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

剩下的事情就需要朝中的大臣傳出去,需要民間資本的發酵。

丁謂飛快的估算着眼前的財物,除去採辦時花掉的,蔡記的遠洋船隊一次賺取了將近三百萬貫!這是何其驚人的財富,誰能不心動?

蔡伯俙緊緊的盯着眼前的財寶小山笑得合不攏嘴,三百萬貫!三百萬貫啊!

這可比蔡記一年的收入還要多,他身爲蔡記的大掌櫃比誰都知道這比財富的意義。

丁謂稍稍有些顫抖,這次船隊出發之前他是看過採辦清單的,成本估算下來也就是十幾萬貫的事情,可誰知去海上溜達一圈居然帶回了幾十倍的財物,說出去怕是沒人能相信,就連大殿上的百官也被這個驚人的數額給震住了。

身爲三司使的他每年經手的財物不下千貫,可看着小山似得財寶依然震驚。

“丁相公,你是朝廷的計相,算算這些財物出去應繳商稅關稅之後純利幾何?”

趙禎的話打斷了丁謂的遐想,迅速出班想也不想的說道:“啓奏官家,這些財物臣估算了一下,除去商稅關稅和出海的開銷,以及本錢,淨利三百萬貫總是有的,而我大宋一年之稅收不過錢兩千六百五十三萬貫,與此相比依然是一筆鉅款,而且船隊此次主要是以出使和開通商路爲主,販運貨物並不算許多,如果是滿船財物而去,得到的錢財應該會多上許多!”

丁謂說的是實話,誰都知道他是大宋財計的第一把好手,朝堂頓時炸開了鍋,看向塔利班的眼神從原先的蔑視變成了貪婪,就像是在看一棵搖錢樹。

這次遠洋所得財富居然能堪比國庫的八分之一而且是淨利潤,誰能不爲之瘋狂?

趙禎笑了笑:“你們總是說我大宋纔是真正的天朝上國,而番邦之地窮鄉僻壤,瞧瞧這些財物,這能是窮鄉僻壤之地能拿得出的?”

朝堂的百官瞬間安靜下來,是啊!這說明大海的另一邊還是有一個甚至許多個富饒的國家。

趙禎清了清嗓子道:“朕打算減少夏秋兩稅,不要折現錢,只收取糧食便可,而商稅則和關稅則要酌情提高,如今我大宋的工廠以多如牛毛,而商稅則依然是低的令人咋舌。農稅十取其一,而過稅才百取其二,住稅也不過百取其三而已,即便是這樣商稅在一年之所得中依然佔據過半的比重,此中弊端諸位可見?

相較於農人,商人獲利更多,生活更好,而所繳納的稅款卻少之又少,固然糧食在大宋很重要,可也不能如此榨取無度!自今日起,夏秋兩稅減爲百取其五,取消過稅住稅,改爲商稅百取其十!”

趙禎的話使得很多人變了臉色,百取其十可是比原先的十取其二整整的翻上五倍!

見朝臣們嗡嗡的發出議論,趙禎揮了揮手道:“朕還沒說完你們急什麼?商稅百取其十雖然有些高了,可這不是一概而論,小商小販的商稅依然按照原先收取,丁相公散朝之後留下,三司的官員也一併留下,朕要制定一個符合大宋財計的商稅,多賺多繳,少賺少繳便是。”

別人還沒說什麼,丁謂第一個出班道:“陛下聖明,我大宋之稅負早已不實用如今之大宋,每至夏秋兩稅之際,各地皆有騷動,如此一來便可並不見血刃的平息,也可讓那些打着農稅過重旗號的逆賊無話可說,農稅的減免不光能安撫百姓,更可以因平叛之事減少我大宋的開支,乃是一舉兩得之事!”

丁謂的話使得許多本打算出來反駁的人無話可說,但他接下來的話便更讓人吃驚:“啓奏官家,老臣還有一個建議。”

趙禎奇怪的問道:“有何建議?”

“老臣建議官家取消身丁稅,雜稅和徭役!”

譁……

朝臣們炸開了鍋,大宋的稅收之所以每年那麼多,不光是因爲兩稅和商稅,還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雜稅,月樁錢、版賬錢、頭子錢、牙契錢、經制錢與總制錢,如今要斷了這些財稅,對大宋的影響可不少!

趙禎微微皺眉道:“這些錢財佔稅收總額的多少?”

丁謂嗤笑着答道:“不到千分之一!”

這話又是令朝臣們大驚,怎麼會這樣,雜稅之多科目繁重,怎麼會不到千分之一?

丁謂繼續解釋道:“這些雜稅多時太祖事情定下,承襲五代之弊,專項專收,如今百姓情願私下交易也不願上繳,如此一來這些雜稅已經形同虛設,最大的作用便是成爲地方官員牟利的工具,如此雜稅還不如免去,一來對朝廷損失不大還能減少車船在路上的損耗,二來減少地方官吏對百姓的壓榨,又是一舉兩得之事!”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便一同列入留身奏中商討,諸位卿家,如今大宋之稅收依然承襲太祖開國之制,然今下之況與太祖朝又不同,因時而變就如四季之變,總不能天熱了還加衣裳,天涼了卻減衣裳。稅法之變乃是刻不容緩,無須再議!”

王曾在丁謂的灼灼目光下無奈的搖了搖頭,這一出好戲怕是丁謂和官家早就商量好的,他王曾可沒有能耐反駁,只得出班道:“陛下聖明!”

連王曾這位中書門下平章事都贊同,中書省的官員當然沒有異議,朝中的百官相繼拜下:“官家聖明!”

百官中最爲高興的要數將門,他們家中工廠纔是最多的,雖然商稅提高了,可如果能把貨物販賣至海外,再高的商稅也無所謂!

商稅再高能有商路來的重要?

曹瑋看着丁謂和官家的模樣長嘆一聲,官家現在的手段是愈發的厲害了,朝中的文武怕是沒幾人能看得出這是官家和丁謂早就排好的一齣戲,瞧了瞧蔡伯俙興奮的模樣,看來這位神童也被矇在鼓裡。

一場大朝會持續了整整倆個時辰,對於趙禎來說這一次的大朝會比往日的都有意義,稅收乃是一個國家的根本,良好健康的稅制才能使得一個國家進步。

朝會的散去之後,丁謂和一幫三司的官員目光灼灼的望着官家,他們知曉現在的官家將要幹一件有關國本的事情。

稅收,國之本也,無出其右!

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
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駕親征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兩千一百二十九章誰撐到最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北遷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兩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四百九十九章宋的內禪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報爲先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兩千三百六十三章恐怖的戰損比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兩千兩百零五章蔡石的選擇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三百八十一章遼人的噩耗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九百三十五章賀蘭雪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懷政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