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

bookmark

第三百八十章學問

說完笑道:“總之關蜀兩學,還是有不少相通之處的,元素以陰陽相合,成爲化合物,這也是得到證明了的。”

“同樣的,我們也認爲,任何事物,都有其正負兩面性,這個理論轉換到剛剛先生的問題上,同樣存在。”

“世上沒有絕對的君子,也沒有絕對的小人。一位君子,可能私德有差,可能不近人情。”

“而一個小人,卻可能人人覺得可親,可能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

“各派儒學皆重經世,蜀學卻更重致用。”

“眉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工學的成就,因此形成的理論,必然帶上墨家的一些色彩。”

“蜀中文人好文辭,因此名家之說,也吸收不少。”

“天竺因明說的的翻譯,在晉代便已完成,龍老結合大理實際,更是闡述得明白。”

“商業繁榮發達,因此合同極多,養成了眉山人善訟的風氣。”

“所有這些東西加上儒家本宗,十多年發展下來,形成了一套關於思維規律的學問,並將之應用到生產實踐當中。”

“這套學問,是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個嚴密的體系。”

“但是因它最初更多的表現在語言和文字的處理上,因此叫輯問之學。又因其如網周密,故而以邏修飾,稱爲——邏輯。”

張載問道:“能否舉個例子說明一下這門學問?”

蘇油笑道:“大蘇曾經在大相國寺與道隆大和尚打機鋒,大蘇問道隆:佛祖萬能否?”

“和尚答曰:然。”

“大蘇又問:然佛祖能造其不能舉之巨石否?”

張載有些朦朦朧朧的感覺到一些東西:“若佛祖能舉巨石,則第二問不成立,若佛祖不能,則第一句不成立。第一句與第二句,形成了一個……悖論。明潤,若你是和尚,該如何回答?”

蘇油說道:“按照邏輯歸納來說,兩個假設形成悖論,則必有一不爲真,一二問中,任一問爲否,則邏輯假設成立。因此和尚大可以換一種說法:佛非萬能,然差近也。”

張載恍然:“果真如此。”

蘇油笑道:“當然這是邏輯學的正解,大和尚是高人,因此他用了另一句話來回答大蘇。”

張載問道:“什麼話?”

“道隆大和尚笑答道:‘和尚所言,盡是誑語。’”

張載也是聰明人,一下抓住了關竅:“這也是一句邏輯悖論!如果和尚說的全是假話,那他這句話就成了真話,不成立。如果和尚說的不是假話,那他說了真話的事實,同樣否定了這句話的內容!道隆和尚,機鋒當真厲害!”

蘇油繼續說道:“不過這是他們倆在玩禪機了。總之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發展,這套學問,已經漸漸脫離了詭辯之途。而是引入了天師道醫學的一個名詞——辯證。從因明,上升到了辯證。”

“辯證邏輯的三條原則,即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量質互變。”

“另外有五個維度,即原因、主次、一般與特殊、相對與絕對、整體與局部。”

“這是五個對立衝突的一體兩面,與先生你關於炁的闡述完全一致——一物兩體,動必有機。”

“不過多了一點——衝突中發展。”

“這樣的對立衝突,我們採用了《韓非子》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典故,將之稱爲‘矛盾’。”

“辯證邏輯,就是用矛盾來論述問題的邏輯。在方法上,辯證邏輯要求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繫的、矛盾的觀點看待問題,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求明確討論問題的前提範疇,主張確定的範疇下,有確定的真理。”

“它認爲矛盾是普遍的,處處都有。”

“這麼多矛盾中,我們要分析出主次,才能抓住問題的重點,予以解決。”

“還有就是,矛盾具有對立統一的屬性。”

“對立是指所有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因矛盾的對立衝突而導致的。”

“統一則是指共存——在同一事物中,矛盾必然共存,而且兩者會相互轉化。”

“先生的學問裡,也有類似的描述,不管表述方法如何,但是我們在認知上,是統一的。”

張載點頭。

蘇油說道:“如此一來,君子和小人,我們便可以看做是一個矛盾。但是蜀學的精華在於,雖然我們儘量提煉出單一的純粹的定理來描述世界,但是我們更承認世界是複雜的。”

“任何一個個體,其屬性維度,都不是單一的——君子小人同樣如此。”

“君子道德純粹,但是往往思想僵化,或者流於清談,好安靜,善於批評,不善於建設。”

“小人油滑,道德敗壞,行事不擇手段,多爲一己私利。但是因爲求利,一般好舉事,善進取,善投機,這往往也會建功立業。”

“因此君子之道,更多應該是應對修身內求,是自己對自己的道德標準的要求,就是先生所言的‘變氣質’;而不是用於外放審計,成爲強迫他人的硬性規定。”

“所謂君子眼中,皆是君子,小人眼裡,皆是小人。”

“管仲是君子嗎?無論從私德還是公事,他的表現都絕對不是一個君子。但是無礙他造就齊桓之霸,無礙孔子給他極高的政治評價。”

“用辯證的觀點來看,一個人的身上,存在君子和小人兩種屬性。只要君子屬性遠大於小人屬性,這個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同樣的,一個朝堂上,也不可能全是君子沒有小人,就算有偶然,那也屬於特殊時期的特殊狀態,很快會發生變化。”

“君子也不可能無纖毫之失,小人也不會無一絲可取。大家都是血肉之軀,不是聖賢。”

“今日的小人,未必不是他日的君子,周處是也;”

“今日的君子,未必不是他日的小人,王莽是也。”

“所以跳出這個問題,我們要認真分析,大宋朝堂主要問題是什麼?是冗官,冗兵,冗政。”

“分清君子小人之別,在朝堂上,在兩府三司中,是否是最主要的矛盾?”

“我覺得,政府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進行有效運轉的問題。因此其中最大的矛盾,是效率和資源的矛盾,是權力行使和監督的矛盾。”

“如何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儘可能地高效的運轉,讓國家擁有正常的活力,這纔是大宋如今應該解決的最大問題。如何正常合理地完成權力的行使和監督,纔是最大的問題。”

“一個黃河治理,已經討論了十二年!不少三司文書,七年不得籤判!不管是衆正盈朝,還是奸邪當道,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吧?這就是大宋的現狀!”

“所以君子小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或者說,在太常寺,諫院,侍御史,侍講,東宮伴讀這些位置,當是君子所領。至於其餘位置,還是先抓主要矛盾吧。”

張載長吁了一口氣:“人情世故,明潤已經比我看得透了,卻依然不計譭譽,耿直敢言。明潤,你是君子中的君子!”

蘇油說道:“先生過譽了,陝西被兵幾二十年,荒廢了整整一代人。無論關學還是蜀學,靠幾個人支撐不起大業來,渭州士子童生的教育,人才的培養,我想請先生執事。”

張載笑道:“明潤今日之論,拋卻門戶,足見肝膽。我若再矯情,那就太慚愧了。關蜀兩宗,竟然有如此多的借鑑互證之處,好在學宮離衙門不遠,那我就領了差事,正好砥礪切磋,共同精進!”

蘇油大喜,笑道:“那太好了,小七哥,去把元貞叫來,我給他找了位義理曉暢的先生!”

不多一會兒張麒回來了:“少爺,元貞少爺他不見了!”

蘇油大驚:“什麼?”

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七章 病根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三十八章 側跳
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室尚書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二百八十二章 看榜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嵩陽兵工廠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四百三十九章 還鄉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七百八十六章 沈括的外交第十六章 倉舒轉世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四百二十章 衝擊第八百四十二章 王韶醒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勳戚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三百四十六章 局面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出發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龜賊弄潮圖第三十二章 石通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們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抗旱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七百二十九章 禰衡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想他們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蕃坊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漕運改革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氣跑了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背鍋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六十章 大理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七章 病根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六百五十三章 又見王雱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捧殺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酥油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 壽昌更化第三十八章 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