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長期在興元府主持軍務,因此在城中設立了留守司,把成都交給自己最放心的族弟吳僎鎮守,並且有守軍一萬五千人。在吳曦正式叛宋之後,又把成都的守軍增加到兩萬人。在城內駐紮一萬,分東南西北四個軍營,而在城外駐紮也一萬,分爲南北兩個軍營,兩名主將是楊巨源和任辛。而在東門外,是一片密集集的居民區,這些情況,先期潛入成都的凌翔都以經探聽清楚,因此才決定把突襲成都的方向定在西門。
在出發之前,李好義告訴楊炎,自已和南門城外駐軍的合倉監楊巨源相識,知道楊巨源爲人忠義,因此願意去說服楊巨源歸降。楊炎同意李好義的建議,不過現在不能確定楊巨源一定會歸降,因此決定發起進攻以後,再讓李好義去勸降。
而金堂縣的知縣程夢錫經過反覆思考之後,終於決定現在只能跟在楊炎一起走,沒有別得選擇,因此也向楊炎建議,原來他和成都知府楊輔是同年進士,兩人關係不錯,如果楊炎突進了成都,自已也願意去勸說成都知府楊輔歸降。
這時宋軍經過了五六個時辰的休息,又吃了一頓飽飯,基本都恢復了體力,現在埋伏在城外,算是萬事齊備。不過他們並沒有任何攻城的器具,只准備了二十條渡護城河的木筏,現在只能等着城中的內應先動手。可以說這是入川以來最關建的一戰,但現在只能耐心等侍。
“以經二更了,怎麼現在城裡還沒有動靜?”雖然纔剛到一會兒,卻彷彿等了好久一樣,趙月如不禁也有些沉不住氣了。其實其他人也都也知道這一戰關係重大,因此多少都有些焦急。只是不好向楊炎詢問,見趙月如問出,也都看着楊炎。
楊炎也知道衆人的情緒,道:“大家都不要着急,現在纔剛到二更天,成都是一座大城,凌翔就算立刻在城中動手,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纔能有反應,都耐心一點。”
正說着,忽然在成都的城牆上,守城的士兵發生了一陣騷亂,士兵們都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在城牆上來回奔走,交頭接耳,顯然十分慌亂的樣子。還有不少士兵都離開了城垛口,轉向城內的那一邊去,顯然是城中發生了事情。
楊炎精神一振,道:“一定是凌翔在城裡動手了,我們快去,今晚一定要攻下成都。”
※※支持原創※《宋翔》首發於QB5200小說網※支持正版※※其實這時凌翔一行人奉楊炎之命,化妝成商人混進成都以經有七八天的時間了。
雖然以前楊炎平定摩尼教時,凌翔也做過類似這種先混進城裡做內應的事情,但成都的規模卻比以前任何一座城都要大得多,僅城內的人口就有二十幾萬,駐軍一萬人,而且城外還有一萬人馬,隨時都可以入城支援。雖然這一次宋軍有千佘人混進城中,但想要裡應外合,攻破成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凌翔也不敢大意,這幾天的時間裡,他早己把成都城內的主要街道都摸清楚了,對於如何埋伏,如何製造混亂等等,也做到了心中有數。他以經在城中選好了六處地方,做爲在城中放火製造混亂的地點。並且在每個地點的周圍都安排一百名喬裝的士兵們入住,好趁機行事。這六處地方正好是以吳僎的守備司衙門爲中心,形成一個圈子,一但製造混亂,還能夠暫時牽制住守備司的注意力。而且一無例外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於士兵們放火之後立刻逃散。現在只等着楊炎的大軍趕到,就可以開始進行。
今天中午,水月、水鏡和洪淑兒進城和凌翔聯絡上,約定在晚上二更時分,裡應外合,攻破成都。凌翔立刻就傳下了命令各處,今夜二使行動。然後又將剩餘的四百多人安排在西城城門附近埋伏,只等城中一亂,就趁機殺散守城的守軍,打開城門,放楊炎的大軍進城。
但令凌翔始料未及的是今晚城中的守衛明顯有所加強,平時到了晚上各門只有五百多人守衛,但今晚卻多了近一倍,有近千人守衛。好在大部份是在城牆上駐守,留在城下守門的只有二百多人。想要奪取城門,並不太難,不過儘管如此,如果城外的大軍不能及時跟進,那麼即使奪取了城門,也有可能再被守軍復奪回去。
果然到了二更,成都城內六處地方一起起火,而且火勢迅速燃燒起來,正在睡夢中的居民被驚醒,紛紛逃上大街,一個個驚慌失措看着火勢蔓延。加上宋軍又不斷在城中製造混亂,一會說是強盜進城搶劫,一會說吳曦勾結金兵殺進城來,一會又說朝廷派大軍攻進了成都等等謠言,更增加了**氣氛。
成都城中以經太平無事一百五十多年,即使是當年金兵南侵也沒打到成都附近。居民們以有好幾代人沒有見過刀槍戰亂,因此那裡經得住這樣的驚嚇。不到半個時辰,城中頓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有人緊閉大門,不敢出來,但大多數百姓都在街上胡奔亂闖,有人滅火,有人找衙門求救,有人要逃出城去,由其是以守備司衙門爲核心的方圓數裡地方,人推人,人擠人,立刻大亂起來。
凌翔等人埋伏在西門,搔亂雖然留未波及到這裡,但城中大亂,四處火起的情靜也能看見聽道。守城的士兵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時之間都不知所措。
凌翔趁這個機會,立刻下令了進攻的命令。四百人分從四條街道殺出,衝撲城門而來。守門口的士兵本來就不多,又是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打亂了套,死的死,逃的逃。宋軍很快就攻佔了城門洞,但卻有三四十個守兵被堵在城門洞裡出不來,只得背靠城城,拼死抵抗,不將這批守軍殺散,是無法打開城門。因爲地方狹窄,宋軍兵力展不開,一時間反而僵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