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散值以後,徐衛回到府中換了穿戴,告訴家人要去張慶府上赴宴,只帶了一個親近的小廝,也不騎馬,坐着轎前往。到了張府‘門’前,‘門’子們一時還沒把他認出來,看仔細以後,才慌忙請進府中。

張慶沒想到他來得這麼快,迎出來笑道:“大王來得好麻利,我這酒席都還沒備上,中午剩飯湊合吃兩口?”

徐衛哈哈一笑:“也成,你就是把涮鍋水端上來又能怎地?”他們兄弟,只要不是在公開場合,一直都玩笑慣了,並不以爲意。當下,張慶的妻子出來見了面,自去準備酒飯,兩人在廳上坐着,說些閒話。

張三本來還有些疑‘惑’,大王怎麼主動叫自己在府中設宴?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但見徐衛言行舉止一派從容,並沒有什麼異樣,因此也就不問了。過了一陣,馬擴、劉子羽、吳拱先後到了,但酒席還沒有齊備。徐衛見人到齊,遂問道:“有說話的地方沒有?”

張慶一聽,心知有事,也不多問,直接道:“請大王隨我來。”出了廳,到後頭左廂最末一間房前他打開‘門’,道:“這裡最清靜。”

“嗯,讓你家大哥在外頭院子裡坐着,任何人不能過來。”徐衛一邊往裡走,一邊說道。

張慶與經過身邊的馬擴和劉子羽面面相覷,心說這是有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作得如此神秘?但徐郡王既然如此小心,想必是有原因的,當下他便喚了兒子,照話吩咐他。等茶水送進來以後,張三便掩了‘門’窗。

徐衛已經坐下,馬擴和劉子羽站在他面前,想問又不知從何說起?張慶過來後,只聽太原王道:“都坐下吧,吳大,你也坐。”

吳拱等前輩們都坐了,他才落座。雖說他一直在徐衛身邊辦事,並且也參與過一些機密,但像今天這種場合還是頭一次,足見太原王對他的信任,並沒有將他當成外人。四人都圍坐在徐衛面前,靜待下文。

“我長話短說,日前我兩個堂侄徐嚴徐煥自杭州給六哥拜壽返回,帶來一個消息。六哥,被迫辭職了。”徐衛開‘門’見山道。

話一出口,其他四人本來微微低着的頭同時擡了起來,互相看着旁人,都感意外。這怎麼回事?徐相在朝中已經執政多年,突然之間被迫辭職?這是何故?馬擴想了片刻,忍不住問道:“大王,這是什麼緣故?消息確實否?”

當下,徐衛便把兩位堂侄報告他的話又說了一遍,衆人聽罷,張慶質疑道:“雖有這些事情,但他二人也並不確定徐相就會辭職吧?”

“不瞞你們說,六哥早就有這想法了,只不過我一直勸着。此番,官家如此作,已經把他‘逼’得沒有退路。先是扶持折彥質起來分權,然後又處處打壓六哥,排擠他的人馬,再加上我那侄‘女’的事,六哥沒得選擇。以我對他的瞭解,此時,他必然已經去職了。”徐九非常肯定地說道。

房裡一時沒人說話,衆人都思量着此事。徐良被迫去職,恐怕不是偶然事件,裡頭必然是有緣故的。有些話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但大家心裡都清楚。徐家號稱天下第一大將‘門’,其實這個表述不完全準確,“將‘門’”並不能形容徐家的地位和權勢。徐六在朝中爲相執政,徐九在西部鎮邊,手握川陝兩地的軍政大權,兩兄弟互相呼應,豈是“將‘門’”就能說了去?

當然,這也並不奇怪。幾十年來,局勢的變化迫使朝廷改變一些陳規,造就了幾大家族勢力。數得着的便有徐家、折家、劉家,再往前推,還有何灌在職時的保家,張叔夜以及他兩個兄弟當權時的張家等等,只不過這幾家因爲主事當家的人,或致仕或去世,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罷了。

現在天下暫時太平,莫不是朝中那些人以爲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於是迫不及待地要收拾幾大家族了?

朝廷這樣作,且不說誤判局勢,大錯特錯,單從個人利益來講,在場的人,恐怕也容不下。徐衛在川陝經營多年,這兩地的文官武將,乃至地方上的豪強甚至商賈,都已經團結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利益集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挑明瞭說,如果徐衛下野,這在場的有哪一個能逃得掉?說遠些,西軍幾路大帥,只怕都得跟着倒黴。所以,這不僅僅是徐家的事!

“大王怎麼看?朝廷接下來會怎麼作?”劉子羽問道。

“那不是和尚頭頂的蝨子,明擺着麼?先動在朝中的徐六,再動在川陝徐九。否則,他們怎能安心?”徐衛說道。

衆人一想,也確實是這樣。徐良的被迫去職,便等於是向徐家發出了訊息。不可能只將徐良的權力削去,攆出朝廷,而不管徐衛。一個手握兩地大權,帶甲數十萬的地方勢力甚至家族勢力,朝廷怎會放過?

張慶突然笑了一聲:“飛鳥盡,良弓藏,朝廷是以爲從今以後高枕無憂,用不着我們這些人,便嫌我們礙眼,準備動手收拾了。”

馬擴接過話頭:“這也不奇怪,早料到有此一日。本以來怎麼着也得擊敗了金賊,收復了河北再說吧?沒想到,朝廷卻已經等不及了。”

“我估‘摸’着,接下來,朝廷會有這麼幾步。”劉子羽已經想了許久,此時方纔發話。

他在陝西幾年,方回宣撫處置司,又是頭一次對大事發表意見,因此旁人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他身邊,想聽聽有什麼高見。

“這第一,本司宣撫判官空缺着,朝廷一定會派個得力的人來,監視掣肘我們。”

“有道理,這幾乎是肯定的。”馬擴點頭表示贊同。

“第二,以大王的威望、權力、根基,朝廷想輕易削除,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徐徐圖之。據我猜測,派了宣撫判官以後,就要收回‘處置’大權。凡遇大事,必先請求朝廷定奪,除此之外,錢糧人事,想必大王也不能干預了。”

徐衛微微點頭。

“第三,就有可能是將川陝分治,爲避免過度刺‘激’大王,有可能將四川分出去,只讓大王擔任陝西宣撫使。卑職能想到的,暫時就這麼多。”劉子羽道。

他的話,都是根據事實出發,作得合理推測。因此衆人聽罷,並無異議。太原王在川陝的勢力是根深蒂固,想一舉剪除沒有那麼容易,只能一步一步來。

但張慶提出異議道:“就算你說的全部實現,但是西軍終究還是在我們控制之中。而且軍隊不比地方行政,想削軍權只怕不容易吧?”他這並不是自大,想西軍當年,因爲朝廷和統帥的瞎參謀‘亂’指揮,幾乎被金軍打殘。是徐衛一手再造西軍,他在西軍中擁有絕對的威信!再則,秦鳳軍是他的嫡系;永興軍就是從虎兒軍中分出去的;鄜延軍在原鄜延帥張深投降金國以後,舊班底幾乎‘蕩’然無存,是徐洪重新組建的;涇原軍,是徐茂、徐原、徐成三代人經營,絕對可靠;要說西軍中相對而言,生疏一些的,也只有環慶軍和熙河軍。

但是,儘管環慶軍的統帥劉光世是皇帝的親戚,但他軍中李彥仙劉錡等人卻是太原王一手提拔的,而且環慶軍兵力最弱,根本無法同其他幾路抗衡。

只有熙河軍在西軍中獨樹一幟,姚家在熙河鎮守的歷史非常久遠,其軍隊完全可以視作‘私’軍。萬一到了那種地步,也只有姚平仲具備“反水”的可能。別說什麼徐衛對姚家,對姚平仲,乃至整個熙河軍有恩這些話,到了生死存亡關頭,人情算條俅。

但又說回來,熙河所處的位置,註定其難有大的作爲,它在大宋最西北邊境,退路是被其他帥司堵着的,姚平仲真想幹點什麼,先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少分量,別偷‘雞’不成蝕把米,先讓別人給吞了!

所以說,要想收徐衛的處置權、行政權、人事權、財政權都容易,獨獨這兵權是難中之難。說句難聽的,就算徐衛下野,你換誰來,都指揮不動這虎狼一般的西軍!退一萬步!就算你不光針對徐衛,你把西軍所有大帥都撤了,西軍中下級軍官大部分還是徐衛栽培提拔的。只要他在,他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就在!你怎麼‘弄’?

“是不容易。”劉子羽承認道。“但是,聽過鋌而走險,孤注一擲麼?”

“你的意思是……”張慶、馬擴、吳拱都吃一驚!

“他的意思是,真到了緊急關頭,朝廷若奈何我不得,便讓我從這世間消失。”徐衛道。

一語驚滿堂!張慶站了起來:“這可能麼?”

“怎麼不可能?朝廷要剪除我們徐家,動六哥是最容易的。動我卻最難,也最麻煩,想要避免麻煩,最好就是釜底‘抽’薪,直接幹掉我,豈不省事多了?我一死,西軍羣龍無首,他們再各個擊破,換成我,也這麼幹。”徐衛正‘色’道。

衆人默然無語,因這事情來得突然,昨日再還好好的,今日太原王竟有‘性’命之虞了!

身爲後輩,吳拱一直旁聽,不敢輕易發表意見,此時見狀,大着膽子說道:“大王,幾位前輩,恕晚輩直言。朝廷若真對大王動了殺心,恐怕覆巢之下,難存完卵。”

徐衛看着這個後輩,頗有些讚許的味道。

“不錯,大王若有不測,鄜延徐五哥,涇原徐經略自不用說,便是在場的我們幾人……”張慶邊說這話,邊看着馬擴和劉子羽。

劉子羽迎着他的目光,正‘色’道:“張參議不必看我,我如今身爲川陝總領,還能置身事外不成?”他不說‘私’人情義,不表忠心,單這一句話,便說明了自己的立場。

馬擴一拍大‘腿’:“我本是個罪人,當年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今天是怎麼來的,我清楚。”

徐衛掃視全場一眼,笑道:“老哥幾個不必如此,我徐九並沒有裹脅你們的意思。倘若除掉我一個,你們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榮華富貴都能保全,那我也沒說的。只怕,人家不會放過你們。”這不能不說是實話,除了鄜延和涇原兩位徐經略以外,在場的便是和他綁得最緊的人,朝廷怎麼可能會放過?也不說都會掉腦袋吧,但最輕,也得落個遠竄偏僻,編管監視的下場。

馬擴看着徐衛,有些當年在五馬山中頭一次見徐衛時的眼神:“大王完全不必說這話,我們這此人並肩作戰,同生共死多年,屍山血海裡淌出來的,要麼同生,要麼共死,就這麼簡單。”

徐衛笑笑,並沒有說話。

劉子羽嘆口氣,又道:“本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若官家如此對待功臣,人心怎服?”

徐衛聽到這裡,朗聲道:“你錯了。”

“嗯?卑職錯在何處,請大王明示?”劉子羽問道。

“不是君叫臣死,當今天子仁慈,世人共知,之所以有這一樁,完全是因爲朝中大臣的‘蒙’蔽。”徐衛道。“有些事你們不知道,我卻清楚。如今朝中,折家一派,劉家一派,還有那秦檜也興風作‘浪’。我六哥被迫辭職,固然也有官家的原因,但並非出自聖上本意,實是受這幾家的挑唆。他們的用意,也是明擺着的,搞掉我們徐家,他們幾家自然就得利了。”

徐衛真這麼認爲?恐怕未必,他只不過不願意把趙官家樹成敵人,好比歷史上一些造反的主,從不說我是想搞掉皇帝,都要用“勤王室,清君側”作爲藉口。因爲皇帝是沒錯的,錯的只能是大臣。

他如果歸錯於趙謹,那帶着這些人跟朝廷對抗,無異於造反。而歸錯於折劉秦等勢力,就是和朝中‘奸’臣對抗,要守得雲開見青天。說到底,給自己一個道德制高點,以減輕這些和他不同時代的人心中壓力。

衆人聽了,紛紛稱是。

徐衛頓了頓,又道:“而且,說句老實話。在場的,除了吳大以外,哪個不是我的老兄弟?我們當初起事勤王,抗擊金賊,爲的是什麼?難道就爲了升官發財?那年月,幾時死都不知道,還有閒心管這個?我們無非就是爲了赴國難,驅北夷,保黎民百姓,保華夏河山。當然,作爲獎勵,我們如今的權勢、地位、財富,也是應得的,不必裝清高。如果說,真的天下太平了,朝廷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我們也認了。但問題是,如今的局勢,杭州那些人不知道,我們卻是清楚的!北面,遼軍幾十萬人馬!東北,金軍也是幾十萬人馬!大宋哪裡最‘亂’不得?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地!川陝一‘亂’,我徐九敢說這話,不管是‘女’真人還是契丹人,必然伺機而動!到時候,我們弟兄浴血奮戰打下來的局面,就全都付諸東流了!”

“我去他媽地!”馬擴爆了粗口。

“不錯,個人榮辱事小,這天下安危事大!若朝中‘奸’侫之臣‘蒙’蔽聖聽,真要倒行逆施,西軍不會答應!”張慶大聲說道。

劉子羽擺擺手:“張參議,真到了西軍不答應的地步,事情只怕已經無法挽回了。現在我們要作的,就是想對策,不讓事情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張慶聞言一怔,隨即笑道:“我說彥修啊,你想得倒是簡單。朝中勢力‘蒙’蔽着官家,佔據着上游,我們哪有說話的機會?如果朝廷下令,我們不遵,那就是有異心;如果朝廷派員,我們不接受,那也是有異心。這種情況,我們完全被動,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怎麼整?”

“那朝廷作任何決定,不得考慮實際情況?總不能愣頭愣腦,想怎樣就怎樣吧?”劉子羽反駁道。

“你還真說對了,趙官家是個仁主,對朝政也不太上心。如今徐六哥去職,折家劉家把持着權柄,那還不是想怎樣就怎樣?”張慶怒道。

劉子羽聽了,無言以對。

徐衛趁着這空檔,發話道:“我前思後想,我們不能和朝廷公然對抗,唯一一條路,就是以退爲進。我們必須掌握主動,不能被動,一被動就完蛋。不能在這裡坐着等人家來對付咱們,得主動出招。”

聽到這話,張慶‘插’話道:“我倒是有一個主意。”

“說來聽聽。”徐衛點頭道。

“既然以退爲進,大王莫如先試探一下朝廷。”張慶點着桌面道。

“怎麼個試探法?”馬擴追問。

“徐六哥不是去職了麼?大王可以此爲由,向朝廷上表,請求入覲。這一來,可以表示忠誠,二來,也可試探態度。”張慶道。

馬擴當即反對道:“不成不成,萬一朝中那幫人借這機會,同意大王所請,將大王誆騙至行在,那豈不壞事?”

“不會!現在他們沒有任何準備,絕不敢輕舉妄動!大王一上奏,反倒會讓他們措手無及。”張慶十分自信道。

“這沒有必要吧?除了表示一下恭順之外,沒有其他意義,人家有心針對你,又豈會因你示弱而罷手?”劉子羽質疑道。

“這示弱是其一,同時也是向朝廷顯示我們有備,知道嗎?”張慶解釋道。

見他們爭執不下,徐衛站起身來:“行了,此事再議吧。總之,大家心裡有個底,這纔是最緊要的。這裡,我宣佈一項任命,吳拱!”

衆人一聽這話有些‘摸’不着頭腦,什麼任命?吳拱也是一時沒反應過來,片刻之後,起身上前道:“卑職在!”

“即日起,任命你爲川陝宣撫處置司主管機宜。這一攤事,你參與過,但不甚熟悉,要多多向張參議請教。”徐衛道。

吳拱大喜過望!從準備差使,一躍成爲主管機宜,這可是越級提拔!對徐衛深深一揖道:“謝大王!卑職定當以張參議爲師,多多請教!”

徐衛又轉向張慶道:“人我‘交’給你了,儘快把他扶上馬。”

張慶多年以來,一直是管着機宜這一塊。機宜是幹什麼的?主管宣撫處置司的機密公文往來,細作間人的招募、訓練、安‘插’、獎罰,以及情報收集、彙總、分析,可以說,地位雖不高,但權力極大,簡直就是特務頭子。

但是,他升任參議之後,事務繁雜,要協助太原王處理軍政,不免力不從心。而且長久兼任主管機宜也不是個事,現在徐衛任命吳拱接手,他倒也沒有意見。因此應道:“請大王放心,卑職一定盡心盡力讓吳機宜儘快勝任。”

“走,吃酒。”徐衛將手一揮,笑道。說罷,便往外去。留下房中四人面面相覷,這局面了,還有心吃酒?

這一席,徐衛吃了不少酒,倒也沒醉,席散衆人各自回府。徐衛在橋中閉着眼睛,細想着種種。今天把這幾位親信聚來,便是讓大家有備,心裡明白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不至於事到臨頭來手忙腳‘亂’,至於對策,詳細的他也沒有。只能說有一個大方向,那就是不能被人牽着鼻子走,不能讓人一步一步踩到頭上去。

聽張慶的意見,話裡話外,都在作最壞的打算。這當然也是要的,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走那一步,不說十足,若沒有七八分的把握,也不能撕破臉皮,不能‘亂’賭。一說到賭,就讓人以爲是輸紅了眼,失去了理智,一切‘交’給運氣。其實,真正高明的賭徒,不會輕易出手,我要賭,就要看到底牌才下注!

回到府上時,家人大都歇息了,只有張九月還亮着燈,等着丈夫回來。聞他滿身酒氣,神情又有‘陰’鬱,關切道:“官人怎麼了?可是遇着難處?”她嫁給徐衛多年,知夫莫若妻,往常便是要打大仗,也不曾見過丈夫這副模樣。

這此事,‘婦’道人家也不懂,說給她聽反而叫她擔心,因此徐衛輕笑道:“沒什麼,公務上的事,你不用擔心。”

一邊替丈夫寬衣,張九月一邊道:“若真遇着難處,爲妻縱然不懂,靜靜聽着也是好的。別憋在心裡難受。”

“我曉得,本沒什麼事,倒叫你擔心了。時候不早,睡吧。”徐衛拉着妻子的手握了握,滿臉笑容道。

見他這表情,張九月才寬了心,當下服‘侍’丈夫就寢不提。燈滅後,她還替丈夫壓好了被子,又如同哄孩子一般伸手在外頭隔着被子輕輕拍打徐衛的肚皮。太原王也不敢作聲,任由她哄着,直到她拍的速度越來越慢,到最後停下了,才悄悄將她的手放進被窩裡,又替她蓋好被子,這纔想起心事來。

劉子羽今日所說,很有見地。朝中那幫人極有可能按照他這路子,一步一步來掐自己脖子。如果真到那一步,就被動了,就壞事了。他這麼些年之所以在川陝如魚得水,就是因爲手握大權。川陝儼然是他的獨立王國,他可以在這裡發佈任何命令。軍隊的調動,官員的任免,賦稅的徵用,無所不預。

假如朝廷真的一步一步將這些權力給他削弱,哪怕最後獨留下兵權,也是被栓上了鏈子的猛虎,只能嚇嚇人而已。所以,保持主動是必須的,但這,又談何容易?

朝中沒有了徐良,也就無法左右中央決策,現在的時局,又不允許他藉助軍事行動來控制朝廷。想來想去,徐衛能依仗的,就只有兩點。其一,打擊他,可能引起川陝,尤其是陝西的動‘亂’;其二,川陝動‘亂’,外敵有可能趁機入侵。然而,這兩點可能,前者容易理解,後者卻不易看清。因爲金遼已經動上了手,朝中想必認爲,‘女’真人和契丹人打起來了,哪還會顧得上大宋?想讓朝中那幫人顧忌這兩點而罷手,困難很大。

但舍此之外,又沒有其他可行的辦法。想到這裡,他不禁有些怨恨麟王。折仲古啊折仲古,你怎麼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人家用你爲相,就是爲了打擊徐家,你還樂得替人當槍使?莫不是你以爲,打擊了徐家,你折家就能強大起來?你也不想想,我徐家好歹還是漢人,你他媽是党項人!你在朝中身居高位,你的兄弟子侄又把握着兵權,我們徐家一倒,對你有什麼好處?下一個就輪到你!

你還巴巴地在朝中鼓搗,將徐六‘逼’出朝去。他一走,你還有什麼作用啊?皇帝趙謹比起他哥哥差得遠了,既無知人之明,亦無雄心魄力,到時候讓人一挑唆,一腳把你蹬了去,你他孃的還玩政治?你跟秦檜攪什麼攪?你攪得過人家麼?不信我把話放在這兒,你拉了秦檜一把,以後他窩心腳踹你!

你跟我是走同一條路起家的,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天下太平了,哪還容許我們這種軍閥存在?我們能作的,最好就是抱成團,聯手對抗朝廷。你倒好,還站到朝廷那邊去?叫我說你什麼好?

胡思‘亂’想着,也沒個清晰的路線,睏意又上來,徐衛便想睡了。就在此時,也不知哪來的‘精’神,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了一件事。

什麼事?就是方前在張慶府上,他說的那個以退爲進,試探朝廷的辦法。不過劉子羽說得沒錯,他這辦法其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這個思路是對的,我不等你動手,我先出招,看你怎麼拆!自己唯一能依仗的,不就是那兩點麼?動自己,就有可能讓川陝動‘亂’,讓外敵趁機入侵。可這兩點,朝中那幫人一時半會兒明白不了,明白了也可能不計後果!那,我唯一的對策,就是讓你們看明白!想到此處,徐衛‘精’神復振,睏意全無,真恨不得下了地去,好生走幾步!但旁邊妻子已經熟睡,他不忍驚動,只能瞪大了眼睛,在‘牀’上細想。

次日,徐衛一到宣撫處置司就發佈命令,召鄜延、永興、涇原、秦鳳四路大帥到興元府參加軍事會議。議題是什麼?就是金遼‘交’戰,神武右軍的應對之法。爲什麼沒招環慶和熙河的大帥?只因鄜延和涇原,地處邊境,而永興秦鳳兩帥司,又是對應支援他們的,只召此四帥前來,合情合理。但實際情況是,徐衛只召了自己的兄弟親信。

徐衛發佈命令時,就考慮到了路程遠近,因此前後有差。等到四月十六時,四位大帥都到了。這其中,徐洪徐成二帥,已經知道底細,心中明白此來所爲何事。只楊彥和張憲還‘蒙’在鼓裡,真以爲是佈置“新形勢下,我軍如何應變”。

太原王之所以急着召他們來,也是考慮到朝廷很有可能近期就會派任新的宣撫判官,到那時候眼前就有盯着,就不好行事了。

十六這一天,徐衛先是先在宣撫處置司接見他們,有模有樣地討論了一下議題。下午散值以後,也不好將幾路大帥都請到府中,因此在興元城裡定了一處酒樓,名義上,是替四位大帥接風洗塵,公務接待。

興元府,也就是後世的陝西漢中,在當時算是川陝大城市之一。雖比不得江南繁華,卻也是一處熱鬧所在。那鬧市區,常常到夜間還燈火輝煌,或吃酒的,或尋歡的,夾雜着賣買飲食討生活的,一般要到深夜才散。

那最熱鬧的所在,莫過於勾欄瓦肆集中的地方。說白了,也就是娛樂場所。可以看吃喝、看戲、聽書、嫖妓,阿斗若活在現在,他纔不會樂不思蜀。

那酒樓,原本叫“謫仙居”,後來被宣撫處置司定爲公務接待指定單位,遂改了名,叫“醉仙居”。這宣撫處置司和各地往來的官員到你這裡吃酒,一擡頭就見“謫”,不是觸人黴頭麼?

下午的時候,醉仙居就得到了通知,晚上有官人們要到這裡吃酒,因此早早便在準備。

方纔上任的宣撫處置司主管機宜吳拱,此時穿着一身便裝,站在二樓正跟店主說話。那店主是認得他的,因此小心應對着。

“這左廂,閒雜人等不許靠近,我也只是說給你,到時我自有人盯着。菜,不必你們親自送進屋,到這樓梯口爲止,我自會派人傳。其他房的生意,你照接就是,旁的不用管了。”

店主連聲稱是,因爲跟宣撫處置司許多官員都熟,因此多了一句嘴:“吳準備,今天是怎麼大陣仗?入學便是徐郡王來,也不曾這般……”

吳拱盯他一眼,店主生生把後頭沒說完的話當面條吃下去,聽吳拱說道:“店主,你也不是頭一回接待官府了,怎還不懂?”

“是是是,小人唐突了,恕罪,這便吩咐下去。”店主諾諾連聲後,作個揖,自去忙了。

吳拱回憶片刻,確認沒有疏漏,這才進了一間極其軒敞的房間,一坐下,對跟在後頭那‘精’明的漢子道:“把人叫來。”

“是!”那漢子應一聲,轉頭出去,不多時,帶着兩個人進來。都穿便服,從形容上很難看出他們是幹什麼的。

“今天大王要在這裡招待,你們都警醒些。樓上、樓下、外頭,都給我盯好。尤其是這左廂,不許人靠近!這回是我上任頭一次派你們差使,不許出任何差子,否則,我在大王面前沒臉,你們也討不到好!”吳拱抖出威風來。

三人都應下,正要去執行時,吳拱又道:“告訴底下的人,別一個個直眉愣眼地,把人嚇着,生怕別人不知道你們幹什麼的?”這話就有些外行了,這原來是張慶,現在是他,手底下不穿軍服的人,大多都相貌平平,絕無引人注目的地方。否則,怎麼吃這碗飯?倒不怪他,方纔上任,還不熟悉“業務”。

安排完畢,下屬又請示道:“機宜官人,往常,只要是接待各帥司的長官們,按例,都是要到旁邊叫些粉頭來助助興,是不是……”

吳拱一想,今天非同小可,估計長官們沒這興致,因此道:“休提這遭。”下屬領命而去,吳拱坐不住,又出了房,憑着欄杆往下看,雖然時辰已經不早,但店裡生意仍舊不錯。一些吃醉了酒的,還在房中大呼大叫,還有那勾肩搭背,步履踉蹌的,真是不一而足。他生怕有什麼紕漏,本想親自檢查,但轉念一想,坐上這個位置,就不能事事親力親爲,得依靠下屬,遂打消了念頭。

沒一陣,瞄見永興楊經略的身影在樓下出現,那一隻眼睛,太好認了!他急忙迎下去!他下樓時,楊彥、張憲、徐成、徐洪並徐衛,已經在往樓上走。他側身在旁,道:“一切已經妥當,諸位前輩請。”

楊彥知道他升任主管機宜,經過他身邊時,一把拍在肩膀上:“小子,不錯。”

徐衛經過他身旁時,輕聲道:“安排好了,你也來。”

一衆將帥到了房中坐定,只見陳設奢華中不失風雅,華貴中不見俗氣,很是用了心。楊彥使勁跺了幾腳地上的地毯,嘀咕道:“這踩不實,還不如鋪石板,誰知下面是什麼?”

張慶真想啐他兩口,真是土包子不得席面,都作大帥的人了,還這麼沒見識。因此道:“你少聒噪!來來來,幾位經略相公隔着大王坐,我們宣撫司的坐對面!”

涇原帥徐成笑道:“哎呀!那怎麼敢?宣撫處置司的長官可不敢得罪!”

張慶拱拱手:“少帥,你也休打趣,趕緊坐吧。”徐成的父親雖然不在了,但叔父們還在,因此官場上仍舊習慣稱他爲“少帥”。“宗來,來來來,你杵着作甚?”

安排完畢,宣撫處置司徐衛、張慶、馬擴、劉子羽、四大帥司徐洪、楊彥、張憲、徐成,八個人圍坐一桌,吳拱便吩咐傳菜。

楊彥總是興致最高的那個人,一隻眼睛也瞪得老大,指着徐成道:“徐經略,你,你站起來,給大王還有前輩長官們敬一圈再說!”他跟紫金虎情同兄弟,算起來也算是徐成的長輩,所以敢這麼說話。

徐成也全不在意,還笑道:“經略相公說得極是,平日裡大家各自一方,難得聚首。今天不喝個大醉能說得過去?我便先從九叔起!”說罷,提着酒壺就要起身來給叔父倒酒。

徐衛本想攔了,但手伸出去,到最後卻變成了掌杯。徐成滿上,放下酒壺,雙手捧杯道:“大王。”

徐衛點點頭,跟他碰一下,把酒喝了。哪知徐成又立馬提了壺再倒,楊彥叫喚起爲:“嘿!這小子,倒不客氣,你還想連敬三杯是怎地?”

“楊經略怎不明白?先前一杯,在公,這是宣撫相公,是大王。這一杯,在‘私’,我卻要敬叔父的。”徐成笑道。

“哈哈!這廝!幾年大帥下來,倒長進了!”衆人皆笑道。

徐衛也喝了,旁人一見,都想來敬,徐衛把手一擺,自己端起酒杯,剛要發話,乾脆一口喝了,喝道:“換碗來!”

“好!”衆人喝彩!這纔像話嘛!衝鋒陷陣的軍漢,吃什麼小杯?就得大碗整!

一溜大碗排上,每碗倒滿,徐衛捧了碗,豪氣道:“來,這一碗,替四位經略相公接風,洗塵!幹了!”

“幹了!”衆人喝一聲,無不滿飲。

坐下去,楊彥就要動手,張慶一把扯住:“吃點菜,吃點菜!這議一天,你不餓啊?”

“你址我作甚?我又不敬你!小小參議,拍馬屁我也不拍你啊!”楊彥笑道。他們是自家兄弟,隨便玩笑也不爲奇,若是旁人這一句出來,那就不同了。

張慶果然不惱,還笑問道:“那你拍誰?”

“那當然……”獨眼虎提酒壺那支手都伸向徐衛了,陡然覺得不對,罵道“好個潑皮!竟算計起我楊大來!你等着!今日不把你灌醉,我,我我這隻眼也戳瞎了它!”

衆人鬨笑,紛紛攛掇道:“楊經略,這可是你說的啊!我們都當見證!”

徐衛任由他們鬨鬧着,直到吳拱到身旁來耳語一句,他才揮了揮手,口中道:“楊大,坐下。”

楊彥正在興頭上,聽了這話,立馬“哎”一聲,麻溜地坐了回去,不再聒噪了。衆人也斂了笑容,閉了嘴巴,只見吳拱親自上前掩了‘門’,心下狐疑,吃個酒而已,至於這樣麼?

徐衛一使眼‘色’,張慶就將面前碗一推,開口道:“諸位,四位經略相公,今晚將各位請到這處來,一是接風洗塵,二是有件要緊的事情。”

雖然給吳拱留了位置,但他一直站在‘門’口守着,尖着耳朵隨時注意外頭的動靜。

“朝中徐相,想是已經去了職。箇中原由,我也不細說了,只一句。朝廷裡有人,看我們不順眼,嫌我們礙事,準備收拾我等。徐相被迫去職,只是頭一步,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了。”

張慶說罷,旁人都不見異常反應。因爲宣撫處置司的人已經知道了,徐洪和徐成兩位大帥也知情了,只有張憲和楊彥不明內情。

獨眼虎當時就‘毛’了,獨眼一瞪,問道:“有這事?幾時的事?”

“二月的事,確切消息相信很快就到川陝來。關於此事,有一句話說在前頭,官家仁慈賢明,但受了朝中‘奸’臣的‘蒙’蔽!是誰,我也不挑明瞭,但叫諸位心裡有個譜,不至於莫名其妙。”張慶道。

楊彥冷笑一聲:“早他娘知道有今天!狡兔死,走狗烹!我們這些走狗,沒用了!打死吃狗‘肉’!”

“他孃的狗嘴裡吐不出象牙,說誰呢?”張慶罵道。

楊彥方知失言,忙告罪道:“大王素知卑職粗鄙,還請饒恕則個!”

徐衛並不介意,接過話頭道:“這些年來,我們西軍血戰疆場,搶盡了戰功。所謂樹大招風,已經讓人不自在了。藉着機會,便想消遣我們,今日聚你們來,就是商量個法子,總不能坐以待斃。”

聽他話說得這麼重,四位大帥心頭都是一緊。帶兵的嘛,總往最壞處想,一聽徐郡王說個“斃”字,便想着奮起反抗了。孃的,沒死在‘女’真人手裡,倒死在自己人手裡,豈不窩囊?

楊彥當即表態道:“大王,這事沒說的,我們西軍弟兄斷頭灑血,才保住一方百姓。如今怎麼着?要過河拆橋啊?怕沒有那麼容易吧?我今天把話說在這兒,誰要是敢對你不利,我答應,腰裡這口刀不答應!”

徐衛看他一眼:“你腰裡挎刀了麼?”

楊彥一怔,衆人都笑了起來,徐衛搖搖頭:“事情沒到那一步,今天召你們來,也不是就要怎麼樣了。不過人家要動手,我們也不能伸長脖子去,總得有個辦法反制纔好。這麼地吧,法子,我想好了一個,你們照辦就是。”

“嗨!大王有法子可不早說?害我嚇得這麼一身汗?”楊彥鬆了口氣。他還真以爲事情到了不可挽回,必須撕破臉皮的地步!以爲一回去,就要集結部隊,準備反了他孃的!雖說爲了九哥,爲了弟兄,爲了自己,刀山火海也得闖,但心裡到底還是緊張的。

……

第545章 虎牢關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01章 問婚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370章 趁夜突進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62章 淮西軍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39章 競爭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四百一十二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74章 禽獸第77章 韓世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69章 密謀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826章 選秀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98章 政變(上)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28章 將二代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八百五十章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120章 爛招第136章 失控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24章 西部王第四百一十一章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724章 西部王第146章 升官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131章 人氣第7章 遼國完蛋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101章 問婚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675章 徐郡王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58章 報捷第260章 炸不死你
第545章 虎牢關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01章 問婚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370章 趁夜突進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62章 淮西軍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39章 競爭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四百一十二章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74章 禽獸第77章 韓世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69章 密謀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826章 選秀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458章 固若金湯?不堪炮擊!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498章 政變(上)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八百一十九章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28章 將二代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八百五十章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120章 爛招第136章 失控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724章 西部王第四百一十一章第379章 萬年圍殲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724章 西部王第146章 升官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131章 人氣第7章 遼國完蛋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101章 問婚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675章 徐郡王第278章 曙光乍現第664章 迫退千軍第444章 皇帝召見第696章 炮彈橫飛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58章 報捷第260章 炸不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