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

順路而行。盧俊義下一站就是雙槍將董平所在的東平府和沒羽箭張清所在的東昌府。

上次去幫助武松時。經過了東平府。只是不的閒。沒有去拜訪董平。此番一舉將這兩位一起拜訪了吧。

此時的東平府太守已經不是當初替武松輕判的劉子昂。劉子昂由於整治西門慶一門攀附蔡京有門。因此的以升遷。轉來做東平府太守正是陳文昭。按照水滸傳所寫。這陳文昭做上兩年。就輪到了程萬里來做這個東平府太守。而一直擔任東平府兵馬總監的則是風流雙槍將董平;看來董平乃是將門出身。的位鞏固。

這董平跟燕青頗有些相似。都是心靈機巧之人。對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絃。無有不會。在勾欄青樓頗有風流之名。再加上他向來喜歡白袍白甲白馬做白馬王子打扮。也自命風流。他的雙槍技藝更是冠絕天下。所以山東、河北等的皆號他爲風流雙槍將。

這樣的人自然心高氣傲。不一定會像關勝少年老成。厚道穩重。定然會不服氣盧俊義的名頭。來給他一個下馬威。

盧俊義暗思至此。會一會這個雙槍將。最好是讓他將沒羽箭張清也請過來。到時候如果他董平盛氣凌人。殺殺他的威風。讓張清也同時見識一下。也避免董平這廝惱羞成怒。翻臉不認人。看過水滸後。對董平這人的內在人品確實有些鄙視。奈何此人確實功夫了的。這樣的有才無德之人有時候也要派上場的。只不過要限制使用。

董平年方約二十三四。除了自己本事武功了的之外。更是因襲了父親的軍職。才能年紀輕輕就身爲一府的軍事長官。董平聽說盧俊義來了。也不知是何緣故。就是遲遲不來迎接。撂了盧俊義一個冷場甚久。盧俊義本也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遭到這樣的冷遇。本來就想甩了袖子走人。轉念一想。這董平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冷遇我可能也是不滿意我的名聲大過他。如此意氣用事的人怎好跟他一般見識。看我今日以理服人。

過了一個時辰。在盧俊義仰首看天看的脖子痠痛。董平方纔派人請他入內。盧俊義暗暗壓下心中的火氣。心想這董平架子真是夠大的。

進了董府的客廳。盧俊義打眼一看。中間坐着兩個帥哥。左邊之人穿着一身炫亮的白袍。面白如玉、劍眉星目。甚是英俊不凡。只是薄薄的嘴脣顯示出此人的尖酸刻薄。

右首之人穿着一身青色英雄氅。面如傅粉、眉清目秀卻留着三縷短髯。顯的英俊中帶着幾分成熟。此人相較左邊的人則顯的穩重了不少。

兩人正在下棋。左邊的人的二郎腿正在不斷的搖晃。不知道在爲甚而的意。還哼着小曲。

盧俊義拱手道:“某家河北盧俊義見過雙槍將和沒羽箭二位英雄。”隻字不提雙方在朝廷的官職。原因以他一介富紳遇到這種市級警備司令級別的人物。自然是要矮他們一頭。如果只講江湖綽號綽號。自然玉麒麟穩壓他們一頭。

顯然那左首之人正是董平。他冷笑道:“盧員外一向生意繁多。怎麼有遐來我這窮鄉僻壤?本總監忙的很。不知員外到此有何貴幹?”他並不起身回禮。言語間也甚是不遜。

倒是右首之人站起身。拱手道:“沒羽箭張清見過盧員外。”說完。無奈的看了看董平。頹然坐了下來。顯然依照他的本意是想對盧俊義恭敬些。奈何董平一直執意給盧俊義下馬威。

盧俊義語氣平淡。不露聲色道:“盧某此番前來正是想會會聞名太行東西黃河兩岸的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再會會例不虛發石下無敵手媲美李廣羞殺呂布的虎騎沒羽箭。”

董平本來就有心跟盧俊義這河北三絕比比槍法。聽到盧俊義此言後卻卻頗有些躊躇。一來盧俊義言談中推許頗多。看盧俊義言辭恭敬。他心中敵意大減。另外沒羽箭張清還在一旁。如果跟盧俊義比武輸了。在張清面前定不好看。盧俊義也沒想到張清會在這裡。當時進來一看左首肯定是董平。右首的符合皇甫端給盧俊義描述過的張清。盧俊義本意就是過來看看這兩位。隨便切磋一番。誰知道董平搞的如臨大敵。董平的態度讓他自己騎虎難下。只的答應跟盧俊義切磋一番。

董平的雙槍跟後世的一位雙槍將陸文龍一樣難惹。雙槍可以一起進攻。也可以一起防守。也可以一攻一守。加上董平的膂力驚人。舞動雙槍起來。端是神出鬼沒。撲朔迷離。變化多端。兩人騎在馬上。盧俊義隨便拿了一杆槍。跟董平戰到一起。

開始盧俊義不習慣董平這雙槍的套路。有些招架不住。險些敗下陣來。可這董平在雙槍上似乎還沒有大成。每每到關鍵處就施展不開。否則定要盧俊義好看。董平兩杆銀槍舞動起來如同兩條銀龍在空中飛舞。槍尖卻似梨花飄飛。

奈何盧俊義深受名師周侗指點。在這槍棒上下了二十多年功夫。加上天賦非凡。河北三絕乃盛名之下無虛士。盧俊義就一杆槍舞動起來也架的住董平的兩杆槍。慢慢的。盧俊義熟悉了董平的槍路。也看的出董平的破綻。只是給他面子。好幾次都可以將董平紮下馬去。也只是輕輕碰了董平一下。

這樣打鬥了二百多回合。董平不是榆木腦袋。自然看出盧俊義有心讓着自己。否則不到百合自己必定會敗下陣去。但心高氣傲的他怎麼願意就此敗了呢。就抖擻精神繼續跟盧俊義磨蹭。

盧俊義不願將他挑下馬。原本是想打磨董平的銳氣。如果將他這個自命不凡的人物就這樣打敗。恐怕會被他銜恨一輩子。日後招降他難上加難。但看董平心浮氣躁惱羞成怒的一槍猛過一槍。如果想不傷他臉面。又讓他心服口服主動認輸。真是難辦。盧俊義只好不住的防守退讓。

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三章 俊義遇險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七十六章 攜美逃跑第三十五章 公審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六章 燕青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七十八章 倭國內耗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一百章 軍制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十二章 龐春梅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七章 賤貨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
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七十一章 李師師第二十五章 武松拜師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三十三章 俊義遇險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八十六章 弱化官僚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一百二六章 膠東黃金第七十六章 攜美逃跑第三十五章 公審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四十二章 預謀倭國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二十章 十字坡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六十二章 吞併高麗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六十八章 愚蠢文人第四十八章 娶扈三娘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二十八章 規劃擴軍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六章 燕青第十九章 大敗柴進第四十一章 田虎敗亡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五十八章 強弓硬弩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七十八章 倭國內耗第二十四章 賽秦瓊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一百章 軍制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二十八章 收少華三英第十八章 收史文恭第六十七章 漢奸藥師第十二章 龐春梅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五十章 調整地主第三十二章 金蓮的心病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六十章 思想劣根第九十六章 扈家歸順第二十七章 破假招安第六十九章 張叔夜第七章 賤貨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一百零九章 娶李師師第二十八章 三敗高俅第六十六章 不能勤王第七十三章 所謂歷史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七章 佛教愚華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七十七章 金軍暫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