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二月初六,杭州,清晨。百書屋

次相徐良的官邸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天還沒亮,府中管事就召集了所有下人開始佈置。迎賓的、管轎馬的、安排宴席的、廚房幫工的、前方寫禮的、聽候吩咐的,樁樁件件都務求詳細。正發號司令時,大官人徐翰又特意來囑咐了一回,今天是大日子,凡是出席的都是朝廷勳貴,千萬千萬不能大意。

你道今天是什麼了不得的節日?對於旁人來說,今天不算甚,但于徐良卻是個非常重要且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爲今天,是他五十歲的壽誕。便是放在尋常人家,逢十壽慶,親朋好友都要齊聚一堂祝壽,何況是當朝宰相?

安排完畢,下人各司其職,誰也不敢掉以輕心。相公五十大壽,說不得朝中在職官員,退休的在杭勳貴,以及杭州士紳名流都要給面子來吃杯酒,像徐府這種人家,是出不得差錯的。據管事說,今天席開四十桌,還備了十六桌,只怕到時桌席不夠。徐府上下,一片忙碌,而徐良也早早換上了嶄新的衣冠,親自過問各項事宜。

“相公,快出去,四老爺帶夫人、官人、姑娘們到了。”管事一陣風似的闖了進來。

徐六聽了這話,囑咐兒子幾句,趕緊和夫人出去迎接。剛出廳堂,徐四一家已經到了中庭,徐六加快腳步,拱起雙手作揖道:“四哥,四嫂,快裡邊請!”

徐勝因爲女兒在宮中的境遇,近來心緒一直不佳,但堂弟五十大壽,他還是攜全家出席,上前一把執住徐六的手,懇切道:“五十知天命,願賢弟福澤綿綿,強健安康。”

徐六近來的日子也不好過,堂兄帶着家人第一個到,讓他很感動,握着徐四的手緊了又緊:“哥哥有心了。”

徐王氏一直身體不太好,如今蒼老許多,女兒在宮中的事又讓她憂心不已,但還是展開笑顏道:“六弟,嫂子沒讀過甚麼書,只願你長命百命,添福添壽。”

“多謝四嫂,你看你身體都不大好,還親自來,叫弟這心中委實不安吶。”徐六道。他妻子也上前來拉了堂嫂的手再三致謝。

徐四回過頭,對衆兒女道:“還不快給你們六叔拜壽。”

徐六連連擺手:“都是自家人,這就免了罷!”

“六弟這話怎麼說的?就因爲是自家人,這纔不能免!”徐四笑道。他的長子在外作官,次子徐亮上得前來,對堂叔一揖:“六叔,請登堂上座,容侄輩孫輩們磕頭拜壽。”

徐六笑容滿面,還推託道:“真要如此麼?”

“要的要的!”徐王氏笑道。當下,一家人遂登了堂,徐六坐於那大紅壽燭之前,徐亮帶了頭,侄男侄女們恭恭敬敬地跪下去磕頭,再後,便是侄孫輩們,中間還有剛學會走路的,也給按在墊子上磕頭。徐六笑得合不攏嘴,趕緊叫人拿果品給娃娃們吃。

完事後,女眷和孩子們都下去,徐六本想請四哥和侄子也進去奉茶,徐四卻說一家人不必見外,便和次子徐亮留下來幫忙張羅。隨後,中書政事堂裡徐良的下屬們也陸續到了,免不了要堂上拜壽,奉上壽禮,氣氛漸漸熱鬧起來。

這可忙壞了在大門口迎賓和安置轎馬的僕人們,他們因爲身份的緣故,許多貴客並不認識,所以需要大官人徐翰在門口親自主持。

“大官人,這來的是……”一名僕人向徐翰說道。這徐大官人轉頭望去,但見兩人,都騎着馬,風風火火過來。那年長的,約有五十歲上下,年輕的,也有三十好幾,只是看着有些眼熟,卻並不認得。

但來者是客,他迎上前去,等對方都下馬後:“貴客光臨,恕晚輩見識淺薄,招呼不周,快快裡面請。”

那兩人對視一眼,都笑起來。年輕的看着徐翰,大模大樣道:“長青,你不認識我?”

聽他叫出了自己的表字,徐翰又打量幾眼,確實認不出來,又怕得罪了客人,因此再作了一個揖,只顧陪笑。那人也不爲難他,笑道:“我奉父命,前來恭祝叔父五十大壽!”

他喚壽星爲“叔父”,徐翰扣在耳裡一想,即稱叔父,那便是我這一輩的本家兄弟。四叔家的兄弟都到了,九叔家的兄弟還小,那便是……我親伯父的兒子!而伯父家的大堂兄徐勇肯定是走不開的,如此一來!

“哎呀!二哥!這,這恕小弟眼拙!給兄長賠不是了!”徐翰一揖到底,大聲說道。

這人便是徐五的第二個兒子,名叫徐煥的,論起來,他跟徐翰是真正的堂兄弟。只因徐五一直在陝西任職,平素裡來往得少,上次徐老太君去世,徐良回來奔喪,也只帶了長子徐勇,因此不怪徐翰不認得。

徐煥攙起了他,笑道:“你得罪我不打緊,但若得罪他,你就吃罪不起了!”

徐翰看向旁邊那人,從年紀看,應該是自己的長輩,他怕唐突,不停地給堂兄作揖道:“萬望哥哥幫襯着,不要叫小弟再失禮。”

“哈哈,罷了,快過來行禮,這是徐家你我這一輩的長兄。大伯的長子,徐嚴哥哥!”徐煥介紹道。

徐翰吃了一驚!他只聽父母說過,有位大伯父叫徐原,是伯祖的長子,生前是陝西涇原路的經略安撫使,官拜太尉的,早些年已經去世了。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徐嚴,次子叫徐成,便是現任的涇原大帥!

因此上前恭恭敬敬地拜道:“弟徐翰請兄長安,本是自家兄弟,一向有失親近,請兄長饒恕則個!”

“賢弟不必多禮,此番我一是代表母親大人和兄弟徐成,二是代表九叔九嬸及家人,前來給六叔拜壽。賢弟快前頭引路,我們還等着給六叔磕頭呢!”徐嚴笑道。他當初因爲不受堂叔徐衛待見,被免了職,讓弟弟徐成接了涇原帥位。太原王爲怕他兄弟二人都在涇原,容易生事,因此另外給他派了差使,調離涇原路。近年來,他一直掛着閒職,所以這回徐衛專門派他作代表來江南給徐良祝壽。

徐翰不敢怠慢,親自引了兩位兄長入內,老遠便道:“爹,大伯家的大哥哥,伯父家的二哥哥從陝西來拜壽了!”

堂上徐良正和徐勝說着話,一聽這句,都感意外!再看時,兩位侄兒已經進來!徐嚴徐煥他倒是都認識,只是多年不見,容貌有些變化。尤其是徐嚴,年紀竟比徐六還大些。但畢竟輩分在那裡,也得端端正正跪在徐六面前,磕頭拜壽。

徐良受了禮,親自扶起他們,問了大堂嫂安,又問了親兄長安,因爲徐嚴代表着徐九,所以免不得還要問老九情況。兩位侄兒的出現,着實讓他感動,到底是一家人,陝西江南相隔何止千里,但五哥九弟有這份心,實在令人動容。

時間漸漸過去,徐府越加熱鬧,朝中與徐良親近的大臣大多已經到了。首相折彥質和參知政事範同,雖然跟徐良不對路,但面子上總還要過得去,因此徐良也下帖子請了他們。只是到了這會兒,還不見人影。

“相公,麟王與範參政遣人送來了賀禮,並再三抱歉,因爲公務繁忙,今天不能親自前來,請相公體諒。”管事進來稟報了一聲。

徐良心知沒空那是藉口,只是不願出席罷了。不來也就算了,他並不介意,他介意的,便是皇帝如何表示。一般來說,位列宰執的大臣過壽,皇帝都要派遣內侍賜些內府奇珍,說不得還要御筆親書題幾個字。以徐良在朝中的地位,賓客們都十分好奇,今天官家會賜些什麼。

時間漸到中午,還不見有內侍到來,徐六心裡覺得有些不妥。但轉念一想,自己的生日,皇帝無論如何不可能沒有表示,可能是要等到開席前吧。

大門口,徐翰還在迎賓,但此時只有稀稀落落幾個賓客到來,而且並非朝中官員,都是杭州城裡的士紳名流。府中管事湊在他跟前,顧左右無人,小聲道:“大官人,快到中午了,四十桌席,只坐了三十二桌,備的十六桌,還上麼?”

徐翰也感覺不妥,略一思索,吩咐道:“不上,但別撤桌椅,去吧。百書屋?全文字無廣告?”

管事剛要走,他又喚回來:“回來,這事別叫父親大人知道。”

“曉得!”管事應了一聲,匆匆進去了。徐翰皺起了眉頭,眼看着快到時辰,賓客來的不如預期就罷了,怎麼官家還不派遣內侍前來?宰執大臣過壽是有規矩的,天子內侍不到就不能開席!

又等一陣,已經不見有賓客來。倒是一個叫花子見這邊熱鬧,肯定是辦喜事,在門前繞來繞去,八成是想討點殘羹剩飯吃。徐翰覺得晦氣,從身邊取了幾個錢吩咐下人打發那花子去了。

再等片刻,裡面已經人聲鼎沸,徐翰站不住,囑咐下人之後,便進了大門。到堂上時,只見父親大人已經坐了主位,正與李參政和四伯徐勝有說有笑。腳下一遲,心裡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去。

然而此時,徐良已經看到了他,一招手,示意他過去。徐翰匆匆上前,俯下身去,徐六面色不改,在兒子耳邊輕語道:“不等了,吩咐開席,再等下去,只能是自己不自在。”

徐翰明白父親的意思,低低道:“是。”隨後,傳下令去。

到了這個時刻,徐良心知肚明,該來的賓客有些沒來,皇帝的賞賜怕是也等不到了,與其乾耗着自己丟臉,不如趁早開了席,吃喝一陣都散了去。心裡這麼想着,他站起身來,環視四方一週,朗聲道:“諸位,靜一靜!”

以他爲中心,賓客們嘈雜的聲浪逐漸下去,最後一片肅靜。徐良臉上仍舊保持着笑意,先作個四方揖,大聲道:“諸位前輩、同僚、親戚、友朋,今日是徐某五十生辰,母難之期。按說,徐某三年孝期方過,不該如此鋪張。但我自入仕,多少年來,承受諸位提攜、照拂、周全,心中甚是感激。因此,也想借這機會,對諸位表示謝意。來,這頭一杯,我敬諸位,多謝大家盛情光臨!”說罷,舉起了杯。

堂內堂外,院內院外,所有賓客齊齊起身,端了酒杯,七嘴八舌都說着祝壽的話,氣氛倒也十分熱烈。

一杯酒下肚,徐良請衆賓客坐下,又道:“在座的,很多都曾經與徐某共事,深知我的爲人。我今天五十,知天命。國家不幸,多事之秋,然良有幸,逢此變世,得以施展抱負!這二三十年來,若說功勞,我不敢託大。但有一句話,我卻是敢說!良,不管是居廟堂之高,又或是居江湖之遠!這顆心!”說到此處,徐良情緒有些激動,拍着自己的胸口,嘭嘭作響!

“無時無刻不在思量着家國天下!不在思量着收復河山!不在思量着中興大宋!我如今位列宰執,富貴已極,個人,已無所求!唯願王師北上,復祖宗舊業!而後天下太平,四海安寧,誠如此,死而無憾!”

徐良神情肅穆,一口氣說完這一段,有些喘息,他嘆了幾嘆,才繼續道:“當然,爲了這個目的,我苦心經營,嘔心瀝血,有時也不免操之過急,也就難免有不周不到,甚至有得罪之處!所以,這第二杯酒,我要敬諸位,請諸位不必褒揚徐某功德,但請原諒徐某過失!”語畢,自顧舉杯,一飲而盡!

這一次,賓客們有些詫異,不知徐相爲何在大喜的日子說出這話來。但衆人還是相顧着站起身來,頌揚徐良幾句,喝下酒。

徐良淺笑一聲,端起第三杯,坐在他旁邊的李若樸知他性格,唯恐他再說出什麼不妥的言語來,急忙喚道:“徐相!大喜的日子!賓主盡歡纔好!”

徐良看他一眼,又低頭沉默片刻,而後舉杯道:“第三杯,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海昇平,聖上萬歲!”

這話喜慶!衆賓客再次起來,高聲重複着他四句話,滿堂盡飲!

“罷!諸位都請自便,倘若招呼不周之處,還請見諒!”徐良笑着說完這話,坐了下去。賓客們也紛紛落座,但各人心裡,都有些七上八下。徐相大喜的日子沒來由說這麼些話,已是讓人意外!再者,到這個時刻,席已開了,還不見有宮中內侍到來,難道官家竟打破慣例?這意味着什麼?在場許多都是朝中官員,大家心知肚明!於是乎,有嘆息的,有不忿的,當然也免不了有幸災樂禍的,只是大家都不明說罷了。總之一場宴席,足可看全世間百態!

就在徐府舉行壽宴之際,中書三省都堂的官員們正在午休,此刻不必辦公。麟王折彥質坐在自己的籤房裡,正捧着一杯茶,怔怔出神。近來,他和徐良之間爭鬥十分激烈,糾纏於李若樸代表天子巡邊一中。

李若樸以年老體弱爲由,請求皇帝和朝廷改派他人,而折彥質堅持由他出朝。爲這事,徐良私下裡還來跟他打過招呼,但他不予理會。昨日,聖上已經親自表態,要李若樸出朝巡邊。

今天,徐六過五十大壽。邀請了他,他當然不打算出席,只派人送去了賀禮。而且這份賀禮十分寒酸,他叫人在街市上買了一幅尋常百姓家常掛的壽星畫像送去。據說範同更絕,叫人送了壽麪兩掛……

此時,他隱隱覺得這樣不太好,雖說政見不合,但人家五十大壽,都能放下身段,不顧恩怨下帖子請你,你也應該有些風範,不該如此刻薄。

正思量間,範同在外敲了敲門,折彥質請他進來以後,範參政笑道:“大王可知到此刻,聖上都沒有派內侍前往徐府?”

“哦?竟有這事?”麟王也有些吃驚。按說不該啊,徐良是尚書右僕射兼平章軍國重事,朝廷的次相,而且事三朝,有大功,又擁立了官家登基,不管於公於私,官家在他五十大壽之際,也應該有所表示纔對!

“還能有假?看樣子,徐良這大壽,也過得不自在!”範同頗有些興高采烈的味道在。

折彥質不知想什麼,沒有應他的話,範同還在自顧言道:“先前,徐婕妤在宮中冒犯了官家和皇后,受到處分,徐良又不肯上表自白,還裝作無事一般!官家要派李若樸出朝巡邊,他又極力阻止,你想想,這不等於要逼官家親自去麼?官家能不生氣?這一回啊,我看他還能得意到幾時!”

折彥質沉默不言,把手中茶杯放在案上,靠着椅背,搭着扶手,好似渾身不得勁。又咂巴着嘴,嘖嘖連聲,好似十分焦躁。範同見了,疑惑道:“大王怎麼了?”

“沒事,想是上了年紀,近來勞累。範參政且去,我打個盹。”折彥質道。

範同打量他兩眼,也不多說,徑直去了。折彥質閉上眼睛,長嘆一聲。官家今天的行事,確實不妥,徐六大壽,官家不顧慣例,有意冷落。這於大臣而言,是一件極其嚴重的事情!徐六受此打擊,不知作何反應?官家的態度,已經釋放出不同尋常的訊息,想必徐六是體會得到的!

一念到此,麟王猛然睜開眼睛,而後從椅子上一彈起身,急急朝外走去。那三省都堂的官員們見首相匆匆忙忙的模樣,都心說這是出什麼事了?

方纔出中書大門,迎面碰上沈擇,尖聲道:“可巧了,官家正遣小人來宣召大王。”

勤政堂裡,趙謹彷彿也有些坐立不安,揹負着雙手在堂中走來走去,時而低下頭作沉思狀,時而又擡起頭直搖。今日是徐良五十壽誕,按例他應該派內侍賞賜。但因爲近來一連串事件,再加上徐良與折彥質一道,搞出了往東京遷移戶口、休整皇城、巡視邊防這些事,讓他很不快。

皇帝召折彥質入朝爲相,就是爲了掣肘徐良。他最怕的是什麼?就是折彥質和徐良聯合起來,那就大事不妙了。自打折彥質入朝以後,事情倒也按着他預想的發展,兩位宰相明爭暗鬥。

但漸漸的,皇帝也發現,這兩位宰相也不時有共同之處。尤其是近來,先是在太原王接收了金國城池和降軍一事上,兩人態度一致,讓自己有想法也說不出口;再就是這回,兩人居然共同促成東京和巡邊之事。這就讓皇帝坐不住了,我是讓你倆互相牽制,互相爭鬥,你倆要是聯了手,讓朕怎麼整?於是乎,趙謹便拿徐六做壽這件事情發揮,不遣內侍,不作賞賜,藉以警告徐良。但現在一想,好像又覺得不太妥當,且不說徐良的資歷和功勞,單說他到底是擁立自己登位的功臣,也不應該在他大喜之日如此作派。

“官家,麟王到了。”沈擇入內稟報道。

“宣。”趙謹到御座前道。

折彥質進得堂來,行了禮,口中道:“不知陛下宣召微臣何事?”

趙謹欲言又止,後道:“今日,是徐卿五十華誕,請了折卿麼?”

“回陛下……徐相,給臣下了請帖。”折彥質如實回答道。

“那折卿怎麼……”趙謹又問。

折彥質不好明說,只道:“因中書有些公務積壓,又十分要緊,因此,因此不便。”

“哦……”趙謹隨口一句,便沒了下文。

折彥質等了片刻,不見皇帝發話,心裡琢磨着是不是該勸勸天子,不能如此無視朝廷宰相,因爲這實在稱得上是一種侮辱。但這個念頭只在腦中轉了轉,便打消了去,我何苦替徐良說話?

正出神時,聽皇帝道:“按慣例,朕是不是應該派內侍去賀他大壽,並賞賜褒獎?”

心知皇帝是明知故問,便麟王還是道:“確有此例,天子遣近侍賀大臣之壽,以彰顯天子仁德及關愛臣下之意,徐良又是朝廷次相,按理……”

“按理,朕應該如此?”趙謹問道。

折彥質因爲低着頭,看不到皇帝臉色的變化,遲疑了一下,回道:“臣認爲,當是如此。”這句話出去,好半天沒見皇帝下文,他正疑惑時,皇帝已道:“朕召卿來,是想與卿再說說西邊的事。朕近日思量,總覺得我朝既明確表示不介入金遼戰事,但又接收土地和降兵,這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等折彥質和趙謹說完話,徐府裡的宴席也散得七七八八。剩下的一些,徐良也沒有再陪同,讓長子徐翰代勞了。他則和幾個私交甚好的同僚,以及徐四進了書齋品茶。今天這場壽宴,談不上不歡而散,倒也絕對不是賓主盡歡。

受此影響,衆人興致都不太高,坐在徐良佈置講究的書齋,也沒人說話。李若樸見如此氛圍,先開口道:“徐相是經過過大風浪,大波折的,不必介懷這些事。”

徐六喝了不少,但還算清醒,聞言笑道:“人生在世,不如意十常**。我雖一路走來,分外順遂,但也想到過這一天。只是……”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壯志未酬,不免遺憾。

李若樸對這話感同身受,苦笑道:“在場沒有外人,下官說句實在話。其實我們都知道,當今天子仁慈,不願大動干戈,朝中一些人又極力迎合官家這種態度,叫人無奈啊。”

徐良似乎不願意再多說什麼,只是想着自己的事。旁人有一句沒一句地閒聊着,漸漸覺得無趣,便都先後告辭而去。最後,只剩下徐六、徐四,以及李若樸。徐勝本想安慰堂弟幾句,但他生性內斂厚重,又不知如何開口,只能悶着。書齋裡落針可聞,漸漸僵了。

後來,還是李若樸打破了殭屍,他向徐良看了好幾眼,似乎有什麼話想說,卻又拿不定主意,一度要起身,好似要告辭,卻又起不來。糾結了半晌,方纔開口道:“徐相,有件事,下官本不當今日說。但是,今日不說,明日總還是要說的,不如今日說了乾淨。”

徐良似乎想出神了,並沒有反應。

李若樸不以爲意,繼續道:“徐相是知道的,我已到了致仕年紀,早前就向相公說過,打算歸隱泉林,過幾天清靜日子。相公盛情挽留,下官與相公有志一同,也就再撐些時日。前些時候,朝中大臣彈劾,我又動了這心思,但一則相公慰留,二則官家下詔,沒奈何,只能厚着臉皮佔着位置。現在,官家命我去巡邊,朝中那些人又極力勸進,相信徐相也看得出來,他們不是真想讓我去巡邊,而是逼我退休。”

徐良聽到這裡,仍舊沒有絲毫表示。李若樸有些猶豫,但還是將心一橫,說破道:“下官年過古稀,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便是去巡邊,也是有心無力了。這一生在宦海中浮沉,身心俱疲,實不願再周旋下去。不瞞相公說,我明日便打算上表請辭,想必官家會同意。今日提前稟報相公,萬請諒解下官難處。”李若樸是如今宰執之中,徐良唯一的臂膀,他一去,朱悼又病着,徐良在中書愈加孤立了。

等了一陣,見徐良還是不說話,李若樸有些急了:“相公,非是下官……”

“你不必說了。”徐良舉起手道。

李若樸見狀,低下頭暗歎一聲。他不怪徐良,任他是誰,在壽誕當日發生這樣的事情,心情也不會好。再坐下去也是沒趣,他起身對徐良一揖:“下官就不打擾了。”

徐良此時才緩緩擡起頭來,看着對方花白的鬚髮,滿是褶子的面龐,還有那雙渾濁的眼睛,佝僂的身子,心下由是不忍,低聲道:“李參政與我共事多年,傾力相助,徐良怎會不知強人所難?你要致仕,我不阻攔。本想上奏替公求升一級再致仕,但想來,只能自討沒趣。這一節,請李參政原諒。”一般功臣致仕,皇帝都要加官一級,讓他以高於原級別的待遇退休,享受全俸,徐良如今處境尷尬,想幫這忙,也是有心無力。

李若樸聞聽此言,有些激動,大聲道:“相公不必爲下官謀,只望相公自己多多珍重。罷,告,告辭了。”

徐良聞言起身:“我送參政。”哪知此時酒勁上來,剛起身腦袋一暈,一個趔趄跌坐下去。

徐勝見狀,道:“我替你送李參政吧。”語畢,伸手作請,李若樸心中五味雜陳,只得在徐良陪同下出門而去。

萬念俱灰有些過頭,但用心灰意冷來形容徐良現在的心情還是比較貼切的。誠如他方纔所說,他這一路走過來,可謂“順遂”。自從在陝西任上回到中樞以後,前輩捧着,同僚供着,一路平步青雲,坐到當朝宰相,權傾一時。真應了那句話,物極必反,當登上權力的頂峰之後,難免要走下坡。

以他的年紀,本該泰然處之。奈何,就因爲一路太順,現在纔會如此失落。既不甘心驅逐北夷,恢復故土的壯志未酬,也不甘心超然的權勢地位就此放棄。但接連的打擊,讓他身心疲倦,尤其是今日……

徐勝輕步踏入書齋,坐回原位以後,思之再三,勸道:“六弟,爲兄雖然一介武臣,但畢竟在官場上廝混幾十年。有些事情還是看得明白,你因爲在這位置,樹大招風,所以人家想讓你下去。事情到了這一步,與其……不如自己求去的好。”

徐六聞言嘆道:“哥哥,你以爲事情到了這一步,我還能在朝廷裡呆下去麼?這裡就你我兄弟二人,實話與你說,早我就看出來了,今上沒有銳意進取之心,往常我獨相朝中,還能左右於他。現如今,折彥質起來,秦檜之流又煽風點火,陛下也不是當年言聽計從。去年我就動了心思,老九再三地勸,說局勢還會變化,只要我留在朝中,不愁沒有守得雲開那一日。現在看來,是守不下去了。官家如此待我,只差沒有挑明。我縱使不顧斯文臉面,三省都堂也坐不下去了。”

“我擔心的是,我一旦去職,這次相的位置,不是範同,就是秦檜。範同原是劉延慶的幕僚,如今聽誰的,我就不明說了。秦檜此人……孃的,我是真悔當初沒聽老九的,重用了這廝!他若登臺執政,必定事事仰承上意,由着官家性子來。我只擔心,這麼多年苦心經營的局面,只怕是要毀在這些人手裡!”

“現在,想起老九的見識,我是膽戰心驚!金主完顏亮不比完顏亶,從他曲意奉承,極力示好我就看得出來,此人志向不小,早早晚晚,他要出這口氣的。還有契丹人,在夏境屯兵,雖說是爲了東征復國,但倘若我朝有變,他們能不聞風而動?我們兩代人浴血奮戰,嘔心瀝血造就的局面……”

徐良說到這裡,竟哽咽着說不下去,只顧搖頭擺手而已。

“罷了罷了,都說無欲則剛,你都五十的人了,事情已經到這一步,就不必再有不甘。索性遂了那些人的心願,過清靜日子去吧。以你的功勞和聲望,朝廷必然是要厚待禮遇的。”徐勝勸慰道。

“四哥,哪有那麼簡單啊。”徐良苦笑道。“你以爲他們搞掉我就行了?你以爲我們徐家憑什麼這麼風光?一是因爲我在朝爲相,二是因爲老九在外爲將!他坐鎮川陝多年,手裡握着幾十萬西軍的兵權,從女真到契丹,再到朝廷,誰不忌憚他三分?那纔是我們徐家的基石!搞掉我纔是開始,接下來必然要把主意打到老九頭上!我因爲是文臣,相位罷就也就罷了,沒甚妨害!老九是什麼人?如果動他,他手下那些大帥會是什麼反應?他一手再造的西軍會是什麼反應?朝廷能不考慮這個?我最怕的,就是那些人不動則已,一動,必然下毒手!”

徐勝聽得膽戰心跳,尤其是這最後一句,嚇得他霍然起身:“老九征戰幾十年,撐住了半壁江山吶!朝廷怎麼能如此對待功臣!”

“四哥,老九若是文階也就罷了,可惜他少了一個進士出身。”徐良道。

徐勝慌了,他最在意的,便是這個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母親死得早,是他和徐王氏一手把這個弟弟帶大。倘若徐九有危險,他作親哥哥的,能不着急?跌坐下去,失聲道:“這可如何是好?”朝政的詭詐和兇險,讓這位武臣失了分寸。

徐良沉思片刻,說道:“我一旦去職,老九必然震動。到時候,朝廷若是動到他頭上,我怕他一時動怒,作出出格的勾當來!”

“你什麼意思?”徐勝聽話中有話,追問道。

徐良起身坐到他身旁,低聲道:“老九到陝西多少年了?”

“二十年了。”徐四答道。

“沒錯,這二十年他就一直沒有挪過窩。我雖在朝中,卻也知道,二十年來,他在川陝經營,行政、軍事、財賦無所不預!四川還好些,整個陝西,從帥司、漕司、憲司,再到各府州縣,凡是要害的地方都是他安排的人。還有河東,幾乎所有河東部隊,統兵的都是他的老部下!老實說,大宋開國兩百年,沒有一個人能在地方上取得如此之大的權力和勢力。是時勢造就,也就是他自己經營,還有父親和我在朝中的遮掩。你想想,他有如此之重的權力,如此之強的實力!雖然一直隱忍不發,小心行事,但一旦這些東西有失去的可能,我怕他鋌而走險!”

徐六這話已經講明瞭,就是一句,害怕徐衛造反!

徐勝震心得無以復加!他原本是瞭解這個弟弟的,反正就是渾人一個。但自從他十幾歲時大病一場後,整個人都轉了性,變得捉摸不透!徐六這猜測,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倘若老九走到了這一步,那真是萬劫不復了!

一剎那,直感手腳冰涼,背後寒意陡起!搖頭道:“不成,不成,總得想想辦法纔好!”

“四哥,你和老九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我知道,他對你,對四嫂是極其尊重的。所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我希望,你能勸勸九弟,讓人激流勇退!現在他如果自己退下來,朝廷念着他的舊功,必然不會過於爲難他。倘若不然,莫說是他,我們整個徐家,都將陷入險地!”徐良沉聲說道。

徐四到底是戰將,慌亂之後,定住心神,想了好大一陣,方纔道:“談何容易?老九隻怕沒有那麼容易放棄眼前的一切!”

“不管如何,你總要去勸勸才知道。我估計很快就得被迫辭職,四哥,你得快些,儘快修書給他,闡明利害關係!千萬不要叫他走上不歸路!他若真起反意,一則不會成功,二來,我們徐家也將萬劫不復!先人的英名,也將掃蕩殆盡!”徐六這話,直接打垮了徐四!

次日,皇帝不知何故,沒有上朝。聚集的朝臣們當然就散去,各回本司理事。

徐六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仍舊到中書坐堂辦公。昨天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因此他一進三省都堂,就感覺到了異樣,同僚下屬們看他的眼神都變了。到自己的籤房,他坐在公案後,桌上仍舊擺着等他處理的公文。他坐在那裡半晌,也沒去翻動一本,好半天,才執起了筆。不管如何,善始善終吧。

正批覆山東一件公文時,範同的聲音在外響起:“徐相。”

“進來。”徐六沒有擡頭。

範同走到他案前,看着埋首案間的徐六,嘴角一揚,露出一絲自得的笑容,口中道:“下官來回徐相一聲,方纔,聖上已經發來了上諭。宋金有約在先,不介入金遼戰事,太原郡王接收金國土地城池和降軍,於理不合。聖上下詔,命太原王交還寧邊州和金肅軍,以及遣返所有金軍降部。”

徐六手中的筆是再也寫不下去,停了片刻,放下筆,擡起頭,直視着範同。

“徐相不必如此看我,這是聖上和首相商議後決定的,並且,要由徐相你親筆簽發省札,加急送到興元府。”範同笑道。

徐良將雙手緩緩抽離桌面,放到腿上,使勁地握着,儘量不讓怒火爆發出來。所謂“欺人太甚”,莫過於此!昨天那般行事,今天還下這樣的詔命,甚至要我親筆簽發省札給老九!有這麼幹的麼?

罷罷罷,不就是逼我辭職麼?遂你們心願就是!一念至此,他反倒放開了,笑道:“範參政,這省札,我就不簽了。”

“咦!徐相這是何意?莫非要抗拒詔命?”範同佯裝驚訝地問道。

“我有幾個膽子,敢抗旨?只是,這道省札,要麼你就去請麟王簽發……”

不等他說完,範同搖頭道:“那不行!必須由徐相親筆簽發!”

徐良輕笑一聲:“何必呢?凡事留點餘地比較好。”

“餘地?哈哈!”範同大笑,似乎覺得這話非常可笑。

“我是說,這首省札,還是等聖上任命了新的次相,再由他簽發!搞不好,就是你哦。”徐良笑道。

範同臉上的笑容一時凝結,面部肌肉不自然地抽動了幾下,問道:“徐相此話何意?新任次相?你是要……”

“滿意了?”徐良笑問道。

範同笑不出來,盯着徐良看半天,確認他不是在說笑。一時臉上陰晴不定,最後還是退出了籤房去。等他走後,徐良咬牙切齒,漲得一張臉通紅!幾乎背過氣去!好容易平復心情,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取了空白奏本出來,就準備寫辭呈。但是,剛寫一個擡頭,他就沒再下筆。

我爲什麼要這麼灰溜溜地走?這江山,是我保全的,皇帝,是我擁立的,他今日要逼我出朝,我就得當面跟他說清楚!決不夾着尾巴滾出朝廷!想到這裡,將筆一扔!起身便往禁中去!

他前腳一走,範同後腳就跑出籤房中,盯着他背影想了片刻,又匆匆奔進折彥質的籤房,也不敲門,一進去就道:“折相,徐良怕是去面君請辭了!”

“什麼?”折彥質正批公文,聽了這句話,手中毛筆在公文中劃出好長一道墨痕來!

“方纔我去見他,告知要他親自簽發省札,命太原王交還土地降軍。他就對我說,這要麼請麟王簽發,要麼就等新任次相來籤!當時我就覺得他想請辭,現在看來,八成是了!”範同疾聲道。

折彥質棄了筆,心頭也是猶豫再三。徐良若是真請辭,聖上會不會準?萬一準了,自己是不可能獨相的,次相的位置誰來接?範同?秦檜?還是旁人?

就在他思考的時刻,徐良已經走向了勤政堂。此時他才發現,一旦決定了,不糾結,心頭反而如釋重負,沒有那麼多的猶豫和不捨!就如四哥說的那樣,無欲則剛!此番遂了你們的心願,老子不伺候了!

百書屋?宋閥

第488章 復出?第117章 好險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33章 回馬槍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124章 細作第八百三十八章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三十九章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133章 川陝第四百一十三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四十七章第133章 川陝第326章 亮招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23章 血債第44章 棋子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一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八百三十六章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八百五十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10章 衝突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68章 美女第122章 冠禮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78章 進軍第120章 爛招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40章 小娘子第793章 角力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118章 張憲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
第488章 復出?第117章 好險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333章 回馬槍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124章 細作第八百三十八章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八百三十九章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402章 鐵浮屠重現第133章 川陝第四百一十三章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八百四十七章第133章 川陝第326章 亮招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620章 留子爲質第323章 血債第44章 棋子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八百五十九章第八百五十一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628章 理財好手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四十四章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八百三十六章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八百五十章第八百七十五章第八百三十四章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四百一十七章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110章 衝突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661章 無膽鼠輩第207章 初到長安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67章 坐堂問政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350章 授予全權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第68章 美女第122章 冠禮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78章 進軍第120章 爛招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140章 小娘子第793章 角力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五百一十章第八百六十六章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118章 張憲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