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共讀

bookmark

第一百四十七章共讀

老頭笑眯眯地將竹尺接過:“嗯,做得真漂亮,那就寫幾個字吧,‘寵之爲下,得之若驚。’來,把手掌伸出來試試。”

蘇油將小手伸出,老頭拿尺子在蘇油掌心比了一下,滿意地點頭:“大小剛剛好,不錯不錯。”

蘇油閃電般收回手掌背在身後:“老頭你想幹啥?!”

老頭晃着手中的竹片:“看不懂那八個字的意思?那是化用的《道德經》原句,寫在戒尺上可不正好?”

老頭你太壞了!你怎麼能這樣欺負老實人!

腹誹歸腹誹,可自己還有非遺強迫症,儘管知道這東西是老頭準備用來揍自己的,可還是忍不住拿酸寫了字,用酒精噴燈噴黑字樣,還拿細棉布沾了桐油,將竹尺打磨得透亮,最後在手柄處拿白藤纏裹了,生怕老頭用得不順手似的。

天漸漸黑了,做好了戒尺,蘇油從自己的行李箱裡邊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燈具來。

這是一盞汽燈。

後世汽燈所用的“汽”,是指煤油的蒸汽;汽燈就是通過充分燃燒煤油蒸汽,加熱石棉網,進而發出強烈白光的。

眉州沒有石油資源,蘇油還是用的酒精噴燈改造成汽燈,比煤油汽燈還多了一個好處——沒有不良氣體和煙塵。

在電氣照明時代,汽燈繁複的操作手法,引發火災的危險程度,和電燈相比,簡直就是一個笑話。

然而在一段漫長的歷史時期內,甚至就在解放初期直到新中國八十年代,汽燈都是不少鄉村裡邊的照明神器,廟會社戲才能使用的金貴玩意兒。

蘇油後世所在的村子,村公所老倉庫裡,就曾經被他翻出來過這個東西。

不過當時鼓搗了半天,好不容易點着了,卻完全沒有照明效果,反倒把老支書笑了個倒仰。

用老支書的話說,這玩意兒就是個老古董,好比八十歲的太婆,沒了好奶,屁用不管。

所謂的奶,就是石棉紗編織的鐘乳狀的燈紗網罩,沒有這玩意兒,燈是亮不起來的。

蘇油先將酒精注入燈壺,在燈盤裡也倒了一些點燃,在燈頭上套上了一個經過精心編織,然後酸洗過的石棉燈罩。

燈罩成鍾乳形,點火後雖然被加熱了,但是火焰還是飄逸的紅火。

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加大氣門,酒精蒸汽被壓入石棉燈紗網罩,從而得到更充分地燃燒。

蒸汽流越來越大,最後嘭然一聲,熾熱的石棉燈紗網罩,被蒸汽鼓成了白熾燈泡形狀,同時發出強烈耀眼的白光。

汽燈發出絲絲的噴射聲響,表明它終於進入了最佳運行狀態。

蘇油取來保護燈頭的細金屬網罩,罩在紗網罩外,點燈工作總算是最後完成了。

擡起頭來,整個屋子已經明如白晝,連老頭臉上的皺紋都看得清清楚楚。

同樣清清楚楚的,還有老頭一臉撞鬼的表情,和抖得跟活過來一樣的白鬍子:“這……明潤你這是什麼東西?怎地如此亮堂?”

蘇油對照明效果非常滿意:“這叫酒精汽燈,這個只是小型的,如果有大型的,兩盞燈就能照亮一座大戲臺。”

說完對這燈還有些不滿意:“要是外邊再有個琉璃燈罩,那就完美了。好了,燈點上了,今天一天都沒看書,趕緊補上。”

老頭也樂呵呵地從架子上取下一本書來:“拼個桌拼個桌……我說明潤吶,這東西搞兩個大的,掛學宮明堂裡,是不是士子們晚上也可以繼續學習了?”

蘇油點頭:“理論上是如此,不過這燈所用的酒精,一瓶相當於兩瓶永春露。我們這小燈,一晚上能耗去半瓶,也就是,唔,三四貫吧。”

“如果要照亮學宮大堂,兩盞大燈,一夜的照明費差不多得十二貫。”

“還有汽燈燈頭的石棉紗罩,在汽燈熄滅和冷卻後,會成爲白色灰燼,只要用手輕輕一捏,紗罩就化爲齏粉而脫落。再次使用,必須重新換上新紗罩。”

“火浣布您肯定聽說過,這石棉紗罩,與火浣布同一材料,還要經過挑選處理,做工也更細。因此成本比火浣布更高,一個紗罩,怎麼也得五百錢。”

“而且大型汽燈容易引發火災,因此學宮明堂要用它,整個建築必須進行防火處理。要用水玻璃溶劑作爲防火塗料,將木頭結構重新塗刷。那東西現在在鹽井上供不應求,市面上還沒有銷售,成本也頗高。”

“你要是能讓江卿世家答應出這些錢的話,技術上一點難度都沒有的。”

老頭都差點嚇哭了:“這小燈一晚上燒掉四貫?!對……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這麼有錢……”

開什麼玩笑!真來兩盞大的,一天就是十三貫照明費!一萬三千錢!幾乎學宮一半學生一日的耗用!

蘇油笑道:“書中自有黃金屋嘛,這話其實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先有了黃金屋,纔敢讀書。我江卿子弟,在讀書上的花用,從來是不計本錢的。四貫錢換來比別人每天多兩個時辰的白晝,這是多划算的事情啊……”

老頭趕緊坐下來:“抓緊抓緊,這每時每刻都是錢啊……”

不一會兒,就見唐淹也捧着幾本書進來:“就知道你們在讀書,這東西簡直是我們讀書人的神器啊,龍老我來拼個桌……”

接下來就是學習了,唐淹還給蘇油指出了明天的內容,開始預習,小竈輔導。

有問題儘管問,蘇油現在的儒學水平,差不多相當於小白,所問的問題一般另外兩人早就思考過,基本難不住。

唐淹本身也有問題要請教龍昌期,兩人問答之間,蘇油就豎着耳朵偷聽,對他們的學問也大是佩服。

儒學是國學的一個分支,但是每一個儒學大家,絕對也是一專多能的國學大師,沒有例外。

一輩子只泡在十三經裡,也不可能泡得出儒學大家的。

因爲這門學問很特殊,它本身是一個網狀結構,也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一個儒學大師,以大宋這時代論,肯定也是歷史學家,政治家,文學家,還是極大可能的哲學家;

他的理論,常常會引證到天文,地理,道釋二教;

他的研究,甚至涉及醫佔農工,琴棋書畫……

儒學問題,其實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從來都是複雜問題。

因此一個學問豐贍,能夠理清脈絡,綱舉目張的老師,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砥之礪之,教學相長。纔是這門學問的進益之道。

這就是夫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也是夫子“益者三友”理論中,特別有一個“友多聞”的原因。

同時這也是士大夫如此重視交遊,世家子弟常常一門多傑的關鍵所在。因爲他們不但掌握着別人沒有的學習資料,更多的是掌握着別人沒有的學習方法,學習條件,甚至是學習成本。

蘇油笑眯眯地看着一問一答的兩人,感覺就像是掉進了米缸中的老鼠。

能在一邊跟着旁聽,還真不是一般的幸福啊……

百年後,《蜀西雜誌》有記載:“龍,唐,蘇,嘗共讀於眉山學宮精舍。人傳當是時也,光華滿徹,洞如白晝,十丈之外可見纖毫。”

“此後每夜即現,至油去乃止。”

“事甚無稽,然故老鑿鑿,皆謂文華三代,萃聚一堂。由是感發天地,照射貞祥雲雲。”

“後數十年,眉山笏纓滿路,冠蓋如雲,科場捷勝,甲第連坊。或以此爲發端矣。”

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
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珪的家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四代三家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談判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一章 蘇大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八十九章 國家預算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誕生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三百四十九章 實心任事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縣令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風氣和國格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七百三十八章 誰剽竊誰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二百一十六章 例題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文明之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二百三十四章 趙忭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捱揍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還錢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七百二十四章 少年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四百六十一章 換俘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遺囑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种師道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五百三十章 單舟對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