業第八團,最後是趙元韋的第十二團。道路中央旌旗飄蕩,三支隊伍緩緩向勃達嶺方向而去。

唐軍的指揮中樞向下行令,隊是最基本單位,也是最小的授旗單位,隊中有專門打旗的旗頭,隊旗名爲旆,其意是尾巴有穗的旗幟,色澤淡藍非常醒目也非常容易辨認。左右旅各有一面旗幟比隊旗稍微長一些,第八團的旗幟有兩杆,一杆枿旗表明這是一個團的編制所在,另一杆飛豹旗標明瞭這個團的兵種爲跳蕩。

一個團兩百多人就有八面旗幟,若是列陣成軍,一萬人列陣沙場僅旗幟就有四百多面,當大軍出行時,不就是旌旗蔽日麼。

行進中三個團間隔不得超過一箭之地,相互之間用旗語來聯絡。而且即使是小部隊出發,也必須臨時設立用來偵查的塘騎隊,不斷探索前方敵情和地形。

等他們帶兵進入頓多城中時,已經是第二日下午了。城中原本就駐紮着一個旅的兵力,旅帥親自迎接遠道而來的袍澤長官。

頓多城遠不如撥換城的規模,城中只有一座驛站,一座貨倉,一個馬廄,幾囤糧倉和幾十座土坯房和城樓一座。

三名校尉和旅率席地而坐談論駐紮問題,任承嗣提出要在城內靠近一座城門處駐紮,守軍的旅率卻笑了。

“如果我是各位,就不會選擇駐紮在城內。”

任承嗣這個傻大黑粗校尉不明就裡地問道:“爲什麼?”

旅帥對着三位比他大的軍官,不敢有絲毫的脾氣,只耐心地解釋道:“三位校尉你們想想看,這個地方將來要駐紮的不只是你們三個團,左右虞侯軍,左右廂軍,還有蓋中丞的中軍,都要駐紮在這裡。”

剩下的話不必往下說了,任承嗣要再不明白就是真傻。頓多城將來總共要集結一萬兩千多人的唐軍,城中不過屁大的地方,能駐下幾千人?到時候蓋嘉運的中軍一到,必然會把城中的軍隊往外趕,到時候城外的風水寶地已經讓人佔完了,只能在風口上喝西北風。

李嗣業拍了拍任承嗣的肩膀說:“走,到城外佔一個背風距離河水近的營地。”

頓多城位於納倫河與撥換河的交匯處,城外有一處河水衝擊出的三角地帶,臨河處有一座烽燧堡。他們三人雖不懂風水,但也能看得出這烽燧堡前面的草場是寶地。

已經有從大石城出來的三個團駐紮在此地,不過剩餘地方還算寬敞,他們也在河邊並列紮下了營。

由於他們統屬的右虞侯軍及輜重團尚未到達,他們只能簡單地搭設營帳。但紮營可是個技術活,必須做的兩件事就是挖茅坑和搭氈帳。茅坑的選擇位置很重要,首先要辨別季候風向,如果風向不對,茅坑在上風口,營帳卻搭建在下風口,整天聞到的都是被風裹來的臭氣,輕則影響心情,重則影響士氣。

李嗣業派人挖了一個深兩丈方圓一丈的茅坑,上面架兩塊橫板,軍士們自備廁籌,在這荒郊野地裡沒那麼多講究,土坷垃石塊都行。根據他的推測,他們估計要在此地集結到七月底,以全團兩百六十人的造糞量,屆時應該填不滿這個坑。

由於季風的方向是往北,他選擇茅坑的位置就在撥換河邊,但要控制好與河水的距離,使其不至於污染河水,畢竟屆時一萬多人的飲水問題,都要靠這條河解決的。

第八團幾乎每個人都有私馬,所以簡易馬廄也必須搭建,撥換河沿岸砍伐了不少樹木,釘木樁栓馬,搭建棚頂,遇到爛芯的樹幹不要扔掉,可以挖空中間劈成兩半做食料槽。

每名士兵攜帶有兩卷羊氈,其中一卷用來搭建營帳,每隊五十人搭建一帳。所有人的羊氈都用馬尾編紮在一起,上下重合交疊,絕不漏水,這和編甲的道理是一樣的。

他們用木樁在地面上釘出六邊形支柱,搭建輪廓。這其中蘊涵着利用空間的學問,連蜜蜂都說六邊形的房子是空間最合理的。搭建成功之後,全隊頭朝外並排繞圈躺下,中間生以篝火,且氈帳正中心通風無遮蓋,等到雨雪的時候,只要有一人攀上立柱,用兩張羊氈就可擋住這全景天窗。

一什熟練的士兵只需半個時辰就能搭建出全隊的氈帳。而他這個校尉的氈帳,則由親兵隊共同搭建,晚上睡覺也與親兵們睡在一起。

夜間有人負責打更、放哨、瞭望。軍卒們頭枕箭壺,並肩而眠,只要有突發狀況,直接摸出腰間的橫刀,掀開氈帳底部,衝出去就能幹。

李嗣業規定,夜晚每隊只能有一半人卸甲而眠,所有放哨,巡邏的兵都由另外一半輪換,第二天則輪換卸甲睡眠。這樣雖然降低了他們的睡眠質量,卻有效防止襲營,頭一天得不到充足睡眠的人,第二天可以補個囫圇覺,這樣下來,軍士們基本上還算是精神飽滿的。

他們在頓多城外駐紮的第一個夜晚到來,校尉們沒有參加任何體力勞動,只是縱馬在附近的山坡上打了幾隻獐鹿,交給火頭軍或煮或燒烤,最爲肥美的那隻留給校尉旅帥們,其餘的全團分而食之。

李嗣業和任承嗣、趙元韋圍坐在氈帳裡,談論一些戰事的問題,比如說軍隊會在幾月集結完畢,蓋中丞會選擇何時殺三牲祭天祭旗,他們需要在這裡等多長時間。

每當這個時候,任承嗣和趙元韋的目光都會盯着他的嘴巴,等待他的內幕言論。

“你們看我做什麼?我又不是蓋中丞,我怎麼知道?”

任承嗣和趙元韋互相使了個眼色,笑而不言,好像他的一切秘密已盡在掌握中。李嗣業也不至於心虛,也知道兩人可能猜想到別的方面去了,除非腦洞大破天際,才能猜出他是被附身的李嗣業。

“知道你不知,只是叫你預測一下,可能會在什麼時候出兵?”

“若是猜測的話,我認爲在八九月份。”

趙元韋醒悟地點點頭:“如果是這樣的話,八九不離十了,”

他們接下來又扯到了別的地方,關於率領他們左右虞侯軍的夫蒙靈察,聊天中偶然發現他們三個都與夫蒙將軍有過交集,這不是偶然現象。李嗣業隱約嗅到一點兒爲將者的精髓,左右虞侯軍加起來共五千多人,這裡麪包含着二十五六個團,他所挑選的全是認識並有一定了解的校尉,這是從細微之處見功夫了。

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
第七百一十八章 大夫思炮 庶子思歸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丞駕前生波折第八百三十一章 皇帝準備南逃第四百一十四章 撿來的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右相的逆行巔峰第四百二十五章 官官相護第八百八十六章 可汗要做老丈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城牆驚魂第五百零三章 虢國夫人營造新府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生意大謀劃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辦公流程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一百五十二章 嚴刑逼供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二十七章 郭英義之死第一百一十一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留後患第二十三章 轉移案犯,駙馬奔走第一百四十四章 旅率擋路,參軍相助第一百九十二章 酒醉入幕賓(感謝長江的盡頭飄紅打賞)第五百九十六章 善使軟刀子第一百八十一章 宗呂召舊部,嗣業迎上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購甲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五十一章 思想上的危險第六百二十九章 議定龍朔永徽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見太子李亨第六百四十五章 安祿山發怒第四百一十五章 可汗心思誰人知第九十七章 有慧者事竟成第三十六章 加盟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一百五十九章 當兵有好處第五百七十一章 前期投入太大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驛閒談軼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難卻第五百二十一章 預先安排後手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笑間掌控河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楊李鬥秋風第三百九十四章 探訪疏勒城第三十四章 駱參軍之仇隙第三百三十五章 阿史那家的福澤第四百章 疏勒軍開拔第七百九十九章 遲來的警告第五百四十一章 進奏入長安第六百九十三章 清查西域商會第八百五十六章 李嗣業的說客第八百二十六章 夜破龍門渡第四百零二章 敵軍燒糧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風陳濤斜第七百八十九章 東京畿漕運使第五百零二章 太過扎眼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該不該妥協?第三百二十五章 考課與升賞第六百八十章 米查幹應對刑官第五百一十章 官場如同戲臺第二百四十二章 將才難得第四百零七章 莫賀可汗求降第五百四十章 安置北庭諸將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關第四百三十三章 山賊草寇第九百一十八章 南朝無將使賀蘭成名第七百四十二章 肅宗登基得李泌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第六百九十七章 李嗣業白馬入長安第一百一十三章 並波悉林隔河對峙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虛忌憚大將第二百七十二章 龜茲奴市第九百二十一章 郭令公趁夜突圍第四百三十九章 玩耍也是門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所謂退敵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你毫無壓力第五百九十章 高仙芝入朝敘功第二百零五章 大義之諾第八百九十六章 雖勝猶敗第二百五十章 君子愛財取之有策第三百零一章 陌刀鎮沙匪第二百一十一章 兩旅帥晨起點卯第六百九十一章 威武不屈第八百九十二章 史朝義失冀州第五百零四章 自負自私之心第八百六十章 踩着上級的血上位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堅固的小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旋女入守捉第八章 突騎施勇士第五百八十章 高仙芝欲徵羯師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八百四十三章 古浪口大破吐蕃第七十三章 即將開幕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五百零七章 自古舔狗最廉價第四百二十七章 追尋權力的方向第四百五十三章 我不是戴六郎第二百零三章 蘇祿命喪西域第七百九十七章 鄴城決勝時刻第五百三十七章 李佐國的滿月宴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陽相會時第五百三十四章 赴任庭州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蓋世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