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建武八年十月,從西湖之北的葛嶺上傳出噩耗,太皇太上皇,道君趙佶駕崩,無疾而終。據在抱朴廬中侍奉道君的內侍說,趙佶臨死之前,命內侍給他沐浴更衣,聲稱自己已經得道,馬上便要羽化飛昇。當天,沒有飛昇成功,次日清晨,內侍見道君久不起,便入內查看,才見道君盤坐於塌上,已然氣絕。面目安祥,仍舊如生。

這事是真是假,行朝裡的人不知道。哪怕道君真的飛昇了,但從此以後天人永隔,還是不免讓人悲傷。當今天子趙諶,跟他這個祖父親自披上黃袍,扶上御座的,因此跟爺爺感情不錯,一旦得知道君駕崩,哀痛欲絕,立刻着手準備國喪。

然而,與此同時,卻還有另外一個人表現得比趙官家還要痛苦。那就是住在德壽宮的太上皇趙桓,百官們得到的說法是,太上皇乍聞噩耗,立時昏厥。醒來之後,號哭不止,眼中竟哭出血來!

羣臣聞言,也不禁爲太上皇的孝心所感動。儘管,在此之前,這對父子關係多年緊張,趙桓無論在位還是退位,除非逼不得已,否則決不會去探視他的生身之父。

本來,幾名宰相向皇帝提出建議,說道君駕崩,我們自然是悲痛的。但也正好藉此機會,轉移朝中的注意力,讓朝臣別再揪着北伐失敗的事情作文章。趙諶也表示了同意,準備親自主持道君的喪禮,豈料,這順理成章的事情,竟鬧出了風波。

風波,從趙諶準備前往葛嶺參加道君法事而起。道君去世,作爲在位的皇帝,趙諶主持喪禮,應該說是合情合理的。但德壽宮卻有不同說法,趙桓派了他的內侍來向皇帝傳話,說你雖然是皇帝,但我是你的父親,道君又是我的父親,道君的喪禮,理應由我主持。

他這個說法,也沒有錯。父親既然還在,孫子主持爺爺的喪禮好像有點不合適。趙諶一時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爲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尋,有史以來,太上皇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更何況“太皇太上皇”?這簡直是獨一份!

然而此時,朱勝非提醒皇帝,道君在世時,太上皇都不去探望,現在卻搶着要主持道君的喪禮,這豈非此欲蓋彌彰,其中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再聯繫朝中最近的動盪局勢,我們有理由要謹慎小心一些。徐良也贊同朱勝非的意見,認爲不能由太上皇來主持道君的喪禮。趙諶聽後,予以拒絕。不但如此,趙諶更以太上皇腿腳不便爲由,讓他也不必去葛嶺參加法事,等太上皇的遺體從葛嶺送回城內再說。

太上皇聞訊,在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皆悲之……

這天是十月十一,在禁中,皇帝趙諶全身素服,雙眼猶紅,他人本來生得瘦弱,此時看起來更加弱不禁風,從朱勝非到黃潛善,以及臺諫的長官,樞密院的籤書,以及大理寺卿何鑄,以及翰林學士,館閣學士代表,十數人皆服素,正準備前往葛嶺。

君臣一行出垂拱殿,方走不到百步,遠遠望見前方一行人也匆匆而來。這些人也都穿着孝服,人數約莫二三十,等走得近一些才發現,竟都是朝中官員。其中,有羅汝楫,還有樞密都承旨王次翁,禮部侍郎王安道,戶部侍郎馮由儀,甚至還有皇帝的舅公公王宗濋。其他人,也都是升朝官。

兩隊人馬相遇,另一方自然大禮拜下去,趙諶面露不悅之色,問道:“卿等何以阻攔去路?可是有事?”

羣臣皆不答,禮部侍郎王安道卻朗聲答說:“臣等特來請命!”

朱勝非臉色一變,厲聲問道:“你等爲誰請命?”

“人倫綱常,向來有數,今道君駕崩,天下同悲。身爲人子,太上皇也是肝腸寸斷,此前太上皇要求主持道君喪禮,官家拒絕,此事着實於情不妥,於理不合,還請聖上體念太上皇苦心孝心。”王安道奏道。

趙諶臉色很難看,一言不發。徐良見狀,趕緊解圍道:“諸位該體諒聖上苦心孝心纔是。太上皇患有風疾,行走甚爲不便,此去爬山拾階,豈是太上皇能承受的?官家之所以請太上皇留在城中,是爲太上皇着想。至於喪儀,理當由皇帝親自主持,又何必爭論?”

“自道君駕崩,太上皇於德壽宮終日號哭,內外同悲。伏請官家以孝行爲先,不可因宰相之言,橫加阻撓。”說這話的是王次翁,自從被徐衛從四川攆走之後,這廝就被召回行朝,任樞密都承旨。

“你這是什麼話?誰橫加阻撓?”徐良抗聲問道。

“徐參政心知肚明。”王次翁竟毫不畏懼。開玩笑,他連徐九都不怕,還會怕徐六?

徐良盯他一眼,對皇帝道:“大臣出言無狀,不明是非,官家不必理會,當速往葛嶺參與法事爲重。”

趙諶點點頭,擡腿就走。那幾十名大臣,雖然七嘴八舌同聲喊着“官家”,卻沒人能夠將趙諶留下來,率領一班重臣,出宮而去。

皇帝上了車駕,百官也坐了轎子,正欲啓程時,黃潛善突然來到御輦前。趙諶一見,問道:“黃卿怎地?”

“官家,臣有句話,不能不說。”黃潛善一禮道。

“哎,這是什麼時候?有話等回來再說。”趙諶心煩意亂,揮手道。

黃潛善卻不退,堅持道:“臣必須現在說。”

此時,朱勝非發現了情況,也下轎上前,問道:“黃參政,怎麼回事?”不等對方回答,趙鼎和徐良也圍了過來。

“官家,三位,德壽宮堅持要主持道君喪禮,已屬可疑。現在,官家和宰執大臣都離城而去,而道場要作幾天幾夜,這城中沒個留守的,可能不行。”黃潛善道。

經他這麼一提醒,君臣幾人心裡倒有些擔憂。黃潛善的話雖然頗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但時機敏感,還是小心爲上。

朱勝非首先表態道:“黃參政謹慎之心可以理解,官家,宰執大臣都上了葛嶺,雖說時間不久,但畢竟還是防備着的好。”

強烈推薦:

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102章 張九月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八百七十六章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八百三十六章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236章 議升官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八百六十三章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四百零八章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七百五十章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梟首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八百六十八章第八百五十四章第22章 驚動皇帝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七百四十八章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6章 死戰第91章 援兵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814章 服不服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七百四十七章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58章 暗戰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7章 屠殺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68章 美女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四百三十六章第80章 新君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5章 箭雨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649章 徐郡王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740章 三年後第389章 劉子羽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四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71章 整編
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102章 張九月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八百七十六章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八百三十六章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四百三十六章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236章 議升官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八百六十三章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四百零八章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七百五十章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梟首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八百六十八章第八百五十四章第22章 驚動皇帝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七百四十八章第515章 西軍團結第46章 死戰第91章 援兵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814章 服不服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七百四十七章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404章 環慶事變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58章 暗戰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四百一十五章第47章 屠殺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68章 美女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四百三十六章第80章 新君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691章 決戰在即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5章 箭雨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649章 徐郡王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815章 朋友 利益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740章 三年後第389章 劉子羽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四十一章第四百四十五章第145章 力挽狂瀾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71章 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