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羽衣(一)

明明身邊已經有了兩個情投意合的好女子,偏偏不能娶她們之中任何一人做正妻。反而要像鄉下土財主趕集一般四處赴宴,去尋找另外一個與先前自己素未謀面的女人。只因爲她比前兩人血脈純正、家世顯赫。

這事兒,怎麼跟家裡配牲口似的,還非得名種名血?細琢磨起來,王洵連砸桌子摔茶碗的衝動都有。但既然生在長安,長在長安,他就必須遵守長安城裡的約定俗成的規則。是爲了自己的前程也好,爲了王氏家族的利益也罷,總之,他只要想消消停停地過完這輩子,就不能無視規則的存在。

對此,紫蘿倒是看得開。每當王洵私下裡抱怨的時候,總是笑着揉揉眼睛,溫柔地說道:“郎君是開國郡侯之後,當然要找個門第相當的女人才能配得上啊!至於紫蘿,郎君不必過於擔心。只要日後在大婦生氣要處罰紫蘿時,郎君記得多少迴護一些,紫蘿就心滿意足了!”

“六品敕授校尉呢?再往前半步就是遊擊將軍。整個長安城裡,除了皇族子弟外,不到二十歲能做到正六品實職的能有幾人?”同樣的話,從白荇芷嘴裡說出來,就不如紫蘿說得中聽。總像帶着股子嘲弄意味,惱得王洵恨不能立刻拂袖而去。但想想是自己無力兌現承諾在先,氣焰隨即便矮了半截。

“我家二郎前程似錦,當然要好好把親事挑一挑!無論是誰家的女兒,嫁給你都是福氣!”唯恐王洵臨陣膽怯,雲姨的話語了總是充滿了鼓勵。

“狗屁前程,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不立這場功勞呢!”不敢當面頂撞雲姨,但是在私下裡,王洵卻忍不住大發牢騷。

他不喜歡被人像挑牲口般拉着去相親,跟不喜歡跟那些世嬸、世姨們一遍遍地講述自己在“平叛”過程中的光輝事蹟。憑心而論,最近這場平叛“奇功”,對他來說,的確是索然無味。首先,王洵自己就不相信那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叛亂。跟着萬騎軍郎將邢縡一道自盡的那二十幾個漢子,個個都是一等一的好身手。如果他們真的是處心積慮、圖謀不軌的話,找個合適時機突然發難,飛龍禁衛們未必那麼容易將其鎮壓得下去。

其次,朝廷公佈的所謂萬騎軍郎將邢縡圖謀不軌的證據,也非常荒唐。居然是對方酒醉之後,說得一堆牢騷話。類似的牢騷話,放眼長安,沒有一萬人,也有九千人說過。無非奸賊當道,城狐社鼠亂國之類。高適、李白、岑參他們幾個,喝了酒之後指點江山,說出得話比邢某人所云尖刻十倍。只不過他們幾個運氣好,沒交到戶部郎中王銲這種朋友而已。

第三,萬騎軍郎將邢縡臨死之前說的那幾句話,對王洵深有觸動。道理就是道理,不在於從誰的嘴裡說出來!眼下大唐朝廷當中,的確有很多不大對勁兒的地方。不單單姓邢的一個人心存不滿,就連小張探花這種穩重人,提及現實,,每每也是苦笑着搖頭。只不過,小張探花在失望的同時,還在繼續期待朝廷能夠重新振作。而邢縡和他的那些弟兄,則是由失望漸漸走向了絕望!

在王洵眼裡,整個所謂的“謀反案”,脈絡其實非常清晰,也非常荒唐。萬騎軍郎將邢縡和幾個兄弟借酒撒瘋,抨擊朝政。經常跟他下棋好友,戶部郎中王銲恰巧在場。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銲回到自己家中之後,便請來江湖術士任海川,命其看自己的宅院中有沒有帝王之氣。任海川不敢回答,嚇得連夜逃走。王銲唯恐任海川將自己的問話傳揚出去,便動用了哥哥王鉷手下的爪牙,從長安一直追到了大荔,捏造罪名,殺人滅口。

偏偏任海川有個朋友叫韋會,是安定公主的兒子。覺得任海川死得冤枉,就跟朋友嘀咕了幾句。而王鉷也是橫行慣了,聽不得別人的詆譭。居然藉着上次李林甫命令其打擊京城中紈絝子弟的機會,將韋會從家裡抓進了大理寺,半夜悄悄用繩子勒死。而韋會的幾個好朋友,出獄後恰恰在白荇芷面前提及過此事。於是,當朝極品大員,身兼二十餘職的王鉷,在把韋會的幾個好朋友弄得死得死,躲得躲之後,又指使自己的兒子王淮,瞄上了歌女白荇芷。

於是,纔出現了幾個月前,王淮“擡舉”白荇芷做妾不成,憤而派遣刺客出手的鬧劇。怎奈三個刺客的能力實在有限,運氣又差到了極點,居然遇到了王洵。被當場格殺了兩個,生擒了一個。於是,京兆尹王鉷認爲自己有把柄被奉命整訓飛龍禁衛的大將軍高力士抓在了手裡,愈發進退失據。於是,當楊國忠鬼使神差突然出頭彈劾王家兄弟有不臣之心時,在明知道皇帝陛下還沒有喪失對自己信任的情況下,京兆尹王鉷居然試圖帶領自己的爪牙,絆住楊國忠的衛隊,將邢縡等人放走。日後再悄悄想辦法滅口。誰料皇帝陛下還留了一手,在命令王鉷協助楊國忠抓捕欽犯的同時,還命令高力士帶領飛龍禁衛從城外殺來。

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邢縡最後一次當衆發泄了對朝廷的不滿,憤而自殺。自始至終都沒打算將“好朋友”王銲牽連進案子中。而王鉷發現邢縡沒有留下任何對自己不利的證言之後,居然立刻又囂張了起來,拒絕承認對自己的任何指控,並且當衆辱罵楊國忠,並威脅率領家丁前來救火的左相陳希烈不要落井下石。這種有恃無恐的態度令高力士極爲惱火,也憤然加入了“倒王”行列。隨即,中宗之女安定公主、冬天時兒子掉進曲江池淹死的張老侯爺,春天時兒子從馬背上上掉下來摔斷脖子而死的周老將軍,還有已經在安祿山帳下做了侍衛的公孫亮,也一道出面指證王鉷、王銲的“謀逆”罪行。

古往今來,帝王可以跟人分享權力,卻絕不會跟人分享江山。於是,皇帝陛下震怒,親筆頒下《賜王鉷自盡詔》,詔書中列舉了王鉷殺死任海川,勒死韋會、和邢縡交往密切,縱容弟弟王銲參與作亂等諸多罪狀,斥責王鉷“內懷奸詐,包藏不測”。

當夜,王鉷畏罪自殺。第二日,王銲在朝堂上被杖殺。隨後,王鉷的兒子王準被長流嶺南。王鉷的妻子和女兒被流放交趾,王氏兄弟多年積蓄下來的家產被查抄,共折算開元通寶一千四百多萬貫。接近大唐戶部全年的收益。

王鉷在京師的爪牙,長安、萬年兩縣的官員盡數被撤換。長安縣縣尉賈季鄰和萬年縣縣尉薛榮光被斬首示衆。其他黨羽或者被抓,或者逃走,半月之內,散了個乾乾淨淨。

“活該!”對於京兆尹王鉷的下場,周嘯風等人心裡沒有半分同情。但提及自殺身亡的邢縡,大夥心裡卻懷了幾分兔死狐悲之意。不過是一個空懷報國之志,卻找不到任何門路的熱血漢子而已,不幸捲入了權貴們的爭鬥中,成了一粒棄子。然而大夥的境遇又比邢縡好多少,還不是一樣被人利用,一樣身不由己?

如此想來,因參與“平叛”之故,大夥新獲得的魚符上面就帶着股子血腥味道。是邢縡及其手下那二十幾位兄弟的血,成就了大夥的功名!京兆尹王鉷雖然惡貫滿盈,死有餘辜。借勢一舉接管了朝堂上大部分權力的楊國忠,又比王鉷能好上多少?

於是乎,當封常清正式向皇帝陛下請辭,準備回到安西鎮時,周嘯風等人也跟着走了個乾乾淨淨。儘管白馬堡大營的規模比先前又擴大了一倍,緊跟着還要整訓左右龍武軍、萬騎軍、左右千牛衛。儘管高力士給安西軍的老兵們開出了足夠豐厚的條件,卻沒能留得一人。包括功利心極重的宇文至,都跟在封常清身後跑到了千里之外,再不回頭!

只有王洵,一貫胸無大志,又捨不得白荇芷和長安城的王洵王明允,厚着臉皮留了下來。官升數級,成了飛龍禁軍的昭武校尉。協助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和龍武軍統領陳玄禮,訓練剛入營的又一批新兵。但他現在也喪失了先前跟馬方、蘇慎行等人在一起時的進取心,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好在龍武軍統領陳玄禮知道他是封常清的晚輩,對他的偷懶行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到白馬堡訓練新兵之外,王洵第二件提不起精神,卻必須小心應對的就是接連不斷的相親宴了。鑑於只爲一個庶母的身份,大部分相親宴,雲姨都沒資格列席,雖然王家大事小情實際上由她來說得算。這可加倍苦了王洵,每次赴宴幾乎飯菜都吃不上幾口,大部分時間要用來回答那些已經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的問話。至於別人準備塞給自己的正妻長什麼模樣,生得什麼性情,是溫柔賢淑還是彪悍善妒,連分辨一下的機會都沒有。

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樓蘭(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國殤(三)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殘醉(三)第6章 雪夜(四)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七)第1章 笳鼓(一)第5章 春曉(一)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樓蘭(二)第3章 壯士(六)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霜刃(二)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雙城(六)第4章 英魂(二)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英魂(九)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壯士(二)第5章 異域(六)第5章 異域(六)第3章 陽關(八)第5章 春曉(一)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初雪(二)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異域(五)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霜降(五)第4章 英魂(二)第1章 羽衣(八)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天威(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正氣(四)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破軍(一)第1章 秋聲(三)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壯士(四)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不周山(六)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秋聲(三)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二)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白虹(四)第4章 霜降(二)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紫袍(五)第2章 天威(四)
第2章 天河(六)第5章 不周山(八)第4章 樓蘭(一)第5章 不周山(八)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正氣(三)第2章 礪鋒(一)第4章 霜降(二)第5章 不周山(十)第3章 國殤(三)第5章 紫袍(六)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天威(二)第2章 礪鋒(四)第2章 殘醉(三)第6章 雪夜(四)第1章 羽衣(七)第6章 大唐(七)第1章 笳鼓(一)第5章 春曉(一)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正氣(一)第1章 羽衣(三)第4章 樓蘭(二)第3章 壯士(六)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長生殿(二)第3章 霜刃(七)第2章 礪鋒(六)第3章 霜刃(二)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霜刃(六)第6章 大唐(九)第2章 霓裳(二)第5章 雙城(六)第4章 英魂(二)第4章 英魂(三)第5章 異域(五)第4章 英魂(三)第4章 英魂(九)第3章 國殤(九)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壯士(二)第5章 異域(六)第5章 異域(六)第3章 陽關(八)第5章 春曉(一)第3章 陽關(五)第3章 國殤(八)第2章 初雪(二)第3章 早寒(二)第5章 異域(五)第5章 雙城(一)第4章 英魂(四)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紫袍(二)第3章 陽關(七)第5章 不周山(三)第4章 霜降(五)第4章 英魂(二)第1章 羽衣(八)第6章 雪夜(四)第2章 天威(二)第1章 長生殿(二)第2章 礪鋒(七)第3章 正氣(四)第5章 紫袍(六)第5章 紫袍(五)第6章 驚蟄(十)第1章 笳鼓(九)第3章 國殤(三)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四)第3章 壯士(六)第4章 破軍(一)第1章 秋聲(三)第3章 國殤(二)第2章 天威(六)第1章 看劍(四)第6章 雪夜(五)第3章 國殤(九)第6章 大唐(七)第3章 壯士(四)第3章 壯士(六)第5章 不周山(六)第1章 笳鼓(一)第1章 秋聲(三)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紫袍(一)第1章 笳鼓(三)第5章 不周山(六)第2章 天河(八)第6章 大唐(二)第6章 雪夜(三)第1章 白虹(四)第4章 霜降(二)第1章 秋聲(三)第5章 春曉(七)第5章 紫袍(五)第2章 天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