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

韓延徽離開城頭沒多遠,迎面碰上一隊宮廷騎衛,爲首的不是別人,正是一身戎裝的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機南征北戰的過程中,述律平每每留守後方,時常帶領族人、軍隊抵抗趁火打劫者,早已是軍中宿將。

述律平勒住戰馬,見韓延徽滿頭大汗的焦急模樣,心中驟然一沉,厲聲問道:“皇上現在何處?”

韓延徽下馬含淚道:“皇上在城門相待,傳皇后速去相見!”

片刻後,述律平僵硬-立在城樓,咬着紅脣怔怔望着已經全無聲息的耶律阿保機,淚流滿面,悲愴的雙眸裡世界彷彿已然崩塌,紅裝黑甲再不能讓她英姿颯爽,反而襯托得她身軀看起來格外嬌弱、單薄。

不知過了多久,述律平再出現在韓延徽等人面前時,面上已無淚痕,雙眼裡的悲傷雖然仍舊深不見底,但沉靜到冰冷的眼色,讓她看起來讓人沒來由心底發寒。

“大元帥到了沒有?”述律平望着韓延徽,聲音沒有絲毫波動。

“稟皇后,應該快到了。”韓延徽小心翼翼的答道,心裡充斥着路上述律平的那番話:城外戰事正緊,前方不可無帥,破敵重任非太子不可,暫且就不必召太子殿下回城了,只讓大元帥即刻回來便可。

韓延徽豈能不知,述律平此舉,意在扶持耶律德光繼位?

述律平刺骨的目光在衆臣面上掃過,緩緩開口道:“皇上殯天之事,本宮希望除卻在場諸位,不要再有任何人知曉,否則必定軍心不穩,國之將亂。待此戰畢,再行發喪!”

將秘不發喪之事告誡衆臣之後,述律平繼續道:“大敵當前,雙方鏖戰正酣,皇上殯天,我等悲痛無以言表,然而當此之際,依照皇上遺命,另立新君,以穩定大局,帶領契丹奪取此戰之勝,纔是最緊要之事。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更需要新君來主持諸事,才能不負皇上一片苦心。”

話說到這裡時,耶律德光疾步踏上城頭,見到城樓這幅景象,不由得一怔,不等他說話,述律平目光肅然看向耶律德光,語氣平靜但不容置疑道:“大元帥,你跟本宮進來。”說罷率先走進城樓。

耶律德光不明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戰事緊要之時,他突然被召回來,是所爲何事。

良久之後,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相繼再度出現在門口,述律平依舊面色平靜,耶律德光則淚痕未乾。

站在臺階上居高臨下望向衆臣,述律平冷冷開口道:“契丹最有分量的軍政大臣,有半數在此,諸位向來是國之棟樑,與皇上同謀軍國大政,現如今,就請諸位再決定一項決定契丹命運的大事!”

述律平目光森寒,如利刃一般刺在面前衆臣身上,“方纔便與諸位說過,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衆皇子中,能爲新君者,唯太子與大帥元兩人。現在,就請諸位爲大契丹國,在兩人中選擇新君!”

不顧衆臣喧譁,述律平強硬道:“願奉太子爲新君者,立左側;願奉大元帥爲新君者,立右側!”

耶律倍不在場,而述律平要衆臣選擇新君,其意如何,已經昭然若揭。況且太子乃一國儲君,先帝崩殂,自然由太子繼位,而此時述律平竟然要衆臣來選擇,用意如何已無需言明。

這些年來,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兩人,早就有意扶持耶律德光繼位,契丹朝臣有幾人不知?

在原本歷史中,耶律阿

保機亡於渤海歸途,耶律德光和耶律倍歸朝後,述律平令衆臣選擇新君,而以目示意耶律德光,衆臣遂牽耶律德光馬繮。由此可見述律平在契丹之威望、權勢。

除卻耶律阿保機,述律平就是眼下契丹最強大的那個人。

......

耶律倍歷經波折,得知耶律德光已經召回城後,便馬不停蹄奔向城門。

一路上他陰沉着臉,心亂如麻。

耶律阿保機在渤海染病,歸途中病勢日重,回到西樓即住進深宮靜養,這些耶律倍是清楚的。原本耶律阿保機忽然精神抖擻領兵出戰,耶律倍亦驚異非常,然而他卻從不曾想到,耶律阿保機這是迴光返照,更加想不到耶律阿保機此時極可能已死。

既然耶律阿保機此時極可能已經殯天,那麼耶律德光被召回去,而自己卻未得到傳訊,這意味着什麼,耶律倍心知肚明。

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要扶持耶律德光繼位,這更加是早就有的事,自己被立爲太子,僅僅是耶律阿保機在建國時,效仿中原王朝立嫡長子爲儲君的結果。

這些年來,耶律倍受到的不公待遇和打擊早就多不可數,也早已心灰意冷,如若不然,他也不會去跟李從璟締結聯盟。

但這兩年來,耶律倍原以爲憑藉他做出來的成績,會讓耶律阿保機稍改心意,卻不曾想,在這最後關頭,耶律阿保機竟然還是要立耶律德光。

從古至今,身爲太子而被廢、身爲儲君而不能繼位,下場如何從無二致,耶律倍清楚得很。他恨,恨得咬牙切齒,雖然他早已恨透了耶律阿保機,早已恨得心灰意冷。他能理解耶律敏當初出走的舉動,如果換作是他,他也會如此選擇。

他是太子,可他從未被當作太子對待過,從未被耶律阿保機視爲儲君。

在城門前,耶律倍猛然勒住馬繮,他停了下來。

他驚出一身冷汗,在最初的憤怒之後,冷靜下來思考局勢時,他知道若是此時回城,在耶律德光已被確定爲新君的情況下,他會面對什麼。

這時候,城中奔出來一個人。這人是耶律倍的心腹,他剛從城上偷溜出來,他告訴了耶律倍,耶律阿保機的確已死,而耶律德光已被選爲新君。

耶律倍閉上眼,狠狠吸了口氣,良久才睜開眼,晃動的燈火中,他雙眸殺意凜然,渾身散發的氣息竟是讓人覺得比這寒夜更冷,“父皇,你好狠!好,好!既然你如此待兒臣,就不要怪我!”

說罷,他調轉馬身,臨城門而不入,奔回軍中。

此時的耶律倍,只當耶律阿保機遺命立耶律德光爲新君,而不知道耶律阿保機其實是想他們兄弟齊心,先退強敵——然而那與眼下局勢,其實也並無本質不同。

城樓上,述律平對衆臣都站在耶律德光這邊很滿意。既然新君已經確定,那麼就該爲新君掌權、掌控局勢,掃除最後的障礙。

述律平傳下令來:“傳耶律倍回城!”

大敵當前,她也不會立即拿耶律倍如何,但軟禁卻是必不可少的,免得耶律倍在此關鍵時候,做出什麼不好的舉動來,對外則宣佈耶律倍暫時戍守皇都即可,這並不會對這場戰爭產生多大影響,畢竟此時破敵纔是最緊要的事,大家也不會有精力去思考太多其他問題,待這場戰爭勝了,太子一黨想要做些什麼時候,一切都已晚了。

耶律德光看着羣臣,激動得雙手有些顫抖。雖說爲了穩定太子一黨,他繼位之事暫時不會放上臺面,也不會對外公佈耶律阿保機的死訊,但畢竟一切已成定局。想到自己終將成爲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真想仰天大笑。

耶律德光因爲心緒起伏而思維有些雜亂,述律平卻始終冷靜,她同時給勤王之師下令:不再前行,就地紮營。

西樓局勢動盪,地方軍勢力此時插進來,還指不定支持哪方,爲免平添不必要的麻煩,不能使其出現在皇都城外。

左右勤王之師距離皇都已很近,西樓城外的契丹軍本就勝券在握,即便不勝也不會敗。退一萬步而言,縱然敗,也不會大敗,屆時有的是時間見機調遣勤王之師行動。

......

李從璟與耶律倍見過面後,沒有回指揮樓,就在陣前坐鎮。

不時,有消息傳至指揮樓,再經由指揮樓報至李從璟面前。

桃夭夭、李紹城、李彥超相繼稟報:

“幽州軍精騎已將作亂諸部隔離!”

“李彥超將軍馳入亂軍之中,殺松林部酋長,震懾敵膽!”

“軍情處暗藏殺手驟然奮起,配合精騎,殺黑車子室韋作亂者,救出黑車子室韋酋長!”

“韃靼部公主阿狸與李紹城將軍一道,穩定諸部情緒,公佈亂作諸部罪證!”

“首罪伏誅,各部稍安!”

李從璟望着眼前戰場,目光深沉。因爲草原諸部之亂,聯軍陣型已岌岌可危,動亂雖然被降低在最小程度,但眼下這場戰鬥,如果再不出現轉機,就這樣持續下去,撐不到天亮了。

卯時前,契丹軍中升起鳴笛火箭——那是耶律倍給他的信號。

“世事無常難先知,興亡從來因人事。”李從璟嘴角終於露出一絲笑意,一顆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來。

卯時一刻,契丹軍突然有小半後撤,露出大片空檔,各部契丹主力,側翼紛紛暴露出來!

李從璟遂下令韃靼部守營,幽州軍毫無保留出擊!

聯軍呼喊聲震天動地:耶律阿保機已死,降者不殺!

卯時五刻,契丹軍大亂!

辰時,契丹軍大部潰敗!

......

契丹皇都城樓上,述律平與耶律阿保機將戰場慘狀看在眼裡,無不面色鐵青,此刻再也無法保持風度,眼中盡是恐慌。

“稟皇后、大元帥,皇太子依舊不肯奉命歸城!”

“滾!”

耶律德光破口大罵,“耶律倍瘋了嗎?!他這是通敵賣國!”

之前這一段時間,述律平和耶律德光陸續接到彙報,耶律倍先是下令軍中嫡系突然後撤,隨即軍中的太子一黨勢力相繼後撤,而耶律德光的勢力則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完全孤立暴露在聯軍兵鋒前,被幽州軍驟然衝擊,死傷慘重,最終潰敗。

耶律倍賣了耶律德光,他下令後撤的軍力得以保存,而耶律德光的資本則被他賣給幽州軍,近乎蕩然無存。

此一役,耶律德光實力大損,中立勢力也傷亡慘重,耶律倍掌控的軍力,在皇都外一枝獨秀,成爲西樓外唯一有實力的契丹軍戰力——這也是耶律倍控制西樓局勢的決定性力量。

但也別指望這支契丹軍,還能把幽州軍怎麼樣。

(本章完)

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十八 攻克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三十二 軍神章九 他的屠刀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二 鬼斧十手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十九 何衝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六 神仙山(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
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八十六 識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無意錯失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二 奮我軀兮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九十三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下)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十八 攻克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八十五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1)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三十二 軍神章九 他的屠刀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2)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一百五十五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二 鬼斧十手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十九 何衝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六 神仙山(5)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六十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上)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