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唐(五)

“你們三個消息靈通,可知道張探花和雷大哥他們那邊,最近情況如何?朝廷方面派遣的援軍,已經到達了什麼位置,由誰來統領?”想到雷萬春,便想到前些日子有關睢陽方面的傳聞,王洵張口便把心中的最關切的地方給問了出來。()最近這半年多,長安城及其周圍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戰場,民間與外界的聯繫幾乎斷絕。而官府下發的邸報,要麼是雲山霧罩,要麼是誇大其詞,讓人根本無法指望從中能瞭解到各地的真實情況。

話音一落,先前還爭執不休的三人瞬間變成了啞巴,一個個以目互視,竟然誰也不肯率先開口。

有股不祥的預感瞬間涌上了王洵的心頭。 “莫非陛下還沒有向睢陽派遣援軍?!那可是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如果把睢陽丟了,江南和淮南必然被叛軍攪得一片大亂,到時候看誰還能給他輸送糧食稅賦!”倒豎着眉頭,他衝着秦氏兄弟和馬方怒吼,一點兒也沒有顧忌三人背後所代表的朝廷顏面。

“明允,明允稍安勿燥!”在逼人的目光下,秦國模第一個承受不住,側轉頭,儘量不跟王洵的眼睛相對,“陛下,陛下知道睢陽的重要性,也知道張節度他們守得極其艱苦。可,可河南那邊,情況,情況非常複雜。陛下也,也……”

“有什麼複雜的,難道比對付永王還複雜?!”王洵撇嘴冷笑,登時讓秦國模的所有解釋之詞都變得蒼白無力。

永王今年一月奉太上皇之命誓師東巡,二月便被韋陟、淮高適、來瑱吳等人聯手擊潰,其應對速度之快,處置手段之果決,幾乎是大唐朝廷近二十年來之最。而張巡等人在叛軍南下之初,便是一支孤軍。浴血奮戰到現在,卻依舊沒有得到朝廷方面任何實質上的支援。

“陛下曾經多次給賀蘭進明、李巨、許叔冀等人下旨,命其不惜一切代價援救睢陽。但賀蘭進明等人都被叛軍嚇破了膽子,總是能找到藉口百般推脫。而在如今的情況下,朝廷,朝廷也不敢將他們逼得太緊!”不忍讓自家哥哥獨自難堪,秦國楨拱了拱手,小心翼翼地替朝廷辯解。

王洵沒有反駁,只是繼續冷笑。秦國楨被笑得頭皮發麻,身子發緊,偷偷擦了把額頭上的汗珠,繼續硬着頭皮解釋道:“其實以賀蘭進明等人的本事,即便勉強出兵,也不過是給叛軍添幾道開胃菜而已。所以朝廷纔派我等前來給郭子儀下旨,命令他儘快光復長安。待長安戰事一了,立刻分兵南下,繞路去救睢陽!”

“我這回帶了一萬神武軍前來助戰,幾乎把陛下身邊的親兵全給抽空了。爲的就是能夠早日拿下長安,援救睢陽!”馬方也不願繼續承受王洵的逼人目光,搶着大聲彙報。

神武軍是大唐朝廷在黃帝陵慘敗後,痛定思痛,傾盡全力組建起來的一支近衛力量。將領和士兵多爲哥舒翰留在河西的舊部,無論訓練程度還是作戰經驗,在大唐境內都算得上首屈一指。只是這支兵馬的數量實在有限,所以一直被靈武朝廷當做看家保命的最後老本,從沒捨得投放入戰場。

如今馬方帶着神武軍的近半兵力來到長安,足見朝廷光復長安的迫切心情。只是待長安被光復那一刻,睢陽還在不在張巡等人手裡,就誰也無法保證了。想到幾位好朋友在孤城中翹首以盼,王洵心中一陣煩躁。揮揮手,大聲道:“何必等拿下長安再去,你現在跟我就繞路南下便是。這裡就留給郭子儀他們,反正叛軍已經被我打殘了,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來!”

“不可!”秦氏兄弟和馬方異口同聲,“萬萬不可。眼下長安城裡的叛軍,最害怕的就是你。如果你走了,還不知道他們要頑抗到什麼時候!”

“是陛下授意你們三個這樣跟我說的?!”王洵皺着眉頭,目光從三位好兄弟臉上緩緩掃過,“陛下可真瞧得起王某!”

三人被他看得心裡發毛,紛紛把頭垂下去,陸續低聲解釋道:“你,你怎能對這樣,這樣說陛下。他,他畢竟是我等的主君!雖然,雖然…..”

“不是,不是陛下親口說的。但,但滿朝文武,都,都以爲你乃是長安守軍的剋星。大夥,大夥對你的戰績也是,也是有目共睹!”

“陛下一直很欣賞你。雖然你對他一直有誤解。他曾經親口對我說過,希望第一支進入長安的兵馬是安西軍。”

最後一句話來自馬方,作爲皇帝陛下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武將,他說話不必像秦氏兄弟那般瞻前顧後,也遠遠沒學會其他二人的圓滑,“陛下認爲,若是想把叛軍早日驅逐出長安,郭子儀和你兩個,缺一不可。這回派兵前來助戰,也曾經親口對我叮囑,說臨戰一定要唯你二人馬首是瞻,不可因爲所部爲天子近衛,就傲慢無禮,肆意妄爲!”

“是啊,是啊。郭老將軍謹慎和你的勇悍可以彌補相互之間的不足,讓叛軍找不到任何空隙可鑽。”見王洵目光裡透着幾分懷疑之色,狀元公秦國楨繼續耐心地補充,“張兄的性格,想必明允你心裡也非常清楚。萬一你在帶兵去救援他之時,長安戰場出了不可預料的狀況,他恐怕會把所有責任都歸咎在自己頭上。”

“河南不比京畿,周圍情況複雜,很多地方勢力都抱着觀望的態度,對朝廷的命令陽奉陰違。如果你繞路而去的話,沿途的糧草供應恐怕很難保證。除非明允你一路搶過去,把所有敢於肯爲你提供補給者,全都當做叛軍給消滅掉!”秦國模也換了個角度,繼續苦苦規勸。

馬嵬驛兵變之後,李隆基表面上把權力都交給了李亨,實際上卻在暗地裡積蓄力量,準備重新掌管朝政。父子兩個明爭暗鬥,持續了整整一年才以李亨一方的完全勝利而宣告結束。這期間陰招迭出,花樣翻新不斷,令本來就沒剩多少的朝廷威儀,徹底成爲了一個笑話。所以地方實力人物對朝廷的命令置若罔聞,也實屬再正常不過。王洵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本沒資格去苛求他人。

話雖然說得在理兒,可從秦國模嘴裡說出來,卻令人隱隱感覺到一層古怪味道。王洵早已經不是當年長安城內的那個懵懂少年,心裡把朋友之義看得再重,也不會絲毫防備都沒有。“拿下長安之後,朝廷就能保證那些地方實權人物個個俯首聽命?!左右是要打過去,早一步跟晚一步,有什麼分別。”

“朝廷的策略,就是先京畿再河南。況且長安城意味着大唐的氣運所在,拿下它之後,必然會讓很多觀望者作出選擇!”秦國楨點點頭,給出了今天唯一肯定的答案。

這話說得很在理,王洵無需費多少力氣,也能計算清楚其中利害。正沉吟間,又聽秦國楨低聲說道:“如果沿途各地官吏不全力配合,你即便現在繞向睢陽,恐怕也比拿下長安之後再出發快不了多少。更何況只要率先進入長安的是安西軍,你就是大唐的異姓王,屆時只要傳出一句話去,說張巡是你的知交好友,對他見死不救便是準備與安西軍爲敵。試問那賀蘭進明等人,誰敢不搶着出兵?”

不愧爲大唐天寶年間的狀元,從戰略大局到戰術細節,秦國楨說得句句都在點子上。王洵聽了之後,心中明白靈武那邊對光復長安,恐怕是一天都不願多等了。想了想,低聲道:“你說得的確有道理,但張巡和雷大哥那邊,我卻無論如何都無法放心。既然朝廷無力顧及那邊,我就自己分一部分兵馬過去。正眼下長安城外的兵馬衆多,不差一萬兩萬。”

“你麾下總計才三萬多兵馬,分得散了,怎麼威脅長安城內的叛軍?!”秦氏兄弟和馬方同時搖頭,都覺得王洵的想法實在過於託大。

“不是還有你的神武軍麼?先入長安者封王,難道你馬方就不想跟我一道來湊熱鬧?!”王洵笑了笑,給出了一個頗具誘惑力的答案,“守直你既然來了,乾脆就帶着神武軍跟我一道攻城。我另外派趙懷旭帶一萬五千弟兄,先行繞向睢陽去。即便一時半會抵達不了戰場,至少讓河南的叛軍明白,咱們隨時都有機會抄他們的後路!”

“這……”秦國模、秦國楨和馬方三個以目互視,不太贊同王洵的提議,卻也找不出更多的反駁辦法。特別是馬方,本來就跟雷萬春有着師徒情分,只要條件准許,巴不得援軍能早點兒出發。點了點頭,低聲表態:“我帶的是陛下的親衛,不方便分兵。但這回隨軍帶來的糧草器械,卻可以先都借給你。等過幾天安頓下來,你再從郭子儀手裡替我補全了便是。”

“我也可以給沿途相識的官吏士紳寫信,讓他們儘量給趙將軍提供幫助!”秦國模想了想,也跟着表達了支持的態度,“但是有一件事,請明允酌情考慮!”

“秦大哥請說!不必跟我客氣!”王洵不希望自己跟秦氏兄弟變得越來越生分,拱了拱手,笑着迴應。

“其實,其實此事也與眼前戰局有關!”秦國模猶豫着,仔細斟酌說出來的每一個詞彙,“眼下叛軍雖然已經成了俎上魚肉,可畢竟還有長安城牆做爲屏障。如果強攻破城的話,恐怕我軍的損失會非常大。我記得上次來的時候,明允曾經與孫孝哲之間有個約定,只要叛軍主動退出長安,你就放他們一條生路。如今長安城中的主事者雖然已經不是孫孝哲,可如果讓他們看到還有平安撤離的機會的話……”

一邊說,他一邊擡起眼睛觀瞧王洵的臉色。彷彿唯恐一個字說錯了,便會激起對方的憤怒,讓自己死無葬身之地一般。

河南節度使張鎬擁兵臨淮的賀蘭進明,駐守彭城的許叔冀、尚衡等都觀望不肯發兵

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光陰(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英魂(七)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大唐(十)第5章 不周山(五)第6章 雪夜(六)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七)第1章 長生殿(一)第1章 白虹(三)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天河(一)第6章 大唐(六)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一)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紫袍(八)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陽關(三)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國殤(三)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壯士(五)第6章 雪夜(三)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異域(四)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初雪(一)第3章 霜刃(二)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霜刃(八)第6章 大唐(六)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樓蘭(一)第4章 霜降(五)第1章 殘醉(一)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光陰(一)第3章 壯士(四)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陽關(三)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一)第3章 陽關(五)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社鼠(三)第5章 異域(四)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天河(七)第6章 驚蟄(二)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國殤(八)第4章 霜降(一)第2章 天河(六)第6章 大唐(一)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春 曉(一)第2章 殘醉(三)第5章 紫袍(十)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陽關(二)第5章 異域(七)第3章 國殤(四)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七)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初雪(二)第5章 春曉(五)第1章 笳鼓(七)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異域(七)第5章 春曉(六)
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光陰(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紫袍(六)第4章 英魂(七)第2章 霓裳(六)第6章 大唐(十)第5章 不周山(五)第6章 雪夜(六)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七)第1章 長生殿(一)第1章 白虹(三)第2章 天威(三)第5章 春曉(四)第1章 羽衣(五)第1章 羽衣(八)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大唐(八)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羽衣(三)第2章 天河(一)第6章 大唐(六)第2章 初雪(五)第5章 異域(一)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紫袍(八)第2章 霓裳(一)第2章 礪鋒(六)第6章 大唐(八)第1章 笳鼓(五)第3章 陽關(三)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白虹(三)第3章 壯士(五)第3章 國殤(三)第3章 陽關(一)第3章 壯士(五)第6章 雪夜(三)第5章 雙城(三)第5章 異域(四)第2章 天威(四)第2章 初雪(一)第3章 霜刃(二)第4章 英魂(二)第2章 初雪(四)第3章 霜刃(八)第6章 大唐(六)第5章 異域(三)第4章 樓蘭(一)第4章 霜降(五)第1章 殘醉(一)第4章 破軍(三)第1章 長生殿(二)第5章 紫袍(二)第4章 光陰(一)第3章 壯士(四)第6章 大唐(五)第2章 天威(二)第4章 樓蘭(五)第3章 陽關(三)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紫袍(一)第3章 陽關(五)第2章 霓裳(七)第4章 社鼠(三)第5章 異域(四)第3章 國殤(九)第2章 天河(七)第6章 驚蟄(二)第4章 社鼠(二)第4章 破軍(四)第3章 國殤(八)第4章 霜降(一)第2章 天河(六)第6章 大唐(一)第6章 雪夜(六)第6章 大唐(九)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光陰(三)第5章 春 曉(一)第2章 殘醉(三)第5章 紫袍(十)第2章 初雪(六)第3章 陽關(六)第3章 陽關(二)第5章 異域(七)第3章 國殤(四)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初雪(八)第5章 不周山(七)第6章 大唐(四)第4章 社鼠(一)第2章 初雪(二)第5章 春曉(五)第1章 笳鼓(七)第1章 秋聲(六)第5章 異域(七)第5章 春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