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

大宋是大宋又不是大宋,這個王朝在趙禎的改變下已經開始出現轉變,轉變成這世界上前無古人的王朝模式。

越來越多的陳規陋習被捨棄,越來越多的新規矩和法律出現,這是在保障百姓的生活,同時也在保障大宋的王朝統治。

巫瑪不知道什麼叫改革,他只是知道現在的大宋和他曾經認識的大宋有很大的區別,這個王朝是那麼的生機盎然,所有人都能找到養活自己的方法。

隨着和吳成聊天的深入他知道那些修築涼城關的民夫還會前往雨雪關,這些人不是在爲朝廷服役,相反他們是在掙朝廷的錢!

巫瑪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掙大宋朝廷的錢,從一開始他就認爲這些人是朝廷的勞役,是在執行數千年來漢家王朝不便的勞役,誰知道根本不是。

經過吳成的解釋他越來越糊塗了,什麼叫工程隊?這數萬人居然是數百支大宋各處的工程隊。

也就是說一羣靠力氣吃飯的人在一起需要一個頭人領着爲他們招攬活計,爲有錢的大戶人家或是一方鄉鎮,州府衙門做工,這些人用勞力換取不費的報酬。

而涼城關是一個特例,是大宋朝廷第一次把關隘的建設交給尋常這些工程隊來做。

修建關隘要花多少錢?巫瑪不知道,但他看着模樣便知道耗費不少,但這已經節省了許多開支。

大宋朝廷只要一文不少的把錢交給工程隊,並且簽下契約,這些工程隊就會完成自己需要建設的地方。

數百支工程隊,數萬人在涼城關忙活,只需要派遣不多的官員調度,工作起來便會很快,先幹完活的人的就能先一步離開,這對誰來說不是一種鼓勵?

拿錢做事,做不好不光錢要被罰沒,甚至可能吃官司,就這兩條就能把人拿捏的死死的,沒人敢在這種事情上做手腳。

巫瑪不是傻子,吳成稍稍解釋他便明白其中的利弊,總的來說自然是利大於弊的事情,大宋朝廷簡單的幾步就完成了以前冗長的勞役事物。

最簡單的便是付錢,派遣督造官,其他的事情完全不用操心,還沒有人敢誆騙朝廷的錢財,修造的時候有督造官負責,工程隊只需要簽字畫押即可,待涼城關造好後還有朝廷派來的專員負責驗收,一旦出現問題,不光那些工程隊要倒黴,督造官也要更着吃瓜落。

巫瑪感嘆宋人的聰明,簡單的辦法用在這種工程量極大的地方就是一舉兩得的法子。

原本的勞役是誰都想躲掉的事情,可現在卻成爲賺錢的買賣,多少人前來只爲了用自己的力氣賺錢?

至於朝廷自然是給錢痛快的,契約都是白紙黑字早早寫好的,極難在這上面做手腳,自然避免了層層盤剝。

所用的支付也是交鈔,更是少了剋扣,巫瑪心中嫉妒的有些發狂,這樣的君王,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事情幹不成的?

一路從西往東去,路上的所見所聞越來越多,過了寧夏路的興慶府之後,速度便開始猛然提升,道路平坦的不像話,於是使團隊伍從百里行進變成了晝夜不停。

別人不知道原因,巫瑪卻是知道的,他早已瞧見過了興慶府之後驛站的數量也開始變多,不光是軍驛的數量增加,便是民驛的數量也在不斷的提升。

州府的數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不過三五百里,便能遇到一座巨大的城池,這完全顛覆了巫瑪對中原王朝的認知。

原本屬於州府的縣城規模大的嚇人,已經超越了縣城該有的規模,人口數量極大不說,城池之中的市場更是繁榮。

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大宋商賈繁榮誰都知道,可也不該到處都是如此啊!

一些特定的州府繁榮就算了,尋常的城池也是繁榮的有些不像話了,開始的時候巫瑪還以爲這是大宋故意爲之,但很快他就放棄了這個愚蠢的想法。

就像吳成說的,大宋根本就沒有必要這麼做,就算是顯示強大也沒有必要。

巫瑪坐在馬車中靜靜的思考這個不解的謎題,對於他來說大宋爲何如此繁榮比什麼都重要,這個王朝已經把農人安撫的妥妥帖帖,根本就不用擔心農人造反的事情。

而商賈的繁榮也是在安撫工人,士農工商,四民皆被大宋照顧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天下間就沒有完美的事情,《周易》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士農工商被大宋安撫的如此完美,巫瑪是不相信的,他不光不相信,甚至還懷疑其中必有自己沒發現的問題。

於是他謝絕了吳成的邀請,拒絕了族人的面見,一個人在馬車中靜靜的思考問題所在,他要找到大宋如此繁榮的背後破綻,唯有如此才能爲吐蕃尋得一線生機。

但很可惜,所有的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大宋的士農工商亦是如此,這不是一個閉合的循環,相反趙禎從一開始就把解決大宋的問題當作是一個開拓的問題來看待。

這也是他解決三冗三費的所在,不是在內部尋找原因與解決辦法,而是用最暴力的手段和方式解決問題。

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更是可以粗暴的解決。

官員多那不是科舉制度的問題,事實上每年大比選取的人才並不多,在趙禎看來甚至需要加大力度才行。

官員多是因爲土地少,是因爲衙門少!那就簡單了,增加土地,增加大宋的地方衙門便是。

朝堂之中的衙門也在增加,三省六部都是存在的,還要保留九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

如此安置了多少官員?

大宋奪取了大理,西夏,遼朝,南海諸國,以及海東州,女真的土地,這些地方需要建設,需要大宋的衙門,需要官員管理。

於是大宋的士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太少,直到現在朝廷大宋朝廷的科舉還在不斷的增加頻率。

原本三年一次大比,現在改爲兩年一次了,這在之前都是對天下讀書人的恩賜,可現在去而是大宋朝廷的急迫。

若不是有朝臣上疏擔心科舉不值錢,趙禎甚至打算一年一次科舉。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三百二十章仁青東的恐懼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惡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門閥是怎樣煉成的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七百七十章東京羊毛貴如油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兩千四百零七章人爲什麼而活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與突圍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兩千零一十九章宋軍初敗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閉關鎖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七百七十七章遷都開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