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從一品的郡王,降到正二品的太尉,再降到從二品的節度使,徐衛堪稱“火箭幹部”。這還不算,朝廷剛剛降了他的爵,貶了他的官,也不知從哪裡得到的消息,說梓州知州李莫,是陝西定戎軍人,秦檜雖然不知李莫跟徐衛有舊,但還是將其調離了四川。改派他的親信魏師遜知梓州,其重要任務,便是監視徐衛。與對付徐良的手段,如出一轍。

李莫膽子倒也大,在離任時,還專門到射洪看望了徐衛。他本是想寬慰恩相,誰知徐衛倒反過來安慰他,說這些小波折並不打緊,不必放在心上。李莫則提醒他,射洪段知縣對自己居然避而不見,此人看來是靠不住的。徐衛並不在意,他本也沒想要靠誰。

魏師遜一走馬上任,立即“視察”了射洪,還在涪江岸邊眺望了鷺嶼洲,並嚴厲告誡隨行的段知縣,注意徐衛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有任何消息立即上報。後者除諾諾外,還能說什麼?

不過,要說監視,其實是多餘。徐衛所住的江心小島,幾乎與世隔絕,他本人更是從不離開鷺嶼洲。李莫離任四川以後,又還有誰去看他?但即使如此,段知縣還是讓衙役們每天都到金華山下去晃一圈,監視徐衛動靜。得到的回報,無非就是徐衛時常釣魚,他兒子每日都在院壩練武,風雨不間斷。他的夫人偶爾到金華山上拜神,他家的僕婦每日到城裡採購日常生活所需,除此之外,並無異常。

這日,兩名穿緇衣的衙役罵罵咧咧地出了衙門,頭頂烈日往金華山方向巡邏。這個說大熱的天,爲什麼總派我倆去幹這苦差事?那個說島上到底住了什麼人,天天地去看?一路抱怨着來到了涪江岸邊,眺望過去,那島上人影也不見一個,太陽這麼毒,連漁船也不見一艘,看個什麼鳥毛?

但又不能馬上回去,兩個尋了個陰涼的所在,席地而坐,吹起牛來。

“聽說了嗎?那島上住的是個大人物。”一額頭上有些禿的衙役將軟襆頭拿在手裡當扇子,一邊說道。

“嗯,說是前些時候來的,是趙官家身邊的近侍,來傳詔命的。城裡都在議論呢。”另一個滿口黃牙的漢子點頭道。

“你說這大人物得有多大?爲啥又到我們射洪來了?大人物該住在成都府纔是。”

“我聽人說,這島上任的是從前咱們四川和陝西的長官,也不知道真假。想想又不太可能,你說要真是徐宣撫相公,怎會住在這島上,從不露面?”

“徐宣撫?果真?哎呀!這等人物,降臨咱們射洪,那可了不得!若是能見上一面……”

“你這人聽風就是雨,我不是也聽人吹的麼?誰知道真假?”

“嗨,八成是真的。這山上道士說,這島上的夫人常去玉京觀拜神,可是個菩薩心腸,都稱她‘徐夫人’,可不就是徐宣撫的渾家麼?”

那衙役把襆頭一抓,瞪大眼睛道:“是啊,徐夫人徐夫人,不就是徐宣撫的夫人麼?我的個天!咱們拜拜吧!”

“拜什麼?”黃牙衙役愣了。

“嘖,你這人,拜徐宣撫啊!仁宗朝狄武襄是武曲星下凡,這徐宣撫難道不是?你我吃了這公門飯,拜武曲星正合適!”禿頂差役說罷,也不管同伴,便將襆頭戴端正了,跪將下去,對着鷺嶼洲就是作揖磕頭的。旁邊一見,哪敢落後?

正當他們拜武曲星時,那江邊小徑上,施施然走來兩人。這一看便是主僕二人,兩人並肩而行,那老的怕是年近花甲,個頭不高,穿着也很普通,但是渾身上下收拾得整整齊齊,連頭髮鬍鬚也沒有一絲雜亂的。只是已有春秋,精力畢竟不濟,要讓旁邊那十幾歲的伴當攙扶着,方能在這曲折的小徑上行走。

當他們看到這兩名衙役朝那江心小島遙拜時,都露出詫異的神情,停下了腳步。那小廝謹慎地放開了主人之後,上前打個拱,問道:“借問一聲,那江心島,便是鷺嶼洲麼?”

兩個衙役正虔誠的拜着,冷不防旁邊來人,都駭了一跳。待看清是一老者和小僕,聽口音又不似本地人,這才放了心。隨即,他們起身,細細打量來者,那禿頂的問道:“你們是何人?打哪處來?問鷺嶼洲作甚?”

那小廝顯然平常很受主喜愛,自己回答道:“哦,我們從外地來,到此是爲探訪故人。”

一聽這話,兩名衙役陡然警覺起來,再次審視着來者,口氣便沒那般隨和:“故人?你們的故人是誰?”

那小廝長得十分靈巧,聽了這話,皺起眉頭道:“看你二人穿戴,倒是公門中人,這般聒噪,怎地?當我是歹人不成?”

“哼,歹人又不會寫在臉上,誰知道你是什麼來路?既問你,你照實說便是,省得麻煩。”黃牙的口氣極不友善。

“我倒想知道是什麼麻煩?我就不信,你敢把我鎖了去?”小廝嘿嘿笑道。

後頭那老者看在眼裡,聽到這裡,已然猜到幾分,喝止道:“休得莽撞!退下!”小廝一聽,果然低頭退了回去。

那老者上得前來,也不看兩個衙役,只瞧着鷺嶼洲方向,口中道:“你們是本地的公差吧?”

“是又怎地?”禿頂的說道。

“我見你們守在此處,是公幹吶還是……”老者一副口吻,顯然是經常發號司令的人。

兩名衙役在公門裡混了這麼久,別的本事沒人,這看人還是不會錯的。聽老者口氣很大,又來探視鷺嶼洲,莫非有來頭?想到這裡,那禿頂的說道:“這就恕我們不便透露了。”

老者也不生氣,點頭道:“也是,我跟你們說不着。我只問一句,我若要到那島上去,你們是不是不讓?”

“怕是如此。”黃牙盯着對方說道。

老者嘆息一聲,喃喃道:“怎到如此地步?豈不叫人寒心?”語畢,將手中杖遞給隨從,從袖子裡取出一物來,看樣子好像是封信?遞到那小廝手裡,說道“你跟他兩個去一趟,叫了主事的來。”

小廝應了,將手杖遞還,晃了晃手中的東西,不屑道:“走罷,去叫你們知縣來!”

兩公差面面相覷,不知虛實,也未敢輕動。那小廝卻怒了,喝道:“若遲了片刻,莫說是你兩個,便是你們縣翁也吃罪不起!”

這話說得太大,還真把兩個公差震住了,商議一陣,留黃牙在這裡看着,以防這老人私自過河去。禿頂的領了那小廝投縣衙而去。他兩個走後,那黃牙把老者從頭打量到腳,倒聞出幾分官味兒來,這但凡作官的,舉手投足之間,自與常人不同。黃牙看得準了,便恭恭敬敬地問道:“不知老先生從何而來?在哪處高就?”

誰知,對方根本不搭理他,只看着鷺嶼洲怔怔出神,忽地又嘆一聲道:“這豈非是自毀長城?劉二爲將尚不堪,怎充得帥才?”

黃牙聽不明白他在說什麼,只好沒趣地繞到旁邊去,只遠遠地看着。不一陣,他瞥見縣翁獨自一人,跟着那小廝匆匆而來。小廝在前頭從容自若,倒是段知縣顯得有些侷促。到了近前,二話不說,便對那老者一揖到底道:“不知長官蒞臨射洪,下官射洪知縣段簡有失遠迎,禮數不周之處,還望宣撫相公多多包涵。”語畢,將那書信模樣的東西,雙手呈上來。老者接過,仍放在身邊。

宣撫相公?怎麼又冒出一個宣撫相公?莫非這位便是如今川陝之劉宣撫?不像啊,劉宣撫是將門之後,這老者怎麼看也是個讀書的!

“段知縣,那島上住的是誰,想必你是清楚的。我問你,爲何在此佈置官差監視?是誰給你下的命令?”老者不悅地問道。

段知縣頭一低:“回相公,下官只是奉魏知州命令行事,旁的並不知情。”

“哪個魏知州?”老者問道。

“魏師遜,方纔上任不久。”段知縣回答道。

魏師遜?倒不曾聽說過這號人物,他既下這等命令,想必也是朝中權貴的親信之人,問了也是白問。一念至此,老者道:“我也不與你聒噪,只告訴你。川陝能有今日之局面,你段簡能在此安安穩穩作一方父母,多賴這島上人之力。你們這樣作,是叫功臣寒心!叫天下人不齒!”

段知縣頭越發地低了,不是這老者的話有多刺耳。而是他的來頭實在太大!名頭也實在太響!

“我現在要上島去,你敢擋我麼?”老者問道。

“不敢不敢!宣撫相公要上島,下官自當陪同,這舟船顛簸,怕相公不習慣。”段知縣道。

“不用你陪,你自去吧。記住我的話。”老者說罷,便讓小廝扶了,往那小碼頭上走。段知縣一看,對旁邊瞠目結舌的衙役喝道“還不快去駕船?”慌得兩個公差忙搶下去,一個護着老者,一個跑駕船。

段知縣在路上看着他們一行人下水,搖頭暗道:“徐衛啊徐衛,你怎麼哪也不去,偏生到我這射洪縣來?我一方父母官,隔三差五就光替你跑腿了……”

再說這一頭,兩個公差小心翼翼將那一老一少送上岸,一直看着他們走近了房舍,方纔放心回頭。

老者在小廝的攙扶下,踩着石板路,一邊走,一邊四處打量。心中無限感慨,想他萬軍統帥,縱橫疆場,諸夷聞風喪膽!如今竟困於這小島之上,怎不叫人痛惜?

踏入院壩,只見四下無人,小廝正要去問,老者制住,側耳傾聽起來。隱隱地,傳來讀書之聲,老者聽着聽着,臉上有了笑意。

正在此時,只見一婦人,估計三十多歲,布衣荊釵,繫條圍裙,挽着袖子,提着一竹籃從旁邊屋裡出來,見有訪問,便問道:“你們找誰?”

小廝上得前去,作個揖:“我們自河東來,到此拜會徐,徐節使。”

那婦人一聽,便放下了竹籃,在圍裙上擦擦手,左右一看,顯得有些緊張,沒見到旁人,只好道:“既如此,那快請堂屋裡坐。”說着,便將兩人請入屋中,快步走了。

那老者又打量着屋中陳設來,越看越心酸,搖頭不止。不一陣,只見一個身影出現在門口,和那小廝年紀相仿,形容氣度卻是天差地別!一看堂上坐着的人,臉上露出驚喜的笑容,大步上前,納頭就拜:“先生!”

老者含笑起身,親手扶將起來,打量了又打量,點頭道:“方纔我聽你讀書聲,想是沒把我當初對你的教誨忘記,我這便宜先生,甚感欣慰啊。”

你道這老者是誰?不是旁人,正是跟徐衛共事多年,私交甚厚的現任河東宣撫使,張浚張德遠!徐衛曾經跟他有過約定,要請他親自教授兒子學業。實際上,張浚爲川陝長官之一,公務繁忙,哪裡可能去教徐虎讀書?只是有機會指點一二罷了。然則,讀書之人,最是尊師重道,雖是偶爾受對方几句提點,徐虎也以師事之。

徐虎滿心歡喜,朗聲道:“學生不敢忘記先生的教誨!先生在河東主政,怎麼到了射洪?”

“我回行朝述職,經過四川,順道來探望你父親,他在何處?”張浚問道。

徐虎聽了,心知順道是假。河東幾乎全部光復,要去江南,何必繞道川陝?張先生這是專程前來的。心下感激,便道:“多謝先生。今日有附近的漁夫,打了一尾金鱗,我母親見不是凡物,怕害了它性命,便買下來。父親大人陪着放生去了。”

“徐夫人還是這般善心吶。”張浚嘆道。

徐虎當即請張浚安坐吃茶,自己則出去請父母還家。那小廝是張浚府上長大的,對徐家很熟悉,看這境況,也不禁道:“相公,想徐節使何等英雄?怎落到如今這地步?”

“這些事,你不明白。”張浚道。何止他不明白,自己還沒鬧明白呢。朝廷怕徐子昂勢大難制,尾大不掉,削他的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何以逼得人主動辭去一切職務?這也就罷了,怎麼人家都辭了職,放了權,隱居到這僻壤來,還不肯放過?把支撐西部半壁江山的擎天巨柱,一貶再貶?難道朝廷那幫人真以爲可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了?便是真到那一天,也沒有這樣對待功臣的!徐子昂有什麼罪過?他是謀逆了?還是造反了?朝中執政者,簡直是胡來!

忽聞外頭腳步聲,張浚迅速站起來往門口走去,他方至門後,徐衛便已經至門前。兩人同時怔住,你看我,我看你,兩個老夥伴一時竟不知語從何起。當初一別,時日不久,不想一轉眼,物是人非。

張浚見徐衛穿布衣,心下傷感,搖頭道:“你哪是穿布衣的人吶。”

徐衛笑道:“那我該穿什麼?”

“披堅,執銳,號令萬軍,攻城拔寨,追亡逐北!”張浚大聲道。

徐衛輕搖其頭:“俱往矣。”

“唉。”張浚一聲長嘆。

“哈哈!”徐衛爽朗大笑。“德遠兄,你千里迢迢趕來看我,徐九心中感激!就不說這些喪氣的話!我不說別的,今日你說什麼也不能走!我這裡沒有山珍海味,卻有江中鮮魚,沱泉美酒!稍後,我讓拙荊親自下廚,以家常菜,待故友!”

張浚見他如此豪氣,也笑道:“既如此,敢不從命?”說罷,又看到後頭張九月,遂一禮“夫人向來安好?”張九月曲膝一禮。

當下,徐衛熱情將張浚引到了自己的書房,家人自去準備酒宴。

“來來來,德遠兄,近日我讀了書,寫了些字。入不得法眼,但也要請你批評指教。”徐衛在前頭,大聲說着。張浚見他走路時,不甚便利,便關切道“相公舊傷未愈?”

“哦,如今比不得十幾二十歲的時候了,舊傷復發,甚是苦惱。”徐衛答道。說着,從桌上取了一篇字,轉身交給張浚。後者接過,看了幾眼,笑道:“長進還是有的,不說風骨,至少工整許多。”

“這工整二字,對我,便是莫大的褒獎了!哈哈!”徐衛笑道。“來來來,坐坐坐。”

二人坐下,張浚放下字,打量着徐衛的腿,認真道:“說實話,當初聽聞相公稱疾辭職時,我只當是權宜之計,是以退爲進,向朝廷施壓。卻不想,相公還真就辭去了一切職務,遷居四川。怎麼?真的如此嚴重?”

徐衛笑笑:“我上陣多年,戰創難免。舊傷復發,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張浚跟他多年,聽這話,便知對方向自己交了底。所謂“稱疾”,不過是由頭罷了。帶兵的人,哪個身上沒有幾個創傷?隔一兩年,哪個不復發一回?其實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更談不上因此不能理事的。

徐衛不過是藉着這個理由,放下手中權力,避禍罷了。

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136章 失控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639章 上本子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117章 好險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77章 韓世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728章 將二代第105章 內憂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366章 民變第501章 新政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八百四十七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147章 暴亂第3章 千王之王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397章 地下黨第四百二十章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42章 小螞蚱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498章 政變(上)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7章 遼國完蛋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26章 闖宮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406章 大變動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八百三十八章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50章 率部歸來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3章 蔡大忽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124章 細作第764章 徐家莊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427章 手足之情
第572章 旗開得勝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374章 种師中的囑託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136章 失控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八百三十八章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639章 上本子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117章 好險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八百五十二章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77章 韓世忠第698章 初生之犢不畏虎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728章 將二代第105章 內憂第25章 酒後好辦事第152章 東京來客第366章 民變第501章 新政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652章 折家折了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八百四十七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147章 暴亂第3章 千王之王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397章 地下黨第四百二十章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42章 小螞蚱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442章 遼國重現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498章 政變(上)第825章 梨渦美人第7章 遼國完蛋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126章 闖宮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406章 大變動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八百三十八章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50章 率部歸來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813章 武力勒索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3章 蔡大忽悠第七百四十九章第649章 徐郡王第124章 細作第764章 徐家莊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427章 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