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創辦玄教

紀律只是外在表現。靠盧俊義自己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也只能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日後招募更多的軍隊時。征戰更遠的地方時。紀律靠什麼來保證?靠外在的宣傳和刑罰是遠遠不夠的。軍隊紀律的來源應該以內在爲主。外在爲輔。內在是什麼?是信仰。

一個軍隊沒有信仰。沒有一個爲之可以拼命犧牲的目標。一時半時維持起來的紀律是不會久長的。後世的革命先烈擊敗日寇、白軍、美軍、越軍、印度軍。幾無敗績。靠的就是有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的信仰。大家覺得有奔頭。纔會聽話(有紀律)。纔會拼命(捨生取義)。

當年的天平天國自天京之亂以後一蹶不振。不是因爲死了一些將領。而是洪秀全自己帶頭摧毀了自己的建立的宗教信仰。依照太平天國當年的所作所爲。他們的宗教就是邪教。但邪教信仰也是信仰。所以早期太平軍在同樣的文明。同樣的裝備。同樣的訓練條件下能夠狂踩八旗和綠營。甚至能夠在軍事天才石達開的帶領下擊潰曾國藩的湘軍。但是天京之亂證明原來這個宗教信仰就是一羣野心家編造出來地忽悠下面的人爲他們賣命的。太平天國的信徒們都不相信了。太平軍的士兵們也沒信仰了。結果儘管有天縱奇才陳玉成、李秀成試圖力挽狂瀾也難以挽回潰敗之勢。一代英才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另外盧俊義特別研究過近代的西方民主國家爲什麼囂張那麼厲害。除了堅船利炮火槍外。他們還有什麼法寶呢?答案很明顯。就是他們的宗教信仰。

民主國家之所以會成爲世界近代以來最瘋狂的侵略者。世界幾乎所有大屠殺的劊子手。就在於西方國家地民主制度。並不是建立在大衆政治基礎上的人民民主。而是建立在集團政治基礎上精英民主。雖然集團政治的精英民主較之於集權政治的個人獨裁地確是一種歷史進步。但是這種歷史進步僅僅限於對信仰基督教的白種人而言。因爲集團政治比集權政治具有更強大的戰鬥力。能夠保證白種人在弱肉強食的世界殖民戰爭中成爲殖民者而不是殖民地。

建立在集團政治基礎上的精英民主模式。特別適合信仰基督教地白種人社會。借用那句時髦話來說就是。精英民主是具有白種人特色的基督教國家地政治發展道路。基督教統一的價值觀。形成了國家統一的行爲準則。對富人窮人同樣具有約束作用。消除了集權國家多套行爲準則的內亂根源。使國家成爲強大的統一整體。並保證了屠刀始終對外。這就是納粹德國殘殺猶太人卻沒有殘殺日爾曼人。納粹美國殘殺印第安人卻沒有殘殺白種人的原因。所以。西方國家內部採用什麼樣的政治模式。只會影響和改變其國內政治鬥爭地狀況。絕不會改變對其它國家的征服和屠殺。

正是近代基督教國家屠刀始終對外的民主制度。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家特別是落後國家紛紛走上西化道路。結果是失敗者多。成功者少。原因就就在於西方民主的前提必須是具有統一的國家信仰。而深諳此道的西方國家爲了鞏固其世界統治地位。總是打着信仰自由的旗幟。率先打掉對方國家的統一信仰。把對方變成一盤散沙。這就使絕大多數落後國家的西化道路一開始就陷入了悖論陷阱:西化越徹底。就越是偏離西方國家的歷史發展道路。就越是成爲不堪一擊地一盤散沙。就越是陷入無休無止地動亂紛爭中難以自拔。最終除了做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和附庸之外。沒有其它任何選擇。

世界近代史上中日截然相反地西化命運就是典型。中國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的西化結果。就是百年戰亂。幾乎亡國滅種。日本則是按照西方基督教的上帝模板科隆出了一個天皇。擁有了國家的統一信仰。從而成爲極少數真正走上歐美國家發展道路的非基督教國家。

想明白這些問題以後。盧俊義決意先成立一個教派。一箇中國式的基督教。當然肯定不是搞洪秀全那一套信上帝教。不過洪秀全搞的那一套還能吸引那麼多信民。盧俊義即將要搞的宗教效果會更好。要想建立一個吸引人蔘加的教派。既要與衆不同。也要有中國特色。

看看宋末宋境內有什麼宗教。儒教、道教、佛教是三大教派。另外還有方臘的摩尼教。女真的薩滿教。開始傳入中土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婆羅門教和猶太教也已經傳入中土。

但是除了儒釋道三家。其他的不足爲慮。包括方臘的摩尼教。真正信奉者也不過百分之一。真正要想讓教派發展起來。就要從儒釋道三家的長處分析。取長補短。

儒生一般講究子不語鬼怪亂力神。所以他們基本上不信奉那種神格宗教。而且他們信奉孔子的根本原因是這樣能給他們帶來政治上的好處。很多儒生天天讀儒家經典。內心深處卻不相信它。那些儒生有對廣大的平民百姓“仁”和“禮”過嗎?他們只對外族兇猛勢力和上層勢力講仁和禮。搞這種信奉者根本不信的宗教。是中國的悲哀。很根本的悲哀。

佛教。這個宗教究其內涵。還是很有深度。有它地意義的。但是凡俗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這個悟性。他們領會不到佛教的真正要義。只能被佛教外表的消極思想給侵害住。而且大部分中國人信奉佛教講的就是“臨時抱佛腳”。根本沒有什麼人是真的信奉佛教的。不單單是中國。其他非常信奉佛教的國家現在都落後地不像樣子。看東南亞那些小國。

佛教對中國的影響壞多於好。不僅僅是在思想上麻醉約束了普通民衆。而且它這個組織對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和政治也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像南北朝時期和唐朝中後期。寺院惡性膨脹。寺院佔盡名山良田、不事生產。既沒有產出也無法流通。對社會生產資源地佔有和浪費非常突出。其在唐代和武后時期。本當艱苦修爲、清靜無爲的和尚們坐擁大量地產。成爲大地主。富甲一方。《舊唐書》中形容當時情況道:“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

當時平民面臨苛捐重稅。沒有田地耕作又無處謀生。很多選擇了出家一條路。因此寺院人員閒散冗餘狀況也相當厲害。甚至到了要耕田的時候沒有勞力、要打戰的時候沒有兵源的地步。佛教地興旺鼎盛與蕭條混亂的社會秩序產生了根本利益上地衝突。公元六世紀。北周滅北齊後立即推行滅佛政策。限制寺院人數。有三百萬僧尼還俗。這個數字是當時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唐武宗時期強迫還俗的僧尼也有26萬人。數千萬頃的良田被收繳。拆掉寺廟4600所。使社會上的勞動力和生產財富憑空得以成倍增加。不僅如此。佛門還是特權集中之地。北魏鎮壓蓋吳起義的時候。在一所佛寺裡發現大量的兵器。又發現大量地方官和富人寄藏地私物。以及“私行**”處所。這給了魏太武帝暴力滅佛的藉口。“悉誅天下沙門。毀諸經像”。令“一境之內。無復沙門”。唐代開國時立下一個規定。進入佛門的人“可免死”。因此招致很多叛軍被擊潰後就往寺廟裡躲。“安史之亂”期間。郭子儀與當時的禪宗神會達成協議。默許後者通過私賣度牒的手法換取錢財。佛教徒因此數量失控。種種內亂外患。致使一個本應與世無爭、良性運作的宗教組織不斷異化。變成了社會腫瘤。非但獨立於政權之外。還與世俗社會的利益相沖突。令統治者欲除之而後快。終於招致滅頂之災作爲一個宗教。佛教因爲膨脹過快而失控。已經逸出了本身作爲一個出世的宗教組織本身的權力和職能範圍。與世俗社會爭奪起資源和財富。甚至於與政權爭奪起對社會的控制權。

所以盧俊義對佛教自然是半點好感都欠奉。不過他對道教則另有看法。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地宗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道教地思想。來源於戰國時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它對人生採取消極態度。主張修身養性。煉製丹藥。以得道成仙。道教帶有邪教地味道。假託《道德經》之名。學問成分較少。實際成分卻是引氣、煉丹。荒誕不經。對我國後世文化的影響要比佛、儒兩家要弱得多。

盧俊義就準備改良道教。使這個中國出產的宗教發揮出它本來應有的作用。

之所以依託於道教。一則有一個現成的道家高手公孫勝可以幫助自己。一則道教還是有很多適合中國的東西。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還是一個多神教派。那麼多神中很多都是民衆耳熟能詳的。不同於佛教。大家只知道如來和幾個菩薩。

創建教派。一統道教也是公孫勝一直以來的願望。道教的派別分有幾十種。每個教派的教義都不大相同。既不利於民衆信教。也不利於集中道教的力量擊敗佛教。所以公孫勝意圖藉助某一個世俗力量統一道教壓倒佛教的想法由來已久。他一直想跟盧俊義提。奈何盧俊義原來對這些根本不感興趣。所以他不好提出。現在盧俊義反倒主動來找他了。

創建教派首先要找能讓別人信奉的神靈。之前已拿出來忽悠人的九天玄女不用白不用。

九天玄女也稱玄女。九天娘娘。女媧。鳳凰聖母。是傳說中善兵法戰勝之術的女神。

原爲古代神話中人物。後被道教列入其神系。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說。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蚩尤行法術。作大霧三日。內外皆迷。黃帝不能勝。因設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遣使以符授之。並告以精思禱天。必有太上之感應。後數日。玄女乘丹鳳。御景龍。着九色彩翠之衣。降臨黃帝齋所。授以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策使鬼神之書、制妖通靈之印、九光玉節十絕靈幡命魔之劍等。黃帝率諸侯再戰蚩尤。遂滅蚩尤於絕轡之野。並用其神術誅榆岡於阪泉之野。平定天下四方。後黃帝於荊山下鑄鼎。得黃龍迎入天宮。道教稱。黃帝兵法戰勝及登仙之術。皆九天玄女所授符圖秘訣。九天玄女爲黃帝之師。後世有託稱黃帝玄女地書文傳世。內容或爲兵法。或爲陰陽房中之術。傳說薛仁貴出兵征服高麗,也得九天玄女授之白虎鞭,水火袍,震天弓,穿雲箭,無字天書五件寶物,從而東征大捷。在《水滸傳》中,宋江被江州都頭追得着急,逃到還道村一座古廟,藏身於神廚之中,經被幾番搜索。得神助脫險後,有青衣童子引見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授宋江三卷天書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爲主全忠仗義,爲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泄。”劉伯溫出山前,在處州羅山山洞中,也得天書四卷,後憑天書輔朱元璋打天下,功標第一。

九天玄女就像觀音菩薩。雖然有些愚昧不懂佛教的善男信女專拜觀音不拜如來。但觀音始終取代不了如來的位置成爲佛教至尊。同樣。九天玄女也不能做爲盧俊義這個新教的至尊崇拜人物。能比九天玄女更有說服力的神仙自然是創世之祖盤古了。既然全是神話傳說人物。是我們中國人的始祖。於是另外一個神也出現。他就是伏羲。

就這樣。盧俊義借鑑基督教的教義。用中華的古神話。定下了新教的教義:

1、完善道教地神話傳說。天地間有一個創世神盤古。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世界。並創造了一對子女。男的爲伏羲。女的爲女媧。又名九天玄女。道教其他諸神統受這三神的管轄;伏羲爲男主神。管轄所有男神。又爲救世神。屢次下凡拯救黎民。重振河山。他陸續化身爲黃帝、堯、舜、大禹、商湯、周武、漢武、唐宗。下一次救世不知在何處。朝廷虐民民不聊生之際。他當會出現;九天玄女爲女主神。管轄所有女神。又爲啓示女神。三清乃伏羲座下弘法真人。受伏羲所派到人間弘揚神道。每次化身皆有不同。(暫且指出伏羲和三清已經投身於世。讓信衆自己去發現原來伏羲是盧俊義。三清是公孫勝)

2、信原罪和本罪。盤古開天闢地。造就世界。伏羲與女媧聯合造人。三神創造人世。而人類並無半點回報於神。此爲原罪。人類還違背諸神地意志犯下重重罪惡。此爲本罪。

3、信救贖。人類的原罪和本罪只能自我救贖一半。另外一半要靠信仰。信奉盤古可贖一半原罪。信奉伏羲和女媧可贖一半本罪。

4、信天國和來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靈魂會因信仰而重生www.Freexs.Cc。如果信奉三神至誠者。即可贖回一半罪孽。得神地拯救獲得來生。如能自行大善自我拯救另外一半罪孽者可得到主神的祝福。得道成仙。在主神地國——天國裡得永福。天國裡分成四級人物。神聖仙賢。每一級再分成天地人三級。天神只有盤古伏羲女媧三位。其他道教裡面被大家認可的神仙都貶一級留存。那些在民間名聲不好的神全部貶到散仙級別。

5、自我救贖行爲有孝敬慈愛的父母、效忠有德的長官、尊老愛幼、捍衛同胞、團結友愛、爲大義犧牲、屠殺邪教徒等等;如已至誠信奉三神。便不需要煉丹修行。只要日行一善。日日向善。總會救贖成功。進而得道成仙;日行一善算一次功德。功德積到多少分會轉換成什麼神仙會有一個列表。如積滿一百功德分可**賢。一千功德即**仙。

6、信地府和永罰。人若不信神或者加重本罪。就會受到主神的永罰。要入地府。

7、加重本罪行爲如下:虐待慈愛的父母。背叛有德地長官、背叛國家、背叛民族、虐待妻兒、縱容邪教徒等等。如果日行一惡。第二日即要日行三善。方可消除今日之惡。如果不信神或者做了大惡不做大善補救、小惡頻頻死不悔改者。就會進入地府。甚至會進入煉獄。

8、信末世。相信在世界末日之時。人類包括死去地人都將在主神面前接受最後的審判。無罪的人將進入天國。而有罪者將下地府。

9、漢族人乃伏羲女媧神創造的第一批人。最受諸神的愛護。漢人乃天之驕子。應該得到主神創造的世界裡最多的生存空間。

10、諸神皆以漢人面貌出現。非漢人面貌之神皆爲邪神。信奉者將受到主神的懲罰。永世不得升入天堂。除非改變信仰;信仰主神者如消滅信奉邪神者。如少本罪。即可入天國。

公孫勝當時自然是不太情願接受盧俊義給與的十大教義。盧俊義苦口婆心地勸說。公孫勝還是認爲教義改變太大。盧俊義乾脆就展現了自己未卜先知地神機。講出世界是什麼樣子。講出基督教在歐羅巴大陸地盛行。講出九天玄女託給他的夢。唬得公孫勝一愣一愣地。盧俊義着重講出如果公孫勝不這樣做。將觸犯九天玄女諭旨。觸犯伏羲大帝諭旨。道教不興反衰。另外九天玄女有令。命公孫勝用法術協助盧俊義創立新道教。

當然盧俊義不會在公孫勝面前吐露自己是穿越人或自己創立新道教地根本想法。他開始直接提出要創立後來就說受九天玄女託夢。而且將公孫勝的身份先按給他。說他是伏羲座下弘法真人。盧俊義現在還不好將他給自己設定的角色伏羲抖露出來。等天下大勢到了很清楚的地步再說出來會好些。現在只說他自己是九天玄女跟人界的溝通使者。至於將來怎麼將這個角色轉換過來。盧俊義早有打算。

這個新宗教雖然受道教地影響。但大體上差別甚多。再叫做道教或者新道教都不合適。盧俊義想起九天玄女的玄字有天、黑色、深奧神秘不可理解之意。再說也有九天玄女這個女神名字在。所以將這個新創宗教地名字成爲玄教。

盧俊義曉得。元初時候有一個龍虎山道士張留孫從龍虎宗分化一支教派出來。名爲玄教。其基本信仰和主要方術跟龍虎宗無異。只是組織結構嚴密。另外其祈禱術深得蒙元皇帝的青睞。所以在蒙元一代甚爲發達。

這個漢奸教派還沒有出來。盧俊義自然可以用玄教這個名詞。而且玄教自北宋末起自盧俊義、公孫勝之手。世間便再無蒙元。沒有龍虎宗。更不會有那個張留孫。

盧俊義一開始並不排斥其他宗教。儒教、佛教、道教甚至伊斯蘭教都可以在他統治領域發展。但是那些教派一定要發表聲明:他們支持漢族人的領導。抵制異族的侵略。盧俊義會給其他教派一定的傳教自由。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一定要放在第一位。不能再出現那些擁護蒙元統治的全真派玄派之類地漢奸宗教流派。那些宣稱宗教超越民族界限宣稱國家民族虛無的宗教派別一律被盧俊義列爲邪教。爲玄教的敵對宗教。人神共憤。必定剷除之。自然薩滿教和基督教因爲是異族侵略者的宗教。都被盧俊義列爲邪教。凡是玄教信徒遇到邪教信徒。必欲殺之而後快。殺一個邪教信徒算一個功德分。

玄教的組織架構爲。玄教教尊盧俊義。大天師公孫勝。下設幾名天師輔助教尊和大天師掌教。玄教總堂隨盧俊義和公孫勝行動而遷移。再根據盧俊義心目中的行省劃分。每個省分佈一個特大教堂。執事者爲宗師;然後每個府在分佈一個大教堂。執事者爲主教;然後每個縣再分佈一個教堂。執事者大教士;然後每個鎮上再分佈一個小教堂。執事者爲教士。這便是最基層的傳教人員。盧俊義不想讓玄教重蹈佛教、道教、儒教的覆轍。嚴格限制玄教教觀的規模。特大教堂內不準超過百名教士。大教堂內不準超過四十名教士。教堂裡不準超過十名。小教堂裡只有一個。而且國家的所有地法律法規都能約束到教士地活動。不過這些教士可以娶妻可以吃肉。沒有其他宗教的忌諱。

當公孫勝接受了盧俊義擬定地教義。便開始在梁山的所有人員中發展玄教信徒。有了盧俊義的支持。加上玄教的教義很完善。玄教信徒發展的很快。半年內發展了五六千人。而且隨着盧俊義勢力的擴大。玄教的宣傳範圍也會急速擴大。信徒的增長速度會加速增長。不過肯定不會像其他那些歷史上的邪教什麼樣的破人都讓加入的。

第十八章 以武會友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十九章 破廟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六章 燕青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三十三章 抓捕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二十五章 折服三雄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十六章 攻曾頭市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
第十八章 以武會友第一百二九章 雞失足尾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十九章 破廟第三十六章 說服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八十四章 浪裡白條張順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七章 入雲龍歸順第二十九章 軍事優先第七十二章 宋失黃河第六章 燕青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四十七章 純粹發泄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九十八章 兵陷東平第三十四章 鎮壓鹽商第三十九章 高麗盧氏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八十九章 通臂猿侯健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六十一章 東窗事發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七十七章 倭國忍者第五十一章 坦誠相見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九十三章 孫立混入第六十四章 迎擊索超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三十八章 沒羽箭張清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十四章 童貫進犯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章 誘惑難擋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四十七章 約扈三娘第四十六章 燕京往事第九十三章 女真族滅第十五章 童貫潰敗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九十二章 戰扈三娘第一百一零章 呼延來犯第三十三章 抓捕第四十八章 燕雲往事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五十四章 衙內高強第三十九章 分解第二十章 攻打江南第四十八章 拐帶回家第五十五章 議攻高麗第八十三章 金軍變向第九十五章 智取李應第五十七章 水師動員第十二章 四大聖地第五十一章 蕭幹投奔第八十六章 趙宋敗因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二十八章 白虎幫第一百二二章 又見清照第六十三章 廟島海戰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五十八章 紅袖添香夜寫書第一百一五章 鋼城萊蕪第一百一一章 輕取韓滔第六十八章 梁山之主第九十三章 紫髯伯皇甫端第六十二章 確定根據地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八十七章 分權壟斷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二章 拼命三郎石秀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七十五章 滅親自罰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二十五章 折服三雄第一百零二章 設元首府第九章 關勝之計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十六章 攻曾頭市第二十三章 趙明誠第一百零七章 麒麟神力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對盧俊義的一些考究(常歡樂)第五十七章 後顧無憂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三十七章 名將之瑕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