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兵制

二六、兵制

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沒有表現出它應當擁有的實力,有各方面的複雜因素。實際上這個帝國擁有的領土面積在歐洲僅次於俄國,比德意志第二帝國要大,5200萬的龐大人口數量也僅僅少於俄國和德意志第二帝國。論工業水平,奧匈帝國每年的煤產量爲5800萬噸,鋼鐵產量爲270萬噸,這些與法國相當。但石油產量爲257萬噸,是歐洲最大的產油國,而且冶金和機械工業能力無論是產量還是製造水平都要超過法國,僅次於德國和英國,遠遠要高於沙皇俄國。

奧匈帝國陸軍的裝備水平在歐洲也僅次於德國,擁有世界上裝備最精良的炮兵部隊,而且從來也不缺少軍事人才。在普奧戰爭失敗後,奧地利人很快吸取了普魯人的經驗,建立起了自己的總參謀部和國內的戰爭動員體系。

奧匈陸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複雜的民族成份,並由此而導致複雜且有些混亂的軍隊指揮體系。

作爲二元君主國旗下的奧匈陸軍正規軍本身《頂〈點《小說就由三部分組成:帝國國防軍,皇家和王家地方防衛軍,王家匈牙利地方防衛軍。根據帝國法律,除了帝國國防軍,構成帝國陸軍最主要部分的兩支地方防衛軍卻不可在帝國境內隨意調動。這是個大問題,實際上帝國陸軍部能夠直接指揮的大概只有不到三十萬人的帝國國防軍,如果想動用地方防衛軍,必須得到奧地利或是匈牙利地方議會的授權。

另一個主要的問題是來自帝國國內二十多個民族的士兵在帝國國防軍內被簡單劃分爲60多個奧地利步兵團和40個匈牙利步兵團,奧地利步兵團使用德語指揮,而匈牙利步兵團則使用馬扎爾語,卻不管這些部隊的民族結構。這在平時是沒有問題的,士兵們都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不會因語言問題而引起指揮不靈。但到了戰時,大量新新徵召入伍的農民可不是誰都能聽懂指揮官所說的話。德語還好些,複雜拗口的馬扎爾語連李海頓都感到頭疼,更不用說那些使用羅馬尼亞語、克羅地亞語、斯洛文尼亞語、捷克語和波蘭語的農民了。在奧地利步兵團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那些來自波西米亞、波蘭和意大利語區農民也聽不懂指揮官說的是什麼,這就造成了整個指揮系統的崩潰。

這種現象在地方防衛軍中要好許多,那些來自本鄉本土的下級軍官對士兵們所使用的語言要熟悉得多,這就是在歐戰時期戰場上,作爲主力的帝國國防軍的表現甚至遠不如地方防衛軍的主要原因。

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政治上的,高層擔心操着同一種民族語言的部隊更容易發生暴亂,而且議會中佔有絕對話語權的德意志和馬扎爾貴族們也不願意讓其他民族來分享他們手中的權力。

另一個問題是陸軍的編制。

帝國陸軍最大的戰術單位編制是團級,這在早期是夠用的。但隨着迅速的工業化發展,團級指揮單位已經不能承擔單一的戰術性作戰任務。在一場大的戰役中,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規模都以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計算,只有2600人的步兵團編制就已經根本不能承擔單一的戰術任務。

戰術基本單位的編制在這個工業化時代最少應該是師級,甚至可能應當是軍級編制。

而且奧匈帝國陸軍的四單位編制也過於臃腫,日本人的二-四制師團間位雖然也有點過於龐大,但奧匈陸軍的編制比日本人還差勁。實際上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裡已經爲基本戰術編制作了很好的解釋:在未來的戰爭中,一個基本的戰術單位要承擔兩個方向的任務,即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一支預備單位要隨時準備投入到主要目標的戰鬥之中去。

這就是各國陸軍採用三三制編制的原因和優點,李海頓雖然不知道這些理論,但後世所有國家的陸軍編制都採用這種三團、三營、三連式的編制自然有它的道理。李海頓建議將帝國陸軍的基本戰術單位編制擴大爲步兵師,並採用三營制的步兵團編制卻被弗蘭茨皇帝和陸軍部給拒絕了。

陸軍部的理由是這樣做增大了控制的風險,而老皇帝也有這方面的擔心。況且皇帝對陸軍的影響也有限,軍隊主要的權力在陸軍部和總參謀部手上,而李海頓所提出的單獨組建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捷克、蒂羅爾和波蘭步兵師的建議無疑會削弱德意志人和馬扎爾人對軍隊的控制權,他們也擔心所謂的反叛。

其實這一點有些過於小心,經過多年培養的各民族貴族軍官對於帝國的忠誠毋庸質疑,他們對皇帝的忠誠有時甚至超過了德意志人。比如維也納暴動期間,克羅地亞人保護了皇室的安全,並出兵平息了德意志社會黨人在維好納所發動的叛亂。再比如來自塞爾維亞族的博洛耶維奇家族多年以來一直忠心耿耿地爲了帝國而與塞爾維亞人作戰。

他們不會效忠另外一個民族,但卻會忠於帝國。

當然,臨時徵召的農民們可沒有這樣的覺悟。

戰爭的勝負不應該建立在臨時動員所拼湊起來的部隊身上,其實就是單一民族國家也是如此,那些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的戰鬥力過於低下,除了爲敵人增加戰功外幾乎就再也沒有什麼作用。即使是被洗腦了日本人也不例外,二戰後期的皇軍與侵華戰爭初期的部隊的戰鬥力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建立一支訓練有素,高度職業化的軍官軍伍和軍隊纔是根本。

李海頓的影響力根本無法說服陸軍部和帝國議會改變陸軍編制,實際上即使是弗蘭茨皇帝也沒有這個能力,何況他也沒有這個心思。

他只能鑽空子。帝國陸軍深陷於政治漩渦裡,無法自拔,任何一點改變都會觸動到各方的利益,況且奧匈帝國的情況更加複雜許多。相比而言,新興的帝國海軍卻擁有着特有的優勢,它雖然受陸軍部領導,預算也受戰爭部和議會的挾制,但卻擁有較高的自由度,並且置身於政治鬥爭之外。

這點就大有可爲。

帝國海軍的港口和基地都設有衛戍部隊和要塞守備部隊,名義上這些守備部隊歸海軍司令部指揮,但實際上各要塞司令部的人員任命卻由陸軍軍政部管理。李海頓想要作的是擴充這些守備部隊和軍艦上的水兵部隊人數,當然,在這之前,他需要拿回這些部隊的人事權。

這些還算容易辦到,畢竟他們目前歸他指揮,況且隨着守備部隊規模的擴充,指揮官們得到的晉升機會也會增加許多。

李海頓的想法是建立海軍陸戰隊,但是如何編制卻是個問題,他使用了後世一個常見的編制——陸戰旅。想到這個詞時李還頓不由想到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組建之初也因害怕陸軍的反對也採用了這個詞,也許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變通的作法,兩步兵團編制的陸戰旅在人員編制時規模甚至要超過了陸軍的步兵師,這實際上就是改換了個名字的說法。

團級單位被稱作了大隊,營級爲中隊,而連級則是小隊。每個小隊下轄三步兵排和一個火力支援排,至於班、排,估計就沒人再跟他計較了。

十博洛耶維奇125 出航一〇八託卜魯克一六在路上八改變現在就開始26 日本參戰52 相持129 菲律賓二157 琉球海戰五81 目標阿非利加二128 菲律賓一151 反攻三110 助力92 海嘯五三七戈本號110 助力八四比薩拉比亞二139 兵進中亞一151 反攻三一四二海神之戟五41 南京一80 目標阿非利加一六二帝國結構一六〇市場和干預一〇七北非十六十年126 駛向戰場107 庫班戰役三170 對立的戰略99 戰略三機械廠43 南京三五九突破24 大葉尼塞戰役四七十意大利二一〇二我的世界151 反攻三139 兵進中亞一三十武器的進步15 鋼鐵一一六日落法蘭西五341 南京一一四九曙光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二六兵制104 緬甸二26 日本參戰79 黃色計劃二25 大葉尼塞戰役五一五八烏拉爾二三九炮戰一三六激流二五三準備131 菲律賓四166 半島登陸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07 庫班戰役三76 怒海爭鋒四102 轉折三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59 琉球海戰七64 出埃及125 出航118 蘇門答臘六一五五分裂126 駛向戰場七十五塞爾維亞60 高加索空戰二三五海上示威148 制導火箭39 利益二六十大合圍七六艦長117 蘇門答臘五七遠東一六一援建計劃42 南京二26 日本參戰一〇九託卜魯克二35 逆海一66 中國工業101 轉折二11 海空對抗二一五九休戰106 庫班戰役二一一四日落法蘭西三152 反攻四一五四翻版馬歇爾二十三德國造船廠166 半島登陸160 復仇之火一30 支持75 怒海爭鋒三128 菲律賓一157 琉球海戰五八七牽制作戰四六普熱米爾二三九炮戰86 直布羅陀二
十博洛耶維奇125 出航一〇八託卜魯克一六在路上八改變現在就開始26 日本參戰52 相持129 菲律賓二157 琉球海戰五81 目標阿非利加二128 菲律賓一151 反攻三110 助力92 海嘯五三七戈本號110 助力八四比薩拉比亞二139 兵進中亞一151 反攻三一四二海神之戟五41 南京一80 目標阿非利加一六二帝國結構一六〇市場和干預一〇七北非十六十年126 駛向戰場107 庫班戰役三170 對立的戰略99 戰略三機械廠43 南京三五九突破24 大葉尼塞戰役四七十意大利二一〇二我的世界151 反攻三139 兵進中亞一三十武器的進步15 鋼鐵一一六日落法蘭西五341 南京一一四九曙光一二八埃及戰記二二六兵制104 緬甸二26 日本參戰79 黃色計劃二25 大葉尼塞戰役五一五八烏拉爾二三九炮戰一三六激流二五三準備131 菲律賓四166 半島登陸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07 庫班戰役三76 怒海爭鋒四102 轉折三一四〇海神之戟三159 琉球海戰七64 出埃及125 出航118 蘇門答臘六一五五分裂126 駛向戰場七十五塞爾維亞60 高加索空戰二三五海上示威148 制導火箭39 利益二六十大合圍七六艦長117 蘇門答臘五七遠東一六一援建計劃42 南京二26 日本參戰一〇九託卜魯克二35 逆海一66 中國工業101 轉折二11 海空對抗二一五九休戰106 庫班戰役二一一四日落法蘭西三152 反攻四一五四翻版馬歇爾二十三德國造船廠166 半島登陸160 復仇之火一30 支持75 怒海爭鋒三128 菲律賓一157 琉球海戰五八七牽制作戰四六普熱米爾二三九炮戰86 直布羅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