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

bookmark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肅州

蘇油利用這幾日的空閒,讓國棟和部族中的獵手帶着自己在周邊玩耍,其實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結果還真給發現了不少。

最厲害的是沙拐棗,這玩意兒生長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淺而長,能夠長達二三十米,沙漠最深處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這個,除了駱駝,牛馬都不願意啃食。

稍微遠離沙漠中心區域的地方,則生長着梭梭草、沙柳、沙棗、沙棘、甘草、麻黃。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訖野馬川有木曰鎖鎖,燒之其火經年不滅,且不作灰。”

“炭曰瑣瑣,火燃時發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擬。”

還有一樣好東西,必須依賴梭梭草寄生——肉蓯蓉。

唐代《本草拾遺》中曾記載:“肉蓯蓉三錢,三煎一制,熱飲服之,陽物終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當地人用這種柳樹的枝條編筐。

剩下的幾樣都是重要,尤其是後兩樣,是中醫藥對付溫散寒邪的神藥。

治療外感風寒、頭痛、發熱、炎症、過敏……反正蘇油在薇兒的醫方里經常看到。

蘇油蒐集這些植物的時候,腦子裡居然冒出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黃河,都要發一筆財不成?

蒐集固沙植物的目的,當然是爲了治理黃河。

黃河的問題,主要是流經黃土高原的問題,而黃土高原雖然現在在遼國還有一部分,但是已經是邊緣地區,沒有什麼泥沙流失了。

讓黃河桀驁不馴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關於黃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經有了相當詳盡的測量數據,泥沙最多來自興洛——龍門——潼關兩岸,黃河一半以上的泥沙來自這一地區。

也就是說,這就是華夏民族過度開發,自己該背的鍋。

其餘泥沙,主要來自黃河水系的支流,嚴重的地區包括無定河、清澗河、延水、北洛河,涇河支流馬蓮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涇河與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涇河沿線的老百姓對蘇油感恩戴德,將河邊植柳和祭祀涇河龍師少保的活動融合到了一起,成了當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涇河兩岸和涇渠邊已經成林,涇河的流沙量已經比渭河還少,涇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復存在。

繼任的渭州城守將涇河重清當做祥瑞上報,這個活動如今已然漸漸風靡到了支流馬蓮河。

這說明通過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陝西現在已經恢復,四路人口從蘇油剛到渭州時七十萬戶,三百萬人,增長到了一百一十萬戶,五百萬人。

這比陝西在大宋最頂峰時期的一百多萬戶,四百多萬人口,還多出了整整一百萬,相當於半個川峽四路,蘇油當年告訴趙頊十年增長一百萬人的願景,已經徹底實現。

當然蘇油也沒敢頭鐵到直接上書趙頊大搞植樹造林,不過偷偷摸摸地讓張橫渠在《鄉約》中加了一條:“沿河百步,多植草木;涵養水土,禁伐禁牧;保遺子孫,衣食豐足。”

所以說華夏百姓就是那麼可愛,隨着《鄉約》的推廣,這一條也被推廣了開去,老百姓們或許並不知道這麼做的原因,但是並不妨礙他們老老實實的執行。

上位者的有效引導永遠不會錯,但是引導的方向永遠要嚴格把控。

陪着巢國棟過了幾天打獵的癮,蘇油也採集完了固沙植物,這纔回到居延城。

離開的時候,蘇油還教了當地居民一種抓魚的法門。

居延海里的魚密度極大,生活在周圍的部族卻都不善於抓魚。

蘇油教他們用筐柳條沿岸插成一種柳條陣,逆水開口,魚兒在湖中迴游的時候,會鑽進大袋口裡,然後越遊越小,最後進入集魚區。

如果魚想要逃脫,轉身往回的時候,就會被兩側圓弧型的筐柳條陣誤導,而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圖幹部裡的老牧人對薩滿還有印象,見到這般羣魚自動集結到柳條陣裡的情形,都跪下對蘇油高呼大巫。

其實這是蘇油在海邊學來的法子,在居延海行之有效,他也很高興。

除了固沙植物,蘇油在居延海就帶走了一樣東西,這裡有一種小水禽叫油葫蘆,它的油脂,一直以來都是保養刀劍的上品。

薇兒肯定會喜歡。

等到牧區劃定下來,鎮守此地的宋軍也到了,蘇油留了三百新軍守居延城,又帶着巢夫人和國棟國樑回到了甘州。

除了抵達這裡的四通勘探司,營造司的人馬,還有姚麟的虎翼軍。

新舊軍協同也是科目,種諤在平夏戰爭中摸索出來了一些模式,現在蘇油的行軍過程,就是要把這些模式固化成規矩。

舊軍作爲新軍的前鋒與斥候,以及夜間的包裹警戒力量,戰後的戰場清掃力量,在現在新軍不足的情況下,還是非常具有作用的。

而且新軍的擴張蘇油也不太敢太過度,畢竟還有個技術力量也不弱的遼國,技術泄密和傳播的問題也不得不防。

一路行軍一路檢驗總結,隊伍很快抵達了肅州。

沿途的祁連山一側,開始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佛窟。

很多佛窟造像與壁畫非常的精美,洞窟外還修建有樓閣,對洞窟予以保護,因爲很多都是新洞,和後世蘇油見過的敦煌石窟其實有些不一樣。

可以想見當時絲綢之路是多麼的繁華,這些造窟的供奉者,是多麼的富庶。

在削降西夏李氏僭越的建築、儀仗、陵寢的過程中,有一項是例外,就是李氏爲佛教興造的寺院、洞窟、佛像,不在其列。

這樣的區別對待,也照顧了寧夏人民的宗教情節,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讚許和擁護。

看到滿山滿谷的造像,蘇油就不禁對身邊的李拴住感慨:“都是民脂民膏,不過的確壯麗精美,要是兩位駙馬爺到這裡來,只怕會流連忘返,畫工精進。”

元豐改制,李拴住現在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他這個工部侍郎和一羣進士出身的工部官員有些格格不入,正好兒子在西北,乾脆給蘇油寫信,少爺你要搞建設,別忘了我啊。

蘇油一想對呀,肅州就是漢代酒泉,那裡可不僅僅只有佛窟,還有玉門油田啊!

玉門這個稱呼其實不準確,至少現在不準確,唐代的酒泉有關卡,但是很小。

那裡是西夏人第一次鍛出青鋒鋼的地方,叫鏡鐵山,直到明代,這裡才成了大關卡,明長城最西端的嘉峪關。

而唐代的玉門關,還在陽關西北數百里外的沙州,也就是蘇油此行的終點,原夏國版圖的西邊盡頭。

所以現在腳下這個油田,在如今應該叫肅州油田纔對。

具體在哪裡,蘇油也不知道,這就需要朝廷工部侍郎李擎李拴住同志的點睛妙手了。

汴京城官太太的生活可把娟兒給拘壞了,聽說少爺相召,兩口子就跟逃難一般,帶着四通勘測司的探礦隊逃出了京城。

酒泉其實是個好地方,後世很多人一提到酒泉,想到的就是漫天黃沙茫茫戈壁,其實酒泉位於祁連山麓,有豐富的雪山融水,這裡靠近祁連山的一片,一直是水草豐美之地。

而且最關鍵的,這裡有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祁連山麓的很多溝、峽,是建造水利工程的最佳地段。

而且如今有了水泥管道,哪怕是戈壁也可以改造,投不投入,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蘇油認爲沒必要,除非油田打出來,油田附近需要屯墾滿足駐守人員生活需要之外,完全沒有必要。

肅州一帶如今的綠洲都有待開發,整個河西走廊都是,現在缺的,是人。

肅州如今有兩三千戶,一萬多人,當不了蜀中一個縣城。

城守見到蘇油戰戰兢兢。

大宋是溫和的,他在西平軍司大軍被全殲在胭脂山下後,就已經遞了降表,比秉常的遺詔到得還快。

因此倒是不怕蜀國公會無故將他剁了,他害怕的是蜀國公帶着一萬大軍過來,自己支應不上。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九十五章 蛋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十三章 精鹽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
第二百一十四章 成都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見面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 馬彬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六百一十七章 湘鄉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軍事之外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九十七章 劃時代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八百五十九章 張載逝世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九十五章 蛋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蒲珊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忽悠第一百零六章 五金博士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聖地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新氣象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十三章 精鹽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日心說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聊天第五百七十六章 要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地圖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