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

bookmark

在瀚海之中唯一能夠區別方向的只有太陽,當然若是你轉向了,那也就等同於迷路,要是手中還有一塊磁石,倒是可以救命的東西。

但在絲綢之路上卻不會如此,甚至不需要磁石,因爲只要沿着商隊行進的痕跡走,那就永遠不會迷路。

龐大的商隊總會在沙漠中出現,只是遠近的問題,登上高高的沙丘,或許能夠看到遠處升起的的狼煙,那就說明在那個方向上有大型的商隊存在。

大宋和塞爾柱兩國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是人數超過三百人的商隊,便必須在進入沙漠後每前進二十里點燃一柱狼煙。

不光是爲了表明自己的所在,也是在給其他人提供便利。

這條不成文的規定甚至已經被商隊當作了準則,有些中小型的商隊也開始燃放狼煙,爲的是能夠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萬一在沙漠中遇險,燃放狼煙引路說不定會引來通行的商隊,幫助他們一下。

原本的沙漠是沒有準則的,也沒有那麼多的規矩,在這裡就是荒蕪的,就是人命不值錢的地方,就是劫掠的天堂!

但現在卻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規矩,這就是人類改變自然環境的方式,只要人足夠多,便是大自然有時也要爲人類讓路。

沙漠是險地,是絕地,但現如今已經變成了發家致富的通途寶地,沒有人可以抵擋住巨大財富的誘惑,即便是遠走他鄉,即便是在千萬裡之外,依舊是有人會去的。

華夏漢室的絲綢之路就是這樣一羣爲了財富一往無前的趨利之人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屍骨趟出來的。

其實應該感謝這些華夏先祖們,他們雖然趨利,但他們的行爲卻爲漢家帶來了財富和文明,也帶來了交流和文化。

讓數千年後的漢家子孫們可以拍着胸脯的說,東方自古便是領先西方的!自古便是東方人賺取西方財富的!

當然這些先祖們也不會知道,正是當年他們的舉動,使得後世遭受到了怎樣的困難,讓西方的人認爲東方是一個傳說之國。

但現在依舊如此,甚至還被提前了不少年,在西方世界的各個國家中,東方宋帝國已經成爲一個天國,一個世界上極爲強大的王朝。

他們的財富堆積如山,他們的經濟高度繁榮,他們的文化和藝術讓“神”讚美,他們的技術領先這個世界。

甚至連醫學這種在西方剛剛出現還錯誤百出的東西,在東方已經成爲一個較爲成熟的學科在發展。

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已經不能用強大和繁榮來形容,天國王朝是每一個到過東方的人心中最爲深刻的想法。

當然,這樣的王朝同樣是一頭猛獸,一旦他發怒起來,強大的力量可以摧毀一切挑釁他威嚴的存在。

如同惡魔故事中巨龍的吐息,掃蕩一切面前的敵人,羅馬城中的那場使節戰鬥團便在整個神聖羅馬帝國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事實上這個王朝的圖騰徽章就是一條龍,只不過和西方的龍不同,東方的龍沒有翅膀,但卻更加龐大,更加猙獰,也更加威嚴。

在這條絲綢之路上不光有宋人,塞爾柱人,還有羅馬人,法蘭克人等等。

幾乎西方文明的商賈都會前來大宋,都會在這條絲綢之路上出現,即便是困難重重,即便是十字軍在和塞爾柱人作戰,依舊無法阻擋他們的腳步。

戰爭雖然在繼續,但奇特的是商業也在繼續,塞爾柱人需要稅收,需要財富,並且十字軍並非是以國家的名義作戰的,而是以信仰的名義。

是天主教廷打着保護朝聖者和反對吉哈德擴張,以及從***諸國手中拯救半奴隸與奴隸的名義發動的。

當然最終目的也是奪回聖城耶路撒冷,這座地中海沿岸的三教聖地成爲的衝突的主要目標。

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承諾在告破之後便煙消雲散,東羅馬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合併,成爲了全新的羅馬帝國,而剛剛登上榮耀頂峰的亨利三世死在了馬桶之上。

於是東西方的矛盾便在於信仰這個問題上,當然這只是表面上的問題,本質還是在人類對財富的追求,以及利益的擴大上。

塞爾柱在絲綢之路以及通商的過程中掌握的主動和絕對權利,使得西方諸國難以忍受,這場戰爭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掠奪財富,當然也有打通商路的成分在其中。

至於聖城耶路撒冷…………誰真的在乎呢?

畢竟塞爾柱王朝從一開始就允許朝聖者通過塞爾柱的土地前往聖城,而以色列王國更是歡迎所有的朝聖者。

所以無論是趙禎還是前往阿母城的蔡伯俙都知道,其實羅馬帝國與塞爾柱帝國之間的矛盾就是在財富上,根源則是在絲綢之路的盡頭大宋的身上。

沙漠中的沙盜已經開始聚集,他們對蔡伯俙這個“招搖過市”的商隊非常不滿,戰力強大又如何?他們能抵得住成規模的沙盜嗎?

小型的沙盜聚集在一起,一次次的向蔡伯俙的車隊發動進攻,而在三次之後便再也沒有沙盜敢於對蔡伯俙的商隊動手了。

原因很簡單,車隊實在是沒有辦法再攜帶更多的首級了,不是馬車不夠,而是所帶的石灰用完了。

有石灰還好一些,若是沒有那些首級在陽光的曝曬下開始腐爛,令人作嘔的氣味以及天空中盤旋的禿鷲便足以把蔡伯俙逼瘋。

可即便如此味道還是不好聞,禿鷲還是在空中盤旋,蔡伯俙的這支“商隊”成爲了死亡商隊。

尤其是在沙盜們發現屍首全部被割去首級,並且在屍體上發現沒有清理乾淨的箭簇之後,便對蔡伯俙的車隊敬而遠之,箭簇上有着磨去字跡的地方,同時還是統一規格的破甲箭簇。

即便是再愚蠢的沙盜也知曉了這個商隊的特殊身份。

這讓蔡伯俙長舒一口氣,也讓護衛的騎兵們微微嘆息,軍功又沒了……不過也快到阿母城了,越是靠近阿母城,滿眼是沙子的沙漠中便熱鬧,人變多了,商隊變多了,植被也變多了。

當然蔡伯俙車隊的腐臭以及天上的盤旋的禿鷲減少了。

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
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四百零七章油鹽不進的宋朝君臣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五百零八章獨醒的張儉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六百一十一章氣的吐血的遼皇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關之亂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換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鄰友好”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二百四十四章趙禎的腰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零六十四章不恥的手段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場“小鬧劇”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想走走不了!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七百四十五章後苑傳出的消息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