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興師問罪

宋閥

,一說徐衛在送別李綱!後,積極準備對金作說,“輪叫川耶律馬五的建議之後,從軍前派出使臣,緊急趕赴南方“抗議”。他知道眼下主持北方事務的宋最高長官徐紹,就是徐衛的叔父,因此並不走東京這條路子,而是直奔鎮江行在。恰巧,此時金帝吳乞買從上京派出的使臣和宋使一道,也在往鎮江趕。遂合作一路,氣勢洶洶地往江南興師問罪。

然而此時,已經知道陝西內情的張俊解着李綱,正在從四川走水路往江南。這麼一繞,就落在了金國使臣的後頭。

鎮江府,在太上皇趙估政和三年以前,叫作潤州。當時,朝廷認爲潤州地理個置優越,背山面江,形勢險峻,乃鎮守江防之地,故名。當初趙袒車駕南行,行在的備選地點有好幾處。之所以最終選擇鎮江府,其含意,便是“天子鎮江防”我堂堂皇帝都來守江了,士人民衆總不該有什麼意見了吧?北方和中原的百姓也該放心了吧?聯之所以離長江這以久,就是隨時打算北上還故都。

鎮江是個好地方,不光山河錦繡,更是人文薈萃。

“甘露寺劉備招親白娘子水漫金止?”等傳說都生在這裡,當然,並不全然是生在當下。

朝廷將行在設在此地之後,免不了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官邸、園林。大宋北方雖然弄得一團糟,但南方的錢糧重地免於金人踐踏。錢,還是有的。趙桓跟他父親太上皇趙僂相比,還是有一些優點,他不象老子那樣奢侈,對園林、美色、丹青、音律一無所好,心思都放在國政上。到鎮江以後,有司官員就奏稱,既然天子聖駕到此?就比照東京帝闕再修宮殿。

趙袒不同意,力主節約,要把錢財省下來充作軍費,恢復北方。反正到底節約下來沒有,不知道,但皇帝總歸有這個態度。

新建的皇城在鎮江城南端,距離全部完工還早,緊趕慢趕地修了一批宮殿起來,讓天子有個睡覺和處理國政的地方。

這天。臨近歲末,鎮江百姓都在置辦年貨,準備歡度新春佳節。北方雖然淪陷了,但江南未受損失,所以日子該怎麼過,還怎麼過。百姓們至多就是在喝酒品茶的時候,牢騷,罵罵女真,感嘆一下山河破碎。另外就是嘀咕幾句,大街上扔塊磚出去,搞不好就砸到個五品官。

在宮城內,倒沒有外頭的熱鬧喧囂。天子趙桓,正在仿東京皇城修建的垂拱殿內,召集執宰大臣議事。眼下最要緊的,莫過於宋金議和。算算時間,金國那邊也該回話了。

趙袒穿件黃袍,頭頂着直腳幀頭,正襟危坐。內侍錢成立在御案前的臺階下,正看着殿內尚書右承黃潛善奏報和議事宜。

在場的,有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耿南仲,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吳敏,知樞密院事折棄質,御史中承秦栓等人。何灌也在場,不過,他現在的差遣,已經變成“提舉御營使司不要小看這個頭銜,天子南下之後,所帶的兵馬,除了何灌長子何薊率領的常捷軍,就只有原西京洛陽留守張叔夜父子的部隊。。加在一塊,也沒幾萬人。再則,兩河、山東、中原的部隊基本上全完蛋,這種情況下,你再用三衙去統率軍隊,它能管誰?

因此設御營司,把幾路部隊重新整編,全部都充作天子親軍。這支部隊,負責行在的安全,當然要由極得皇帝信任的官員來掌管。張叔夜一死,何灌便是不二人選。三衙大帥,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

雖然宋金議和的條件裡,有處理相關責任官員一條,但何灌顯然不在此列。

“待金主答覆之後,行在便須派出使者,赴各府州公幹。歲幣,明年開春也須備妥,送至大名府交割。遣返戶口最爲棘手,戰亂一起,百姓爭相逃離桑棹”黃潛善連篇累犢地奏報着。

趙狂忽道:“罷了

黃右承將奏本一合,退到一旁。那相耿南仲,陪趙祖在東宮呆了十年,當初跟他一起興風作浪的如李邦彥、張邦昌、李概、唐恪等人,早貶得不知所蹤,唯獨他,照樣身居高位,雷打不動。到了江南,這廝到適應水土,臉上的疙瘩沒見減少,氣色卻好得多。見官家有不悅之態,輕輕咳了一聲,示意衆臣別再提和議,換個議題。

吳敏略一思索,即出班奏道:“陛下,李綱罷陝西宣撫使,如此一來,軍政長官都出缺,人選當及早定奪

趙狂心緒不佳,照例問道:“卿等有何建議?”

吳敏奏道:“杜充沉鷙,可委重任。”杜充何人?原滄州知州,金軍破城後,隨宗澤軍南下。時,折彥質姚平仲等圍滑州,困大金國二太子韓離不東路軍。彥質久不扣城,朝中非議,遂改任杜充。哪知此人對軍事狗屁不懂,反倒被金軍摸營,以致潰敗。如果沒這檔子事,斡離不估計要麼困死在滑州,要麼就是投降,哪還用得着徐原徐衛率軍狂追到河北?

這事生以後,言官往死裡彈劾,軍中大將們也深爲不滿,趙桓當時就表示要嚴辦他。後來貶官到萬安軍安置。也不知走了什麼門路,沒兩年被任

這些年生的事情太多,天子顯然已經忘了杜充是誰,因此問道:“杜充何人?”

吳敏沒來得及回答,只聽一人高聲道:“陛下,杜充便是昔年圍斡離不於滑州者

耿南仲眉頭一皺,臉上的疙瘩都擰成一團,尋聲望去,卻見是知樞密院事折彥質。他知道,當初杜充先是頂撞折仲古,後來又取代其指揮圍城大軍。舉薦杜充,折彥質是肯定要反對的。

趙扭仔細一回憶,想了起來。就是他胡亂指揮,導致斡離不決城而出,逃往河北的吧?這不是開玩笑麼,此等人去作陝西宣撫使?還不把西軍敗個精光?

“觀其昔年作爲,恐難當此任?”趙桓質疑道。

耿南仲適時出班,奏道:“官家,今南北議和,休兵罷戰。陝西宣撫人選至關重要。若如李綱者,以宰執而宣撫地方,遠離中樞,難免專權擅斷。當使易制之臣,方能貫徹朝廷方針

他這意思就是說,陝西宣撫使這樣的重要位置,你用李綱這樣當過宰相的人去,他難免就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完全按照朝廷的意思來辦。因的宣撫使有“權宜行事”的特權。如果杜充這樣的人,因爲他地位並不高,所以容易控制,並且聽話,能完全遵照朝廷指示辦事。

不愧是皇帝的東宮舊臣,幾句話就說得了趙桓有幾分動心。耿南仲見狀,正欲打鐵趁熱,哪知又有一人出來插一扛子,奏道:“陛下矢志恢復,西軍當爲中堅!陝西情況複雜,非尋常之輩可守。似杜充這般,既沒有歷過三衙,又沒有在西陲任職,如何服衆?此議,萬萬不可!”

這人四十多歲,無論身材容貌都平平無奇,但一雙大眼,分外有神!鬍鬚濃密,跟把掃帚一般!此時估計是情緒激動,說話時須皆顫,讓人望而生畏。姓趙,名鼎,字元鎮,解州人氏。

何慄被罷去相位後,支持他的副相也跟着倒黴,趙鼎遂補缺。

在場的官員都替他捏把汗,相次相都支持的事,他居然出來反對。而且言辭激烈,不留情面,只能說他膽氣過人。

趙扭聞言點頭,沉吟道:“卿言是也,陝西非比他處,再議吧。”

見官家如此態度,耿南仲等倒也不再堅持,又議陝西制置使人選。趙桓登基以後,特別是設立“詳議司。後,也算是銳意改革。其中非常重要一條,就是提高武臣地位。最直觀的表現,便是“制置使三衙大帥”以及“樞密副使”當用武臣。

“前些時日,李綱權宜行事,任涇原帥徐原暫代“制置副使”行在已予否決。但三軍不可一日無帥,誰可統率西軍?。

天子問倒了一班宰相執政,金軍南寇以來,損失最大的就是各級武臣。再加上西軍元老大將如种師道徐彰等人先後辭世,种師中又病重,剩下的將領中,有這咋。資格的,一隻手都能數完。種、姚、折、劉幾大將門,現在存世的元老,只剩下劉延慶姚古兩人。而這兩位,都吃過大敗仗,實在不適合再擔任統帥。

議了許久,沒咋。結果,趙狂深感將才的缺乏,無奈道:“罷了罷了,且讓徐子昂暫時主持吧,左右短期之內也無大戰。仲古。”

折彥質出班道:“臣在

“朝廷用人之際,然統兵官極其缺乏。你出身將門,陝西諸路累代從軍者甚多。樞密院儘快考察一批將門之後,擇其知兵務,有勇略者任用趙桓吩咐道。

折仲古奏道:“陛下,陝西路途遙遠。且金軍據住關隘。臣認爲,此事當委給陝西宣撫制置二司。”

“嗯,有理,准奏趙狂贊可道。

正說着,那錢成,忽地瞥見一內侍入殿,由側面快步上得前來。他迎了上去,對方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錢成頻頻點頭,摒退那內侍後,到御案前,輕聲道:“官家,金使到了

趙扭想了想,對他道:“且安排館驛住,命有司接待,聯擇日召見。

“官家,此次來行在的金使,共兩批。一爲金帝之使,一爲金國相之使。那代表大金國相前來的使臣,一再聲言,要立即面見官家。”錢成說道。

趙桓登時不悅!這兩國互派使者,代表的是國家,有諸般禮節需要講究。你這一進城就要見聯,懂不懂規矩?聯成天沒事,就等着你來見?當下不允,指派當初代表大宋與金談判的尚書右承黃潛善前往接統

衆臣退後,皇帝又批閱一陣奏章,天氣寒冷,坐在那處委實難受。天子遂起身,轉出御案,隨口問道:“今日有甚要緊事?”

錢成想了想,試探道:“德壽宮累次遣人來請,官家是否去一趟?。

德壽宮,便是他爲其父趙估興建的住所。自從當年趙估離開東南,回到東京之後,這父子倆的關係基本上就靠一些必要的禮節來維持。趙桓就是有空,也絕計不會去探望太上皇。眼下快過年了,不前往看望也有些說不過去。

當下,便命擺駕德壽宮,還沒起身,黃潛善匆匆趕來。也不知是什麼事讓他如此驚慌,已經進了大殿,水…?的地面,他航差點摔了一跤,疾聲道!,官家!陝臥甲了”。

這一句可駭得趙桓不輕,徑直走下殿來,追問道:“何事?”

黃潛善象是跑得很急,喘息道:“金使言,上月,永興軍帥徐衛,提大軍突襲萬年耀州兩處,致使金軍折損數萬!連金帝的外甥,也在戰陣中受創斃命!大金國相十分震怒!聲言要背棄和議,再度興兵!”

“啊!”趙桓身形一晃,若不是錢成扶得及時,險些跌坐地上。

這一國之君,大宋天子,頓時亂了方寸!震驚道:“怎,怎,怎會如此?這,如何是好?”

“官家,迅召宰執大臣相商!金使等着答覆”。黃潛善提醒道。

“快!召都堂、樞府、臺諫諸司官員進,不,去詳議司,召他們去詳議司!快!”

詳議司,也如同在東京一般,設在三省都堂之內,就在禁中。趙桓一面派內侍傳詔,一面急赴中書。那宮內太監宮娥,見天子轎橋奔跑如飛,俱都驚訝,不知出了甚麼大事。

更疑惑的,則是宰相,執政,以及御史言官們,不是網在垂拱殿議畢了麼?怎麼突然又召?也沒工夫多問,紛紛投三省都堂而去。

等諸司官員到齊,赫然現,天子竟然破天荒地先到了!而且不在御座,躁動不安地在上來回走動。下面耿南仲、吳敏、折彥質、黃潛善、趙鼎、秦槍等大臣個個坐得端正,神色肅穆。

見大臣齊集,趙桓對黃潛善揮揮手,後者立即起身,將事情簡明扼要對一衆朝臣說了一遍。話沒說完,已經滿堂譁然!徐衛這作得可太出格了!兩國已經議和,他怎麼能主動進攻?這不是違反和議麼?難怪大金國相震怒,連金帝的外甥都讓他作掉了,這禍闖得可算是捅天了!現在金使來興師問罪,如何是好?就是把徐衛殺了,也補不上這介,窟窿!唉,年少氣盛,誤國害己啊!

“豎子誤國!他自侍官家寵信,胡作非爲!本官早就看出來了,這廝不是個東西!今果不其然,闖下詣天大禍!”在官員情急之下,不顧身份斯文,出言不遜道。

“金軍揚言背棄和議,再度興兵?這如何應付?”

“如何應付?讓徐衛去頂!這不是行在的意思,是他自作主張!即便金人不追究,行在也容不下他!”

“吵吵吵,吵咋。甚!”趙扭大怒!

羣臣噤聲,不敢多言,天子怒氣衝衝,鐵青着臉道:“事已至此,如何向金使答覆?”

“陛下,務必向金使說明,此非行在之意,乃前線大將自作主張。並承諾,一定嚴辦相關官員!鞏固和方是緊耍!”一名臺諫的御史當先言道。

他的意見得到幾名大臣的贊同,尤其是相耿南仲,義正辭嚴道:“官家!那徐衛,是官家一手栽培起來。如今放到陝西,作爲帥守,竟飛揚跋扈至此!臣認爲,當立即革去其所有差遣,押解回東京問罪”。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批大臣紛紛贊同!這時候。不管你徐衛從前立了多少功,都抵不了這個大過!

趙狂沒有表態,他雖然又急又怒,但一路過來,始終在想。徐子昂是聯親自栽培的,他行事風格聯還不知道?從來都是先謀而後動,聯也是看到這一點,才讓他去陝西統兵。他怎麼可能如此冒失?難道徐子昂不知道,這事有可能會毀了他麼?是不是有內情?

更急的則是折彥質,他跟徐衛有交情,而且去年折家軍還和紫金虎聯手,取得了定戎大捷,家裡來書,叔伯長輩們對徐九推崇備至。這小子怎麼回事?太冒失了!現在大臣們氣急敗壞地治他罪,自己縱使有心想幫他說話,可這時候誰敢出頭啊?徐九啊徐九,你怎麼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

“此事有詐”。正當詳議司裡,衆多官員亂作一團時,一個聲音突然喝道。衆官一驚,尋聲望去,怎麼又是趙左承?

趙袒也駭了一跳,脫口問道:“元鎮此話何意?”

“陛下,宋金談判時,金軍已圍定長安,說是破城在即。想必,那徐衛也是苦苦支撐。怎地突然提大軍連敗金人?他若有此本事,又怎會被金軍打得城破在即?早就將金軍趕出陝西了!”趙鼎這話,可謂一針見血!

嘈雜的詳議司頓時安靜。很多人都反應過來,對啊,女真人不是說他們把長安圍得鐵桶一般,只要粘罕高興,隨時都可以破城而入,殺個雞犬不留嗎?現在怎麼倒象是金軍被徐衛殺得窮途末路一般?還折損數萬,連金帝外甥都陣亡了?

按說,西軍也沒這個能耐吧?先後丟失廊延和關中平原,若是朝廷再不議和,估計連陝西全境都得丟!

趙扭吸了口氣,昂向天。暗思,不錯,聯之所以答應把陝西境內,金軍所佔領的城池土地割讓,便是因爲關中危在旦夕。如果徐衛真的殲滅數萬金軍,那說明陝西的局勢,沒有想象中那麼惡劣,到底怎麼回事?

第126章 闖宮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53章 梟首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302章 粘罕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389章 劉子羽第615章 養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4章 禽獸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八百六十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零八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41章 抱大腿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48章 戰果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222章 捅月亮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47章 屠殺第52章 摸營第124章 細作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五百一十一章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62章 淮西軍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9章 勸降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八百四十四章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96章 教誨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七百四十七章第639章 上本子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78章 進軍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八百五十八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22章 捅月亮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69章 密謀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127章 攪局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06章 大動作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108章 賞賜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57章 饅頭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118章 張憲第269章 堅如磐石
第126章 闖宮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53章 梟首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302章 粘罕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389章 劉子羽第615章 養寇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4章 禽獸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八百六十章第七百五十一章第四百零八章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216章 重組陣形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41章 抱大腿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48章 戰果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222章 捅月亮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47章 屠殺第52章 摸營第124章 細作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八百五十二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五百一十一章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62章 淮西軍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221章 小別勝新婚第89章 勸降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八百四十四章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96章 教誨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七百四十七章第639章 上本子第八百五十一章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78章 進軍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八百五十八章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22章 捅月亮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69章 密謀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127章 攪局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106章 大動作第八百五十二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108章 賞賜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57章 饅頭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118章 張憲第269章 堅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