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3)

在西華池,胡軍整編第48旅旅長何奇喪命,全旅1500多人命歸黃泉。這樣的結局,絲毫沒有動搖胡宗南攻打延安的任何決策。用胡宗南自己的話來說,那只是“老虎頭上拔根毛而已”。當然,胡宗南嘴上這麼說,眼皮卻直跳,畢竟這是攻打延安前的一個敗局,開局不利呀。

胡宗南吹噓西華池失利只是“老虎頭上拔根毛”,相對他來說,確實不假。他在西北戰場上,現在已部署34個旅25萬餘人,再加上馬鴻逵、馬步芳、鄧寶珊等部隊從西、北兩面配合下,兵力之衆,與丟失一個旅,戰死一名旅長相比,那算得了什麼呢!胡宗南從南線進攻延安的計劃不會變。

攻打延安的軍事會議如期於1947年3月10日在洛川縣城召開。會議開的還算正規,有主持、有議題、有討論、有部署、有總結。胡宗南作爲這次會議的最高首長,只是宣讀了蔣介石的命令和爲部屬發言拍拍巴掌,會上沒有講話。

會上沒話,會下的話可就多了。會議一結束,胡宗南就分別召見軍、師長和參謀長以及空軍司令、特種兵司令“單獨交代”。胡宗南歷來都這樣,總是以“單獨談話”來體現對部屬的信任,很多部屬也十分感激。胡宗南對自己的這一手用人手腕很得意,一直到後來,他兵敗西北時,還揣摩過***的領導人用人是不是與他一樣,比如,對周恩來、對彭德懷;比如彭德懷對張宗遜、對餘秋裡,等等。這是後話。

這時,按照薛敏泉的說法,“**在陝甘寧地區的總兵力很可憐,所謂的正規部隊,就只是警備第1旅、第3旅和一個番號不明的什麼旅,總兵力不過區區兩萬多人,加上地方上的亂七八糟的小部隊,最多也不會超過5萬人。”他判斷:“**主力已集結在臨真鎮、金盆灣、勞山之線,延安附近只留下部分兵力”。薛敏泉是胡宗南的副參謀長,他說的“一個番號不明的什麼旅”,實際上指的就是1縱,只不過他沒弄清楚而已。

胡宗南的“洛川軍事會議”和會後的“個別談話”,都是以薛敏泉的看法爲基礎的,因此,胡宗南進攻延安的線路就清晰起來,最後形成戰鬥部署:以胡宗南主力整編第1軍率整編第1師、第27師、第90師共7個旅組成右兵團,以宜川至龍泉鎮地區爲進攻出發地,在攻佔臨真、金盆灣等地後,沿金(盆)延(安)大路及其兩側地區向延安進攻;以整編第29軍率整編第17師、第36師、第76師和第15師第135旅共8個旅組成左兵團,以洛川至舊縣地區爲進攻出發地,攻佔鹿阝縣、茶坊、牛武、甘泉等地後,沿鹹(陽)榆(林)公路及其兩側地區向延安進攻;整編第10師的5個旅爲預備隊;前方指揮所設在洛川。

爲配合進攻延安,胡宗南還對其他部隊作了調配:寧夏馬鴻逵集團,以整編第18師3個旅組成寧夏兵團,向三邊(安邊、定邊、靖邊)進攻;以整編第81師2個旅組成海(原)固(原)兵團,向隴東地區的環縣進攻。青海馬步芳集團,以整編第82師等5個旅組成隴東兵團,進佔慶陽、合水。整編第22軍由榆林向南配合。

胡宗南如此擺兵,企圖明確,直取延安;戰略意圖清楚,佔領陝甘寧邊區,聚殲**在延安及延安以北地區;戰法合理,逼**東撤,爾後會同華北守軍,殲滅**於黃河以東地區。

讓胡宗南沒有想到的是,他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的前一天,延安也召開了一個萬人“戰鬥動員大會”。他得到這條消息的來源是,機要局從新華社播發的《延安各界戰鬥動員大會》新聞中摘抄來的。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延安召開這次戰鬥動員大會是及時的。此時,在延安只有1縱的獨1旅和358旅,2縱隊的359旅和獨4旅,以及教導旅和新編4旅,總共才6個旅2.58萬人。與胡宗南的兵力之比是1比10呀。再加上延安的裝備老舊,彈藥數量又少,山炮和迫擊炮每門只有20發炮彈,每支步槍子彈不到30發,輕重機槍子彈總計也只不過500發。根據這種形勢,黨中央決定暫時撤離延安。這次大會就是撤離延安前的一次盛大會議了。

因此,這次動員大會的盛況是空前的,除尚未轉移的機關職工、學校師生外,參加會議的絕大多數是從延安周邊趕來的農民和民兵。整個會場人山人海,紅纓槍、步槍和千萬只高高舉起的臂膀,森林般的融爲一體,把延安軍民對蔣介石的憤怒和保衛延安家園的決心,表達得淋漓盡致。

動員大會其實也是一次誓師大會,是一次振奮精神的大會。彭德懷是這次動員大會的主角。是的,他應該是主角。前兩天,彭德懷針對胡宗南大兵壓境,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又遠在晉綏脫不開身,在這關鍵時刻,彭德懷向臨危請命:“主席呀,賀龍同志遠在晉綏,陝北這幾個旅和後勤人員,2萬多人,軍委是否考慮,由我來暫時指揮一下?”當時,主席顯得有點激動,他一手搭到彭德懷的右肩頭,說:“老彭啊!你這是臨危請命,爲黨分憂,肝膽照日月,忠心垂千古啊!中央謝謝www。qb5200。Com你。”就這樣,彭德懷以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身份,統一指揮延安保衛戰。

在動員大會上,彭德懷沒有過多地想起自己這兩天的請命之事,倒是想起延安這塊紅色根據地。這是一座靠窯洞支撐起來的土城呀,當了10年紅色首府,在全國老百姓心目中,它是何等的神聖,它是何等的頂天立地的柱子,抗日戰爭時期,那麼多風雨兇險,它巋然不動,如今,大炮還沒有響就拱手讓給胡宗南,叫人多多少少有點兒心不甘哪。因此,彭德懷的講話極其針對性。他說:“1935年陝北劉志丹只不過3000多人,後來,來了一個徐海東,也不過3000多人。最後,中央紅軍開到陝北也只有7000多人,總共不過1萬5千人。敵人多少呢?我記得是101個團,30萬人。國共兵力對比是20比1啊。我們從南線到西線、從河東到河西,都是無往而不勝,打得東北軍講了和,去抗日了;打得閻錫山心驚肉跳,在太原坐不安穩;打得馬鴻逵損兵折將;打得胡宗南在山城堡一塌糊塗!最後,連蔣介石也在臨潼接受了教訓。今天不同了,胡宗南只有35個旅,還被我們1縱吃掉一個旅,而我們比那時的1萬5千人就多得多了!”彭德懷嘎然而止,大聲朝臺下發問:“同志們說,我們能打勝嗎?”

“能!一定能打勝!”一萬多個聲音一齊回答,這聲音真是排山倒海啊!

彭德懷被這氣勢感染得滿面春風:“是的,我們一定能打勝!”他忍不住揮起有力的手臂,大聲吼道:“過去我們打勝仗,現在我們打勝仗,將來我們還要打勝仗!同志們,我們團結起來,建立民兵游擊隊,配合正規軍作戰,堅決保衛邊區、保衛,讓胡宗南有來無回!”

這一下,會場沸騰了,男人們揮舞手中的傢伙,一個勁地呼口號;女人們的嗓子更尖:“姐妹們,男人上前線,我們女子就做好後方工作,做軍鞋,搞堅壁清野,不給胡宗南那個王八羔子一粒糧食,把他們活活餓死……”

動員大會是激動的,防禦方案是冷靜的。彭德懷保衛延安的思路向彙報過:“以空間換取時間,誘敵深入,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選擇胡軍薄弱和孤立的部分,在運動中予以各個殲滅。以此逐漸削弱胡軍,壯大自己力量,求得戰略形勢的根本改變。”

主席同意了:“延安的一切全交給你老彭了,延安的黨政軍民,好幾萬人哪,連同我的這個腦袋,全交給你了!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就意味着彭德懷的戰役戰略思想,是保衛延安的最高指示。彭德懷的責任重哪。於是,他決定,在南線,重點在鹿阝縣、臨真地區進行機動防禦,節節抗擊。戰役部署爲:以教導旅和警備7團5000餘人組織防禦兵團,教導旅佔領臨真、金盆灣地區構築陣地;警備7團佔領牛武、茶坊地區構築第1道和第2防道御陣地;1縱358旅和獨1旅及新編4旅爲戰役預備隊,位於鹿阝縣西南地區待機。

彭德懷如此擺兵,企圖明確,主動撤出延安,以驕敵之兵,製造胡宗南的錯覺,讓他在指揮上盲目樂觀、輕舉妄動,爭取解放軍在被動中的主動,求得大量殺傷胡宗南部隊的有生力量;戰略意圖清楚,即戰略上是內線的、防禦的、持久的;戰法合理,拉到延安以外地區打,也就是說,是外線的、進攻的、速戰速決的。

就這樣,在西北戰場上,彭德懷和胡宗南開始布兵排陣,展開角逐了。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集團發起了全線進攻。胡宗南是連連下達推進命令呀,可是,他的部隊卻遇到布在一線的解放軍教導旅和警備7團的奮力抗擊,3天3夜的激擊,胡宗南的12個旅同時展開進攻,卻寸土未進!

到了3月16日,彭德懷見胡宗南投入的兵力更多,便重新調整部署,把戰略預備隊也用上了,組成3個防禦集團,從3個不同的方向,全面抗擊胡宗南進攻。這3個防禦集團和防禦的主要方向分別是:以獨1旅、358旅和警備7團爲右翼,歸張宗遜和廖漢生指揮,在道佐輔、甘泉、大小勞山、清北溝、山神廟地區組織防禦。以教導旅在南泥灣、金盆灣、臨真、松樹嶺地區組織防禦;調晉綏軍區王震2縱西渡黃河參戰,與教導旅一起爲左翼。新4旅位於中央,在廟爾樑、程子溝、三十里鋪地區組織防禦戰鬥。

頭3天的戰鬥,讓胡宗南長了一點記性,他再也不讓步兵在前面徒勞地開道了,而改用一上來就大炮飛機先行,不管三七二十一,飛機先飛它一通,轟炸一氣,大炮連發一通,炮聲響它一陣。然後,緊接着就是整團整營的大部隊集團衝鋒,打死了一批,又上來一批,好像他就知道解放軍每人只有30發子彈似的,存心要讓解放軍出洋相。其他方向不說,單投放在1縱正面的胡宗南“左兵團”兵力就達8個旅之多。每個波次衝鋒由遠至近,漫山遍野,人頭如同撤下一片黑芝麻,密密點點,弄得一些新入伍的新同志端着槍,不知道瞄誰纔好。

起初,1縱獨1旅的陣地在麻子、白家山、大小勞山、楊莊科地帶,358旅716團在甘泉西北山,重點保障獨1旅右翼安全。715團和8團都在稍稍靠後的大勞山、楊家科一線設防,充當第2梯隊,一旦前面防線被沖垮後,他們就成了第1梯隊。這樣交替掩護、節節撤退,讓胡宗南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慘重的代價。

愈是難啃的骨頭愈想啃,愈是難打的仗愈想打,這是軍人的通病。胡宗南也不例外。這次,他算是打上了癮,那種死千人得一寸土地的勝仗,其得勝的興奮點總是感覺好極了。於是,胡宗南倚着上風口越打越來精神,命令整編第29軍第17師、第36師、第76師和第15師第135旅,傾巢出動,從洛川、舊縣地區出發,沿途飛機大炮開道,陣勢是一路風光。早在進攻之前,胡宗南曾許下金諾:第一個攻進延安的,獎賞百萬!“有賞”歷來就是國民黨軍的老手段,可這次的話傳到了下面,卻走了樣,有的把100萬說成300萬,結果,層層效仿許諾,到最後,連連長排長都在喊:“衝啊!誰得頭功,老子給賞錢!”

戰鬥打得極爲殘酷。胡宗南的飛機、大炮完全是一副滿門滅族的架勢,炮彈和炸彈是一輪一輪的上,獨1旅防線上的陣地被炸得翻天又覆地,蓬鬆的土石,隨手找一把放在鼻子底下聞一聞,都嗆得人咳嗽。然後,獨1旅和358旅的官兵交替着“且戰且退”,獨1旅下來了,358旅頂上去,358旅撤下了,獨1旅靠上去。撤下來的部隊,一到新陣地,二話沒說,首先就是挖洞修工事。前面部隊的指戰員見胡軍的飛機大炮一響,立刻躲避一下,轟炸一停,趕緊鑽出來阻擊。就這樣,他們拼命抗擊,交替後撤。胡宗南整整攻擊了一天,才前進了5公里。

戰鬥一直打到3月18日,黨中央及延安各機關、學校都已安全轉移,羣衆也疏散完畢。1縱又繼續與胡軍頑強戰鬥了一天,到3月19日上午,1縱撤出延安。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6/7)第二部 太原(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二部 太原(1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十六章 淮海嘯(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五章 豫皖劍韻(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1)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二部 太原(2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第二章 烏雲密佈(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二部 太原(1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1)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二部 太原(16/17)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二部 太原(1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二部 太原(1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六部 大潛伏(12、13)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小序 賀炳炎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六部 大潛伏(12、1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
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6/7)第二部 太原(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4/1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1)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4、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5)第六部 大潛伏(1、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1)第一節 急中生智:幾句話嚇退一個旅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二部 太原(11)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9)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3、4)第十六章 淮海嘯(1)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2)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六章 劍指豫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五章 豫皖劍韻(3)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1)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9)第二部 太原(2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章 力挽狂瀾(3)第十四章 王近山重仗劍(2、3)第二章 烏雲密佈(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六章 淮海嘯(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4)第二部 太原(11)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7)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1)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2)第十五章 襄樊役(2)第二部 太原(16/17)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4)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二部 太原(13)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二部 太原(18)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0/31)第六部 大潛伏(12、13)第四章 突出重圍(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7)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十六章 淮海嘯(3)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9)小序 賀炳炎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3)第六部 大潛伏(12、1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1)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