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多格爾沙洲(十八)

在進行了將近二十分鐘激烈的炮戰之後,克里斯蒂安上將終於是扛不住了,他的艦隊忍受着數量超過他近一倍的英國大口徑炮彈的轟擊。6:17分,他下令艦隊轉向東南撤退,脫離戰鬥。

由於海上濃霧和德國驅逐艦所釋放的煙霧阻隔,威爾遜並沒有意識到德國艦隊已經開始撤離戰場。6點24分,位於英國艦隊前方的“馬爾博羅”號艦橋前部被一枚從德國驅逐艦所發射的超遠程魚雷所命中,發生爆*炸,全艦右傾7度。而“馬爾博羅”號的報告卻說是觸到了水雷。這給威爾遜造成一種感覺,即德國戰艦向東南撤退是種圈套,意圖將英國艦隊引入佈雷區,於是遲遲不敢作出決定。

克里斯蒂安的主力艦隊脫離了與英國艦隊的接觸。直到十分鐘之後,英國艦隊才意識到了德國人已經撤退,於是威爾遜上將又下令艦隊轉向東南方向進行追擊。

英國人的災難來了,英格諾爾中將帶着德意志艦隊其餘的戰列艦終於是趕到了戰場。

位於戰場上的艦隊指揮官們並沒有特別留意戰場上的形勢,但是在基爾海軍司令部坐鎮的維克多大公和帝國海軍大臣蒙特庫利埃元帥卻敏銳地意識到了英國本土艦隊被分作了兩塊,這是一個機會!

於是皇儲通過基爾海軍基地的無線電臺用電報告訴英格諾爾中將,令其轉向西南,去與弗蘭格爾上將一起去夾擊位於戰場西面的英國艦隊。

6點31分,隔着迷濛的海霧,“巴勒姆”號上的觀察員們注意到側方的海面上,一長排的德國戰艦從東面斜插了過來。前面的德國戰艦開火了,東南方向的海面上一排炮口發出的火光在濃霧和黑煙中閃動着。

托馬斯少將站在“巴勒姆”號的艦橋上看到這種場景咋舌不已,他意識到自己有可能會落入到德國人所設的陷阱當中。他後面的英國艦隊正以20節航速向着英格諾爾已經展開的戰列線開去,根據教科書上的典範,這是最糟糕的情形。

前方的德國艦隊已經展開隊形,用全部側舷火力在向英國艦隊開火,而英國戰艦隻有當先幾艘才能還擊。局勢十分危急,托馬斯少將一面下令艦隊緊急向西轉向,一面向威爾遜報告這邊發生的緊急情況。

排水量超過3萬噸的“女王”級戰列艦小山般的體形看上去有些笨拙,實際上在轉向時卻相當的靈活。在高速下,這艘戰列艦僅僅用了2分多鐘就完成了轉向動作。一排炮彈打過來,在“巴勒姆”號舷側激起高高的水柱。透過散去的硝煙,可以看到德國戰列艦隊的輪廓在海面上越來越清晰。

“拿騷”號一馬當先處於德國艦列的最前方,它的桅杆上懸掛着英格諾爾的中將旗,在四艘“拿騷”級之後,是施密特中將所指揮的第一戰列艦隊的四艘“赫爾戈蘭”級,最後面是馬洛夫少將所率領的四艘“梅克倫堡”級前無畏戰列艦。

6點33分,英國戰列艦隊開始艱難轉身。在英國艦長們和輪機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也要歸功於平時的嚴格訓練,居然沒有發生任何的碰撞事故。托馬斯少將命令“巴姆姆”號和“勇士”號全力攻擊正在接近的四艘“拿騷”級戰更艦,以掩護後面的戰列艦完成轉向。

一發12英寸炮彈命中“勇士”號的前部裝甲板,鑿開了一個兩英尺的大洞,艙室裡共灌進近80噸海水;碎片四濺,還有一發12英寸炮彈擊壞了左舷最前端的6英寸副炮。“巴勒姆”號在轉向的時候被“萊茵蘭”號射出的一發12英寸炮彈擊中,“X”炮塔起火,後部幾個艙室中立即充滿了致命的毒氣。

“勇士”號後面的“巨人”號在短短2分鐘內被大口徑炮彈命中4發,“大力神”號則被命中3發炮彈。最痛苦的10分鐘過去後,英國艦隊終於掉過頭來向東北方向開去,躲過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危機。

此時已經是黃昏,一輪血紅的太陽正懸掛在海平面之上,殘陽的餘暉將天空變成絢爛的紅色。看到援兵趕到,弗蘭格爾命令艦隊加速,意圖攔截在英國艦隊的前方。與此同時,英國艦隊也已經完成了轉向。

希佩爾命令麾下的兩艦將火力集中到了“聖文森特”號身上,僅僅兩輪齊射過後,一發350毫米穿甲彈就命中了它的舯部,正好擊穿了Q炮塔後部的裝甲板;1分鐘後,又一發350毫米炮彈從頂部鑽入這座炮塔內部並且爆*炸,炮塔射擊指揮官安德森中尉雙腿被彈片削斷,其餘炮手全部陣亡。炮室的發射藥着火,並蔓延到下面的輸彈艙。謝天謝地,這些火藥並沒有像“瑪麗王后”號一樣蔓延到了炮塔下部的彈藥室。

打擊接連而至,一發炮彈擊中了X炮塔前的小艦橋,除了一名水兵被爆炸的氣浪拋出,其餘53名官兵在瞬間被殺死。

此時德國艦隊已經測定距離,射擊更加集中精確。一發炮彈落在“聖文森特”號的艦橋上,整個艦橋猛的一震,每面牆壁都在震顫發抖。幸好角度不夠,未能擊穿這艘戰列艦的裝甲板。當毒氣終於散去後,這艘英國戰列艦司令塔指揮室的艙門已經被爆炸震開並且卡死,外面的雷鳴和咆哮清晰入耳,又一發炮彈帶着尖嘯聲落下,艦橋的裝甲板被扭曲成奇怪的形狀,海圖室和裡面的人永遠消失了。

此時,弗蘭格爾艦隊前面的五艘戰列巡洋艦距離英國艦隊只有9000米遠,在這個距離上,即使是戰列艦上最厚的裝甲也形同薄紙。6點48分,他們接到“巴勒姆”號上的旗語,“向東北方向撤退!”。

剛完成轉向的“壯麗”號艦橋後部被擊中,飛舞的彈片扎進觀測室,第三槍炮官和測距儀旁邊的官兵當即陣亡。火焰在炮塔甲板上肆虐,經過通風筒鑽進右舷引擎室,把冷卻器變成一攤垃圾。同樣的悲劇在每艘英國戰列艦上重複着,6點52分,當所有的戰列艦成功轉向後,三艘“聖文森特”級和三艘“柏勒洛豐”級都已經變成了一堆廢鐵。

幾乎每艘英國戰列艦都捱了十枚以上的炮彈,艦體上部一片狼藉,身上到處冒着火光,冒出的黑煙遮蔽了一大片的海域,以至於側面距他們只有11000米遠的德國戰列巡洋艦上的炮手都無法捕捉到目標的蹤跡。

七十、加利西亞(六)七二、加利西亞(八)十一、火炮發展三四、馬耳他(四)四、淺海獵殺(二)七五、墨西哥皇帝(一)六八、貝魯特四三、非洲戰場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二、戰前準備六七、聖城(一)七二、加利西亞(八)七九、坦克六六、疑惑六八、入侵墨西哥三五、戰棋?(一)三四、戰爭開始了(二)五九、造艦問題(一)七七、連發步槍(一)七、設計十六、三脹式蒸汽機四九、聖誕節三十、再次被秒三、 夢境或遊戲?五七、內務六四、反應(二)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三八、新的任命二三、日常七四、海上戰局三三、戰爭開始了(一)四七、再次遠航七四、威悉演習(二)四六、出發準備六十、奔流(一)十七、鋼鐵廠五五、電機時代(一)二五、前無畏四七、再次遠航四二、飛機二五、自行車二九、目的三六、戰棋?(二)四二、飛機十三、外貿戰艦四七、艦隊調整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八三、內燃機三三、戰爭開始了(一)五三、海殤(一)五一、會議四二、第一筆生意七八、炮擊五三、海殤(一)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四九、水面艦隊四七、再次遠航四四、非洲鐵路四一、頑強五五、海殤(三)七六、海神之語(二)二五、自行車五二、驚險歸程七四、威悉演習(二)二、非洲(二)十四、造艦技術三十、再次被秒二二、變革十、多格爾沙洲(一)五九、方向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四十、家庭五、北海迷霧(一)六一、帝汶海戰(一)五二、發現十四、造船二七、戰爭氣氛三、淺海獵殺(一)三九、輕武器七六、獵物(二)十七、多格爾沙洲(八)六五、奔流(六)二九、最強前無畏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三、日常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七、設計五九、方向四一、頑強十七、多格爾沙洲(八)七二、開礦計劃無題四九、鋼鐵輪船七七、追逐二九、目的六六、疑惑六三、奔流(四)六八、入侵墨西哥四七、保住布魯克十七、多格爾沙洲(八)
七十、加利西亞(六)七二、加利西亞(八)十一、火炮發展三四、馬耳他(四)四、淺海獵殺(二)七五、墨西哥皇帝(一)六八、貝魯特四三、非洲戰場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二、戰前準備六七、聖城(一)七二、加利西亞(八)七九、坦克六六、疑惑六八、入侵墨西哥三五、戰棋?(一)三四、戰爭開始了(二)五九、造艦問題(一)七七、連發步槍(一)七、設計十六、三脹式蒸汽機四九、聖誕節三十、再次被秒三、 夢境或遊戲?五七、內務六四、反應(二)四十、經濟發展方式三八、新的任命二三、日常七四、海上戰局三三、戰爭開始了(一)四七、再次遠航七四、威悉演習(二)四六、出發準備六十、奔流(一)十七、鋼鐵廠五五、電機時代(一)二五、前無畏四七、再次遠航四二、飛機二五、自行車二九、目的三六、戰棋?(二)四二、飛機十三、外貿戰艦四七、艦隊調整十二、多格爾沙洲(三)八三、內燃機三三、戰爭開始了(一)五三、海殤(一)五一、會議四二、第一筆生意七八、炮擊五三、海殤(一)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四九、水面艦隊四七、再次遠航四四、非洲鐵路四一、頑強五五、海殤(三)七六、海神之語(二)二五、自行車五二、驚險歸程七四、威悉演習(二)二、非洲(二)十四、造艦技術三十、再次被秒二二、變革十、多格爾沙洲(一)五九、方向八一、海戰與技術進步(二)四十、家庭五、北海迷霧(一)六一、帝汶海戰(一)五二、發現十四、造船二七、戰爭氣氛三、淺海獵殺(一)三九、輕武器七六、獵物(二)十七、多格爾沙洲(八)六五、奔流(六)二九、最強前無畏三八、蒙蒂基里亞戰役二三、日常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七、設計五九、方向四一、頑強十七、多格爾沙洲(八)七二、開礦計劃無題四九、鋼鐵輪船七七、追逐二九、目的六六、疑惑六三、奔流(四)六八、入侵墨西哥四七、保住布魯克十七、多格爾沙洲(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