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太湖
蘇油笑得打跌:“妙極!也只怪你寫得太多了,我自己寫的就全都記得!”
蘇軾翻着白眼:“別鬧!你才氣尚在子由之上,結果過如今詩作比他還少,這你還有理了?!”
蘇油不以爲意地擺着手:“繼續講繼續講。”
蘇軾繼續說道:“直到後來有一天,我去孫莘老那裡消磨時間,在他那裡讀到一名士子的數十篇詩詞,這才突然反應過來,在山寺裡留下拿首詩的,肯定是這小子!”
“此子姓秦名觀字少遊,直到我離開杭州才和他見到,一起飲了一場酒,送了他一首《虞美人》。”
周南一直在兩人身邊伺酒,此時感觸起身:“奴家無所長,便以此曲,謝過小蘇帥,大蘇守,再造之恩。”
絲竹錯雜,檀板清謳,周南的歌聲婉轉入雲,令一船皆醉。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誰教風鑑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
宴罷之後,蘇油又移船與蘇軾的家眷相見,見到了還是那麼沉靜溫柔的王閏之,見到已經長成十五歲少年的蘇邁,還有四歲的蘇迨,以及兩歲的蘇過。
將小蘇過抱着放在自己大腿上,然後幺爺的譜就擺了起來,蘇家人都得來拜見長輩。
蘇邁對神奇的小幺爺打小就佩服,如今這孩子學問也不錯,蘇油這次還給他帶來了一件禮物——整整兩箱的科考密卷。
看着蘇邁有些發白的臉色,蘇油得意地說道:“這套密卷裡邊,有你父親的,你子由叔父的,還有我當年的科考練習題,都是你祖父親自批改過的。”
“這就是我蘇家人的寶貝,元貞叔叔得中科舉,也有它的功勞。之後我還一直收集整理,當年一套題冊,現在已經變成了兩大箱。”
“我還給你找了一位大儒當老師,嵩陽書院張橫渠,他會悉心指導你將試題刷完。”
說完一邊抱着蘇過顛腿,一邊對着蘇軾呵呵笑道:“子瞻你看現在的孩子,這麼好的學習條件,可比我們那時候幸運多了,真是讓人羨慕啊……”
蘇軾一臉的沒好氣:“當年王相公奏免科舉試詩詞,我懟他說要是考詩詞無用,考策問更沒用,就是因爲你這樣的人越來越多!”
蘇油這本來就是報復,如今心滿意足,對老二蘇迨問道:“叔寄的腿腳靈便了?跳一跳給幺爺看看?”
蘇迨真的就像小鹿一般跳起來,跳得船板咚咚直響。
蘇迨是蘇軾與王閏之的第一個孩子,王閏之就忍不住拿手抹眼角:“多謝叔父,這孩子可沒讓你少操心。”
這句話的確是真的,這娃生下來的時候腦袋很長,有些畸形,直到四歲了都還不會行走。
“我有長頭兒,角頰峙犀玉。四歲不知行,抱負煩背腹。”
蘇油求到了小天師和道隆大和尚那裡,道隆大和尚介紹了杭州一個醫術通神的高僧,元淨法師給他。
真是高僧,又高又瘦。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元淨法師答應治療,不過有個條件,就是小蘇迨必須出家爲僧。
於是蘇軾又將蘇迨背到廟裡。
“於觀音前剃落,權寄緇褐。”
元淨法師爲小蘇迨摩頂剃度,估計還有導引什麼的,然後神奇的靈異事件發生了。
“師來爲摩頂,起走趁奔鹿。”
這就不但能走,還能跑了!
蘇迨痊癒之後,蘇軾買了度牒一道,將蘇迨贖身,同時“剃度一人,仍告於觀音前”,以此人爲蘇迨的替身。
並“舍絹一百匹,造地藏菩薩像一尊”供奉起來。
一家人如今說起這件事情,都是既唏噓又感慨。
一個眼神靈動的漂亮小侍女上前給蘇油斟茶,蘇軾說道:“對了,這位是我收養的常侍,還是姓王,叫朝雲。”
蘇油看到小姑娘頭上還是雙丫,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蘇軾看着蘇油的表情:“小丫頭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在杭州也有些名氣。我喜她氣質,便與她贖了身。”
後世網絡上蘇軾被黑慘了,其實朝雲十二歲進蘇家時只是侍女而已,十八歲才被納爲妾侍,並非很多人印象裡那種摧殘幼女的狂魔。
不過這些蘇油也不清楚,只警告蘇軾道:“大宋律令,女子十四方可嫁人,你納常侍我不管,但是今後不管是替她擇人婚配,還是那什麼,須得成人之後。”
蘇軾如今估計也沒那心思,大咧咧地道:“你想多了,朝雲就是聰穎靈慧,我不忍她陷入泥塗無法自拔而已。”
呵呵呵……想多了,那我們走着瞧好了。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古人就是這樣,兩叔侄能在各自赴任的路上相遇一場,這就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
互道珍重之後,旅途還得繼續。
不過大蘇在杭州交往下的朋友和仰慕者真是太多太多,蘇油理所當然地要把這些關係拉攏起來。
這些都是後話,蘇油並沒有急吼吼地趕去杭州接印,反而在蘇州停了下來,等待後邊大型機械隊伍的同時,考察太湖地區的水利工程。
太湖地區得天獨厚,水利目的說白了就十個字——低田無水患,高田無旱災。
要做到第一條,就必須設立相應的給水,蓄水,以及排水的工程。
在太湖西邊,興修陂塘,造渠引水,從高到低,形成灌溉水網,一路滋潤南北兩邊的高地,最後彙集於東面。
在太湖東邊,地勢低窪,則要修建攔水壩,避免漫浸之患,保護農田。
同時還要拓寬河道,防止淤塞,在東西走向的數十條自然河流間,人工開挖無數的南北調水渠,這樣可以調配水源,以及各出水河道的水力,防止局部災害。
之後纔是交通和阻攔海水。
令蘇油匪夷所思的是,號稱水鄉的地方,如今的水利工程,一大半竟然是爲了抵禦旱災!
這就還要修建水閘,江口水源引渠等調節工程,解決引潮和蓄潮的所需,保證無論旱澇,太湖都有水可用。
可以說,太湖工程,與都江堰一樣,其實是一個從先秦一路貫穿到大宋,體現出華夏民族高度智慧的千年大工程。
蘇油與郟亶站在姑蘇山上,身後是張麒和蔡京。
郟亶展開手裡的地圖,結合眼前所見的大水面,對蘇油講解整個太湖地區的水患成因:“運帥你看,太湖古稱震澤,水網密佈,古有進出河道兩百六十多條。”
“入水口主要有二,一條在這裡,西北方向,這裡有荊溪百瀆;”
“另一條在西南方向,有苕溪七十四瀆;”
“而出水口,古有吳淞,東江,婁江三大主河,合稱爲太湖三江。其中東南方有震澤七十二港,有進有出;東面有吳江十八港,均爲出湖港浦。”
“依託自然水系,從秦漢時起,沿湖低田,開始築堤圈圩;沿江高地,逐漸引用江水;北部洮滆兩湖的湖濱,開始陸續興築陂塘。”
“到南北朝時,西部金壇以東,修築了單塘、吳塘、南北謝塘等較大塘堰。東部常熟高鄉,濱江開鑿二十四浦,通夏秋江水潮汐,資灌溉,無旱憂。”
“隋唐年間,潤、常、蘇都有了灌溉排水工程。唐元和八年,在常州西開孟瀆,北通長江、南接運河,計四十一里,引江水溉田四千頃,並通漕運。”