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徐家將

“咒得幾個門人又是打拱又是作揖。連聲給他賠兒抱一聲,便與哥徐良踏入府門而去。看來三叔到是個謹慎之人,不止五十壽誕刻意低調,這座官邸也與二品大員的身份毫不相襯。自己去過幾次黃潛善的府邸,他一個徵訛閣侍制,戶部侍郎,四品官,其府第之奢華,讓三叔這宅比起來。就跟鄉下破瓦房一般。來到客堂上,先到的十幾位賓客坐在一起。正熱烈地談論着什麼。徐紹一身便裝,高坐主位,見徐衛進來,便起身上前相迎。

“給三叔賀喜,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徐衛長揖一拜,徐紹伸手扶起,連聲稱好。隨即便向在場賓客引薦自己這位侄,原來,這在座的幾乎都是樞密院佐官以及個別故交好友,並無一位其他朝大

有人見徐衛不止空手而來,腰裡還插把刀,取笑道:“徐椅刀而來,莫非不想送禮,還要混吃一頓?”堂裡衆官,一時大笑起來。

徐衛亦笑,解下那把刀遞到徐紹面前:“叔父五十大壽,侄兒無以爲敬,就以此刀爲賀禮。”徐紹心裡也覺奇怪,接過那刀仔細看來,卻並非宋軍裝備,甚至並非大宋之刀。那是把彎刀,以牛皮爲鞘,製作十分精細。抽出刀來。只見刀身呈黑色,但刃口處寒光奪目。鋒利無比。?尤其在刀柄護手之前,有一面目猙獰的頭像,十分駭人。

有好事者上前觀看。驚訝道:“這莫非是女真人所使戰刀?”他這麼說一句,餘者都擁了過來,爭相鑑賞,紛紛稱讚好刀。

“這刀確爲女真人行使。乃是紫金讓1浮橋守衛時,從一名金軍千夫長手奪得。”徐具介紹道。

“樞密相公,這份壽禮分量不輕吶。”有官員嘆道。

徐紹滿面笑容,十分開懷,把玩一陣將刀交給徐良收下。便命引徐衛去後堂見嬸孃並七姐八姐。兩個姐姐已嫁作人婦,見了徐衛客套一番,也沒多餘的話。倒是三嬸徐吳氏原與徐衛之母柚姓情深,見他如今出息,憶起二嫂從前諸般好處,不禁悲從來,摟着徐衛哭得一塌糊塗,倒弄得他不好意思。

在舟堂陪了嬸孃哥姐一陣,徐紹遣人來催,讓他和徐良兩兄弟出去作陪。那樞密院一般官員似乎都有默契,絕口不提公事。只說些坊間趣聞,陳年往事,徐良想盡辦法接話,徐衛卻是隻聽不說。

忽聞門人來報,有禁內侍已至門外。徐紹等人一驚,紛紛起身至庭相迎。卻是官家聞聽他五十大壽,特遣內侍賞賜金瓜一對,御筆親書壽聯一副爲他道賀。徐紹誠惶誠恐。感恩戴德。壽宴開始後,身爲侄輩,自然免不了輪番敬酒,聆聽前輩長官們教。

散席之後,賓客辭去,徐紹獨留下徐衛,引入書房敘話。徐紹原爲武臣,後轉階,這書房裡不見一絲一毫肅殺之意,惟聞翰墨之香。幾個既高且長的書架上。滿是書卷,甚至還有不少竹簡。案頭,散亂地放着幾本線裝書,其一本還用尺壓住。看來,徐紹閒時還真有手不釋卷的習慣。

正觀看時,聞聽背後腳步聲,回頭視之,滿臉通紅的徐紹緩步進來。

也不坐案,就與徐衛於房外小廳落座。丫環送來茶水後,便命掩上房門,叔侄二人品茶不語。

良久,徐紹問道:“你平時讀什麼書?”

“侄兒忙於軍務,若的閒暇,也只研讀些兵書。最近在看《武經總要》。”徐衛答道。

徐紹聞言搖頭:“不好。你雖爲武臣,還需多讀書纔是,於你大有稗益。”

若是往常,徐衛一定敷衍兩句應付過去。但憶起當日徐紹在自家門前那席話,有意說道:“便是通讀聖賢之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不過是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臨敵卻無一策,何來稗益之說?便如眼下金人入寇。還不是要靠披堅執銳的粗鄙將士英勇抵抗,那些尋章摘句,舞弄墨之人有何貢獻?”

徐紹目光爲之一凌。正色道:“他們不用有任何貢獻,因爲戰與不戰,長戰短戰,都由他們決定。抵抗外侮,肅清內亂,雖靠將士用命,但這些人執掌着武人命脈。便如種師,雖爲一方大將,能節制十數萬兵馬,但只需河東監司一個區區八品言官向朝廷說他幾句,便立時有罷兵奪權之憂,明白麼?”

徐紹所言,直指大宋武臣們的悲哀。徐衛聽後,點頭道:“侄兒受

徐紹看他一眼,笑道願你是真聽講去。你想在泣條道老得長遠穩妥一此吧聯葡會與舞弄黑,尋章摘句之輩打交道。”

徐衛應允。兩人一時陷入沉默。又過一陣,徐紹方問道:“你部練如何?”

“士卒已熟使諸般兵器,行軍結陣初得其法。”徐衛答道。

徐紹領首,端起茶杯,輕輕盪開茶末,目視地上言道:“最近你要有所準備。”

徐衛心一動,試探道:“叔父此言何意?”

徐紹茶至嘴邊,聽到這句又放回桌上,笑容帶着些許深沉:“你當真不知?”

陣沉吟。徐衛搖頭:“侄兒當真不知。”

徐紹目視他良久,忽地嘆了口氣,壓低聲音道:“官家最近向前線各路府州下了一道詔命,讓各處守將侍機出戰,阻敵於黃河之北。又命青州滄州兩地部隊,馳援真定。再命大名之兵,補青滄之缺。”

徐衛聞訊。臉上驚色一閃而沒,什麼?侍機出戰?宋軍長於攻防城池,短於野戰,今以己之短,攻敵所長,不是自取敗績麼?青滄之兵馳援真定1又將大名之兵調往青滄,這跟拆東牆補西牆有什麼區別?一旦青滄援兵戰敗。大名亦不可保。如此一來,爲防備金軍二次南侵所做的堅壁清野,固守牽制的戰略完全被打破。一旦河北有失,金軍就可直趨黃河。而這一次,對方必不再走浮橋”

徐紹見他不言語,嘆道:“雖離開沙場多年,但一看便知,北京危矣,東京危矣。”

“三叔既知危險,如何不說?”徐衛問道。

徐紹大搖其頭,苦笑道:“怎會不說?我刻,此事向朝廷進言,可官家受李綱等人鼓動,信心十足。認爲此番我軍嚴陣以待,各地固若金湯1不懼女真。”

徐衛聽之。半晌無語。如此違背軍事常理的決策都能出臺,還有什麼可說的?掌握大權的宰相們既不知兵,也不懂兵,卻能指揮前線。在屍山血海摸爬滾打的武臣們又本能地迴避政治,眼見明顯不合理的策略也不指正。大宋“以制武”的策略真是登峰造極了。

很長時間。叔侄二人未發一言。徐衛正襟危坐。徐紹品茶不語,兩人各懷心事。

“昂,當日你行冠禮時,我於府門外一席話,你後來可曾細想?”徐紹開口打破了僵局。

徐衛當然想過,也明白他的意思,只不過因爲號不准他的脈,因此不接招。遂答道:“侄兒百思不得其解,還請三叔指教。”

徐紹似乎不覺意外,起身踱步至窗前,沉思一陣,緩聲道:“當年太祖黃袍加身,盡收大將之兵,百餘年來歷代君王都奉行祖制。但不知你留心過沒有,時至今日,大宋之兵都在何人之手?”

“大多都在將門之手。

徐衛答道。這話不是沒有根據,“將門”是北宋軍史上一種突出現象。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世人皆知。但大將們丟了兵權之後,不但得到了榮華富貴,其弟還被批准蔭補武職,優先提拔等待權。這種政策造就出一批綿延數代,累世爲將的“將門”到了北宋後期,這種現象更加普遍。在與契丹党項兩國的長期戰爭,涌現出大批戰功卓著,威望極高的大將,如種世衡、郭遵、劉賀、姚兄、折德展、楊業。宋廷雖推行“崇抑武”國策,但需要這些人鎮守邊關。因此,這些軍大戶的弟也相繼成爲武官,首長期鎮守同一地區。如今手握重兵的種師、姚古、折可求等人,便是將門之後。

不過。大宋歷代皇帝對武將世家也不是沒有防備。通常不允許一個武將家族長期駐防一地,這裡的長期是指數十上百年,不過折家軍例外,他們從唐初一直到宋末,幾百年間世代鎮守府州。其次,也不定1許將門長期把持一支軍隊,實行頻繁的調動和更換,就是有名的“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然而,即使如此,兩宋時期武將叛亂的例也不少,最著名的便是南宋吳曦之亂。不過受到制度的限制,兩宋的將門翻不起多大的風浪幕。這就是爲什麼稱“將門”而不是“門閥”

徐紹點頭道:”不錯,如今種、姚、折、劉可稱四大將門。然眼下種師碩果僅存,劉延慶喪家之犬。金人南寇。國難當頭,官家和朝廷需要新的將門出現。這,就是我們徐家!”()

第八百三十六章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八百四十九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45章 遇襲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792章 攤牌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2章 摸營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五十八章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135章 苦果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74章 回回炮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七百五十章第792章 攤牌第93章 大哥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90章 狗血淋頭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四十三章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45章 遇襲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二十二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61章 交底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八百五十章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八百一十九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121章 大捷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八百三十三章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五百一十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88章 漢奸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1章 徐家老九第160章 望眼欲穿
第八百三十六章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八百四十九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45章 遇襲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四百一十八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792章 攤牌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52章 摸營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八百五十八章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135章 苦果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74章 回回炮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七百五十章第792章 攤牌第93章 大哥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90章 狗血淋頭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八百四十三章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45章 遇襲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二十二章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523章 戰機閃現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61章 交底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八百五十章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八百三十二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八百一十九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121章 大捷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八百三十三章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五百一十章第八百八十二章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88章 漢奸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1章 徐家老九第160章 望眼欲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