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霓裳(七)

該說的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看看天色將晚,薛景仙向雲姨告辭,拖着疲憊的身子向自己的臨時居所走。

對方到底聽沒聽懂自己的暗示?薛景仙心裡其實半點兒把握都沒有。雲姨畢竟是個女人家,從沒在官場中打過滾,對眼下京師劍拔弩張的情況未必明瞭。而王洵距離長安城又實在太遠,想給他送一封信過去示警亦極不方便。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薛某人已經盡力了,無論將來結果如何,都對得起彼此之間朋友一場。這是他做事情的最後底限,也是做人的最後底限。

天空依舊是陰沉沉的,飄着零零星星的雪粒。被寒風一吹,打得人臉麻麻的疼。這樣的傍晚,路上當然不會有太多行人。偶爾三兩個巡城的差役列隊走過,也是將頭縮進衣領內,袖着手,行色匆匆。

“明年這個時候,不知道大唐還在不在了?”放眼四周一片悽清,薛景仙的心情也越來越頹喪。忍不住就把局勢往最壞處想。叛軍都快叩響潼關的大門了,朝廷裡幾派勢力依舊忙着互相傾軋。英明瞭半輩子的皇帝陛下臨老糊塗,除了以高力士爲首的幾大太監之外,誰也不肯再相信。而那些太監們……

對上巧言令色,一味地阿諛奉承。對下則欺凌打壓,心黑手狠。從先秦到兩漢,帝王基業毀在太監手裡的先例還少麼?以薛景仙的見識,他根本不相信一個肢體殘缺的男性,會有正常人的思維。驃騎大將軍高力士也許是個特例,但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卻親手教導培養了一堆絕對不例外的親信爪牙。這些人,邊令誠也好、程元振也罷,還有眼下深受太子信任的魚朝恩、李輔國,隨便哪個拉出來交付有司審一審,所犯過的罪行都足夠五馬分屍好幾回。偏偏這些傢伙們的地位穩固無比,連一代奸佞楊國忠,都不敢跟他們發生直接衝突。

如果不站在派系的立場,公允地說,薛景仙還是很同情楊國忠的。雖然後者崛起時所用的手段齷齪了些,才能和眼光也都不怎麼樣。可此子登上宰相之位後,的確在兢兢業業地履行宰相之責。這兩年,滯留在京師中,苦苦等待步入仕途的秀才、進士們,已經明顯減少。地方官員在任滿之後,只要考評不算太差,多數都能混個平級調任,不再像李林甫當政之時,還要跑到京師上下打點,即便花光身上最後一文錢積蓄,都未必能補上實缺。對待政敵,楊國忠通常將其趕出朝廷即罷,很少一路追殺到底。即便這些人過後不服,寫了文章來罵。楊國忠看到後,也努力忍住怒氣,表現得甚有宰相肚量。(注1,注2)

只可惜楊國忠沒有補天之才。在經歷了李林甫十餘年折騰之後,大唐帝國表面上繁華依舊,內在裡其實已經百孔千瘡。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一個姚崇、宋璟這樣的治亂能臣,而不是楊國忠這種補鍋匠。憑心而論,楊氏上任之後做的所有事情,幾乎都是在替其前任補鍋。包括眼下的安史之亂,如果沒有李林甫當年一味地包庇縱容,安祿山的勢力也不會變得尾大不掉。楊國忠看不到其潛在的隱患,自然也不會急於求成地着手“削藩”。

即使站在不同派系角度,薛景仙也不敢說楊氏對付安祿山完全是爲了一己之私。後者連陳希烈這種隨時能威脅到自己的相位,並且曾經是李林甫死黨的人都能容得下,更何況一個文武殊途的安祿山?

只可惜老天不肯給大唐帝國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假使楊國忠能在宰相的位置上繼續執政五年,即便他再無能,也可以從容調整好對河北的佈局;假使太子殿下能提前登位,提拔任用一批真正的能臣良將,恐怕安祿山根本沒膽子造反;假使皇帝陛下肯像當年信任安祿山一樣信任封常清,叛軍也許根本過不了黃河;假使楊國忠和太子能在這個危難時刻拋棄前嫌,攜手應對……

只可惜一切假設都不成立。現實是,太子忌憚楊國忠,更甚於安祿山。而眼下楊國忠那邊,恐怕最想剷除的,也是太子李亨及其黨羽。包括薛某自己,呵呵,呵呵……。信馬由繮的想着,他的人和思緒都漫無目的。一不小心,便從崇仁坊門口,逛到了東市之內。

往日熱鬧無比的東市,今天也顯得分外冷清。運河已經被徹底截斷,產自揚州、蘇州一帶的奢侈物品,要繞行山南,價格平漲數倍。而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又使得京師裡邊人心惶惶。甭說各家店鋪酒樓生意一落千丈,就連平素一到傍晚人滿爲患的青樓賭場,此刻都門庭冷落,只剩下替客人牽馬的小廝,一個個抱着膀子,對着空蕩蕩的街道翹首以盼。

“啪!”遠處傳來一聲爆杆聲,把胯下坐騎嚇得前蹄直豎。好在薛景仙在西域時,也曾跟王洵仔細討教一番控馬之道,才勉強沒從坐騎背上滾下來。

“誰他奶奶的這麼缺德!”做官久了,自然有了官威。安頓住坐騎之後,薛景仙立刻破口大罵。一直默默陪護在他身邊的四名隨從,也拔出刀來,衝着爆杆聲的方向怒目而視。

回答他的是更多的爆竿聲,一響接着一響。“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從道政坊一直延續至平宣坊,瞬間瀰漫了半座京城。(注3)

有人在歡呼,但喊聲很亂,夾在在爆杆聲裡。根本聽不清楚。有人在沿街的店鋪前跑動,操着滿嘴的長安官話,又快又急,身爲外鄉人的薛景仙根本弄不懂。還有人在敲打鑼鼓,銅盆,盤子,木桶,一切能敲出響聲的東西,把長安城的傍晚吵成了一鍋粥。而差役們卻不知道都瘋到哪裡去了,居然不出面管一管。

“大人,今天好像是臘月二十三!”隨從四下檢視了半晌,也找不到罪魁禍首,只好靈機一動,指着臨街店鋪的窗花回稟。“長安這邊,好像有臘月二十三放爆杆祭祀竈王神的習俗。“

“胡扯!”薛景仙掐掐手指,低聲呵斥。“距離臘月二十三還有幾天呢,眼下放什麼爆杆,天子腳下,就不怕官差上門找麻煩麼?”

長安城中,天子腳下,百姓們當然不能隨便弄出些怪異響動。除非是在幾個特許的日子!但今天顯然不在“天子與庶民同樂”的日子之列,那眼下已經籠罩了整座城市的喧鬧,其原因就很難猜測了。

正驚疑間,只見路邊一座死氣沉沉的酒肆門口,突然挑出了兩盞耀眼的紅燈。緊跟着,臨街的所有店鋪館舍,都在一瞬間亮了起來。燈球、火把、油桐,還有平素根本捨不得使用的蜜蠟,都紛紛出現在窗口。整個東市瞬間復甦,宛若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猛然吃了顆仙丹,重新變成了活蹦亂跳的少年。

“客官,裡邊請!今天本店的酒水免費,您儘管放開了量隨便喝!”有名酒店小二看到了薛景仙,興沖沖地跑上前,替自家店主拉生意。

“這位貴人,請移步怡紅院。姑娘們都梳洗打扮好了,等着您老垂青呢!”正對面的青樓夥計不甘示弱,也跑出門,攔在了薛景仙的馬前。

“您老到這邊,今晚頭三局,輸了算櫃上的。贏了您儘管帶走!”

“大人這邊請,本店雅間今晚打六折。裡邊有小張探花、高參軍的親筆墨寶。如今在威震西域的王大都督,也曾經是本店的常客!”

明顯僧多粥少,各家店鋪都使出的渾身解數搶客,把薛景仙及其隨從牢牢地堵在了街道正中央。受不了大夥的熱情,同時也被酒樓小二的話所吸引,薛景仙翻身下馬,衝着其中一人問道:“你剛纔說,王都督是貴店的常客?這話屬實麼?”

“如果小人敢欺騙您,您儘管直接抓我去官府打板子!”不容自家信譽被質疑,店小二梗着脖頸迴應。“不信大人您問問他們,當年高參軍、李謫仙和王都督,是不是在我們店裡喝過酒。也就是今天,換了旁的日子,您老人家提前兩個月訂座位,都得排隊!”

旁邊的競爭者們雖然不情願,卻也跟着紛紛點頭作證。薛景仙聽得有趣,笑了笑,一邊跟在小二身後往酒樓裡走,一邊追問:“今天跟平時有什麼不同麼?怎麼今天就有空位了?!”

“還不是安祿山那廝!”京城裡的人見識廣,連店小二也懂得些天下大事,“他忘恩負義造了反,弄得大夥提心吊膽,當然就沒心情吃飯喝酒了?!不過老天有眼,他這回總管是算遭到報應了!”

“報應?!”薛景仙一愣,旋即明白了四下裡熱鬧的起因,“他死了,還是剛剛吃了敗仗?!”

“大人您剛纔沒聽見麼?!”小二回過頭,像看怪物一般看着薛景仙。“剛纔那麼大的爆杆聲,還有嚷嚷聲,敢情大人您都沒注意!”

“爆杆聲太大了!害得我耳朵里根本聽不見別的聲音!”雖然對方說話的語氣有些衝,薛景仙卻懶得跟其計較,笑了笑,低聲解釋。

“那大人您可聽好了!”小二一下子來了精神,手舞足蹈,“就在剛纔,有信使快馬沿街報捷,常山太守顏杲卿顏大人,擒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高邈、何千年,光復河北十七郡!”

“天!”忽然而來的喜訊,令薛景仙頭腦發暈,雙腿發軟。接連踉蹌了好幾步,才勉強在隨從的攙扶下,站穩的身體。

天佑大唐!一瞬間,所有擔憂的煩惱都離他而去,心中剩下的,只有壓抑不住的狂喜。

“大人小心!”隨從們也高興異常,圍攏過來,攙扶住薛景仙的胳膊。

“太好了,太好了。安祿山的老巢丟了,長安沒事兒,沒事了。封帥有機會從西域調兵遣將了,王兄弟他也不用再…….”薛景仙拉着隨從的手,語無倫次。兩行熱淚,順着他的眼角迤邐而下。

“大人您……”隨從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店小二也被貴客的怪異舉動,嚇得兩眼發傻。好一陣兒,薛景仙才從興奮中恢復過心神,卻顧不上擦眼淚,一手扯住一個隨從,大聲招呼,“都進來,跟我一起進雅間。今天我請你們,咱們不醉不歸。不醉不歸!”

注1:唐代,秀才與後世的秀才不同。秀才是科舉項目之首,最爲難考。考中之後,即有授正八品官員的資格。而進士通常只能授予從九品官職。

注2:根據史載,楊國忠上任之後,曾經努力提高朝廷效率,安置冗官,爲此得到朝野間過短暫的好評。直到安史之亂爆發,才變成了罪魁禍首。

注3:爆杆,原始爆竹。將易燃物塞進竹節,然後扔到火堆中,燒炸。據說能驅鬼辟邪,帶來好運。

第1章 秋聲(三)第3章 霜刃(七)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光陰(三)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一)第4章 英魂(六)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光陰(一)第2章 天河(三)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天河(二)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樓蘭(二)第6章 驚蟄(七)第6章 大唐(九)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天威(一)第3章 正氣(二)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不周山(七)第5章 異域(二)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春曉(六)第3章 陽關(八)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驚蟄(三)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國殤(五)第3章 正氣(二)第2章 天河(五)第2章 礪鋒(五)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霜刃(五)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正氣(二)第1章 秋聲(二)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大唐(六)第1章 看劍(三)第4章 社鼠(四)第1章 笳鼓(八)第6章 大唐(七)第6章 雪夜(四)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早寒(一)第6章 雪夜(一)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大唐(一)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雙城(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八)第3章 國殤(六)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霜降(六)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白虹(一)第2章 天河(三)第3章 國殤(七)第6章 驚蟄(五)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英魂(五)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二)第3章 國殤(六)第5章 春曉(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社鼠(四)第4章 破軍(一)第2章 天河(二)第4章 樓蘭(五)第1章 秋聲(六)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社鼠(七)
第1章 秋聲(三)第3章 霜刃(七)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光陰(三)第2章 礪鋒(四)第1章 笳鼓(一)第4章 英魂(六)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光陰(一)第2章 天河(三)第1章 秋聲(五)第4章 英魂(九)第2章 天河(二)第1章 白虹(一)第4章 破軍(二)第1章 笳鼓(四)第4章 樓蘭(二)第6章 驚蟄(七)第6章 大唐(九)第6章 大唐(八)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驚蟄(三)第2章 天威(一)第3章 正氣(二)第3章 陽關(八)第1章 笳鼓(八)第2章 礪鋒(四)第5章 不周山(七)第5章 異域(二)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春曉(六)第3章 陽關(八)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驚蟄(三)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大唐(三)第3章 國殤(五)第3章 正氣(二)第2章 天河(五)第2章 礪鋒(五)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霜刃(五)第3章 早寒(三)第3章 正氣(二)第1章 秋聲(二)第2章 天威(五)第6章 大唐(六)第1章 看劍(三)第4章 社鼠(四)第1章 笳鼓(八)第6章 大唐(七)第6章 雪夜(四)第3章 國殤(一)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早寒(一)第6章 雪夜(一)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大唐(一)第6章 驚蟄(二)第3章 國殤(八)第3章 壯士(五)第4章 社鼠(三)第1章 笳鼓(九)第2章 天威(六)第6章 驚蟄(九)第5章 雙城(三)第3章 正氣(二)第5章 異域(六)第4章 英魂(八)第3章 國殤(六)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霜降(六)第1章 笳鼓(四)第6章 驚蟄(一)第4章 社鼠(一)第1章 白虹(一)第2章 天河(三)第3章 國殤(七)第6章 驚蟄(五)第1章 羽衣(二)第4章 英魂(五)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國殤(九)第1章 笳鼓(二)第3章 國殤(六)第5章 春曉(五)第1章 白虹(三)第4章 英魂(四)第5章 不周山(九)第1章 白虹(二)第3章 霜刃(六)第4章 英魂(一)第4章 社鼠(四)第4章 破軍(一)第2章 天河(二)第4章 樓蘭(五)第1章 秋聲(六)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社鼠(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