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

包拯的話就如同一記重拳打在了蔡伯俙的臉上,死死的瞪着老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說好的一毛不拔的呢?說好的一起做鐵公雞的呢?怎麼突然就變卦了,變卦之前你好歹給一下暗示啊!

蔡伯俙滿臉是被出賣的不爽以及委屈,再怎麼說也不該讓自己措手不及,自己剛剛還在官家面前說着說那的腆着臉哭窮,你包拯倒好,一下就把老底給掀了!

包拯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開始的時候他是不願再把國帑用在軍費上,因爲大宋的軍費所佔太多,而文臣骨子裡總覺得讓軍費佔據太多有着一定的風險,而且軍費一多也就意味着戰事多,大宋的文臣,尤其是已經做到升朝官的大多是一些反戰人士…………

但逐漸的,包拯發現了戰爭給大宋帶來了財富,尤其是這次北伐,雖然商賈的捐贈讓三司沒有出多少錢,但這並非是主要的,而是拉動了國內的經濟,這就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了。

他琢磨了一下發現,雖然這次是商賈們爲大宋的北伐“會帳”但最終的受益者乃是百姓,這麼多年來大宋的工業已經發展到了相當不錯的地步,尤其是在蒸汽機開始普及之後,更是不得了,產量驚人!

軍中需要甲冑,兵器,軍械不說,需要的普通用品也是不少,壓縮的軍糧,衣物,被褥,帳篷,水壺等等種類繁多,需求極大,多少的工廠爲了搶着接活,招募工人。

物資每日不斷的向北方軍中發送,一路上又需要多少人運送?這些皆不在少數!百姓有了生計,市井之中自然穩定,街上游手好閒的人愈發的少了,而收入的增加也刺激着商業的繁榮。

包拯驀然發現,大宋的稅收也隨之水漲船高,朝廷在這次戰爭還未結束的時候便已經獲得了收益,三司的統計結果讓他震驚了許久,戰爭並沒有像之前一樣使得國內民不聊生,反而欣欣向榮起來。

最重要的一點卻依舊是百姓,儒家思想教育下的文臣骨子裡還是關注民生的,包拯也不例外,他看到的是百姓生活的充實,朝廷調兵而不是徵兵,這就是最大的好處。

在民間,百姓們非但不牴觸從軍,反而積極的要求入伍,一來在大宋從軍活下來的機率很高,二來從軍已經成爲熱血男兒的共同話題,三來便是一人從軍,一家沾光,一旦成爲軍屬,朝廷每年的補貼便是一大筆開銷,連稅都減免數年,豈能不好?

包拯親身體會過,當有穿着大宋軍服的將士從街面上走過,總能成爲人們眼中的好男兒,哪家若是出了一個從軍的男兒,必定設宴款待鄉鄰。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逐漸的改變包拯的看法,尤其是兒子包繶,更是對從軍一事頗爲嚮往,包拯本打算把他送去國子監從文,可誰知他自己去了軍武院,可奈何年紀太小,只能作罷。

眼下這一切使得包拯對大宋的戰爭有所改觀,並且他也看到了戰爭爲大宋帶來的益處並不比之前的要少,最少男兒熱血就是一種轉變,這難道不比男兒只知花前柳後要好得多?!

當包拯說完之後便不卑不亢的站着,而趙禎卻瞪大眼睛在他的身上打量,若不是包拯筆直的脊樑,他還真的以爲眼前的人是個冒牌貨,沒想到包拯居然能如此“大方”起來。

看看一旁僵直的蔡伯俙,趙禎乾咳一聲,瞥了他一眼道:“此次大宋北伐的意圖你們也該知曉,乃是爲了兵出遼陽府,打通遼東之地,所以用兵只有沿海之州府,但如今遼人已然發現朕的打算,並且出兵圍剿武烈軍的八萬精銳,如此一來朕不能再坐以待斃,爲今之計最善者便是奪取中京道,讓遼朝措手不及。”

雖然包拯已經鬆口,但是要用兵,要軍餉,這些都是要解釋清楚的,別以爲他包拯就是一個計相,在才學上可是相當出衆,反倒是對辦案………不提也罷!

包拯打量着勤政殿中上好絹紙繪就的輿圖,各種箭頭和圖標他早已銘記在心,很快就把中京道的事態看清,微微點頭道:“陛下的聲東擊西之計既然被遼人破解,用上不敵其力,而消其勢,此乃釜底抽薪之計甚爲精妙。”

一旁的蔡伯俙早已瞪大眼睛的望着眼前的一切,沒想到自己以老古板著稱的上官包希仁居然還頗通軍事,這可是真的讓他刮目相看的。

“起奏陛下,國帑尚有盈餘,累計往年之盈餘尚有九千三百萬貫…………”

趙禎和三才同時吸了一口涼氣,九千三百萬貫,差點破億了!這貨剛剛還在向自己哭窮!趙禎是君王不假,也知道每年的盈餘,但他卻不知道最終的數字,實在是國事繁重無心過問,只要每年三司的財報上都是硃砂寫下的紅色盈餘二字他便放心了。

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大宋的國帑盈餘居然這麼多!足足超了先帝朝三倍有餘,國庫之充實前所未見啊!

現在大宋的國家財富已經能趕全世界所有國家財富的總和,在如此財富之上建立起來的帝國有什麼理由不能滅了遼朝?

趙禎第一次發現自己這麼有錢,有錢到了不知道該怎麼花的地步,當他兩眼放光的時候,包拯和蔡伯俙兩人卻露出了“警惕”的目光,顯然在他們眼中,雖然皇帝富有四海,但這錢可不是他一人的…………

瞧見了他們兩人看待黃鼠狼一般的目光,趙禎略微尷尬的咳嗽一聲:“如此甚好,狄青已經回樞密院了,不日他便會把此次用兵的開銷和用度上疏於朕,朕再召見爾等。”

兩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剛剛官家的眼神真的很嚇人,有了樞密院的背書,一切都是有案可查的,狄青不可能隨便羅列錢糧軍費,而且他也需要三司的管理估算物價,最終確定用度,這樣一來便能起到監督的作用。

而對於軍費,官家更是不能染指分毫,三司同樣可以駁回皇帝的中旨,這還是陛下自己賦予三司的權利,爲的便是約束後世君王的驕泰奢侈,貪慾無藝之風。

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
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八百一十四章戰爭奏鳴曲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該來的還是來了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八百四十二章來自北方的狼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九十章寇準訪東宮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兩千四百四十七章睡個安穩覺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三百八十四章二王斃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兩千四百五六十章北上的列車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揮兵八刺沙袞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無能誰之過?第一千七百八十章走狗烹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四百五十六章大宋軍改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