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出宮

121出宮

聽聶無憂話中有話,聶向晚忙問道:“公子在擔憂謝郎?”

聶無憂抖抖鎧甲上的冰露珠渣子,嘆口氣:“謝郎的所作所爲脫離了我們的計劃,大有直指朝廷的意向。”

“公子請直說,恕我愚笨,聽不懂公子的意思。”

聶無憂神色淡淡,低聲說了宮亂之後的事情,聶向晚仔細聽着,內心頗有些驚疑不定。依照謝飛叔叔在石城主持的盟約,她與謝照、蓋行遠等人當助聶無憂兵變成功,奪得大權,然後帶兵編入禁軍營,便於監督聶無憂的政務,決計不是自身站出來,手握重兵,對聶無憂的臨朝攝政之路形成強大的威脅。

只因現在的謝照,已經把持了禁軍的領兵權,扼住了整座伊闕皇城的命脈。

聶無憂道:“謝郎浴血廝殺一日,斬敵五萬,威名傳遍北理。禁軍騎將在戰役中折損大半,又被我們趁亂抹殺了幾名皇后的心腹,剩下來的,多是對朝廷忠貞的老將。謝郎本是正統皇裔出身,上了戰場又勇猛過人,只憑今日的原野戰,就已折服了東西兩營的禁軍。夜裡,謝郎將一衆老將請進自己的軍帳,一一與他們敬酒討要兵力,再出來時,已明令全營禁軍,由他統攝大權。他驅趕兩萬甲兵俘虜到原野土坡下,當着禁軍之面盡數坑殺,一來告祭戰死的軍人,二來在營前立威,沖天的煞氣逼得禁軍不敢反叛。連夜,他帶着四萬騎兵追趕潰逃的甲兵,在驛臺又勝了一仗,由此降服了所有人,不需他約束什麼,整編的騎兵營也會盡力輔助他,聽他號令。”

聶向晚一字一句聽完,想了想,嘆道:“謝郎的能力恐怕還不止如此。”而她和聶無憂,還過於低估了謝照的決心,以爲他甘於屈居幕後,爲他人打下一片帝業江山。

試想,一個二十八歲的青年將軍,戎馬十載,歷經狄容、連城之戰,擁兵石城、沙臺,大破閻家軍,平定伊闕戰亂,前後不過兩年。無論帶兵走向哪裡,旗下沒有一人叛亂,全數聽命於他,這種種軍績,已經表明了他的御人手段,必定是極爲高強。

聶無憂淡淡一笑:“若是將他推上前線,倒是可以抵擋住葉沉淵的進攻。這兩人,都是一般的血腥,見了面,少不了一番惡鬥。”

聶向晚暗地扯了扯眉,不做聲張。聶無憂打的如意算盤,她懂,不外乎借謝照之力抵禦華朝的攻擊,但是,她最害怕的,往往就是謝照與葉沉淵的見面。

情與理,心意與手足,難以取捨。

聶向晚抑制心神,追問伊闕之外、三宗塢堡的軍情,聶無憂一一解答。

據回傳的戰報及哨兵的口信所講,今日公主大婚之時,三宗甲兵衝向伊闕起戰亂,風騰古府及其他兩座塢堡的軍力便弱化了。農奴首領桑麻公然起事,斬木爲兵,搶先攻佔下風騰古府。此時,袁擇帶甲兵正在駙馬府中狙殺,卻不提防自家庭院起火。另外兩宗的塢堡也未倖免,有蓋飛及聶無憂親信坐鎮,與桑麻約好時辰後,他們振臂一呼,帶領所有農奴造反,直殺得駐守兵士丟盔棄甲,四處逃竄。

既然已攻佔三宗塢堡,有了退路之後,農奴們便彙集成一支浩浩蕩蕩的大軍,直奔伊闕而來。蓋飛虎氣凜凜走在隊列前方,滿身佩戴兵革,沿途加強防備。到戌時走到都城郊外,農奴軍正截上落敗逃亡的袁擇殘隊,廝殺一陣,他們徹底了結了袁擇性命,也親手終止了奴工的歷史。

蓋飛招呼桑麻,帶着農奴軍繼續朝前走,又遇上剛剛打勝仗的謝照騎兵營。蓋飛看見故人,自然心生歡喜,撒開馬腿衝向了軍營,纏住謝照大邀軍功。謝照看着驛臺外站得密密麻麻的農奴軍,掂量出事情的緊急,撇下蓋飛,隻身來到桑麻陣前,與桑麻商談。

桑麻只問最爲關注的一件事:“皇宮裡已經翻了天,不管是誰掌權,還能不能答應先前說過的話,把田地分給我們,讓我們有口飯吃?”

謝照笑道:“各位兄長不用心急,今日才平定叛亂,父王還來不及正式下詔,頒佈實行農耕政令。如果信我,請各位兄長退回塢堡,靜待傳詔使者到來。如果擔心朝廷失信,兄長可後退十里,紮營駐兵,督促朝廷實行政令。”

桑麻看着謝照的眼睛,探究他的心思。謝照並不迴避,只是擡手施禮,再次溫聲勸告退兵。

就在謝照施過第二遍禮後,騎兵營門口的心腹一揮手,無聲下了命令。頓時,數萬騎兵咔嚓一聲齊齊拔出軍刀,閃耀出一片雪亮光芒。他們虎視眈眈對着黑潮一般的農奴軍,臉上沒有絲毫的懼色。反觀謝照,仍然站在最前,不改恭謙溫良的面容,仿似最爲平常不過,正等着自家兄長做出抉擇。

當下,桑麻派步卒傳話下去,農奴軍後退十里,去馬道上紮營。如有厭煩行軍打仗的人,可先行回到塢堡待命。

眼見農奴軍分出三股之一的兵力退回了塢堡,謝照留下一萬人擋在驛臺處,結成保護伊闕皇城的屏障,再帶走剩餘的三萬人,調轉馬頭走向皇宮。

聶無憂語聲淺淡地交付完所有事,一雙亮眼卻不停地逡巡着聶向晚寢居里的那扇窗子,似乎是黑漆漆的夜色吸引住了他的注意。聶向晚站在庭院裡,背對門戶,看似無意,實則是擋住了他的去路。

院子外響起哨兵的馬蹄聲,正說着:“稟公子,有軍情回報。”聶無憂再也顧不上其他事,忙大步走向門外,問道:“是二殿下已經回宮了麼?”隨後聲音便漸漸低了下去。

聶向晚忙提升內力,捕捉院外的低聲細語,聽那哨兵說道:“二殿下帶着大批禁軍已經馳過無極門,向着陛下寢宮去了,二殿下沒有下馬解劍,值守宮掖的校尉也不敢阻攔。”

聶無憂語聲驚異:“難道他想兵諫?”說着,他利索地躍上白馬,一陣風衝向內宮。

現今的聶無憂身兼太常卿及右衛將軍,負責宮掖禁守事務,他再帶兵阻止謝照的逼近,顯得師出有名。他這一去,當是押上全部身家性命,若是謝照果真發動了兵諫,他所帶的一千人絕對不是謝照禁軍的對手。

大隊人馬喧鬧而去,留下一片冷清的庭院,除了門口兩名守兵淡淡的呼氣聲,其餘一切皆是寂靜。聶向晚廣開耳目,凝神聽着極遠處的動靜,似乎,並未發生任何衝突,也沒有任何車馬行進或者兵士吶喊的聲音。

深宮中也許在進行一場兵不刃血的爭鬥,權力的更迭、帝位的嬗變,每個人都有秘而不宣的野心,即使忠誠如謝照,也會臨場起意,奪了兵權。此時的聶向晚猜測不了謝照在想什麼,但她篤信,他不會做出違背謝飛叔叔意願並損害謝族的事情。更何況,聶無憂想要坐擁江山,就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化解這場危機。

聶向晚在內心權衡半天,察覺到聶無憂與謝照纔是真正棋逢對手。看今日一戰,聶無憂頻頻收聚人心,謝照浴血收繳兵權,各自達到了目的。趁着宮亂,聶無憂斬殺大皇子以絕後患,謝照射殺蕭皇后及國師以儆效尤,兩人打着“清君側、肅宮廷”的旗號,不着痕跡地掃清了前進的路途。

聶向晚走進廂房燃燈寫信,告訴謝飛宮中發生的諸事,提及卓王孫身上時,她苦想半天,終究一泯心思,說出他就是葉沉淵所扮的秘密。一是因爲在內中種種細節上不易圓謊,二是因爲倘若爲了私情耽誤大事,她自問沒有任何信心再面對族叔。

她走到窗下,用鐵哨聲喚來灰雁,將書信送了出去。目送灰雁飛上夜空,沒有遭遇到伏擊後,她纔回頭看着院子大門,說道:“進來吧。”

幾名身穿白衣的巫祝抱住雙臂,抖抖瑟瑟走了進來。

聶向晚先用溫言良語替他們壓驚,再問發生了什麼事。巫祝隊長與聶向晚是故交,先前刺殺特使卓王孫時,就多次栽在她手上。今晚,他卻是爲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來。

隊長說,宮中發生動亂,國師已死,蒙府滿門遭劫,府裡的人死的死,逃的逃。謝照吩咐禁軍包圍堂教,將一衆白衣巫祝捆綁起來,押解東海修築幕牆。凡是抗拒者立刻斬殺,沒有絲毫商討餘地。隊長及其餘幾名巫祝趁亂逃脫開來,見宮中四處跑動騎兵,心底害怕不過,就來投靠聶向晚。

“小童姑娘,二殿下是你帶回的人,你行行好,去勸勸他吧。”那名白衣隊長說着說着,忍不住帶着隨衆跪了下來,“二殿下已經殺了皇后、國師,又殺了幾萬甲兵,身上沾的殺氣太重了,我們就怕白衣教衆修完幕牆後,也會被二殿下順手殺掉。”

聶向晚忙扶起隊長的身子,低聲說道:“你們別慌,我先送你們出城,安全後,我自然會去拜見二殿下。二殿下平時爲人良善,不到萬不得已,他決計不會坑殺無辜教衆。”

隊長抹着眼淚起身,聶向晚安撫完畢後,交付他諸多事宜。隨後,他帶着隨衆去旁邊的特使府邸廢墟前等待。

廂房外間燃着一盞燈,葉沉淵在寢室內安睡如故,素淡的光輝滲落進來,讓走近牀邊的聶向晚看清了他的臉。歲月優待於他,未曾蒼老他的容顏,只是讓霜華漸染,冷清了他的眉眼。

聶向晚躊躇一下,低聲喚道:“殿下,該起身了。”

葉沉淵呼吸淺淡,幾不可聞,睡得依然恬靜。

聶向晚又喚兩聲,葉沉淵容貌淡然,似乎沉溺在平緩的睡夢中,再也不願醒來。她躬身侯在一旁,說道:“得罪了。”一邊伸手推了推他的肩膀。

他沒有動,睡得平穩。

她收回手,有些無奈。如果他不醒,她總不能一直這樣推搡下去吧。

“殿下……殿下……”聶向晚抑住心急,依然輕聲喚着。看到他的眉頭似乎蹙了下,隱隱帶些不耐後,她暗歎一口氣,將他的手掌從被子裡抓出來,扯了扯。

“殿下,外面兵荒馬亂,再留在這裡恐怕不安全。”

葉沉淵動也未動,她順勢拈住他的指尖,送到眼前查看。稍稍出力一掐,他的手指便浮現出一層紫色的經絡,與常人不一樣。中過桃花障及沙毒的她自然知道,這是毒素擴散的徵兆,若再不解毒,必然像十年前的她一樣,毒氣向心脈遊走,即使用內力壓制,也不會多活幾年。

他中毒之後便來找她,罔顧自身安危。他不急,她看着卻有些急。

當下,她再也顧不上禮防,握住他的手說道:“殿下出宮之後,應早些找到卓公子配置解藥。”頓了頓,她又想着補上一句:“殿下如果突然薨歿了,華朝邊防缺乏有力控制,過早打過來,對北理也不利。”

言及至此,葉沉淵依然沒有動靜,眉眼皆冷清。

聶向晚再下狠話,逼他清醒:“當然,殿下如果要歿,千萬不可歿在北理地盤上,這樣極不好。”

該說的都說完了,無奈葉沉淵安睡不動,聶向晚頗有些無計可施。她看了一會他的臉,最後輕聲喚道:“阿潛,你身子太沉,我實在是抱不動,你快起來吧。”

葉沉淵在淡淡的風聲月色中睜開眼睛,說道:“還沒到晨起時間,你就這樣喚醒我,十分要不得。”他徐徐起身,被子滑落胸腹間,露出光潔的寢衣領口。

聶向晚避了避身子,問道:“難道殿下聽不見剛纔院外的動靜?”

“很吵是麼?”

“是的。”

葉沉淵淡淡道:“我以爲又是你繞着我的寢宮吵鬧,想闖進來纏住我打石子,睡夢中不甚在意。”

聶向晚聽他提及太子府往事,抿嘴不答,耳廓卻升起一點淺紅。他仔細看了看,說道:“居然知道羞愧,實在難得。”

“殿下請更衣。”

“諸多彪炳往事,你是記不起來麼?”

“中衣及外袍在案盤裡,均是白衣教的衣物,委屈殿下將就一次。”

葉沉淵坐在牀邊再沒有動,聶向晚見狀,拉他起來,又低下眼睛幫他整理窄衫,示意他繼續穿衣。

葉沉淵道:“你喜歡到處遊蕩,穿着我的外袍扮鬼嚇人,嚇不住人就去揪住頭髮鬍子,迫得人家躲避。人家讓你,你得寸進尺,闖進屋將看中的稀奇玩意抓來,堆在糯米身邊。糯米不懂事,咬壞了我的縹緗書袋,你卻學着糯米爬來爬去,在侍從前丟盡了我的臉。”

聶向晚招架不住,低聲道:“往事不提也罷,殿下儘快洗漱,趁天明前出宮。”

葉沉淵伸直手臂,她會意過來,替他穿好中衣。他溫和說道:“隨我回去,想做什麼都依你。”

聶向晚不語。他再說道:“壞事做了這麼多,就想一走了之?”

聶向晚熟知他的話語一向避重就輕,不與他爭辯,以免落入他的口舌陷阱。他大概是看出了她的意圖,趁她在胸前整理衣襟時,對着她的臉笑了笑:“梅花折了枝,鞦韆散了架,就連我放在書房裡的貢品玉章,也被你砸斷了一個角。”

聶向晚抽緊衣帶,三兩步走開,拿來熱水、毛巾、浸汁等物,放置在桌上,再退避到院子裡。她等了一刻,卻不見葉沉淵出來。走進去,發覺他已經洗漱完畢,手裡卻拎着那件白衣教的外袍,左右端詳,似乎在區分着前後衣襟。

聶向晚無奈,再次替他穿好所有的衣物,道聲得罪,將風帽拉上,遮住了他的一半臉容。

葉沉淵露出的半截眼睛裡滿是笑意。

她卻沒有他那般輕鬆,不斷催促他快走。他慢慢跟在後,素白袍子套在他的身架上,鐫刻出一股清貴風骨,在一衆白衣巫祝中猶如鶴立當羣,顯得突出。她回頭一看,擔心不易糊弄過去,就低聲說:“殿下稍稍低下頭,可以麼?”

葉沉淵清淡說道:“天黑路長,低頭不易行走。”

聶向晚請其餘的巫祝徐步向前,走向皇宮正門,自己走在葉沉淵身邊,牽住了他的手。“由我來指引殿下如何行走,成麼?”她壓低聲音,突然出力握住了他的手指。

葉沉淵對於指尖傳來的力道絲毫不在意,挑起嘴角,只稍稍低了低眉。天生的傲骨使然,他不會在任何人面前低下頭,無論是何種處境。

聶向晚懂他,沒有多做堅持,憑藉北理皇帝先前賜予她的紅寶石戒指,帶着一衆白衣人離開皇宮。凡是遇見盤查,她必然巧妙應答。一行人走到首府伊闕外街時,天色熹微,仍可看見躲避戰火的民衆四處穿插,百般呼喚着親人相認。

25 蓄力46 學習4 婚變67 緊逼46 學習141 開戰69 會面96 拆招29 憐惜138 空77 照顧45 禮待126 狙殺49 方響80 故人121 出宮47 波折120 兵變49 方響114 出使18 交手37 夜襲18 交手153 重聚142 說服133 恢復141 開戰51 借兵122 安頓127 解圍36 起舞119 伺候113 試探42 夜會17 舊識34 冷落153 重聚150 預置120 兵變127 解圍3 大婚128 療傷116 追問94 搜查147 海龍6 遺忘10 石窟48 借金61 揚抑53 揣度23 不悔7 安魂36 起舞113 試探10 石窟27 謝郎下6 遺忘40 相會下93 吵鬧36 起舞24 相認30 秘密70 質難51 借兵151 安息24 相認60 相對138 提婚65 忍受1 沉睡30 秘密65 忍受4 婚變96 拆招23 不悔132 防範115 空章節50 契約24 相認69 會面53 揣度28 重逢145 浴血95 聽聞8 求醫141 開戰113 試探43 夜會下90 破曉五20 同行105 空章98 再見61 揚抑72 出逃91 破曉六36 起舞13 承擔92 破曉七29 憐惜
25 蓄力46 學習4 婚變67 緊逼46 學習141 開戰69 會面96 拆招29 憐惜138 空77 照顧45 禮待126 狙殺49 方響80 故人121 出宮47 波折120 兵變49 方響114 出使18 交手37 夜襲18 交手153 重聚142 說服133 恢復141 開戰51 借兵122 安頓127 解圍36 起舞119 伺候113 試探42 夜會17 舊識34 冷落153 重聚150 預置120 兵變127 解圍3 大婚128 療傷116 追問94 搜查147 海龍6 遺忘10 石窟48 借金61 揚抑53 揣度23 不悔7 安魂36 起舞113 試探10 石窟27 謝郎下6 遺忘40 相會下93 吵鬧36 起舞24 相認30 秘密70 質難51 借兵151 安息24 相認60 相對138 提婚65 忍受1 沉睡30 秘密65 忍受4 婚變96 拆招23 不悔132 防範115 空章節50 契約24 相認69 會面53 揣度28 重逢145 浴血95 聽聞8 求醫141 開戰113 試探43 夜會下90 破曉五20 同行105 空章98 再見61 揚抑72 出逃91 破曉六36 起舞13 承擔92 破曉七29 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