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

大定府城防建設從一開始就是按照趙禎的標準來的,他要把這裡建設成爲大宋的北方重鎮,可以說到了大定府基本上就是草原了,這裡也是剋制遊牧民族的前線。

當然大宋的實際控制區域也只能延伸到這裡,再往北或是往西都難以實際控制,不是大宋的軍隊到達不了那麼遠的地方,而是交通通信跟不上。

華夏王朝的實際控制地區遠沒有大宋這般遙遠,或者說集權於中央的地區沒有這麼遠,即便是盛唐已經把手伸到了貝加爾湖的安北都護府,但實際能控制的地區也是少之又少,除了關中地區之外,便也所剩無幾。

並不能如趙禎這般以飛騎公路傳達旨意朝發夕至!這已經是漢家王朝對疆域的控制極限了,至於南方,實在是因爲不好叛亂,一旦出事,來自北方的強大兵力可以完全碾壓南方的起義。

趙禎的大宋則不同,每一個地方都有特殊的運輸傳遞線路,往南可用漕運,可以用火車,甚至是快馬,自從大宋有了公路之後,皇權下地方更加的便捷迅速了。

而從地方上傳遞情報到中央也是相同的速度,趙禎改革路政的同時,也加強了對遞役的建設,他把大宋的遞役打造了成了後世的郵局,不光能運送貨物,也能載客和匯鈔。

如果你是川陝四路的百姓,想要把錢匯給遠在神都的人,那算是你運氣好,錢莊每月初一,十五會有兩次回款的轉車,當着你的面把交子裝箱封存,並給你衙門開具的收據,然後在十五日後運送到神都,你不用擔心錢款的安全,待下月可查詢回執,若是途中有遺漏和損失,朝廷的錢莊會全數賠給!

這就剩下許多事情,最少你一路上要用一個月甚至是倆個月的時間,錢莊半個月便能完成。這不光給了百姓以便利,更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四川有着大宋最好的蜀錦嘞!

眼下的大定府也是如此,這裡有着往來不絕的遞役,也有着整個大宋最爲堅固高大的城池,任何人站在這裡都會覺得自己的渺小,和神都相比這裡更加嚴密和充滿威脅。

神都畢竟是大宋的都城,皇帝的宮殿所在,即便是再過嚴格也不彰顯與外,而大定府不同,這裡的城牆就是被宋軍徹底摧毀的,而要重建自然要以它的作用爲主。

何況自從宋遼之間的戰事結束,雙方之間也恢復了往日的通商,商賈往來熙熙攘攘,各族百姓往來不絕,安全自然要放在第一位。

蔡伯俙非常識時務的把這裡按照趙禎的要求打造成了邊關重鎮,神都鎖鑰!同時也用上了他的所有商業才華讓大定府成爲宋遼之間的生意場。

蕭滿站在大定府的城牆下,高高的城牆彷彿要刺進白雲,五丈高的城牆簡直是聞所未聞,這樣的高度已經趕上大遼最高的宮殿宣政殿的高度,而這只是大定府的城牆而已…………

不敢想象在如此高的城牆上射下一發弩箭是何威力,城牆的拐角處不是棱角分明的模樣,而是一個巨大的圓形平臺,上面安置着的八牛弩,拋石機,甚至是渾身黝黑的火炮。

伸出的炮口就像是猙獰的獠牙,讓人望而卻步,蕭滿可以想象大量騎兵衝擊這座城池時所付出的代價…………

城門口以吊橋設計,寬寬的護城河圍繞在周圍,雖然還沒有注水,但下面勞役還在不斷的挖掘深度,並用磚石修砌四周加固,這就有些過分了,誰不知道草原上的契丹人大部分是旱鴨子?!

反正蕭滿不覺得自己游過去,何況城牆邊上連借力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攀登了,穿過眼前的巨大吊橋,如手臂粗細的鐵鏈紋絲不動,這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拉起?

最讓他驚恐的是,宋遼之戰纔過去多久?大宋便在大定府的廢墟上造出瞭如此堅城?!

幽深寬大的城門洞是一道重要的關卡,在這裡宋人的管理檢查着每一個來往的行人,所有人都要拿出邊關州府開具的文書才能進入大定府,這和當年的大同府相差甚遠。

大抵是因爲宋遼戰事才結束不到半年的原因,這裡的檢查遠比松山城要嚴格的多。

幸好王安石在送別的時候給了蕭滿文書,否則他連這座大定府都進不去,但四周的百姓卻可以拿着戶籍冊子進入大定府之中。

無論是漢人還是契丹人在這裡都是一視同仁,所有人都要接受檢查,不過只查進城者,對於出城之人卻不會嚴加盤查,顯然這是宋人對自己的盤查很有信心。

穿過城門洞子來到城中,蕭滿便覺得豁然開朗,相比城外密不透風的城防,城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寬敞的有些不像話,他是來過大定府的,原先的府城和現在比起來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剛走過內城的崗哨,便有一隊人快速的走向蕭滿,仔細的看了看他的臉後道:“你便是蕭北天吧?安撫使正在大定府府衙等你。”

蕭滿微微一驚,蕭北天便是王安石給他文書上的化名,而眼前的着個人居然一眼就認出素昧相識的人,可見蔡伯俙早已收到了松山州的消息。

這麼一想他更加肯定王安石早已把他的去路都安排好了,若是不去尋蔡伯俙,自己怕是在大宋境內寸步難行,那看似老實一板一眼的王安石端是好深的城府心機!

跟着眼前的幾個漢子一路行走,蕭滿的僕從早已發現了不對,壓低聲音的對他道:“主人,這幾人出生軍伍,身上煞氣很重!”

蕭滿點了點頭但卻無奈苦笑:“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靜觀其變吧!若是真的要置我等於死地,也沒奈何。”

他早已看出這幾人不同尋常,眼神如鷹,呼吸內斂,這樣的人他見過,也交過手,當是宋之踏白。

能驅使他們這樣的人也只有蔡伯希這一方安撫使了,蕭滿倒是從容淡定,該來的總會來,即便是蔡伯俙要他的命也沒有辦法,他只是希望能見蔡伯俙一面,他相信自己手中的籌碼能打動他。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兩千零六十章看不見的敵人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變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會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態度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參謀兵事院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七百零三章遼朝亂局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請辭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一百二十章溜門撬鎖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兒子不如老子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