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

2260軍最後一次剿匪作戰是進剿懋功。

1950年的懋功,可以說是“水淺王八多”。這裡聚集的匪首有蔣介石從成都逃往臺灣前夕,親自委封的“甘青川邊遊擊根據地”中將總司令周迅宇,中統特務、“川康**聯盟救”總司令劉野樵,國民黨軍第72軍副軍長傅秉勳少將,專員何本初,成都北較場中央軍校少將教育長兼“遊幹班”主任王旭夫等少將級軍官20多人。之所以有這麼多人物彙集在這裡,無非是這裡雪山林立,江河隔絕,林深路險;窮途末路的匪首們,都躲進了這個自以爲高枕無憂的“懋功保險箱”。

根據的“望你們繼續努力,爲乾淨剿滅殘存匪衆4萬人而奮鬥”的指示和西南軍區的命令,60軍179師兵分三路,直搗懋功。據稱,懋功縣有3餘萬匪衆。

9月10日,179師師機關和直屬隊從灌縣出發,翻越120餘里的巴朗山,經日隆關,18日進至沃日河谷的達維鎮。

535團團長奉伯常率領3連、4連、7連、9連和機槍連也從茂縣出發,經雜谷腦翻越90裡的紅橋山進至雨河口,於19日拂曉佔領了懋功、外八寨、木坡場。

536團2營到達懋功後,俘國民黨軍第9旅旅長羅厚義,中統特務、國民黨懋功縣書記陳宗朗,中統特務肖和臣等200人。

懋功號稱有3萬匪衆。60軍179師分三路進攻,輕取懋功,令人費解。

這也讓179師參謀長兼茂縣軍分區副司令員、進剿懋功前進指揮所最高軍事指揮官門國樑感到一絲絲擔心。

果然不出所料,門國樑的擔心變成了現實。

當地的女首匪楊永貞和“**聯盟軍”總司令劉野樵帶領萬餘名土匪,將懋功縣城突然包圍得如鐵桶一般。此前兩天,原來是他們撤出了懋功縣城。

當天,土匪發起了進攻。他們裝備輕,爬山快,以多隊形、多小組向城內陣地接近。守城連隊指戰員們居高臨下,用手榴彈炸退了土匪的進攻。

第2天,土匪們見攻城受挫,又糾集了萬餘人趕來,一齊向城內進攻。一時間,敵衆我寡,形勢一下子嚴峻了起來。激戰兩天兩夜後,守城部隊也相當疲勞,這時,縣城屏障高家山失守,一個排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門國樑分析認爲,懋功一無城牆,二無陣地,對於防守一方極爲不利。這一點,顯然土匪們比門國樑更清楚。如果這時要求軍裡派增援部隊,單從灌縣和雅安方向開進,至少需要10天時間。顯然,懋功是守不住了!門國樑最後決定,西撤丹巴縣。

當門國樑把這一決定上報川西軍區和西康軍區時,並開始着手主動撤退丹巴縣集結的準備。

川西軍區同意了門國樑的計劃。

1950年9月22日,黃昏之後,門國樑帶着3個連隊,藉着夜色的掩護,撤向丹巴。

懋功再度淪於匪手。

1950年12月,中央軍委命令60軍率179師、180師、181師奔赴朝鮮戰場,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60軍178師留川剿匪。張祖諒因身體狀況,留川西軍區工作。61軍軍長韋傑調任60軍軍長職務,率60軍赴朝作戰。

60軍主力部隊離開四川開赴中朝邊境後,留在川西的178師繼續展開剿匪工作。1951年2月,第二次向懋功進剿拉開了序幕。

60軍178師532團和西康軍區555團,在178師師長溫先星的率領下,從寶興縣翻越夾金山,直插懋功。

退居在丹巴縣境內的60軍179師參謀長門國樑接到電令,也立即整理部隊,回師懋功,予以配合。

又是一個沒有想到,當門國樑率5個連隊沿小金河東上,532團和555團經美諾溝向西,東西合擊懋功時,懋功的土匪沒有任何抵抗。2月9日,第二次解放了懋功。

然而,疑點又出來了:成千盈百的土匪又到哪裡去了呢?

原來,女匪首楊永貞“靈活運用”了游擊戰術。溫先星率部剛進懋功,立足未穩之時,楊永貞又殺了一個“回馬槍”。

顯然,楊永貞是經過精心準備的。他們開始漫天放槍,遠遠地形成合圍之勢,但是,他們又圍而不打。楊永貞告誡土匪:“敵退我進,敵進我退,這是***的游擊戰術。這回我要以其之矛,攻其之盾,讓***也吃吃這種戰術的虧,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事實確實如楊永貞所言,楊永貞日圍夜擾。解放軍終因兵力有限,被迫撤離懋功。

1951年3月7日,懋功二度失守。

溫先星和門國樑從兩次懋功失利中覺得,土匪的游擊戰無非是不和我們接觸。因此,他倆建議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消滅這股土匪。川西軍區採納了他倆的意見。

1951年3月25日夜,集中包括178師在內的8個營的兵力,突然發起懋功的進攻。

“頂住,頂住!堅決保住指揮所。”女匪首李永貞自己騎上馬,來回亂竄。怎奈解放軍攻勢太猛,她也無路可逃。

戰至3月26日中午,解放軍8個營通力合擊,迎着飄零的飛雪,三進懋功,徹底解放了這座縣城。女匪首李永貞、“甘青川邊遊擊根據地”總司令周迅宇,“川康**聯盟救”總司令劉野樵,國民黨軍第72軍副軍長傅秉勳,成都北較場中央軍校少將王旭夫被俘。

1951年6月,在成都對李永貞、周迅宇等匪首召開了公審大會,並立即執行槍決。

60軍原軍長、川西軍區副司令員張祖諒在成都公審大會上,與178師師長溫先星交談。張祖諒說:“四川匪亂已基本平息,你們師要做好時刻赴朝作戰的準備。”

溫先星問:“聽說,180師在朝鮮吃虧嘍!”

張祖諒沒有回答,眼睛向東眺望一個遙遠的地方……許久,張祖諒說:“軍人是和平的朋友,戰爭的敵人!”

溫先星似乎突然有了一種預感,老軍長有赴朝鮮作戰的預兆,難不成還要再次擔負60軍的重任?!

沒有想到,不久,溫先星的預感果真變成了事實。

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引 子第二部 太原(22/23)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2:膽量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十五章 襄樊役(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六部 大潛伏(3、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二部 太原(25/26)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六章 劍指豫北(3)引 子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1)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0)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6/7)
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2)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3)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第 八 章 六營集風波(1)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0/1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2)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9)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9)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6/17)第九章 葫蘆河畔(1)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3)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4)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8)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2)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4)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1)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9)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2)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2)第十五章 天下第一團的由來(3)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第二十一章 將軍洞 ? 星裡湖(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6)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4)引 子第二部 太原(22/23)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2:膽量第二十章 基谷山 ? 牡丹峰(3)第十五章 襄樊役(1)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7)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廿一章 百戰經典?金城防禦(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十一章 延安!延安!(2)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六部 大潛伏(3、4)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2)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二部 太原(25/26)第十八章 怪事:投降只舉一隻手(1)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7)第四部 皮旅:一八一師(18/19)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5)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8)第六章 劍指豫北(3)引 子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2)第 九 章 羊山集(1\2)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1)第 九 章 羊山集(3)第二章 烏雲密佈(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20)第三章 血洗大楊湖(1、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3)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4)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8)第十章 暴雷驚電連天掃(5)第十六章 西府戰役(4)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4)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32)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