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徐折並稱

“這可不好。”徐衛的臉一下垮了下來。

張浚雖說不是紫金虎的心腹,但跟隨徐衛這麼久,這促成宋遼結盟之事他也有參與,自然知道費了多少周章,更清楚宋遼結盟的意見,因此也道:“確實,下官聽聞此訊,也大感意外。”

徐衛一時不言,聽張浚所言,哥和折仲古已經在操辦議和之事,也就是意味着,這兩位宰相對於宋金和談都沒有異議。和談這不奇怪,女真人爲了喘上一口氣,主動求和在他的意料之,朝廷會同意,他也早料到了。

但是,作爲盟國,單方面與女真人和談這已經是不地道,更將摒棄宋遼同盟列入和談,朝廷難道沒有想過這樣作的後果麼?這幾年,宋軍連戰連捷,一方面固然是因爲軍力強大所致,但與契丹人結盟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攻滅西夏一戰,人家遼軍打的是主攻,戰力不可小視。西夏一完蛋,女真人也沒脾氣了。難道這些朝廷不知道麼?你這邊倒是跟女真人和談了,可另一頭卻得罪了契丹人!女真人是什麼玩意旁人不清楚,我姓徐的最有數,轉面無恩,全沒信義,今天議和,明年就翻臉。到時候,南朝就是裡外不是人!這叫好了傷疤忘了疼……

見徐衛不言語,張浚道:“大王,是不是向朝廷上一本?闡明我等……”徐不等他說完就搖頭道:“沒用,朝廷既然已經決定,而且事先也沒有問過我等意見,那現在說什麼也沒用,已成定局。我們川陝還是想着怎麼善後吧。”

張浚皺眉道:“依大王之見,契丹人一旦得知我朝與女真人單方面和談,且摒棄與其同盟關係,會不會有過jī的反應?”

“暫時應該不會,契丹人在這邊兵力不多,面對西軍,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再說,這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但將來就不好說了。

”徐衛沉聲道。

“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不是命令沿邊部隊警戒?”張浚請示道。

“嗯,也有這個必要,我即刻傳令環慶涇原兩路帥司。”徐衛點頭道。

七月,金國派出的使團就到達了江南,宋金兩國正式展開和議。

可能是因爲對女真人不滿,徐良僅僅派出一名禮部的員外郎作爲宋方代表。女真人當然也清楚,只不過眼下局勢如此,也就不計較這些了。和談的進度超乎尋常的快,因爲事先耶律馬五和劉光國就已經談過了。

到了七月下旬,雙方已經談妥,正式締結和約,宋帝已經御準,只等金國使團歸國之後,報請金帝點頭,就算正式生效。本來這件事橡並沒有什麼大不了,這是先帝趙*打下的基礎,讓當今趙官家坐享其成而已。

但一些見風轉舵之輩卻上奏給皇帝戴高帽,說是自宋金開戰以來,女真人從未如此卑微過。陛下登基不久,北夷就主動求和,送還土地,這都是陛下威靈所致。趙謹雖然不如其兄雄材大略,但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歸功於先帝,不敢貪爲己有。但心裡確實暗爽了許久,在金使即將歸國之際,他特地下令,舉行盛大宴會,給金使送行。

昇平樓,是行宮專門舉行宴會的所在。因爲是宴請金使,所以宋方官員作爲主東,早一步到了。除參與談判的官員外,政樞二府的大臣悉數出席,自然包括徐良和折彥質。又因爲後者是首相,所以就坐在徐之前。這小小的變動看似沒什麼大不了,但明眼人也知道其的意思。

皇帝還沒到,金使也還在途,朝臣們便互相說着閒話,唯獨折徐二相,正襟危坐,完全沒有交集。這倒不是說他倆人有什麼過節仇恨,而是因爲有人需要他們這樣。而他兩個,又都是明白人,所以,

都認真扮演好自己的角sè。

門外內shì一聲唱,金國使節們魚貫而入。這次金國很重視和談,派出了一正一副兩位使臣,正使乃完顏充,女真宗室,副使蕭裕,奚人。參與了這次和談的宋方官員都知道,雖說這個完顏充是正使,可真正主導和談的,卻是副使蕭裕。

原因何在?金國派出一名宗室作爲正使,顯示和談誠意,這只是門面而已。這個蕭裕,從他的姓就知道,他不是女真人,而是奚人。

契丹人和奚人是遼國的兩大族,基本上耶律姓的契丹人作皇帝,蕭姓的奚人就要作皇后。

蕭裕投金以後,最初只是個猛安,後來在當今金國丞相完顏亮的手下辦事,受到了重用。完顏亮認爲此人有王佐有之才,所以竭力推薦他擔任副使。其實,也不過就是讓他出來立點功,回去以後好重用,這一點宋金都一樣。

這正副二使引領幾名屬官入內,因皇帝未到,也沒有和宋臣們交談。乾等了片刻,聽內shì一聲喝,廳內宋金雙方大臣全都起身垂首肅立,只見趙官家着褚黃常服,信步入內,目不斜視地直上御座。等他坐定以後,宋金大臣都出來,行跪拜禮。

記得當年張通合作爲金使出使大宋時,傲慢無禮,宣稱“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拒絕向宋帝行跪拜禮。現在,連姓完顏的女真宗室也規規矩矩地跪在地上,真應了那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平身,諸位都坐吧。”雖說不如先兄,但趙謹畢竟是皇帝,氣派還是有的。一揮手後,大臣們都坐下。

說是宴會,其實酒菜都還沒有上,各人面前都是一張空案。領導還沒講話呢,哪能開吃?

趙謹環視下面一眼,醞釀了一下情緒,方纔朗聲道:“如今南北締結和約,休兵罷戰,非但是兩朝之幸,也是兩國百姓之福。朕特設此宴,一則爲金使送行,二則,也示宋金和睦之意。既爲兄弟之邦,就應該像家人宴飲一團和氣。

金使歸國之後,務必將朕此意轉達你主。”

完顏充三十多歲,別看長得五大三粗,頗有威儀,其實僅僅是因爲宗室的身份得了個顯爵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功績,這次出使南朝,也是完全聽蕭裕的。因此,趙官家發話之後,他只俯首而已,卻由蕭裕接話道:“臣定當將陛下好意轉達我主,唯願從今往後,再無兵戈兩家親如兄弟,如仁宗舊事。”

這人倒確實是讀書的,他說的仁宗舊事,就是當年宋仁宗和遼道宗在位時,宋遼兩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以至於宋仁宗駕崩,噩耗傳到遼國時,遼道宗耶律洪基拉着報喪的宋使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趙謹自然清楚這段歷史,聽聞此言高興道:“誠若如此,四海昇平矣。”

場面話說罷,這才命傳上酒菜,自然是宮的御膳規格。倒不知習慣了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女真人是否吃得慣這精細的江南佳餚?

這宴會,尤其是國宴,可不能埋頭大吃。得有許多講究這首要的,就是祝酒,一般皇帝訓示之後,就得由宰相出面祝第一杯酒。徐良故意等了一陣,想看首相折彥質是否有意,結果後者也穩坐不動,徐這才端起酒杯起身首先捧向皇帝,然後轉向金使們道:“金使即將啓程歸國,謹以薄酒預祝順利,願宋金南北,敦睦邦誼。諸位,請滿飲此杯!”

廳裡一片喝彩,衆人都滿飲一杯。祝酒之後,氣氛就隨便得多了,衆臣自取再菜來吃,一邊說些閒話。不外乎是女真使者南來的見聞感受,以及宋臣們對於女真好奇的詢問。所幸,這次南來的金使,除了完顏充以外,皆通漢語,交流起來並沒有什麼困難。

那蕭裕尤其活躍,盡撿好聽的說。席間,衆人談到宋金交兵二十來年,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說起宋金的將帥們。女真戰將給宋人留下赫赫威名的太多了,戰爭早期,幾乎是一邊倒,女真將士們摧枯拉朽一般掃dàng着兩河。

蕭裕飲下一杯酒,朗聲道:“陛下,臣此次南來,不辱使命,與南朝締結和議,睦鄰友好,原該是得償所望。只可惜一件事情!”

趙謹聽他這麼說,放下杯趕緊問道:“金使還有何事未能達成?只管說來!”蕭裕答道:“此前,貴我兩朝累年交兵,將士浴血疆場,生死搏殺,雖說各爲其主,但南軍卻有幾員大將,是我們金人也欽佩的!此番南下,便是希望能見上一見………”

話剛說到這兒,樞密院一簽書笑問道:“且慢,蕭副使且說來,是哪幾員大將?”旁的宋臣都笑着有意看向折彥質,等着給金人一個驚喜,紛紛詢問蕭裕〖答〗案。

就連皇帝趙謹也催促道:“金使想見何人?朕定讓你如願!”蕭裕很有點說書的潛質,還故意賣個關,清清嗓,這才道:“這頭一個,便是貴朝川陝長官,徐郡王。”

此話一出,廳上一片大笑,大宋方面的談判代表,那禮部員外郎道:“蕭副使,徐郡王未及弱冠就已經投身行伍,轉戰南北二十餘年,人稱紫金虎,誰個不知?哪個不曉?”

蕭裕一笑:“那尊駕可知,徐郡王這綽號,還是由我們金人叫出來的?”“哦?下官本以爲這是民間和軍的俗謂,怎地還有典故不成?”

那員外郎問道。這也怪不得他不曉得,徐衛在紫金山浮橋一戰成名,當時而言,確實是名震天下,只不過一來時間久遠了,二來他後頭所立戰功遠遠超過從前,天下便流傳着他近來的傳說,倒把這成名仗給淡忘了。

蕭裕遂大略地講述了當年的紫金山一戰,道:“此戰之後,我軍當時有一書生輩,作詞以記之,有一句“橋浮流湍,虎攔紫金”傳開之後,便稱徐郡王爲紫金之虎。”

趙謹聽後對衆臣笑道:“臣也聽說徐卿huā名紫金虎,卻不想還有這段典故。金使,可不巧,徐卿爲國家長城,累年鎮守西陲,你若是想見他,恐怕還得川陝走一遭!”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參知政事秦檜忽道:“陛下,卻也無妨,宋軍名將也不止徐郡王一人,且聽蕭副使還有何說道?”

衆臣七嘴八舌,紛紛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麟王在場,就先不說徐郡王了。

蕭裕飲了一杯,又道:“在徐郡王之下,便要首推一人。我朝粱王在世時,曾有言說,南軍諸將,入我眼者,唯三人而已。其一,便是老種:其二,便是徐衛:其三,折彥質是也。”

宋臣們都忍住笑,這金使好沒眼力,折王如今就坐在廳上,他卻不知!只是有眼不識金鑲玉!

趙謹畢竟年輕,有些玩xìng,故意不說破,問道:“怎地?折彥質在貴國也是好大威名?”“回陛下,徐折二帥,皆是威名暴於南北,在金境,向來是徐折並稱的。”蕭裕答道。

趙謹聽罷點頭,開起了玩笑:“朕不妨告訴你,徐衛雖遠在西北,然折彥質就在這廳上,金使可認得出麼?”

此話一出,金國衆臣都吃一驚!折彥質就在這廳上?

蕭裕也怔了一怔,下意識地望向了對面,目光在宋臣們臉上一一掃過,尋找着他認爲可能是折彥質的面容。可惜的是,他的目光只在折彥質本尊臉上一瞄而去。也難怪,一來折彥質已過不huò之年,身材發福,看起來和虎背熊腰的戰將形象不相符合:二來,折彥質人家是讀聖賢書的,一派儒雅風範,蕭裕走眼也就不足爲怪了。

最後,他的眼睛盯在一人身上,問道:“莫非這位便是折帥?”被他看定那人四十多歲光景,坐在那處跟半截鐵塔一般,麪皮黝黑,滿面虯髯,就這模樣,簡直是止小兒夜啼的良方!可那人卻連連擺擺手,連話也不說!

“哈哈,蕭副使,此乃三衙步帥。”禮部員外郎大笑。所謂步帥,就是三衙之一的“shì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的簡稱。

蕭裕一捋須,又看一遍,心裡沒了譜,未防唐突,只得道:“這,恕臣有眼無珠,着實看不出來。、,爲了避免稍後的尷尬,他還預先鋪墊道“臣本以爲,如折帥威名,其人當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有喝斷山河之氣勢。然對面諸公,舍步帥之外,皆書生風範,這叫臣如何認得出?”

趙謹笑道:“怪不得你,你只當折帥是當世名將,卻不知,折帥可是進士出身,階之列。”蕭裕聞言讒異道:“還有這事?卻不曾聽說。”

“罷罷罷,朕與你引薦,這便是麟王,折彥質。”趙謹指向折仲古道。金臣們的目光齊刷刷一片射過來,這便是聞名天下的折彥質?

蕭裕二話不說,端起酒杯就起身出來,走到折彥質跟前,又打量幾眼,舉杯道:“久聞大王威名,與在下咫尺之遙卻認不出!這杯酒,當罰!”說罷,一飲而盡!

折彥質面帶笑容站起身來,一把抓住他手,道:“遠來是客,如何叫你獨飲?我當作陪。”語畢,也是滿飲一杯,對面金使們竟然都喝起彩來。

蕭裕又滿一杯,祝道:“往日只當大王能征慣戰,不想還滿腹詩書,武全才,在下只有景仰了,請!”

折彥質臉上有自得之sè,又飲一杯。

見他對麟王推崇備至,一衆宋臣也感覺面上有光,好似當年金使見太上皇不肯跪,种師道一到,金使就不敢造次一樣。

秦檜此時看向徐良,卻不見有任何異樣,面sè如常。

趙謹在上頭又介紹道:“接下來這位,想必你也知道,乃我朝右相,徐良。”聽到“徐良”這兩個字,那蕭裕也沒被“震驚”雖然他也聽過徐良的名字,終究不如折彥質來得響亮,遂舉杯道:“久仰三個字,跟對於折彥質的推崇比起來,高下立盼。徐良心裡生不生氣不知道,但面上卻還是一團和氣,與他對飲。

這時,有一宋臣補了一句:“徐相非但是輔弼大臣,亦是川陝徐郡王堂兄。

本來已經在往外後走的蕭裕聽到,又把腳收了回來,打量着這個年發福的男人,再次道:“徐郡王既不在此,那這一杯,就要請徐相代飲了。”

徐良從容道:“徐衛不過是賴聖上威靈,將士用命,立了些微末之功,何足掛齒?”蕭裕又稱讚一番,這才作罷。

這回國宴,真個賓主盡歡,不醉無歸。散席之後,金使自回館驛,宋臣們送聖駕離去之後,也出了昇平樓,三三兩兩往宮外去。

朱倬跟着徐良同行,二人都沉默不語。這和談,原非徐良本意,只是局勢所迫,不得不權宜行事。

出宮門時,朱倬道:“折王今日卻是威風。”這句話終於挑起徐良的不快,道:“若論戰功,我弟恐怕不輸旁人,不過少一進士出身罷了。人家威風,就讓他威風,興以來十大戰功,人家獨居前三,怎不威風?”!。

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764章 徐家莊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八百五十二章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87章 霹靂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七百四十六章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四百一十三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499章 政變(中)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46章 升官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284章 種家軍第225章 下馬威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四百一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六章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76章 死戰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319章 震天雷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77章 韓世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75章 勝利了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73章 小種經略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86章 盾陣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七十三章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52章 摸營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七十三章第八百五十二章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八百五十三章
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764章 徐家莊第530章 雙喜臨門第八百五十二章第529章 捷報頻傳第五百一十一章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87章 霹靂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七百四十六章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四百一十三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八百六十五章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499章 政變(中)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46章 升官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284章 種家軍第225章 下馬威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四百一十五章第七百四十六章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八百三十一章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805章 不由分說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394章 開刀環慶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76章 死戰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306章 瑜亮情結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319章 震天雷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77章 韓世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775章 勝利了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73章 小種經略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86章 盾陣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八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七十三章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52章 摸營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八百七十三章第八百五十二章第272章 逼近關中第四百一十一章第271章 又見鎖城法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八百五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