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六百六十章 天數

第六百六十章天數

《後漢書·律曆志》說:“歷數之生也,乃立儀表,以校日景,景長則日遠,天度之端也。

日發其端,周而爲歲,然其景不復。

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復初,是則日行之終。

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爲歲之日數。”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如果第一年的冬至發生在正午,第二年的冬至就要發生在正午過後的四分之一日。

第三年的冬至則要發生在正午過後的二分之一日,即在夜半。

第四年的冬至則發生在正午過後的四分之三日。

直到第五年,冬至發生時刻才又重新回到正午。

如果用圭表來測定,則會發現第一年表影最長,第二年稍短,第三年最短,第四年表影與第二年相等,第五年才又重新與第一年表影相同。

由於陰雨,日影變化微小等原因,測量誤差還是很大。

還是祖大大,提出了一種新的具有比較嚴格數學意義的測定冬至時刻的方法。

他運用對稱思想,分別在冬至前若干天和冬至後若干天測量圭表影子長度,然後弄出一套算法,根據日影的抵減遞增規律,由之推算出冬至的準確發生時刻。

祖大大的方法,已經領先了世界七百多年,但是仍然是有誤差的。

這個誤差來自祖大大的兩條天文學假設:一,冬至前後影長變化是對稱的。二,影長的變化在一天之內是均勻的。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受漢代的測量技術所限,能做到這一步,已經是幾千年不世出的大牛人了。

但是天師府,擁有了遠比祖大大更加精密的度量衡,更加強大的天文觀測網絡,更加便捷的表述方式,更加合理的統計表格,十幾年下來,張天師已經掌握了迴歸年的準確數值——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

365.242199074日,小數點後九位。

三月,庚戌,王安石請置經義局,修《詩》、《書》、《周禮》三經義。

王安石親任提舉,呂惠卿、王雱同修撰。帝欲召程顥預其事,安石不可,乃止。

就在同一日,張天師抵京,獻上天師府在化學,天文、地理和醫學上的成就。

蘇油請改革司天監,以天師府觀測計算成果和方法,制定新曆;

同時使用更加精密的度量衡,改造天文儀器;

以更加科學的黃經赤緯體系,標註一年二十四節氣。

三件事情,趙頊欣然同意。

同一日,三件東西擺在了司天監——天師府提供的日月五星經行平儀,嵩陽書院提供的鐘擺計時器,太史局提供的太平渾儀。

太平渾儀,是大宋太平興國四年司天監官員張思訓創造的水運渾象儀,後因機繩斷壞,苦於不知其製法,導致無法維修。

蘇油給司天監衆人提出了一個大目標和一個小目標。

大目標,就是將渾儀、渾象和報時裝置三組器件合爲一體,使之具有觀測天體運行,演示天象變化,精確報時的能力。

這個東西可能會很大,因此被稱爲——儀象臺。

小目標,則是得到一個精確的計時工具,每逢整點自動敲響鐘聲,因此被稱爲——時鐘。

一大一小兩個目標,其實都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得從祖沖之,張衡、樑令瓚、張思訓等人的儀器法式著述翻譯開始。

還要涉及大量的設計,改造,機械發明,以理工圖紙的繪製方法將其設計定型,然後製作模型。

蘇油的要求是必須著述成書,讓所有喜歡研究的人,從理論原理到基礎設計,從推算到校驗,必須能夠讓後人看懂,不要再如祖大大的《綴術》那般,斷絕數百年,最後只得到一個殘本。

至於陛下要求的那些鐘鼓漏刻,新曆法,天文觀測儀器等,反而成了簡單的東西。

而這一切的基礎,則是度量衡。

經過當今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們在司天監的激烈討論,最後拿出了一套讓所有人都亮瞎了眼的新式計量方案。

以陳昭明提出的理論爲基礎,衆人計算出了天球離地面的高度,然後以天赤道到北極的距離取萬分之一,作爲標準長度。

等這個數值推算出來之後,所有科學家立刻如同看妖孽一般看着蘇油,給個解釋先!

蘇油只好摸着鼻子赧笑:“巧合,純屬巧合……”

現在的人不知道恆星離自己無限遠這個概念,認爲它們是在一個球面上運行,然後現在的人都是站在地面上觀測星空,因此在計算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一個點,把星空當成一個球面。

結果就是把自己變成了地心,把地球表面到球心的距離當成了天球到地面的距離。

所以計算出來的這個數字,就成了地球的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除以一萬。

宋代一尺合後世三十一點六八釐米,蘇油當年將三尺作爲一米,搞出了百分尺和千分尺,結果得到的數值,乘上一千,與如今的天文學數值極其接近。

不知道這事兒傳到以後,會不會又是探花郎星宿下凡的實錘鐵證。

有了長度度量衡,便有了容積度量衡,進而可以通過單位體積純淨水的重量,得到重量度量衡。

蘇油將這個方案奏報朝堂,立刻引來軒然大波。

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但是反對的拿不出什麼可靠的理由,要說度量衡不可改,王安石,司馬光,劉攽等經學,歷史,金石名家,都能拿出證據,證明度量衡這玩意兒,從先秦到漢唐,再到宋代,變化一直都很大。

要說重量標準從十六進制改十進制不合理,蘇油就說現在的秤,不是彈簧原理就是槓桿原理,正比關係還是十進制比較方便計算。

十六進制,在於度量衡製作簡單,卻導致了計量麻煩,以大宋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司馬光還提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黃鐘正呂,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音,成了大宋恢復禮制的巨大的攔路虎。

要是古人也能得到天數,以天數制度量,那如今哪裡還需要這麼麻煩?

所以大宋的司天監,能搞出這樣一個萬世不移的度量衡,這可以說是開天闢地的偉大成就。

秦始皇統一六國,首先乾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文字和度量。

趙頊立即將趙宗佑從鄭州抓了回來,給他講解這個“米”到底是怎麼回事。

可不敢找小妹,在趙頊封建迷信的心目中,小妹的肚子裡,孕育的可是大宋最高智商的結晶,肯定是寶貝,怎麼小心都不爲過。

於是趙宗佑花了三天時間,將趙頊的腦子絞成了一團漿糊,還是沒有讓他明白這個長度是怎麼算出來的。

不過大意是清楚的,總之就是——這個尺度,應運而生上宗天數,取昊冥之萬一,爲人世之準衡。

這個能夠萬世不移的度量衡,的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天命所歸,聯想到王朝的千秋萬代。

甚至有大臣以此爲賀,請上尊號紹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

趙頊笑呵呵地推辭這樣不好,要不得。

雖然大宋在我一代得到了天數,但這是上蒼爲了鼓勵我繼續體天行道而已,該謙虛的還是要謙虛。

這個逼裝得,實在是太大發了。

於是熙寧六年三月末,趙頊下旨,着司天監製作新器,除傳統長度,體積,重量三類度量衡,新增了溫度,濃度,以爲萬世準式,頒行天下。

新器前三套,以鉑金和玻璃打造,分別供奉與太廟,司天監,翰林院。

鑑於自己學問堪憂,詔太子少保蘇油,每五日進講《原理》。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九章 風投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關於官制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二百零五章 有所求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進攻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威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五十三章 訛詐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臨終對話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失蹤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五百四十六章 十大罪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舉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平話第二百零三章 水泥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蔡確的下場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九章 風投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七百二十一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關於官制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唸書第九十八章 千分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四百五十九章 蘇洵去世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政治正確的料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分歧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忐忑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廣州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商都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御史的正確方式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試第五十五章 老軍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喪心病狂的山長們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九百四十九章 招供第一百五十八章 東川郡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音樂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