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科舉之危

踩踏事件一旦發生便很難受得住了,場面會不受控制的混亂起來,越是混亂所殃及的人越多,從而產生驚慌、加劇的擁擠和一些原本好好的人跌倒,這就是一場惡性循環的災難,更多的人被捲入其中。

歐陽修原本溫文爾雅的臉變得極爲扭曲,剛剛他開口就是爲了讓禁軍迅速離開,並把人潮引向更爲寬闊的御道上,可沒曾想那些禁軍居然被撞倒了。

發現人被撞到之後,所有人的下意識動作便是停下腳步,或是躲避倒地的人,於是這羣落榜學子的隊伍便出現了停頓,但後面的人不知道,已久推搡前進,更多的人摔倒,更多的人被踩踏……

當巡城的虞侯趕來時,東道口已經一片狼藉,慘叫的人有氣無力的倒在地上,而更多的人是打算一瘸一拐的離開,這時候又豈能走得脫?

歐陽修冷冷的盯着劉幾等人,一言不發的他更顯冷峻,宛若眼神中帶着刀子!看的劉幾等人渾身發毛,戰戰兢兢,已然是快站不住了。

“歐陽相公,下官巡城虞侯方漸來遲,請相公恕罪!”

歐陽修擺了擺手道:“快去救助傷者,尚有慘叫之人勿急,先救助倒地無聲之人!”

“下官遵命!”

方漸出自軍中,對這些事情再清楚不過,倒在地上沒有聲音的人,多半是昏厥或是已經死去,這個時候及時救助還有一線希望,而有歐陽修這個參知政事在,罪魁禍首便跑不掉!

歐陽修冷冷的看了一眼盯着劉幾等人,依舊一言不發,他更多的是關心最先倒地的禁軍和那些無辜的小販,照剛剛的架勢來看,死傷慘重絕不是一句誇大之言。

巡城虞侯派人救助傷者,而歐陽修則是上前對劉幾等人說道:“此事傷亡無辜者不知凡幾,爾等雖有不滿儘可去本官的府邸爭論,是打是砸悉聽尊便,在這京中要道,蠱惑落榜學子,圍堵朝廷官員車駕,至使無辜者喪命,其罪難逃!”

說着說着歐陽修便停了下來,望着眼前的一片狼藉,以及恐懼的有些顫抖的劉幾等人,再次開口道:“多說無益,聖上定然知曉,爾等此生入仕無望,甚至會連累家門…………”

歐陽修最後一句話纔是誅心之言,不單單把自己的仕途徹底葬送,還連累了家人,太學的學生都是官宦子弟,一旦連累到了家中,他們更是沒有好果子吃,被長輩責罰也就算了,更是會連累他們錦衣玉食的生活!

自始自終他們都沒想到自己會被治罪,更沒想到會連累到家中,但事情就是這麼的突然,很快皇帝的儀仗便出現在了御道上,遠遠的便能感受到氣氛的凝重,禁軍將士每人的一個步伐都在這些落榜學子的心上敲下了重重一棍。

本朝學子上街阻攔官員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遠的不說,單單是真宗皇帝一朝便有發生,皇帝重視讀書人,也尊重讀書人,擡舉讀書人,並沒有做出多大的懲罰,饒恕了所有人的罪過,連罰銅都沒有。

只不過是沒有鬧出人命罷了……

而現在,死傷不下數百人,官家若是不治罪誰也不會相信,流放沙門島可能都算是輕的,只要不是斬首棄市便可……

歐陽修微微皺眉,事情突然演變到這種地步也是他不想看到的,但是人確實死了,傷者不計其數,若是不能給百姓一個交代,官家的君威何在?

但眼下涉及到讀書人,不單單是太學的學生,還有有些無辜的落榜考生,這些人中亦有來自寒門的,或是受傷或是慘死,眼下一個不好便可能造成民心浮動。

而此刻和歐陽修一樣糾結鬱悶的人便是趙禎了,望着眼前人仰馬翻的慘狀,趙禎以手握拳,輕輕捶打自己的腦門,怎麼會出了這檔子事?

在北京城出現踩踏本就大條,現在倒好,居然是落榜考生和主考之間的矛盾引起的,不論誰對誰錯,最先受到衝擊的不是落榜學子,也不是主考歐陽修,而是今年的科舉!

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爲自己要改變今年的科舉而引起的,所有人也都會把矛頭指向今年的科舉。

微微苦笑,趙禎望着三才道:“你說,會不會有人說就是因爲今年朕改變了科舉纔會鬧出任命?”

見三才臉色急變,趙禎無力的加一句:“朕要聽實話!”

無奈之下,三才諂笑着說道:“官家這是哪裡話,錯怎麼能在您?您是天子啊!您的文治武功何人看不見,怎麼敢牽連到您的身上,是那鬧事的太學學生的錯,是……是歐陽參政的錯!”

趙禎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時候所有人怕是都會這麼說,但心中的想法卻不得而知了,但不可否認的是,眼前這一幕便是由科舉所引發的,之前的科舉一直沒有出事,爲何到了改革之時便會出事?

那問題便一定是出在改革上!

趙禎最不願看到的事情發生了,他一直擔心此次科舉改革的力度太大,牽扯的利益集團太多,最後還是證明了他的猜測,有的時候皇權並不能主導一切。

照顧了一些人,必然有另一些人不滿,他們甚至不用自己動手,只是站在人羣的最後便可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並且迫使皇權妥協。

眼下,歐陽修是被利用的棋子,劉幾等太學的學生也是被利用的棋子,落榜的學子更不用說,利用他們只需稍稍的煽風點火便可,而那些倒黴的路人和小販,則是意外的收穫。

事實證明,有些人不希望歐陽修推行科舉改革,不希望看到大宋的科舉改革,於是纔有今天這一幕。

趙禎在文德殿退朝之後的經筵日講時聽到了消息,所以這事情是發生在文德殿朝會剛剛結束沒多久的時候,所有的相公和重臣都能輕鬆的把自己撇乾淨,因爲他們還在皇宮之中,比歐陽修還晚出宮。

但趙禎卻把所有的在宮中的官員列入了懷疑對象之中,雖然不知道具體是誰,但卻不影響他的懷疑。

趙禎望向跟隨在皇駕一側的晏殊,微微皺眉,此前在科舉改革消息一出的時候,他便是最爲反對的一人,可不知爲何在別人反對的時候,他卻偃旗息鼓。

雖然出於本能的認爲晏殊不會做出這種事情,也不屑於這麼做,但趙禎依舊把他在心中劃上個問號,最少他應該知道點什麼,因爲晏殊最近總是與自己欲言又止的模樣。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師大震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八百一十九章窮途末路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二百三十四章揚帆,起航!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蔡伯俙與韓琦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權的消失第兩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記”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